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44)
2023(14296)
2022(11764)
2021(10607)
2020(8842)
2019(19274)
2018(18939)
2017(36900)
2016(19335)
2015(21131)
2014(20595)
2013(20506)
2012(18659)
2011(16857)
2010(17402)
2009(16844)
2008(16348)
2007(14837)
2006(13648)
2005(12353)
作者
(54198)
(45786)
(45728)
(43081)
(28844)
(21728)
(20359)
(17629)
(17167)
(16166)
(15742)
(14995)
(14543)
(14438)
(14054)
(13809)
(13408)
(13186)
(12950)
(12893)
(11408)
(11254)
(11026)
(10619)
(10386)
(10191)
(10003)
(9946)
(9141)
(8937)
学科
(108055)
经济(107955)
(89120)
(71967)
企业(71967)
管理(69540)
(46551)
方法(37080)
业经(32639)
农业(31173)
数学(28787)
数学方法(28627)
(27010)
地方(23269)
中国(23160)
(19208)
(19208)
财务(19196)
财务管理(19178)
企业财务(18177)
技术(17316)
环境(16857)
(16692)
(16449)
(16175)
(16123)
(15971)
(15315)
贸易(15306)
(14834)
机构
学院(290498)
大学(277871)
(138617)
经济(136420)
管理(116684)
理学(100531)
理学院(99615)
管理学(98427)
管理学院(97899)
研究(94283)
中国(75548)
(59674)
(56816)
(55565)
科学(52870)
财经(47582)
(46276)
(44791)
中心(43461)
(43016)
农业(42981)
经济学(42803)
业大(42785)
研究所(41444)
经济学院(38412)
经济管理(35000)
(34718)
财经大学(34382)
北京(34005)
(32918)
基金
项目(186562)
科学(150309)
研究(141460)
基金(137814)
(117511)
国家(116370)
科学基金(102664)
社会(96654)
社会科(91476)
社会科学(91452)
(75066)
基金项目(72970)
自然(62168)
教育(61572)
自然科(60687)
自然科学(60675)
自然科学基金(59644)
(59309)
编号(56787)
资助(54331)
(43316)
成果(43194)
(41764)
(41464)
重点(41288)
国家社会(40764)
(40286)
创新(38317)
(37934)
课题(37607)
期刊
(170858)
经济(170858)
研究(85253)
(58711)
中国(52430)
(47658)
管理(46291)
农业(39444)
科学(38287)
学报(36158)
业经(32896)
大学(29295)
(28753)
金融(28753)
学学(28719)
经济研究(26399)
技术(26329)
财经(24414)
问题(22202)
(21361)
(20811)
技术经济(18796)
教育(18074)
世界(17488)
商业(15276)
经济问题(15229)
现代(15076)
农村(14967)
(14967)
(14618)
共检索到437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蒲善霞  许学梅  
现阶段,我国农业发展进入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的轨道上。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生产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农业生态经济的影响,结合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现状,从实现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视角,认为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应通过建立生态经济导向的循环型农业模式、科技创新驱动农业生产结构优化、构建现代化农业生产和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农产品和服务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创新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金融支持模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晓峰  
我国目前进行的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无论从形式、内容,还是手段、目标上都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从农业生产的本质特征出发,农业结构的调整应该在农业系统运作的规律范围内进行。在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系统已经遭受破坏的状况下,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任务就是按照自然规律,重新整合农业生态系统,从而恢复系统内部被人为破坏的种种秩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来益太  马臣祥  刘兰孝  
(一)强化超前意识。搞市场经济贵在掌握市场主动权。因此,每一个生产经营者,要做到进入市场先人一步,占领市场快人一拍,开拓市场高人一筹,必须树立超前意识。“超前意识”的强化,依赖于对现有市场全面系统的调查、了解和论证。我们只有在建设市场、运用市场、发展市场、驾驭市场的全过程中,认真研究分析瞬息万变的市场现象,准确地预测未来市场的阴晴变化,从中把握市场的基本走势,才能形成科学、正确、导向性强的“超前意识”。“超前意识”的强化,还需要有完善健全的农情信息体系作保障。这就要下大力气搞好农情信息体系建设,形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小琼  贾培瑶  刘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为使产品供给数量与质量更符合消费者需求,促进形成结构更趋合理、保障更为有力的产品供给。以河北省为例,首先分析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探讨了河北省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最后则针对性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农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小琼  贾培瑶  刘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义为使产品供给数量与质量更符合消费者需求,促进形成结构更趋合理、保障更为有力的产品供给。以河北省为例,首先分析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探讨了河北省当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最后则针对性提出了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农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汪焰  
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处于发展较为缓慢,循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标准化、现代化、生态化和信息化生产模式正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文章对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循环农业发展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起到的作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发展循环农业可以有效解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同时认为,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是农业产业结构向安全、环保、绿色的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设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即利于循环农业发展,也是农业产业结构向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指标;加大农用地土地流转,培养龙头企业发展既符合循环农业发展需要,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傅沂  
在总结路径依赖理论和新政治经济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用演化的新政治经济学框架分析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路径依赖问题的形成机制,并指出了从跨学科的视角来提出对策是破解路径依赖的关键所在。最后从产业生态共生系统建立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汪虹  王丽玲  马凤娟  
本文基于我国农业结构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发展循环农业对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今后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农业结构调整必须由单一的种植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综合利用转变;由单一的农业向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发展,实现循环农业产业化经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萍萍,贝虹  
With the help of macro-data(such as yearly income and consumption of rural and urban residents) and detailed datasuch as the agricultural household's production and revenue), the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 that the restructuring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will have on the overall peasants' income and the current market's guide to the restructuring.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姜作培  
结构调整是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一项长期任务,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必须注意研究解决结构调整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结构调整以更快的步伐,更好的成效向前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余长明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谭明方  
“农产品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就业结构调整”四者之间存在“依次推进”的关系。“农产品结构调整”是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就业结构调整”的动力。推动“农产品结构调整”的主体应是“技术—信息型农业大户”和“技术—信息型龙头企业”及所带动的广大农民。政府适时进行的“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结构的调整”只可起引导作用。政府更应该做好的工作是大力推进农业科研体制和农业技术推广体制的改革 ,迅速孵化出一批“技术—信息型农业大户”和“技术—信息型龙头企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