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39)
- 2023(15172)
- 2022(12579)
- 2021(11644)
- 2020(9917)
- 2019(22431)
- 2018(22315)
- 2017(43523)
- 2016(23134)
- 2015(25679)
- 2014(25271)
- 2013(24831)
- 2012(22339)
- 2011(19831)
- 2010(20081)
- 2009(18663)
- 2008(18146)
- 2007(16225)
- 2006(14150)
- 2005(12454)
- 学科
- 济(101641)
- 经济(101524)
- 业(97972)
- 企(79935)
- 企业(79935)
- 管理(77510)
- 方法(48819)
- 农(47936)
- 数学(40504)
- 数学方法(39854)
- 业经(32438)
- 农业(31970)
- 财(29779)
- 中国(23888)
- 务(21359)
- 财务(21304)
- 财务管理(21273)
- 企业财务(20121)
- 技术(19703)
- 制(19459)
- 理论(17446)
- 策(17193)
- 地方(16977)
- 贸(16774)
- 贸易(16762)
- 易(16334)
- 和(16329)
- 划(16210)
- 体(15008)
- 学(14178)
- 机构
- 学院(329462)
- 大学(319515)
- 济(139752)
- 管理(137557)
- 经济(137240)
- 理学(119770)
- 理学院(118701)
- 管理学(116587)
- 管理学院(115994)
- 研究(98695)
- 中国(79319)
- 农(66229)
- 京(65567)
- 财(61915)
- 科学(59858)
- 业大(53150)
- 农业(50971)
- 江(49768)
- 财经(49738)
- 中心(48157)
- 所(47958)
- 经(45368)
- 研究所(43397)
- 经济学(41741)
- 北京(39682)
- 经济管理(38958)
- 州(38703)
- 经济学院(37915)
- 范(37582)
- 师范(37209)
- 基金
- 项目(225608)
- 科学(180841)
- 基金(166696)
- 研究(164837)
- 家(144450)
- 国家(143137)
- 科学基金(126266)
- 社会(107868)
- 社会科(102233)
- 社会科学(102204)
- 省(90469)
- 基金项目(88244)
- 自然(82067)
- 自然科(80323)
- 自然科学(80308)
- 自然科学基金(78907)
- 教育(75273)
- 划(73773)
- 资助(67682)
- 编号(66852)
- 成果(50383)
- 部(50029)
- 创(49981)
- 重点(49824)
- 发(48876)
- 创新(46072)
- 业(45596)
- 国家社会(45159)
- 课题(44248)
- 科研(43217)
- 期刊
- 济(154565)
- 经济(154565)
- 研究(86518)
- 农(66812)
- 中国(61990)
- 管理(53012)
- 财(49931)
- 学报(46422)
- 科学(46246)
- 农业(45704)
- 大学(37175)
- 学学(35565)
- 技术(33074)
- 业经(32566)
- 融(28950)
- 金融(28950)
- 教育(27121)
- 业(24636)
- 财经(24074)
- 经济研究(22843)
- 问题(20922)
- 经(20777)
- 技术经济(19166)
- 统计(17611)
- 策(16759)
- 版(16118)
- 现代(15718)
- 商业(15634)
- 世界(15609)
- 资源(15248)
共检索到475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丹丹 周宏 顾佳丽
本文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农业生产集聚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利用我国2000—2019年31个省份农业生产数据,通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面板数据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等方法分析农业生产集聚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集聚通过交互作用对耕地利用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与服务主体专业化程度的交互作用比市场组织交互作用更强烈。并且,不同地理区位表现出异质性,在东部和中部两地区,农业生产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对耕地利用效率,而在西部地区不显著。此外,研究发现农业生产集聚对耕地利用效率存在门槛效应,当农业生产集聚水平低于门槛值0.993时,生产集聚对耕地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当高于门槛值0.993时,生产集聚能够显著地抑制耕地利用效率损失,且地区间个体特征差异对耕地利用效率的影响会逐渐被削弱。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鸣 周发明
以中国1997-2013年31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门槛模型研究农业科技投入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非线性作用。首先,根据户均农地经营规模的门槛特征值将样本分为农地经营规模较小、中等和较大三组,再分别对各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回归检验。结果表明:在农地经营规模的不同区间,农业科技投资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差异;科技驱动效应随着农地经营规模扩大而提高,但农地经营规模最大的样本中,其科技驱动力又不及农地经营规模中等的样本。因此,应根据各省(市、自治区)农地经营规模所在的不同区间采取差异化政策,注意考
关键词:
农业科技投入 农地经营规模 农业生产效率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钟成林 周峰 胡雪萍
为总结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的演变规律,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本文以发展经济学农业劳动力城乡迁移理论为指引,利用我国30个省份1991-2016年的相关数据,综合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和门限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将依次经历"大规模化转变"(零星乡-城单向迁移向大规模乡-城单向迁移的转变)和"双向化转变"(大规模乡-城单向迁移向乡-城与城-乡流动模式并举的双向流动模式的转变)两次转变,其中第一次转变对应的城市化率临界区间为31%-40%,而第二次转变对应的城市化率临界区间为55.2%-63.2%。(2)总体而言,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有效地促进了全要素农业生产效率的增长,但与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的第一次转变相比,第二次转变对全要素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边际促进作用相对更弱;进一步分析发现,对规模效率捕获能力的下滑是导致上述差异的结构性根源,而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土地产权交易市场体系不健全、农地的家庭之间流转以及家庭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集中过程受阻、生产经营规模无法实现同步扩张,农业生产系统对规模效率的捕获能力持续下滑等是导致上述差异的内在根源。根据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的阶段特征,应实行差异化的农业技术创新政策和农地流转干预模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侯孟阳 姚顺波
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分组的基础上,对不同组别的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强度与人均农业产出之间的EKC关系进行再检验,并分析不同组别EKC未来演变的时间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基于门槛效应分组的化肥面源污染排放EKC检验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多数EKC曲线为"倒U"型的省份已跨过拐点,而多数EKC为"N"型的省份均跨过第一个拐点,但跨过第二个拐点的时间至少为9年;虽然不同分组的EKC检验的形状及拐点存在差异,但多数省份化肥面源污染排放当前处在随着农业经济增长而下降的发展阶段。政府部门应能够着眼于服务"两型农业"的可持续增长目标,因地制宜地做出全局部署,追求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合理控制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的过快增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孙畅 曾庆均
测算我国30个省区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分析省际差异与动态趋势。以产业结构优化(IND)为因变量、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度(LQ)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将外商直接投资(FDI)、经济增长水平(RGDP)、技术进步(TEC)、城市化水平(URBAN)作为控制变量,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2005—2013年间,我国各省区市的生产性服务业呈集聚发展态势,但省际间不均衡特征明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镇化水平、经济增长亦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有正效应,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柯言 陈海鹏 沈倩岭
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采用成渝地区2007—2020年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农业生产效率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成渝地区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科技创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这一影响部分地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来实现。研究结论为成渝地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华增 兰庆高
农村贫困在我国一直是个难题,必须缩小贫富差距,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助力,着力发展农村金融,切实提升农村整体经济水平。通过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文章提出了当前农村金融面临的问题,建立了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了农村金融发展扶贫效应。
关键词:
面板门槛 农村金融发展 扶贫效应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韩国高 张倩
本文以2008-2015年337家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政府补贴与制度环境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和制度环境均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非线性的门槛效应,适度的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有效合理的制度环境对企业研发投资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程度、法制环境和金融发展水平等具体制度环境对企业研发投资均存在双门槛效应,所处地区的政府干预越恰当、知识产权保护越合理和金融发展越适度,企业越倾向于提高研发投资。
关键词:
政府补贴 制度环境 研发投资 门槛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程悦
本文选取沪深两市A股房地产上市公司2009~2013年的财务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房地产企业的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与公司价值之间存在显著的双重门槛效应:当资产负债率低于51.6%时,增加负债能够带来公司价值较大幅度的提升;当资产负债率高于51.6%但低于71.2%时,负债增加对公司价值的提升幅度显著降低;当资产负债率高于71.2%后,继续增加负债将无法带来公司价值的上升。房地产企业可以通过对债务水平进行合理规划,实现提升公司价值的目标。
关键词:
资本结构 公司价值 房地产 面板门槛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洋洋 齐振宏 田卓亚 汪熙琮
为探究农业集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基于2000—2020年社会经济和农业生产数据,对长江流域主产区总体及各地级市的农业集聚和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变化趋势;采用面板门槛模型,探究农业集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上、中、下游农业集聚整体上呈现递减趋势,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特征;上游和下游农业面源污染未发生较大波动,但中游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现为中游>下游>上游的特征。农业集聚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存在正向单门槛效应,农业集聚滞后项的门槛效应值有所下降。分区域看,上游和中游农业集聚无论小于等于门槛值,还是大于门槛值,均会加剧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但跨越门槛值之后,上游的促进作用减弱,中游的促进作用增强,下游的门槛效应表现为由负向转向正向的特征。此外,农业生产条件、农业人口规模、畜禽业结构会加剧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但产业结构升级和环境规制强度增加会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的排放。建议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代农业绿色生产技术,规范畜禽养殖户的生产经营行为,构建政府、农户、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以推进区域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古川 黄安琪
数字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农产品批发业的经营效率,引领并倒逼行业高质量发展。从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技术应用两个维度构建数字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测定数字化水平,建立以数字化水平为门槛变量、以SBM法测定的经营效率为被解释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使用全国2010—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检验数字化发展与经营效率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数字化发展对农产品批发业经营效率的整体影响显著为正,但数字化发展的生产率效应只有在数字化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充分显现;数字化发展对经营效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即在数字化水平较低时存在生产率悖论现象,数字化加速发展时会带动经营效率大幅提高,而数字化水平较高时促进经营效率提高的作用则减弱。进一步分解发现,数字化发展的生产率效应更多来自于数字基础设施,并且为正向影响由强转弱的单一门槛效应;数字技术应用未检验出显著影响,当前数字技术应用对农产品批发业的冲击有待后续观察。农产品批发业要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主动进行数字化变革,进一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改变传统经营管理模式,面向数字经济进行转型升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珊珊 马艳芹
基于产业集聚的理论研究和绿色发展的环境诉求,本文以2004-2016年中国30个省(市)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探讨供给侧视角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角度证实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结构突变效应,并鉴于内部细分行业集聚特征展开进一步探讨。结果表明:在不同集聚视角下,能源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不同程度的门槛效应;就全国层面,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抑制作用,多样化集聚表现出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就行业层面,细分行业专业化集聚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特征,金融业是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点行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航 时卫平 刘景景
贫困陷阱假说是西方发展经济学中的经典假说,对当下精准扶贫策略选择,扶贫资金使用效率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但是贫困陷阱假说是否成立却具有一定争议。文章基于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贫困陷阱假说在中国是否成立,进而回答上述争议。结果表明:(1)贫困陷阱假说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CHNS)数据集中得不到印证;(2)纯物质扶持不足以帮助贫困农户形成收入持续增长的内生机制,进而彻底摆脱贫困。因此,不建议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纯物质扶持。应该将扶智、扶志、社保精准兜底与纯物质扶贫相结合形成更加精密的帮扶措施,帮助贫困农户形成收入增长新动能,进而彻底摆脱贫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邝嫦娥 田银华 李昊匡
本文在环境规制与污染减排的文献分析基础上,提出关于环境规制(1)的污染减排效应假设,采用Hansen"门槛回归"模型分别对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的污染减排效应进行面板回归分析,并引入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交互项深入剖析。研究结果发现,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污染排放强度的作用呈现倒"U"形变化,指示变量人均GDP的门槛阈值分别为2.4090万元和2.0679万元,高于门槛阈值时污染减排效应才会显现,而且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之间的双向传导机制确实存在。此外,当人均GDP超过6.9545万元后,非正式环境规制存在污染减排效应的"回弹"现象。因此,要丰富环境规制工具来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发挥环保法在维护公众环境规制参与权中的重要作用,避免非正式环境规制失效。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污染减排效应 面板门槛模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帅 李琪 徐晓瑜 王璐瑶
本文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基于中国277个地级市2003—2018年间的面板数据,以金融发展水平和市场活力为门槛变量,实证检验互联网对城市创新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结果发现:中国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有效的降低了城市之间的创新差距,并且移动互联网表现出了更强的作用;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基础上,互联网对城市创新差距的影响显著存在基于金融发展水平和市场活力的“单门槛效应”;城市只有跨越相应的金融发展水平和市场活力的门槛,互联网才能有效地促进中小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缩小城市创新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非线性的影响——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检验
环境规制的污染减排效应研究——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检验
金融与实体利益协调机制研究——基于动态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检验
互联网普及、交通便利化与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基于系统GMM与动态面板门槛模型的检验
国际生产分割、要素禀赋与工业集聚——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模型的GMM检验
我国地区间相对价格水平收敛性再检验——基于面板门限套利模型的经验研究
资本监管、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效率非对称效应——基于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再检验
外商直接投资与会展业能否相互促进——基于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的检验
产业集聚、外商直接投资与碳减排——基于中介效应与面板门槛模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