- 年份
- 2024(12144)
- 2023(16799)
- 2022(14200)
- 2021(13111)
- 2020(11123)
- 2019(25185)
- 2018(25146)
- 2017(48469)
- 2016(26260)
- 2015(29547)
- 2014(29455)
- 2013(29372)
- 2012(26646)
- 2011(23959)
- 2010(24096)
- 2009(22739)
- 2008(22560)
- 2007(20446)
- 2006(18319)
- 2005(16445)
- 学科
- 济(107834)
- 经济(107669)
- 业(103808)
- 管理(90152)
- 企(85601)
- 企业(85601)
- 农(48954)
- 方法(45521)
- 数学(35923)
- 数学方法(35567)
- 业经(34815)
- 财(34430)
- 农业(32606)
- 中国(28724)
- 制(25850)
- 务(23757)
- 财务(23680)
- 财务管理(23647)
- 企业财务(22420)
- 地方(20888)
- 技术(20851)
- 理论(19594)
- 和(19494)
- 学(19273)
- 体(19061)
- 划(18261)
- 策(18177)
- 贸(18117)
- 贸易(18106)
- 易(17603)
- 机构
- 学院(378448)
- 大学(374233)
- 管理(155051)
- 济(153550)
- 经济(150254)
- 理学(133285)
- 理学院(131963)
- 管理学(130076)
- 管理学院(129390)
- 研究(120943)
- 中国(94409)
- 京(79797)
- 财(73059)
- 科学(72453)
- 农(70998)
- 所(59554)
- 业大(58594)
- 江(58315)
- 财经(57165)
- 中心(56318)
- 农业(54311)
- 研究所(53386)
- 经(51837)
- 北京(49904)
- 范(47124)
- 师范(46752)
- 州(46314)
- 经济学(44550)
- 院(43475)
- 财经大学(41850)
- 基金
- 项目(251097)
- 科学(198743)
- 研究(189396)
- 基金(181970)
- 家(156169)
- 国家(154695)
- 科学基金(134831)
- 社会(120124)
- 社会科(113496)
- 社会科学(113466)
- 省(99451)
- 基金项目(97171)
- 自然(85960)
- 教育(85503)
- 自然科(83921)
- 自然科学(83903)
- 自然科学基金(82419)
- 划(81403)
- 编号(79221)
- 资助(73189)
- 成果(63877)
- 部(55652)
- 重点(55070)
- 创(54105)
- 发(53714)
- 课题(53218)
- 制(50584)
- 创新(49912)
- 国家社会(48831)
- 教育部(47936)
- 期刊
- 济(180637)
- 经济(180637)
- 研究(112024)
- 中国(77380)
- 农(70920)
- 管理(59252)
- 财(58565)
- 学报(55357)
- 科学(52892)
- 农业(47874)
- 大学(43667)
- 学学(41100)
- 教育(40825)
- 融(35675)
- 金融(35675)
- 业经(34646)
- 技术(34590)
- 财经(28135)
- 经济研究(25666)
- 业(24498)
- 经(24008)
- 问题(23904)
- 技术经济(19969)
- 版(18710)
- 现代(18573)
- 图书(18395)
- 科技(18230)
- 理论(18039)
- 世界(16940)
- 商业(16933)
共检索到5691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平辉 叶长盛
研究目的:研究分析农业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内在机制和驱动力。研究方法:资源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收益的不同是土地用途转化的最直接驱动因素;新增建设用地仍然是拉动和促进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提出了应用税收等经济手段平衡农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的措施对策。研究结论:为调控中国农业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促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单胜道 俞劲炎 叶晓朋 单时义 邹宗国
首先提出比较适用我国目前农地评估的3 种方法,即成本逼近法、收益还原法和基准地价法,然后将这3 种方法在农地评估中的原理和应用加以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
农地 地价 评估方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蒲实 袁威
研究目的:通过梳理改革开放39年来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演进逻辑及其具体进程,探析农地改革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方法:运用归纳推理,对农地改革进程中政策规则变化、改革相关利益方的经营决策表现,结合实地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农地制度改革经历"多点增产维系"、"多点流转互动联结"到"功能主体竞争力提升"的演进历程,未来方向是"功能主体竞争力提升"进程的不断完善。研究结论:未来农地改革的路径是确定土地经营权的"实体性物权属性",制定配套制度实现对农地承包权的"实体性保护",在强调重视赋予农民"实体性权利"的同时完善农民的"实体性责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蒲实 袁威
研究目的:通过梳理改革开放39年来中国农地制度改革的演进逻辑及其具体进程,探析农地改革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方法:运用归纳推理,对农地改革进程中政策规则变化、改革相关利益方的经营决策表现,结合实地调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农地制度改革经历"多点增产维系"、"多点流转互动联结"到"功能主体竞争力提升"的演进历程,未来方向是"功能主体竞争力提升"进程的不断完善。研究结论:未来农地改革的路径是确定土地经营权的"实体性物权属性",制定配套制度实现对农地承包权的"实体性保护",在强调重视赋予农民"实体性权利"的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钱忠好
1978年后,我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地制度改革,用对土地使用权的占有所产生的激励效应来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极大地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80年代中后期我国农业生产出现徘徊甚至倒退的局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包关云 包卓群
农业用地一般采用租赁、入股等流转方式以经营权的形式存在于农业企业中,但会计核算并没有对农业用地经营权以资产来加以确认。本文从政策维度、法律维度、会计维度等三个维度分析认为,在三权分置的情况下,农户获得了土地承包权,农业企业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与农户签订流转合同获得土地经营权,该经营权区别于一般的经营性租赁,使得农业企业租入的经营土地具有更多的"资产性";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法定的用益物权;土地经营权实质上符合资产的定义,对农业用地按资产进行确认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农业用地 土地经营权 资产 确认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朱连奇
利用线性规划方法,根据德化县的自然、社会、经济特点,对该县现有的农业土地利用结构进行调整,既考虑到粮食生产在农业中的核心地位,又考虑到副业生产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同时还兼顾到了林业生产对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数学方法的应用,使规划过程更趋科学合理,避免了传统定性规划方法的盲目性。
关键词:
农业用地结构,优化模式,线性规划,德化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罗菲 马丽卿
本文结合我国休闲农业土地使用的特点,针对目前休闲农业的发展和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总结了其用地存在的问题,如违法违规操作,规避休闲农业用地限制;用地成本高且审批严格;规模小的经营单位难享政策便利;用地指标不足,配套设施缺少统一规划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加强土地规划,进行集约化经营,加强监管力度,创新用地方式并完善配套设施,同时也要适当放宽休闲农业的用地政策等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
休闲农业 土地资源 用地问题 对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愈茂 冷崇总 喻荣 张月水
农业用地,是指可供发展农业生产(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的土地。作为农业自然资源的土地,并不是单纯指土壤,而是由地形、岩石、土壤、气候、水分、生物等要素共同组成的一个自然综合体。其中一个要素的变化,必然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例如,气候的变化,会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伟艳 魏安奇 刘恬
研究目的:探究武汉区级和地块级尺度影响因素对城镇非建设用地转用的驱动机制,为城镇土地空间布局优化和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多层logit模型分析。研究结果:(1)武汉城镇非建设用地转用的整体差异中有44.98%由行政区之间的差异造成,55.02%由地块间的差异造成;(2)地块尺度上,距离市中心、道路和城镇建设用地越近的地块,非建设用地转用的可能性越大;而距离耕地、湖泊、林地越近的地块,非建设用地转用的可能性越小;(3)区级尺度上,城镇化综合水平和地方财政收入越高的地区,非建设用地转用的可能性越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伟艳 魏安奇 刘恬
研究目的:探究武汉区级和地块级尺度影响因素对城镇非建设用地转用的驱动机制,为城镇土地空间布局优化和城镇化健康发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多层logit模型分析。研究结果:(1)武汉城镇非建设用地转用的整体差异中有44.98%由行政区之间的差异造成,55.02%由地块间的差异造成;(2)地块尺度上,距离市中心、道路和城镇建设用地越近的地块,非建设用地转用的可能性越大;而距离耕地、湖泊、林地越近的地块,非建设用地转用的可能性越小;(3)区级尺度上,城镇化综合水平和地方财政收入越高的地区,非建设用地转用的可能性越大;农业产值和耕地禀赋越高的地区,非建设用地转用的可能性越小;(4)地块特征对城镇非建设用地转用的作用在不同行政区间存在显著差异,行政区特征通过地块特征对非建设用地转用的间接作用呈现多种方式。研究结论:为协调土地开发与保护的矛盾,需强化土地利用的正外部性,在基础设施较完善的区位紧凑开发新增建设用地,集中连片划定耕地红线和生态用地,从而提高土地管理的有效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春 冯长春
近年来我国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占用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提出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对建设用地变化及驱动力的研究也成为学界的焦点。已有关于建设用地增长驱动力研究多基于城市经济学单中心模型进行城市建设用地的研究,缺乏全国层面建设用地增长驱动力研究。本文采用1996-200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全国层面建设用地增长的驱动力进行分析。从经济、社会、政府、地理四类因素选择变量,通过模型的比较与择优,构建了建设用地增长的驱动力模型,并分析核心变量对建设用地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①最终决定全国层面建设用地变化驱动力方程的有三个核心变量,即:人口、GDP和公路营运里程;②通过...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建设用地 驱动力 面板数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樊帆 肖旦 王佑辉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海、芜湖和重庆2000~2013年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驱动因素进行分析,找出东、中、西部地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驱动力差异:(1)相较于东部地区,城镇化率、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投资对中西部地区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促进作用更大;(2)非农就业率对西部地区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促进作用最强,对东部地区较强,对中部地区相对较弱;(3)农民人均纯收入对东部地区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促进作用最强,对中部地区较强,对西部地区相对较弱。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 流转 主成分分析 驱动力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根民
自2000年起,甲村村民王某就承包了10亩荒地用于种植土豆,但未签订土地承包合同,亦未约定土地承包期限。2020年8月,甲村村民委员会(以下简称“村委会”)召开全体村民会议,拟占用王某的土地,用于规模化养牛项目。征求村民意见时,包括王某在内的参会村民均同意,王某亦领取了补偿费。2021年2月,
关键词:
农用地转用审批 建设用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