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66)
- 2023(17535)
- 2022(14912)
- 2021(13845)
- 2020(11686)
- 2019(26650)
- 2018(26631)
- 2017(50989)
- 2016(27722)
- 2015(31298)
- 2014(31238)
- 2013(31043)
- 2012(28324)
- 2011(25415)
- 2010(25548)
- 2009(23996)
- 2008(23811)
- 2007(21421)
- 2006(19245)
- 2005(17191)
- 学科
- 济(112308)
- 经济(112142)
- 业(105114)
- 管理(93489)
- 企(86481)
- 企业(86481)
- 农(49801)
- 方法(46579)
- 数学(36825)
- 数学方法(36445)
- 业经(35339)
- 财(35214)
- 农业(33182)
- 中国(29465)
- 制(26496)
- 务(24087)
- 财务(24010)
- 财务管理(23977)
- 地方(23926)
- 企业财务(22697)
- 学(21201)
- 技术(21181)
- 和(20690)
- 理论(20389)
- 环境(19561)
- 体(19398)
- 划(19364)
- 贸(18777)
- 贸易(18765)
- 策(18358)
- 机构
- 学院(396111)
- 大学(391378)
- 管理(160232)
- 济(157601)
- 经济(154060)
- 理学(137472)
- 理学院(136015)
- 管理学(134010)
- 管理学院(133279)
- 研究(127630)
- 中国(99495)
- 京(83917)
- 科学(77595)
- 财(75403)
- 农(73650)
- 所(62986)
- 江(61765)
- 业大(61212)
- 中心(59773)
- 财经(58861)
- 研究所(56571)
- 农业(56251)
- 经(53279)
- 北京(52555)
- 范(50899)
- 州(50782)
- 师范(50517)
- 院(46254)
- 经济学(45486)
- 财经大学(43017)
- 基金
- 项目(263697)
- 科学(208181)
- 研究(198489)
- 基金(190213)
- 家(163479)
- 国家(161949)
- 科学基金(140709)
- 社会(125211)
- 社会科(118235)
- 社会科学(118201)
- 省(104896)
- 基金项目(101954)
- 自然(90007)
- 教育(89672)
- 自然科(87795)
- 自然科学(87776)
- 自然科学基金(86213)
- 划(86030)
- 编号(83272)
- 资助(76288)
- 成果(67022)
- 重点(58059)
- 部(58041)
- 发(56545)
- 创(56288)
- 课题(56122)
- 制(52316)
- 创新(51972)
- 国家社会(50658)
- 教育部(49790)
- 期刊
- 济(187327)
- 经济(187327)
- 研究(116936)
- 中国(81670)
- 农(72799)
- 管理(60471)
- 财(60470)
- 学报(58702)
- 科学(55703)
- 农业(49164)
- 大学(45806)
- 教育(43777)
- 学学(42988)
- 融(37138)
- 金融(37138)
- 技术(35944)
- 业经(35816)
- 财经(28572)
- 经济研究(26118)
- 业(25490)
- 问题(25088)
- 经(24344)
- 图书(20285)
- 技术经济(20252)
- 版(19853)
- 现代(19420)
- 科技(19035)
- 理论(18597)
- 资源(18100)
- 财会(17413)
共检索到597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孝平
[目的]农业生态补偿有两大基本原则,即污染者付费与受益者付费,我国以政府买单为主的实践方式不可持续,农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构建有助于农业生态区域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方法]从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生态价值理论论证实施农业生态补偿的必要性,运用DPSIR模型阐述农业生态补偿产生的必然性。[结果]通过对苏州农业生态补偿实施情况的总结,发现苏州市在农田、水源地、湿地、公益林保护等农业生态补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政府主导的农业补偿模式存在补偿主体单一、补偿标准研究滞后、长效机制欠缺等问题。[结论]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孝平
[目的]农业生态补偿有两大基本原则,即污染者付费与受益者付费,我国以政府买单为主的实践方式不可持续,农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构建有助于农业生态区域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方法]从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生态价值理论论证实施农业生态补偿的必要性,运用DPSIR模型阐述农业生态补偿产生的必然性。[结果]通过对苏州农业生态补偿实施情况的总结,发现苏州市在农田、水源地、湿地、公益林保护等农业生态补偿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政府主导的农业补偿模式存在补偿主体单一、补偿标准研究滞后、长效机制欠缺等问题。[结论]基于此,提出苏州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建设的思路:一是完善苏州农业生态补偿主体和方式的选取以及标准的制定,二是通过优化生态补偿资金支付方式与使用途径,将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农业等环境友好型产业纳入农业生态补偿的范畴,引导并推动其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三是从行政激励、法制建设、政策保障、氛围营造等方面完善苏州农业生态补偿保障体系,最终形成苏州农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文英 马思瀛 张丽亚 戴劲
城乡生态补偿对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保障城乡生态建设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碳平衡角度探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生态关系,建立碳平衡的生态补偿计算方法,并以北京市为例,计算了2005~2012年城市和乡村的碳排放、碳吸收,说明了乡村地区碳吸收的生态贡献,提出了城乡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构建思路。研究指出:北京城市地区为碳源,碳赤字巨大;乡村地区为碳汇,平均每年净碳吸收量达133.6×10~4t;按照单位碳价格100CNY/t计算,乡村地区每年应获得补偿1.336亿元。研究提出应尽快完善生态补偿顶层设计,构建基于村级单元的城乡碳平衡数据库,完善生态补偿财政政策,设立生态补偿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加快建立城乡生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凤娟
我国的生态农业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农业技术相结合,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模式。邯郸东部平原13县作为冀南平原的主要部分,近年来依托自身优势,把发展生态农业与开发特色产品紧密结合,生态特色农业发展迅速。本文在分析本地区生态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保持生态特色农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生态特色农业 长效机制 冀南平原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段禄峰
农业生态补偿是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制度安排。中国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仍处于起步阶段,借鉴国外农业生态补偿经验,探索中国理性、均衡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农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国外 农业生态 补偿机制 启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董黎明 华黎
药品零加成政策切断了公立医院"以药补医"补偿渠道,而提高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财政补助难以填补取消药品加成的缺口。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长效补偿机制成为当前深化公立医院改革的切入点和重要保障。本文借鉴全民医保国家的基本经验,构建了医保基金支付、政府财政补助、患者自付和社会投入四支柱补偿体系,从优化结构的视角分别界定了各补偿渠道的比重和投入方向,并强调推进基本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是构建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核心。
关键词:
公立医院 补偿结构 公益性 财政补助
[期刊] 中央文献出版社
[作者]
王健 陶佩君
本文首先回顾了十余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历程,进一步强调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应把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长效举措推向深入。在总结农业信息化建设经验,探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目前应以实施"信息富民工程"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新的切入点。为此,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本文最后讨论了实施该项工程的目标、内容和措施,提出了一系列深入开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化楠 接玉梅 葛颜祥
[目的]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将生态补偿项目与扶贫战略相结合,是有效实现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目标的重要途径。基于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与扶贫的辩证关系分析,归纳目前在我国推进生态补偿扶贫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构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扶贫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借鉴。[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内贫困与生态环境、扶贫与生态补偿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并系统归纳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实施生态补偿扶贫所存在的机遇和挑战。[结果]贫困是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诱因之一,生态环境恶化又进一步加剧了贫困。生态补偿是扶贫的重要措施,但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补偿与扶贫的不断结合为生态补偿扶贫提供了新的机遇;法制监管和长效保障机制的缺失、各部门管理职责交叉,缺乏统一管理、市场化参与程度过低,公众补偿意愿不高、补偿标准难以确定,补偿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对生态补偿扶贫的顺利实施造成了重大的挑战。[结论]应从不断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提供可持续的生计模式、兼顾公平与效率、大力进行生态修复和农村环境建设等方面构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扶贫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扶贫 生计模式 补偿标准 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琦 侯向阳
生态补偿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如何建立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国内外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具有长期挑战性的课题,关系着补偿政策的方向和重点、政策实施的效果和效率、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永续性的关键问题。草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生物多样性保存中心、生态安全屏障和食物安全的接续地,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已初步建立,投资规模和覆盖面均较大,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草原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形势仍然没有根本转变。因此,探讨和建立公平性和长效性相结合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协调草原资源的多重功能、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多赢”、确保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邹昭晞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农业的主要功能从"向北京市提供农副产品和食品加工原料"转向了"生态服务价值"。然而在北京农业为北京贡献着巨大的生态环境服务价值的同时,北京农民直接获得的却只是不到6%的农业经济价值和经济服务价值。理论与实践都期待着北京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本文希冀为完善北京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
农业生态服务价值 生态补偿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喜军
生态宜居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农业生产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环境问题,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机制为农业发展与生态治理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当下,必须要找到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所存在的缺陷,完善农业生态补偿立法与补偿标准、明确补偿主体、打造多部门协同管理监督机制,提升农业生态补偿法治化进程。
关键词:
新时代 农业 生态补偿 法律机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朱建强 俞晡庚 黄秋月
近年来,江苏省苏州市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通过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和环境整治保护及生态建设专项基金、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和水资源费、实施耕地资源保护政策及开征耕地占用税等措施,逐步健全生态环境补偿制度,形成了有利于保护农田、水域、森林、湿地等自然资源和农业物种资源的激励机制,取得了一些成效。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慧琴 郑元宁
西部地区尤其是贵州省兼具生态功能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二重性,在构建生态补偿机制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众多问题。本文从三个理论角度分析贵州省生态补偿存在的问题,认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本文从转变观念、制度创新、开征生态税及加强监督机制等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生态补偿 机制 完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子翔
地方政府的有限理性导致地方利益固化,造成区际生态恶化和区际环保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以区际纳什均衡作为路径选择,试图建立旨在打破行政边界刚性约束的羁绊,突破地方政府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内在联系为协调基石的区际生态补偿机制。文章以京冀地区流域生态联防联控为例,构建区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模型并通过最优化该模型达到区际纳什均衡。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姚海明
本文以苏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例,探讨了我国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相关问题。文章分析了农业保险制度运行中的需求和供给,论证了在以"小农户"为主和"反向拐杖逻辑"存在的农村地区,农业保险需求和供给的特点。文章还剖析了太仓温氏养鸡保险这一成功的案例。最后,文章提出了完善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制度 委托代办 联办共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