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77)
- 2023(16210)
- 2022(13426)
- 2021(12184)
- 2020(10274)
- 2019(23093)
- 2018(22594)
- 2017(44133)
- 2016(23440)
- 2015(25747)
- 2014(25302)
- 2013(25170)
- 2012(22621)
- 2011(20307)
- 2010(20323)
- 2009(18942)
- 2008(18575)
- 2007(16380)
- 2006(14490)
- 2005(12508)
- 学科
- 济(112075)
- 经济(111963)
- 业(95794)
- 管理(78148)
- 企(77868)
- 企业(77868)
- 方法(51208)
- 农(48048)
- 数学(42934)
- 数学方法(42527)
- 业经(32576)
- 农业(32032)
- 财(30604)
- 中国(26681)
- 地方(24375)
- 务(21857)
- 财务(21826)
- 财务管理(21797)
- 企业财务(20730)
- 制(19123)
- 技术(19084)
- 环境(18741)
- 和(17681)
- 划(17642)
- 贸(17210)
- 贸易(17204)
- 易(16639)
- 学(16606)
- 策(16422)
- 理论(15897)
- 机构
- 学院(338742)
- 大学(328949)
- 济(146321)
- 经济(143597)
- 管理(140789)
- 理学(122903)
- 理学院(121692)
- 管理学(119919)
- 管理学院(119312)
- 研究(103815)
- 中国(81996)
- 京(66589)
- 财(64432)
- 农(62632)
- 科学(62552)
- 财经(52600)
- 业大(51059)
- 中心(50323)
- 江(50262)
- 所(49467)
- 经(47973)
- 农业(47685)
- 研究所(44977)
- 经济学(44718)
- 范(40938)
- 经济学院(40776)
- 师范(40606)
- 北京(40200)
- 经济管理(39968)
- 州(39885)
- 基金
- 项目(235806)
- 科学(191132)
- 基金(176446)
- 研究(172465)
- 家(151946)
- 国家(150642)
- 科学基金(133730)
- 社会(115608)
- 社会科(109684)
- 社会科学(109657)
- 基金项目(95053)
- 省(93275)
- 自然(86036)
- 自然科(84073)
- 自然科学(84059)
- 自然科学基金(82591)
- 教育(76570)
- 划(76565)
- 资助(69667)
- 编号(68380)
- 重点(52514)
- 部(52230)
- 发(52090)
- 创(51215)
- 成果(51057)
- 国家社会(48726)
- 创新(47323)
- 人文(45444)
- 课题(45218)
- 教育部(45091)
- 期刊
- 济(161210)
- 经济(161210)
- 研究(91036)
- 农(61939)
- 中国(55426)
- 管理(50866)
- 财(50267)
- 科学(46847)
- 学报(44477)
- 农业(42023)
- 大学(35702)
- 学学(34754)
- 业经(33185)
- 融(30252)
- 金融(30252)
- 技术(29935)
- 财经(25529)
- 问题(23809)
- 经济研究(23266)
- 业(21986)
- 经(21909)
- 教育(21254)
- 技术经济(18571)
- 资源(18301)
- 统计(16788)
- 现代(16673)
- 商业(16646)
- 策(16377)
- 版(15865)
- 世界(15525)
共检索到4783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磊 刘茹迪 马红坤
基于2000—2020年黄河流域4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市的农业生态效率,结合GIS空间分析、Moran’s I指数、ML指数等方法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演变特征,并进行空间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水平整体偏低,但正处于由低水平迈向高水平的“爬坡”阶段,其中下游地区的效率增长最快;效率增长的主要来源为技术进步,流域内农业规模化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空间关联格局上,效率的空间依赖性不固定,但空间聚集性总体增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收敛特征,且工业化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密度、财政支农力度、农业市场化程度会促进效率的空间收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磊 刘茹迪 马红坤
基于2000—2020年黄河流域4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市的农业生态效率,结合GIS空间分析、Moran’s I指数、ML指数等方法分析农业生态效率的演变特征,并进行空间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水平整体偏低,但正处于由低水平迈向高水平的“爬坡”阶段,其中下游地区的效率增长最快;效率增长的主要来源为技术进步,流域内农业规模化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空间关联格局上,效率的空间依赖性不固定,但空间聚集性总体增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收敛特征,且工业化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机械化密度、财政支农力度、农业市场化程度会促进效率的空间收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妮 姚聪莉 张畅
“双碳”目标下推进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提升,是推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在农业减排固碳的发展要求下,以落实农业“双碳”目标为着力点,运用超效率SBM模型、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检验方法,测度2006-2021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的时序演进、空间差异和收敛特征。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整体农业生态效率水平偏低,形成了“下游领跑、中游追赶、上游落后”的空间格局;黄河流域内农业生态效率差异逐渐扩大,差异主要源自超变密度,区域内差异由低到高依次为上游、下游和中游;黄河流域整体及上、中、下游的农业生态效率不存在σ收敛现象,但都存在显著的β绝对收敛和β条件收敛,种植业产值、机械化水平、农业产业集聚度、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等因素对β条件收敛的影响具有异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力 程一凡 朱坤林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黄河流域34城市的生态效率,显示近年来沿黄城市生态效率偏低且呈下降趋势,动态上具有“上升—波动—下降”的阶段特征,空间异质性为下游>中游>上游,存在高值区与低值区的空间趋同分布,下游城市的纯技术效率提高较快,但是规模效率持续下降。经济增长、城镇化能显著提升生态效率,城市规模、财政支出占比对生态效率产生倒“U”型影响。据此提出中、下游城市群地区应强化创新驱动与生态技术转型,发挥集中治污的规模效应;沿黄特大城市要按照“瘦身健体、减量增效”要求调整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上游生态脆弱区或资源富集区城市应减弱政府财政依赖,在招商引资中强化环境规制,加强生态保护力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 生态效率 黄河流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力 程一凡 朱坤林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度黄河流域34城市的生态效率,显示近年来沿黄城市生态效率偏低且呈下降趋势,动态上具有“上升—波动—下降”的阶段特征,空间异质性为下游>中游>上游,存在高值区与低值区的空间趋同分布,下游城市的纯技术效率提高较快,但是规模效率持续下降。经济增长、城镇化能显著提升生态效率,城市规模、财政支出占比对生态效率产生倒“U”型影响。据此提出中、下游城市群地区应强化创新驱动与生态技术转型,发挥集中治污的规模效应;沿黄特大城市要按照“瘦身健体、减量增效”要求调整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上游生态脆弱区或资源富集区城市应减弱政府财政依赖,在招商引资中强化环境规制,加强生态保护力度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城市 生态效率 黄河流域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玮楠 刘霁瑶 赵敏娟
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农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在绿色发展内涵下,基于全要素生产框架构建全局超效率SBM模型,分析2009-2018年黄河流域87个地市(州、盟)的农业用水效率动态演进特征,并进一步检验农业用水效率的空间收敛性。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在研究期内呈稳定上升的走势,但仍存在提升空间。分流域间表现出“下游领先、中游追赶和上游落后”的分布态势;(2)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农业用水效率存在显著正向的集聚和依存特征,效率重心呈波动式向西北方向转移;(3)从空间收敛性来看,黄河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农业用水效率均表现出较强的β收敛特征,但相关变量收敛显著性影响具有异质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培 周颖
基于黄河流域59个地级市2000—201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文章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结合核密度估计和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布图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改善路径。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地级市间农业生态效率的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农业要素投入过剩和农业面源污染产出冗余是导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非效率的重要内部影响因素,应在各个不同的地级市从投入产出非效率原因出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改善路径以提高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培 周颖
基于黄河流域59个地级市2000—201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文章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算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结合核密度估计和农业生态效率的时空分布图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改善路径。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地级市间农业生态效率的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农业要素投入过剩和农业面源污染产出冗余是导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非效率的重要内部影响因素,应在各个不同的地级市从投入产出非效率原因出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不同的改善路径以提高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效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建春 张安录
为了分析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演进与收敛特性。文章利用三阶段Super-SBM-SFA模型客观评估黄河流域69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值,分析基于区位邻接下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演化和收敛性,利用收敛性模型分析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离散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值0.465,下游>上游>中游,省会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且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呈现增长趋势,但不存在完全的经济规模等级递增效应;黄河流域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性;黄河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满足σ收敛性与β收敛性,各城市之间具有"追赶效应"并趋于各自的稳态,中游平均收敛速度最高。研究得出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值偏低,且纯技术效率值高于规模效率值,各城市要积极考虑资源环境的胁迫效应,加强互鉴与学习,充分发挥"追赶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建春 张安录
为了分析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空间演进与收敛特性。文章利用三阶段Super-SBM-SFA模型客观评估黄河流域69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值,分析基于区位邻接下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演化和收敛性,利用收敛性模型分析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离散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09—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值0.465,下游>上游>中游,省会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相对较高,且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均呈现增长趋势,但不存在完全的经济规模等级递增效应;黄河流域各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空间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性;黄河流域及其上、中、下游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满足σ收敛性与β收敛性,各城市之间具有"追赶效应"并趋于各自的稳态,中游平均收敛速度最高。研究得出黄河流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值偏低,且纯技术效率值高于规模效率值,各城市要积极考虑资源环境的胁迫效应,加强互鉴与学习,充分发挥"追赶效应"。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美景 王庆日 白中科 史泽宇 于潇 张冰松
研究目的:构建双碳目标下资源型城市国土空间利用效率评价体系,并以黄河流域为例分析资源型城市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非参数核密度估计,Tobit模型。研究结果:(1)研究区国土空间利用综合效率表现出平缓增长趋势,不同空间类型表现为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不同区域表现为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不同城市类型表现为成长型城市>衰退型城市>再生型城市>成熟型城市。(2)综合效率等级较高的城市多集中于中游和下游地区,中游地区城镇空间和生态空间利用效率较高,下游地区农业空间利用效率相对较高。(3)自然地理因素和经济社会因素共同影响资源型城市国土空间利用效率。研究结论:应科学统筹矿产资源开发与绿色低碳发展之间的关系,严格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因地制宜开展资源型城市国土空间治理,并充分考虑资源型城市发展阶段,系统谋划转型发展道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豫新 曹梦渊
文章基于2009—2019年黄河流域6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城市的生态效率水平,进而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环境规制与城市生态效率的动态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在波动中有所提升,整体水平不高;贸易开放和环境规制均能促进城市生态效率提升,但环境规制的促进作用缺乏可持续性,城市生态效率的提升并不会使政府降低环境规制强度,贸易开放在受到城市生态效率的冲击时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变化趋势,上、中、下游地区差异化明显;此外,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贸易开放在环境规制促进城市生态效率提升的直接作用过程中产生了遮掩效应,这种遮掩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环境规制对城市生态效率的直接促进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彤瑶 曹俊文
探索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对实现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农业碳源、碳汇进行核算,然后将碳源、碳汇纳入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并对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最后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汇、碳源比率呈现先降后增趋势,“十三五”时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不考虑农业碳源因素将会高估农业生态效率,忽视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碳汇因素,则会低估农业生态效率;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高于全国水平,但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总体不协调;黄河流域大多省份农业生态效率得到较大提高,但省份间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布不均衡;黄河流域区域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为此,应完善相关农业政策工具设计,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强化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同时要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差异化农业发展战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彤瑶 曹俊文
探索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对实现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对农业碳源、碳汇进行核算,然后将碳源、碳汇纳入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并对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最后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汇、碳源比率呈现先降后增趋势,“十三五”时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不考虑农业碳源因素将会高估农业生态效率,忽视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碳汇因素,则会低估农业生态效率;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高于全国水平,但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总体不协调;黄河流域大多省份农业生态效率得到较大提高,但省份间农业生态效率空间分布不均衡;黄河流域区域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为此,应完善相关农业政策工具设计,提高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强化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同时要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差异化农业发展战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陶晓华
协同提升黄河流域各地区的创新创业能力,是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通过标准差椭圆分析、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Markov链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黄河流域创新创业能力的空间均衡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城市创新创业能力整体实现了协同提升,尽管在空间上表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但其空间重心整体西移,空间形变的发散性、均衡性发展态势明显,流域内部及两两地区之间的差异程度持续缩小,且在空间溢出效应的作用下,将长期向着更高水平方向收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