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313)
- 2023(17206)
- 2022(14499)
- 2021(13160)
- 2020(11323)
- 2019(25601)
- 2018(25363)
- 2017(48664)
- 2016(26327)
- 2015(29310)
- 2014(29144)
- 2013(28991)
- 2012(26384)
- 2011(23610)
- 2010(23950)
- 2009(22511)
- 2008(22422)
- 2007(20039)
- 2006(17846)
- 2005(15759)
- 学科
- 济(113734)
- 经济(113597)
- 业(104000)
- 管理(88410)
- 企(85392)
- 企业(85392)
- 方法(55020)
- 农(48683)
- 数学(45796)
- 数学方法(45208)
- 业经(34080)
- 财(33777)
- 农业(32354)
- 中国(27221)
- 务(23743)
- 财务(23688)
- 财务管理(23650)
- 制(23232)
- 企业财务(22470)
- 技术(20836)
- 地方(20370)
- 学(20181)
- 贸(20180)
- 贸易(20168)
- 易(19609)
- 理论(19182)
- 和(18941)
- 划(18829)
- 环境(18679)
- 策(18328)
- 机构
- 学院(382428)
- 大学(377695)
- 济(157802)
- 管理(156691)
- 经济(154640)
- 理学(135792)
- 理学院(134452)
- 管理学(132246)
- 管理学院(131535)
- 研究(117375)
- 中国(93285)
- 京(78014)
- 农(73350)
- 财(72964)
- 科学(71980)
- 业大(59809)
- 江(59543)
- 财经(58526)
- 所(57846)
- 中心(57266)
- 农业(56370)
- 经(53261)
- 研究所(52343)
- 北京(47796)
- 经济学(47317)
- 范(47254)
- 师范(46762)
- 州(46726)
- 财经大学(43056)
- 经济管理(43026)
- 基金
- 项目(258887)
- 科学(206912)
- 基金(190745)
- 研究(188946)
- 家(165140)
- 国家(163627)
- 科学基金(143297)
- 社会(123420)
- 社会科(116879)
- 社会科学(116846)
- 省(102733)
- 基金项目(101159)
- 自然(92780)
- 自然科(90685)
- 自然科学(90665)
- 自然科学基金(89098)
- 教育(86457)
- 划(84759)
- 资助(77545)
- 编号(76158)
- 成果(60268)
- 重点(57486)
- 部(57473)
- 创(55748)
- 发(55280)
- 创新(51548)
- 国家社会(51298)
- 课题(51124)
- 科研(49735)
- 教育部(49525)
- 期刊
- 济(176337)
- 经济(176337)
- 研究(103266)
- 中国(71518)
- 农(71169)
- 财(58529)
- 管理(58220)
- 学报(57017)
- 科学(54621)
- 农业(48205)
- 大学(44832)
- 学学(42419)
- 融(36401)
- 金融(36401)
- 技术(35434)
- 业经(34912)
- 教育(34059)
- 财经(28857)
- 业(25554)
- 经济研究(25299)
- 经(24750)
- 问题(23805)
- 技术经济(21054)
- 统计(19392)
- 版(19360)
- 图书(19214)
- 策(18383)
- 商业(17992)
- 资源(17468)
- 科技(17173)
共检索到5610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俊 汪辉 冯越珺
考察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驱动因素是实现农业生态保护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基本前提。基于动态当量调节因子模型测算2000—2019年我国31个省份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采用标准差椭圆和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考察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格局及分布动态演进,识别其驱动因素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全国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以及人均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而全国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占第一产业GDP的比重、人均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占人均GDP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存在明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呈现稳定的“东北-西南”分布方向,其中西部地区最大。降水、气温、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治理有利于提升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而人口密度以及产业结构具有抑制作用,各驱动因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叶延琼 章家恩 李韵 李逸勉
在对谢高地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进行修正的基础上,分析了1996-2008年广东省农用地变化所引起的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应用相关性分析方法探讨了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与影响农用地变化的总人口、GDP、城市化水平、第一产业比重、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个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1996-2008年间,尽管园地、水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增加,但广东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以林地为主,其次为农田,林地和农田面积减小使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逐年减少,且林地和农田减小量大于园地和水域的增加量,从而使全省农业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在13年间降低了23.11×108元;②农业生态系统服务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向华
标准化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研究滞后,传统方法主观性较强,总量计量沿用简单线性加总方法,不符合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的复杂网络特性,导致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关注经济价值而常忽略生态服务,难以保障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文章以河南省为例,根据社会、经济和环境因素界定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然后筛选并改进服务价值评估方法,运用专家调研结合生态系统服务的复杂网络特性,定量分析了上述服务类型的权重,最终运用非线性总量方法测算河南省农业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其结果比传统总量方法计量结果低了2.01倍,有效剔除了价值重复核算部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世琦 高旺盛
依据数理统计理论与方法构建了农业生态系统协调度测度理论和模型,包括功效函数、协调函数和协调度的变化范围和协调度等级,建立了农业生态系统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为例进行了农业生态系统自协调发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农业生态系统1990—2002年系统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1990—1998年呈弱度失调在5级以下、1999—2002年呈弱度协调在6级以上;系统协调度的变化主要受子系统影响,1990年的系统协调度低主要是因经济和社会子系统的协调度太低,1998年系统协调度低的主要原因是生态子系统的协调度太低;从研究时段看,影响农业生态系统系统协调度主要随经济子系统和生态子系统的协调度...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 协调度 协调等级 资阳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水生 陈文盛 邱生荣 朱朝枝
山地型休闲农业生态系统是在山地丘陵区域,位于乡村之间、景区之间具有一定的独特生态空间格局,以多功能农业开发为核心,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具有多功能性、市场化的生态农业系统,发展水平取决于其服务功能价值的高低;山地型休闲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是评价该类型休闲农业发展潜力的重要依据;山地型休闲农业生态系统的生态地位、主体功能和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大小,因不同区域背景及该区域人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支付意愿与能力水平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文章结合山地型休闲农业的地域特征,根据生态、生产、生活的功能内涵,从水分调节、养分循环、产品生产、废弃物处理、生物控制与多样性保护、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佐礼 陈聿华 马正宗
本文提出了确立农业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客观地设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和确定基础层次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刘岭村农业生态系统进行了综合评判,找出了该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和对各因子的调控顺序。
关键词: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希彪
通过对陇东旱塬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人工辅助的输入结构 ,各亚系统的能量输入输出结构及其比例 ,与其他地区对比分析 ,以及农田亚系统的投能结构对能效影响的分析表明 :封闭性和有机型仍是该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该系统的能量投入水平低 ,投能结构不合理 ,亚系统比例失调 ,造成了系统的低能效。应提高投能水平 ,优化投能结构 ,调整亚系统的比例 ,以提高系统产出
关键词:
旱塬 农业生态系统 能量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翟胜 王巨媛 张二勋 董杰 戴全厚
在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国内外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标准与选取方法,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农业可持续评价方法及评价尺度等研究进展情况。发现国内农业可持续性评价指标过多且以农业经济方面的指标为主,指标之间重叠现象严重,对生态环境、政策性和指导性指标重视不够,而且评价方法有待进一步完善。最后,针对农业可持续性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对国内农业的可持续评价研究有所借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乔志宏 李婷 任宇 罗颖 杨亚东
【目的】探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耦合关系的驱动因素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对于明确生态恢复背景下社会-生态系统的互馈机制至关重要。【方法】本文以典型植被恢复区延安市为研究区,量化了2000—2020年碳固存、产水量、基流调节与土壤保持服务,采用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指数(ESI)表征4项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基于贝叶斯信念网络模型(BBNs)构建社会-生态驱动因素识别框架,并揭示了植被恢复以来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的驱动因素及其变化特征。【结果】(1)2000—2020年延安市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显著改善,ESI高值区由中部向南北扩张,低值区集中在城镇周围以及北部边缘地区;但基流调节高值概率持续降低。(2)降水、植被覆盖度、实际蒸散发与气温对延安市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变化的综合贡献率达70%以上,且降水和植被覆盖度是主导驱动因素。(3)20年间,降水的贡献率波动减少,植被覆盖度的贡献率持续上升;概率推理表明,气候暖湿化将加剧基流调节下降的风险,而持续的植被恢复也将引起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关系优化的阈值效应。【结论】对植被恢复区开展长期监测、提高区域基流调节功能是维持植被恢复成效以应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的优先事项。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建伟 吴华 冯彬 陈琳娜 孔玉忠 许童 赵鑫永 郭齐韵 李佳潼
【目的】研究尼日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ESV)的地形分异及其驱动因素,以期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2000—2021年高精度土地利用数据,利用ESV评估模型和地形梯度分级,分析尼日河流域ESV的时空演变和地形梯度分异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其空间分异的驱动因素。【结果】2000—2021年尼日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面积占比高达63.18%。土地利用呈现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缩减,其余地类扩张的趋势。流域ESV呈增长趋势,累计增长4.56%(4.19亿元)。林地和气候调节分别为ESV贡献率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贡献率分别为81.30%和28.19%。总ESV和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ESV随海拔、坡度和地形起伏度增大呈先增后减的分布特征,坡向上分布较均匀。流域ESV空间分异受自然和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影响,其中农田生产潜力为主导因子(q = 0.50);任意两两因子交互均会增强其空间分异。【结论】尼日河流域土地利用和ESV具有显著地形梯度分异特征,需采取因地制宜的用地开发模式,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浩 吴吉林 龚磊 周懿桐
探索武陵山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助力于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采用了市场价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对片区2001~2019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与需求进行定量分析,并研究多个因素对其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了30亿元,2019年达到了3 696.97亿元。(2)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较为稳定,耦合度以中级耦合状态为主,耦合协调度以勉强协调状态为主。(3)NDVI、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对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协调度呈现正向驱动关系,NPP、降水量和GDP为负向驱动关系。武陵山片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耦合协调关系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且受环境和社会的多重因素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管理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翁伯奇 应朝阳 黄正贵 黄毅斌 黄勤楼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闽北山区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因素之间的关系。全村工农业总收入主要受农业发展的影响 ,其中农业收入由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渔业等组成 ,相互间关联度分别为0 .8575、0 .92 77、0 .92 52和 0 .912 8。对作物总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劳力、灌溉面积、耕地总面积以及无机和有机肥投入等 5个因素。因而应当进一步合理调整生产结构 ,以利于充分发挥山区型生态农业的优势。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农业生态系统 结构因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翟进升 章熙谷
选用粮糖兼用高粱 Tx623×1022、Tx623×2421和甜杂2号品种(组合),以粒用高粱作对照,在皖北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个粮糖兼用高梁的生物产量比粒用高粱分别增产94.4%,87.9%,和55.5%;籽粒产量 Tx623×1022减产16.1%,其余2个增产13.3%和16.6%。茎秆榨汁制成50°Bx 糖浆,Tx623×1022、Tx623×2421和甜杂2号分别可产442.26,310.90和371.97kg/mu,而且叶和茎渣还可作饲料及其它原料。种植粮糖兼用高粱既能确保粮食产量,又能促进农村工副业和饲养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芬 吴建军 卢剑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