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53)
- 2023(18022)
- 2022(15220)
- 2021(13858)
- 2020(11841)
- 2019(27191)
- 2018(26871)
- 2017(51193)
- 2016(27963)
- 2015(31816)
- 2014(31690)
- 2013(31406)
- 2012(29019)
- 2011(26168)
- 2010(26653)
- 2009(25109)
- 2008(25336)
- 2007(23105)
- 2006(20381)
- 2005(18146)
- 学科
- 济(124523)
- 经济(124388)
- 业(104753)
- 管理(91577)
- 企(85936)
- 企业(85936)
- 方法(57679)
- 农(50498)
- 数学(48135)
- 数学方法(47437)
- 业经(35397)
- 财(35243)
- 农业(33770)
- 中国(30030)
- 地方(25737)
- 务(24852)
- 财务(24792)
- 财务管理(24743)
- 企业财务(23438)
- 制(23375)
- 学(22336)
- 贸(21800)
- 贸易(21785)
- 环境(21556)
- 理论(21474)
- 易(21124)
- 技术(21091)
- 和(20948)
- 划(20231)
- 策(18779)
- 机构
- 学院(411146)
- 大学(403355)
- 济(167576)
- 经济(164026)
- 管理(163210)
- 理学(140660)
- 理学院(139214)
- 管理学(136730)
- 管理学院(135995)
- 研究(131140)
- 中国(102725)
- 京(84797)
- 科学(81133)
- 农(78707)
- 财(77101)
- 所(66323)
- 江(64053)
- 业大(63777)
- 中心(62639)
- 财经(61225)
- 农业(60653)
- 研究所(59871)
- 经(55383)
- 北京(52961)
- 范(51453)
- 师范(50989)
- 州(50754)
- 经济学(49861)
- 院(47158)
- 经济学院(45352)
- 基金
- 项目(271634)
- 科学(214395)
- 研究(199300)
- 基金(195973)
- 家(170058)
- 国家(168545)
- 科学基金(145889)
- 社会(126498)
- 社会科(119677)
- 社会科学(119637)
- 省(109522)
- 基金项目(103800)
- 自然(94584)
- 自然科(92300)
- 自然科学(92277)
- 教育(91629)
- 自然科学基金(90629)
- 划(90159)
- 编号(82229)
- 资助(80427)
- 成果(65188)
- 重点(61008)
- 部(59471)
- 发(59128)
- 创(58112)
- 课题(56337)
- 创新(53788)
- 科研(51983)
- 国家社会(51742)
- 业(50738)
- 期刊
- 济(191114)
- 经济(191114)
- 研究(113486)
- 中国(80349)
- 农(76271)
- 财(62570)
- 学报(61027)
- 管理(59700)
- 科学(58110)
- 农业(51467)
- 大学(46903)
- 学学(44508)
- 教育(41134)
- 技术(38967)
- 融(37356)
- 金融(37356)
- 业经(36856)
- 财经(29727)
- 业(28315)
- 经济研究(28037)
- 问题(25884)
- 经(25570)
- 技术经济(22696)
- 统计(21935)
- 版(20829)
- 策(20530)
- 资源(20071)
- 商业(19141)
- 现代(18887)
- 财会(18638)
共检索到608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妍
[目的]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程度通过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来体现。基于上述原因,研究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方法]文章通过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相关方面资料的查阅,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研究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法来评价生态环境质量,通过构建AHP模型算法计算来评价确定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好坏,以及影响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关因素以及影响程度,并以绍兴上虞区为研究对象。[结果]通过对绍兴上虞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调查、统计资料及上虞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妍
[目的]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程度通过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来体现。基于上述原因,研究农业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方法]文章通过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相关方面资料的查阅,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学者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研究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法来评价生态环境质量,通过构建AHP模型算法计算来评价确定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好坏,以及影响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关因素以及影响程度,并以绍兴上虞区为研究对象。[结果]通过对绍兴上虞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调查、统计资料及上虞区区域农业生态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相关数据分析得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与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变化趋势一致。[结论]农业生态环境作为目前社会主要的研究方向,有关于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以及了解农业生态发展状况,对于改善当前农业发展状况,提高农业经济以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马绍赛 赵俊 陈碧鹃 陈聚法 崔毅 曲克明 曲世科
应用多项指数综合评价公式、生物多样性指数综合评价公式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莱州湾2002年5月和8月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质环境和生物环境处于良好水平;表层沉积环境处于污染水平,有的站达到严重污染水平,其中重金属镉的贡献率最大。
关键词:
莱州湾 生态环境质量 综合评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史纪安 刘玉华 师江澜 杨改河 王得祥
在青海省土地资源详查数据以及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分区图的基础上,借助G IS技术从生物丰度、植被覆盖度、水网密度、土地退化和污染负荷5个方面对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偏差,综合评价指数处于差和较差的区域面积占江河源区总面积的83.3%;在空间分布上,江河源区生态环境质量从东南部到中西部呈现出明显的地带性,生态环境质量较差的行政区县(乡)主要集中于江河源区的中西部,而江河源区东南部部分行政区县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
关键词:
江河源区 生态环境质量 综合评价 GIS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旭彬 王玲杰
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对此高原区域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推动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在深入研究高原区域生态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高原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以西藏林芝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应用结果表明,研究建立的高原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均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目标适应性。
关键词:
高原 生态环境质量 综合评价 西藏林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剑
金融生态环境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金融发展水平,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合经济、法律、制度等各个方面,构建了新疆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实证分析表明,新疆金融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在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信用环境和社会中介环境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最后提出改善新疆金融生态环境应进一步发展经济、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主导作用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生态环境 因子分析 评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束加稳 杨文培
在国家生态省、市、县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杭州市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和国内外城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文献,将杭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自然、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进而选择SO2年均浓度、PM2.5浓度、NOx削减率等43个具体指标;运用IAHP与熵值法相结合的方法作为本论文指标最终的权重值;运用AHP对2005—2015年杭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价,从而为杭州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的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艳芳 周虹宏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于城市质量管理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上海市的环境特征,提出了包含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环境质量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及综合指数法对上海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城市生态环境2010—2017年逐年改善,自然生态指数呈现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社会发展环境稳中有升,贡献度最大;经济发展环境贡献度较小,有待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好的趋势发展。社会发展指数所占权重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为0.389 1,表明上海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主要取决于社会发展指数的变化,验证了生态保护政策的有效性,证明地方政府积极的环境保护政策极大地改善了地方生态环境质量。
关键词:
城市生态环境 环境质量评价 熵值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艳芳 周虹宏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对于城市质量管理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上海市的环境特征,提出了包含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的环境质量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及综合指数法对上海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市城市生态环境2010—2017年逐年改善,自然生态指数呈现上升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社会发展环境稳中有升,贡献度最大;经济发展环境贡献度较小,有待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好的趋势发展。社会发展指数所占权重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为0.389 1,表明上海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主要取决于社会发展指数的变化,验证了生态保护政策的有效性,证明地方政府积极的环境保护政策极大地改善了地方生态环境质量。
关键词:
城市生态环境 环境质量评价 熵值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华 曹月 武晶 孙才志
基于研究区2000年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土地沙漠化监测数据、环境状况公报数据以及统计年鉴数据,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 192-2006)规定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的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从旗、县尺度上对科尔沁沙地的生态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年科尔沁沙地各旗县的生物丰度指数为22.01~37.96,植被覆盖指数为25.20~45.86,水网密度指数为22.51~30.97,土地退化指数为1.47~21.06,环境质量指数为57.98~59.84,综合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25.28~33.25。根据国家生态环境状况分级标准判断,该区...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沈新强 晁敏
根据2002~2003年5、8月对我国沿海的莱州湾、长江口和珠江口渔业水域的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的监测结果,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这3个重要渔业水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研究结果显示,莱州湾水域生态环境综合质量相对较好,处于“一般”状态,但随时间变化生态环境质量正朝不良方向发展;珠江口水域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次之,也处于“一般”状态;长江口水域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最差,处于“差”状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夏季劣于春季。从3个水域的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指标对总得分的贡献率来看,莱州湾水域沉积物指标的贡献率最高,其中沉积物镉是影响莱州湾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指标;长江口水域水质指标的贡献率最高,其中铜、...
关键词:
渔业水域 生态环境质量 综合评价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杨磊 单姝瑶 桑晨 刘越 徐浩杰
祁连山国家公园是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采矿、水电开发和过度放牧导致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基于2000–2018年祁连山国家公园境内14个县(区)的遥感、气象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个层面筛选出关键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建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各指标贡献度,构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QI),阐明EQI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年平均EQI呈"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各县(区) EQI差异明显。研究时段内国家公园EQI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 <0.01),EQI均值越小其增速越慢。自然因素是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经济和社会因素次之,三者的贡献度分别为52%、28%和20%。气温、降水、太阳辐射、植被覆盖度、增强型植被指数、叶面积指数、净初级生产力、林业总产值、牲畜饲养量、粮食种植面积、第一产业增加值指数、人均总产值增加值指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受教育人口、城乡居民储蓄、农村居民纯收入和非农业人口与生态环境质量呈正向关系。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指数和农业人口与生态环境质量呈负向关系。未来应进一步落实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政策,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严格限制国家公园中西部地区的人类活动强度。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庄 谢志仁 沈渭寿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涉及众多要素,同时又需要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空间格局。层次分析法在多要素综合评价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GIS技术拥有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将GIS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应用于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方法的优势。首先,根据江苏省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确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基本评价单元,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出每个评价单元的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和分指数;然后运用GIS技术,根据每个评价单元的质量指数和分指数,自动生成江苏省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等级图;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生态环境整体及各不同侧面质量状况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关键词:
江苏省 生态环境评价 GIS层次分析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匡远配 罗荷花
"两型农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作为"两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顺利发展有利于快速推动两型社会的建设进程。为了衡量"两型农业"的发展水平,找出实际值与期望值的差距以及差距的来源,本文从经济、社会与科技支撑能力、资源利用效率指标、生态环境保护效果指标和政策制度保障指标等4个方面设计了一套关于"两型农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分析发现,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两型农业"处于起步阶段,提出应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两型农业 指标体系 长株潭地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名茶 张明
本文研究青海省南部高寒地区玉树、果洛州及唐古拉山乡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将自然景观(本区主要为草场)与人类生存居住条件结合为一体,综合进行环境质量评价是本文的特点与创新之处。文中选择20余项指标因子建立青南生态环境评价模型。其中重点分析了主导因子—高程与太阳辐射、冻土深度、草场质量分布、居民点密度的数量统计关系。青海东部各县生态环境质量相对较好,中部环境质量相对较严酷,而西部、西北部环境质量极端恶劣,成为著名的“无人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