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30)
2023(13919)
2022(11003)
2021(10321)
2020(8288)
2019(18624)
2018(18575)
2017(35769)
2016(19076)
2015(21357)
2014(20975)
2013(20564)
2012(18327)
2011(16343)
2010(17028)
2009(16141)
2008(16132)
2007(14659)
2006(13080)
2005(11854)
作者
(52873)
(44348)
(44179)
(41903)
(28007)
(21282)
(19904)
(17181)
(16710)
(15933)
(14948)
(14835)
(14159)
(13833)
(13503)
(13375)
(13031)
(12933)
(12800)
(12624)
(11042)
(10847)
(10803)
(10348)
(10021)
(10007)
(9884)
(9777)
(8850)
(8722)
学科
(90628)
(83115)
经济(83019)
(73350)
企业(73350)
管理(69014)
(47371)
方法(36183)
农业(31564)
业经(30937)
数学(28086)
数学方法(27547)
(24508)
中国(19974)
(18503)
财务(18467)
财务管理(18452)
技术(17900)
(17498)
企业财务(17416)
理论(17219)
(16074)
(15743)
(15076)
(14695)
贸易(14685)
环境(14370)
(14350)
(13667)
地方(13596)
机构
学院(278680)
大学(265731)
(116132)
管理(114945)
经济(113949)
理学(99312)
理学院(98466)
管理学(96839)
管理学院(96357)
研究(82297)
中国(67582)
(55628)
(54472)
(52007)
科学(48507)
(43781)
业大(43350)
农业(41944)
财经(41193)
(39756)
中心(39748)
(37283)
研究所(35646)
(34500)
北京(33666)
经济学(33452)
经济管理(33287)
(33184)
师范(32909)
商学(30567)
基金
项目(182233)
科学(145664)
研究(139391)
基金(131796)
(112521)
国家(111362)
科学基金(98317)
社会(90336)
社会科(85234)
社会科学(85209)
(74703)
基金项目(69099)
教育(63614)
自然(61398)
自然科(59964)
自然科学(59955)
(59500)
自然科学基金(58924)
编号(58770)
资助(52811)
成果(45327)
(41035)
重点(40313)
(40265)
(39855)
课题(39467)
(38940)
创新(37352)
国家社会(36983)
(36642)
期刊
(138640)
经济(138640)
研究(75369)
(58478)
中国(55036)
管理(45030)
(42478)
农业(39482)
科学(37147)
学报(35723)
业经(31010)
大学(29550)
教育(29136)
技术(28983)
学学(28341)
(26189)
金融(26189)
(21029)
财经(20121)
经济研究(19394)
问题(18488)
(17378)
技术经济(16356)
农村(14688)
(14688)
农业经济(14435)
(14345)
商业(13894)
世界(13826)
现代(13618)
共检索到412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包晓斌   朱小云  
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两山”理念、促进农业增值农民增收、助力乡村生态振兴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路径,其关键在于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目前,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仍存在农业生态产品相关理念认识不深实践不足、生态要素产权界定不明晰、价值核算方法缺乏统一标准、价值实现路径较为单一等问题。应完善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技术支撑,健全农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畅通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要素流动渠道,推动生态农业多元化发展,构建差异化的农业生态产品补偿机制,推动农业生态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玉倩   黎明   苏晨晨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即绿色生产力的体现,而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则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可或缺的途径。旨在通过价值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三重维度,深刻剖析新质生产力如何内在地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达成。在价值逻辑层面,新质生产力通过加速经济向绿色发展模式转型,驱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创新性应用,进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展现了其在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的核心价值导向。在理论逻辑层面,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机制体现在生产过程的数字化转型、产权界定的清晰化、供需关系的协调优化及消费模式的多样化,这些理论要素共同构成了支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框架。在实践逻辑层面,新质生产力的贡献体现在多个方面:通过顶层设计的强化,深化了生态产品体制的改革;依托数字档案管理,实现了生态产品产权的精准界定;网络监测技术的运用,完善了生态产品价值的核算体系;信息平台的搭建,促进了生态产品的多元化交易;数字思维的融入,加速了人才队伍建设与体系的完善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云皓  徐志杰  辛璐  王志凯  卢静  
随着生态产品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演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场化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论研究逐步走向试点实践。论文基于国家试点项目研究,总结了EOD模式下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施要点,并结合案例分析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土地利用”“矿山修复治理+存量资源经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种养”“荒山荒地综合整治+清洁能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四个典型类型。建议随着EOD模式试点的不断推进,应进一步强化理论与方法研究、市场化运作机制实践、关键政策制度创新等,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转化新模式、新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云皓  徐志杰  辛璐  王志凯  卢静  
随着生态产品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演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场化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论研究逐步走向试点实践。论文基于国家试点项目研究,总结了EOD模式下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施要点,并结合案例分析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土地利用”“矿山修复治理+存量资源经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种养”“荒山荒地综合整治+清洁能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四个典型类型。建议随着EOD模式试点的不断推进,应进一步强化理论与方法研究、市场化运作机制实践、关键政策制度创新等,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转化新模式、新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云皓  徐志杰  辛璐  王志凯  卢静  
随着生态产品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演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场化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论研究逐步走向试点实践。论文基于国家试点项目研究,总结了EOD模式下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施要点,并结合案例分析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土地利用”“矿山修复治理+存量资源经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种养”“荒山荒地综合整治+清洁能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四个典型类型。建议随着EOD模式试点的不断推进,应进一步强化理论与方法研究、市场化运作机制实践、关键政策制度创新等,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转化新模式、新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云皓  徐志杰  辛璐  王志凯  卢静  
随着生态产品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演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作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场化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由理论研究逐步走向试点实践。论文基于国家试点项目研究,总结了EOD模式下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施要点,并结合案例分析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土地利用”“矿山修复治理+存量资源经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种养”“荒山荒地综合整治+清洁能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四个典型类型。建议随着EOD模式试点的不断推进,应进一步强化理论与方法研究、市场化运作机制实践、关键政策制度创新等,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市场化转化新模式、新机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倩茹   吴曼玉   谢花林  
在梳理湿地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本逻辑及其内在关联基础上,提出湿地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要件与核心机制。结合国内外实践等将湿地资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分为4大类11小类,其中湿地保护补偿模式包括湿地生态补偿、湿地转移支付、湿地损害赔偿、湿地信用交易,湿地产业开发模式包括物质产品交易、湿地产业经营和湿地特许经营,湿地权益交易模式包括资源权益流转和湿地碳汇交易,湿地权益融资模式包括湿地权益金融和湿地权益投融资。湿地资源生态产品形态丰富、价值实现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应以多要素供给机制保障湿地资源要素供给,以多主体参与机制激励湿地资源组合运营,以多业态融合机制促进湿地资源价值循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会  李强  温亚利  
研究目的:以生态产品的排他性为线索,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理论逻辑,从中构建分析框架以辨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主要模式。研究方法:文献分析和理论演绎。研究结果:(1)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要针对的是严格生态保护前提下具有稀缺性的那些生态产品;(2)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逻辑是“是否具有或能否建立排他性—消费主体是否明确—制度供给主体—市场或非市场支付机制”,排他性的建立意味着支付机制与制度供给主体分离;(3)从理论逻辑演绎出支付机制、制度供给主体两个维度,将实现机制的模式分为5个类型,并据此辨析了8种具体模式,最后对每种模式的交易标的、支付额度基础与普适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论:(1)生态产品是否具有或能否建立消费中的排他性,是其能否采用市场支付机制的前提;(2)从理论逻辑演绎出的支付机制和制度供给主体两个维度,为辨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的性质提供了统一的分析框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曾亿武   李丽莉   郭红东  
传统农业是生产要素长期没有发展、要素投资回报率低下、高度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是向传统农业引进新质生产要素。工业生产要素的注入带来了显著的农业产出增长,并将自然经济状态的传统农业改造成为商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却也带来了农民面向消费者、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时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农民生产决策盲目问题、农业生产管理粗略问题、农民对接消费者困难问题、农业公共服务供给不足问题。数字化承接工业化推动农业再改造,通过赋能农民生产科学决策、农业生产精准管理、直通直达消费者、农业公共服务集成供给,弥补了工业化改造传统农业的局限性。实现农业数字化改造须同时从供给端和需求端采取措施为引进数字生产要素创造条件,既要建立适于农业数字化改造的制度体系,又要重点对数字基建、数字创新和农民数字人力资本进行公共投资。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洪瑞   吴平  
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是赓续农耕文明的内在要求,是破解环境约束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绿色金融通过优化资金配置,为推进农业生态化、低碳化、绿色化提供资金支持。本文基于金融结构、金融功能、外部性和长尾效应的理论视角,建构绿色金融与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逻辑、互动逻辑和实践逻辑,化解农业生态低碳转型的融资约束、特征约束和现实约束,厘清绿色金融对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及二者的良性互动效应,并提出绿色金融助力中国特色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朝  
本文从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两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包括以人为本、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强化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及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随后,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如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产业链不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最后,提出了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俞慧刚  项建国  
校企协同背景下与企业开展合作是专业型学生社团育人实践改革的重要举措,其合作过程充分体现了行动主体的独立自主、行动模式的合作互惠、行动规则的民主协商和行动目标的职业导向等基本特征。学生层面的满意度提升需求、社团层面的自身发展需求以及学校和企业层面的创新合作需求为社企合作提供了演化动力。社企合作育人新模式的构建应着力从施行"双导师—多顾问"制、共建实践实训基地、共创品牌活动课程、共颁社团奖助学金、共孵创新创业项目等路径上下功夫,把专业型社团打造成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光敏  黄晓宇  
企业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逻辑在于:企业既能够为乡村产业振兴完成市场条件的创造与生产要素的激活,也能为乡村振兴完成产业链融入构建与利益链耦合。实践中,企业在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中已经形成基础设施投入、乡村资源盘活、全产业链带动、多元主体合作四种典型模式。针对当前的制约因素,借鉴四种典型模式经验,未来,全面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可以在四个方面发挥企业的带动作用:参与乡村市场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深挖要素潜力,破解资源条件制约;整合延伸乡村产业链,增强乡村产业竞争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农民主体地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晓伟  
经济新常态下教育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在强化政府责任和释放社会活力两方面创新机制体制。治理理论强调多元共治和政府重塑,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不谋而合。以PPP模式为代表的教育产品供给新平台将对解决教育发展结构性问题产生推动作用,能够促进教育服务产品充足、有效与公平的供给。要在教育产品供给中大力发展PPP模式,首先需要加强项目储备,同时注重采取专业的合同管理以及进行系统的制度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晓伟  
经济新常态下教育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在强化政府责任和释放社会活力两方面创新机制体制。治理理论强调多元共治和政府重塑,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思路不谋而合。以PPP模式为代表的教育产品供给新平台将对解决教育发展结构性问题产生推动作用,能够促进教育服务产品充足、有效与公平的供给。要在教育产品供给中大力发展PPP模式,首先需要加强项目储备,同时注重采取专业的合同管理以及进行系统的制度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