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71)
2023(20265)
2022(17344)
2021(15892)
2020(13549)
2019(31140)
2018(30939)
2017(59632)
2016(32408)
2015(36517)
2014(36589)
2013(36297)
2012(33305)
2011(30098)
2010(30047)
2009(27985)
2008(27892)
2007(25263)
2006(22187)
2005(19463)
作者
(95352)
(79956)
(79419)
(75501)
(50560)
(38345)
(36215)
(31431)
(30150)
(28477)
(26989)
(26871)
(25381)
(25115)
(24618)
(24483)
(24259)
(23641)
(23004)
(22916)
(19872)
(19526)
(19514)
(18299)
(18016)
(17901)
(17734)
(17716)
(16281)
(16048)
学科
(136796)
经济(136639)
(113041)
管理(102576)
(93755)
企业(93755)
方法(64016)
数学(53431)
数学方法(52745)
(50856)
(38569)
业经(37609)
农业(33675)
中国(33307)
(27415)
(26766)
财务(26682)
财务管理(26630)
(26297)
地方(25626)
企业财务(25231)
(24339)
贸易(24330)
(23638)
理论(23338)
技术(23163)
(22944)
环境(21854)
(20699)
(19877)
机构
学院(470889)
大学(467039)
(189816)
管理(189268)
经济(185750)
理学(163474)
理学院(161788)
管理学(158910)
管理学院(158070)
研究(151471)
中国(116676)
(98578)
科学(95274)
(89026)
(86395)
(76589)
业大(74250)
中心(71635)
(70858)
研究所(69599)
财经(69466)
农业(68908)
(63127)
北京(61612)
(59064)
师范(58493)
(56761)
经济学(56509)
(54391)
经济学院(51286)
基金
项目(318407)
科学(250282)
基金(231048)
研究(230852)
(201332)
国家(199584)
科学基金(172241)
社会(145448)
社会科(137715)
社会科学(137676)
(126050)
基金项目(122709)
自然(112973)
自然科(110353)
自然科学(110322)
自然科学基金(108340)
教育(105367)
(104570)
资助(95263)
编号(94889)
成果(75272)
重点(70731)
(69636)
(67826)
(66915)
课题(64007)
创新(62141)
科研(61249)
国家社会(59711)
教育部(59324)
期刊
(211494)
经济(211494)
研究(132092)
中国(85988)
(85029)
学报(74918)
管理(69378)
科学(68985)
(68543)
农业(57538)
大学(57061)
学学(54099)
教育(45218)
技术(42992)
(41307)
金融(41307)
业经(39251)
财经(33229)
经济研究(31665)
(30570)
(28513)
问题(27987)
技术经济(25138)
(23708)
统计(23508)
图书(22600)
科技(22296)
理论(21765)
现代(21567)
商业(21537)
共检索到6860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儒  邓悦  姜志德  
通过构建农户层面碳效应分析框架和测算体系,结合实地调研获取的农户数据,量化分析了农户农业生产项目上的综合碳效应。研究表明:综合碳效应因项目不同而差异明显,且具体项目分布特征各异。碳排放效应主要集中在玉米、茄子、苹果、刺槐、羊生产项目上,具体体现在农资投入、农业能源投入、农田地利用、农业废弃物处理、畜禽饲养五个生产环节,以化肥、粪肥、农药、农膜投入和作物秸秆、薪柴燃烧排放为主,针对性地开展农业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将有助于提高减排效率;碳汇效应源于植被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固碳,其中79.17%的碳汇量源于土壤层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吉小燕  刘震  蓝菁  于金娜  
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08年陕西省吴起县193个退耕户家庭经营技术效率进行了排除环境因素与随机误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剔除随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退耕户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有所下降,其中农户的平均纯技术效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而农户的平均规模效率有所下降。由此说明,退耕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之所以较低是因其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率低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管理的无效率,而随机因素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提高退耕户的农业生产效率,需要从农业生产过程的管理上着手,优化现有的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格局,推广科学的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生产资源利用效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志刚  黎洁  王静  
生计资本之间同时存在协同效应和替代效应,在短期内较难变动资本数量的情况下,优先扶持具有协同效应的资本,优化资本结构,是改善农户收入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陕西778份农户调查数据,首先采用多元回归计算生计资本之间的协同效应和替代效应,然后结合图论剔除替代效应指标筛选具有协同效应的关键资本,最后应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对生计资本结构优化前后的收入效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自然资本与其它生计资本在促进农户收入增长方面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其中与社会资本总替代效应较为明显(-0.051),较高的机会成本使得自然资本从不同程度上限制了农户收入的增长速度;(2)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只有协同效应(1.047),与其它三类资本同时存在差别较小的协同效应和替代效应,表明物质资本在资本结构优化中处于关键地位;(3)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之间只有协同效应(1.182),并且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三者之间协同关系较强,替代关系较弱,表明这三类资本存量的增加是农户可持续的收入流量产生的重要资本;(4)综合而言,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增加资本间的协同性关系,能够显著促进农户收入水平的改善(0.11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晓鸥  邸元  
本文利用2009年山东、山西、宁夏三省(区)11个县(市、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在纠正农作物种植品种变量和订单农业参与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偏误的情况下,使用三阶段回归方法分析了订单农业对农户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和亩均农业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与订单农业可以提高农户的机械使用支出和雇工支出,提高农户亩均农业收入水平。因此,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可以有效推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小松  何广文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农户生产经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么社会资本能否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吗?本文利用2010年山东省高青县3个自然村庄的调研数据,研究了社会资本在农户生产效率中的效应。通过建立基本农户生产效率函数,并分析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在农户生产函数中的运行机制,对社会资本的作用提出四个基本假说,然后运用DEA模型获得农户的生产效率数据,建立与农户生产效率函数相应的计量模型,进而分解出社会资本对农户生产效率的贡献值,最后发现农户社会资本能够有效提高农户生产效率,不同的社会资本要素对不同的农户生产效率所产生的影响也不一样,农户社会资本的改进将扩大农户资源池,提高农户的生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关俊霞  陈玉萍  吴海涛  丁士军  
对南方农户主要农作物的技术需求进行了实地调查,并分析了不同农户对农业技术选择和排序的差异。主要结论如下:(1)许多农户把对新品种、省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需求排在首位,尤其是新品种的需求;(2)农户对新农具、新农药化肥有一定的需求;(3)在新品种性状调查中,高产、稳产是更高比例的农户选择新品种时的首要考虑因素,不同的作物在品质和抗性上的首选因素也存在差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彩华  党红敏  余劲  
基于粮食主产区4省12县960户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实证研究农户非农就业的代际分工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差异化影响,并分析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转入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从代际差异来看,父代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大于子代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的边际影响。(2)在考虑生产服务外包的影响以后,非农就业对农地转出的促进作用下降,而对农地转入的抑制作用也有所缓解,这说明生产服务外包在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效应。如果不考虑生产服务外包的影响,现有研究高估了非农就业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驱动效应。因此,实现农地的适度规模化经营不能只单纯依靠劳动力市场的引领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市场优势,将小农户卷入农业分工,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陶佩君  赵国杰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 6个县的 6个自然村 53 9个农户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旨在对农业推广方法应用效果进行量化评价 ,使其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为实践中正确地选择最有效的农业推广方法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广财  武少松  姜志德  
气候变化问题目前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农业成为现阶段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大选择,而农户生产项目的碳效应计量是解释有关问题的关键。鉴于此,立足于构建农户生产项目碳效应分析框架并选择计量方法,运用典型农户案例对案例农户生产项目予以分析,以期对农户层面碳效应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予以初步运用。研究表明:提出的关于农户层面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是可行的;农户生产项目碳排放和碳汇效应并存且因项目不同而差异明显,总效应表现为碳排放;农户不合理的生产行为模式(如秸秆焚烧)严重影响了农户生产的低碳水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广财  武少松  姜志德  
气候变化问题目前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农业成为现阶段应对气候变化的一大选择,而农户生产项目的碳效应计量是解释有关问题的关键。鉴于此,立足于构建农户生产项目碳效应分析框架并选择计量方法,运用典型农户案例对案例农户生产项目予以分析,以期对农户层面碳效应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予以初步运用。研究表明:提出的关于农户层面分析框架和计量方法是可行的;农户生产项目碳排放和碳汇效应并存且因项目不同而差异明显,总效应表现为碳排放;农户不合理的生产行为模式(如秸秆焚烧)严重影响了农户生产的低碳水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波  梅倩  
农户碳行为方式是低碳农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基于湖北省微观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农户碳行为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标量和减量施用化肥的农户占73.84%,增量施用占26.16%;标量和减量施用农药的农户占78.97%,增量施用占21.03%。高达63.59%的农户选择不科学的废弃农膜处理方式;农户采纳新技术的主动性不强,但79.67%的农户对低碳农业技术有较强的培训意愿。参加低碳农业技术讲座和培训的农户在化肥、农药施用和农膜处理上倾向于采用低碳行为方式。从影响因素的差异性上看,男性、年龄越小的农户在化肥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庶  金晓斌  杨绪红  单薇  周寅康  
农用地整治项目作为一项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对土地利用的结构、方式等进行改造的实践活动,在显著改变土地利用活动的同时,也对区域碳平衡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工程实施碳效应、土地结构碳效应、土地利用方式碳效应三方面对农用地整治的碳效应进行了分析,并以江苏宜兴市农用地整治项目为例进行了测算。主要结论如下:1项目整治后,土地结构变化碳储量增加3 718t,工程建设净碳排放量约为6 830t,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年碳汇量增加5 459t;2项目区耕地碳储量增加11 071t,耕地面积增加是主要原因;3灌溉排水工程是影响碳排放量的最重要的工程类型,水泥、钢材和柴油等工程建设物资投入是促使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来源;4区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庞辉  
农业生产经营效率是考察农业补贴政策效果的重要方面。本文基于辽宁省农户调查,利用DEA-Tobit两步法,对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效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多数农户农业生产经营效率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农户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效率较高,农户经营农地最优规模效率的最优规模出现在5-15亩之间,占规模最优总户数的74.65%;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纯技术效率处于中等水平,农户经营农地的最优纯技术效率的最优规模出现在5亩以下,占规模最优总户数的72.73%;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综合效率还处于初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柯晶琳  颜廷武  姜维军  
基于河北、安徽、湖北三省1150份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框架,探讨了农户兼业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其中介效应及务工距离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纯农户,兼业户更倾向于采纳秸秆还田技术;(2)农户兼业通过风险分担间接影响秸秆还田技术采纳,间接影响占比为24.43%;(3)当纯农户选择在乡内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会提高15.0%,选择在县内乡外务工时,兼业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当纯农户选择省内县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9.2%,选择省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10.0%。因此,为更好促进秸秆还田技术推广,政府部门应该引导和鼓励农户就近务工,保障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培育和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并加强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指导和培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柯晶琳  颜廷武  姜维军  
基于河北、安徽、湖北三省1150份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框架,探讨了农户兼业对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的影响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其中介效应及务工距离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纯农户,兼业户更倾向于采纳秸秆还田技术;(2)农户兼业通过风险分担间接影响秸秆还田技术采纳,间接影响占比为24.43%;(3)当纯农户选择在乡内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会提高15.0%,选择在县内乡外务工时,兼业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当纯农户选择省内县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9.2%,选择省外务工时秸秆还田技术采纳率提高了10.0%。因此,为更好促进秸秆还田技术推广,政府部门应该引导和鼓励农户就近务工,保障农村劳动力就业质量,培育和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并加强对秸秆还田技术的指导和培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