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62)
- 2023(11403)
- 2022(8803)
- 2021(8011)
- 2020(6307)
- 2019(13815)
- 2018(13308)
- 2017(25784)
- 2016(13674)
- 2015(14776)
- 2014(14295)
- 2013(14260)
- 2012(12824)
- 2011(11270)
- 2010(11430)
- 2009(11005)
- 2008(11033)
- 2007(10301)
- 2006(9342)
- 2005(8431)
- 学科
- 业(80912)
- 企(63549)
- 企业(63549)
- 济(62422)
- 经济(62338)
- 管理(52274)
- 农(46355)
- 农业(31215)
- 业经(28767)
- 方法(23007)
- 财(20744)
- 务(15965)
- 财务(15960)
- 财务管理(15951)
- 数学(15873)
- 数学方法(15767)
- 中国(15721)
- 技术(15471)
- 企业财务(15063)
- 制(14360)
- 策(13766)
- 划(12645)
- 体(12017)
- 和(11503)
- 贸(11033)
- 贸易(11028)
- 地方(10827)
- 易(10798)
- 理论(10608)
- 农业经济(10541)
- 机构
- 学院(202390)
- 大学(188682)
- 济(90032)
- 经济(88550)
- 管理(84524)
- 理学(72850)
- 理学院(72312)
- 管理学(71570)
- 管理学院(71225)
- 研究(60664)
- 中国(50846)
- 农(48904)
- 财(39145)
- 京(37447)
- 农业(36892)
- 科学(34004)
- 业大(33712)
- 江(32193)
- 财经(31062)
- 中心(29346)
- 所(29146)
- 经(28128)
- 经济管理(26310)
- 经济学(26052)
- 研究所(26008)
- 州(24923)
- 经济学院(23664)
- 商学(23168)
- 商学院(22980)
- 北京(22444)
- 基金
- 项目(131919)
- 科学(106473)
- 研究(103230)
- 基金(96076)
- 家(81507)
- 国家(80522)
- 科学基金(71496)
- 社会(69650)
- 社会科(65662)
- 社会科学(65644)
- 省(55079)
- 基金项目(50957)
- 教育(44545)
- 编号(43145)
- 划(42655)
- 自然(42381)
- 自然科(41415)
- 自然科学(41408)
- 自然科学基金(40729)
- 资助(36102)
- 业(34504)
- 成果(32400)
- 创(31613)
- 发(31161)
- 制(29235)
- 农(29135)
- 国家社会(29062)
- 部(28964)
- 创新(28557)
- 重点(28539)
- 期刊
- 济(112322)
- 经济(112322)
- 研究(54958)
- 农(54600)
- 中国(39149)
- 农业(36851)
- 管理(32483)
- 财(31911)
- 业经(27355)
- 科学(27045)
- 学报(25343)
- 融(21386)
- 金融(21386)
- 大学(21252)
- 学学(20831)
- 技术(19397)
- 业(19006)
- 经济研究(15420)
- 问题(15180)
- 教育(14983)
- 财经(14978)
- 农业经济(14212)
- 农村(14192)
- 村(14192)
- 经(13044)
- 技术经济(12964)
- 世界(12146)
- 版(11175)
- 经济问题(11042)
- 现代(10985)
共检索到3015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俊峰 邓远远
农业生产绿色转型是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之一。资本禀赋、外部环境以及农户绿色观念有效的连接、转换和相互支持为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创造条件,农业生产托管促进服务型规模经营、“互联网+”与农业的深度融合以及绿色农业技术的长足发展为农业生产绿色转型提供不竭动力。目前,中国农业生产绿色转型仍面临优质劳动力流失、技术推广信任阻碍和绿色农产品消费市场发展滞后等挑战。鉴于此,应扎实开展农业技术嵌入式推广工作,推进农业生产托管绿色化转型,并倡导绿色农产品消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敏娟 杜瑞瑞
绿色转型是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应有之义,新质生产力必然是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关键动能。相对而言,农业具有较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及叠加特征,产业链环节间存在更复杂的客观关联及相互影响,农业绿色转型要求在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视域下实现全产业链稳健转型,这和新质生产力的本质高度契合。本文以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为指导,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目标,从生产要素配置均衡和产业链动态均衡两个方面,阐释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的经济学逻辑;从产业融合、科技支撑、公众需求和政策支持四个方面概括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的现实条件;在此基础上,指出当前农业全产业链绿色转型还面临产业链衔接不充分、绿色科技支撑不足、高水平农业人才匮乏、生态增值效应不突出及治理主体单一等挑战。未来,以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绿色转型需要在优化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制度、打造绿色产业科技链、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拓展农业生态发展空间和推动多主体协同共治等方面持续发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远 杨艳平
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途径,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动力变革、质量变革与治理能力变革。然而,农业农村科技属性不强、涉农资金短板凸显、人力资源难以盘活、农业农村治理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实践效果。对此,需遵循科技强农、金融兴农、人才助农、基层联农的总体思路,不断优化农业科技创新布局、扎实推进涉农资金投入、完善优质人才培养体系、打通农业农村现代化治理路径,全面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栋
制度性农业治理机制和规模化经营的路径依赖使得政策表达与实践之间存在错位,文章基于桂西南A镇的个案研究,试图从政府治理角度呈现规模化农业转型的实践逻辑与困境。研究发现,实践中的农业转型和农业治理并非遵循市场与社会的逻辑,而是表现出行政主导的逻辑,从而将嵌入性农业经营改造成脱嵌的规模化经营。基层农业转型的行政机制表现出多重逻辑——科层与运动的复合型运作、项目治理的行政发包逻辑以及行政"借道"社会关系网络。虽然行政主导农业转型快速实现了农业经营体系的重建,却在微观的乡村实体治理层面上导致非预期性后果和农业治理困境。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形势下,农业现代化和产业振兴应从过于强调规模化经营转向服务转型,从行政主导的逻辑转向回应乡村社会诉求,将农业现代化与乡村现代化作为一个整体协同推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昊天 段小梅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贸易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前沿阵地,也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厘清新质生产力内涵与特征的基础上,从技术革命性突破为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为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主体支撑等三方面总结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当前,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外贸形势复杂严峻等现实困境。要从创新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强化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球绿色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总结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绿色贸易 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箫轲 陈杰
在当今全球变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愈发凸显的背景下,中国低碳农业与粮食安全的议题显得尤为重要。从逻辑视角来看,低碳农业与粮食安全在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重方面都存在隐性的交互影响及潜在的协同效应。从战略层面来看,推动农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既是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要素,也是执行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手段。因此,基于当前中国低碳农业与粮食安全发展的战略视点,构建一套以碳排放成本内部化与农业系统理论为基础的分析框架,能更好地推动以低碳促安全的农业发展。中国农业的温室气体排放与污染问题成为粮食安全的直接威胁,当前的核心困境在于如何弥合科技创新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其涉及碳排放核算、精细化政策执行、法规及监管等问题。为实现中国低碳农业与粮食安全的双重目标,须以务实高效的行动策略为核心,从安全理念、绿色自觉、系统治理、科技保障、专项治理、人才支撑、法规条例、监测体系等方面切实推进,着力提高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农业生产效率,全面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系统构建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体系。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洪瑞 吴平
发展生态低碳农业是赓续农耕文明的内在要求,是破解环境约束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绿色金融通过优化资金配置,为推进农业生态化、低碳化、绿色化提供资金支持。本文基于金融结构、金融功能、外部性和长尾效应的理论视角,建构绿色金融与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逻辑、互动逻辑和实践逻辑,化解农业生态低碳转型的融资约束、特征约束和现实约束,厘清绿色金融对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及二者的良性互动效应,并提出绿色金融助力中国特色生态低碳农业发展的实践路径,为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启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胜晖
中国式绿色职业教育是价值追求、内容选择和持续创新过程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绿色职业教育的提出是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传承与超越,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创新与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积极回应与主动作为。新发展阶段,应着重完善现代绿色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加快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绿色职业教育融合融通发展机制,全面打通绿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深化职业教育“三教”绿色改革,进一步提升绿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改革
[作者]
金书秦 沈贵银
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从制度的四个层面对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成因进行剖析:传统的环境友好农耕文化在短短几十年内被化学技术的迅速扩散所破坏;土地制度、农业发展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破坏环境的非预期效果;小规模经营、种养分离使环境友好技术和行为的成本较高;市场因素和农户认知造成了化学物品的过度使用。为了适应来自农业自身和外部的绿色转型要求,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应当在技术扩散、政策调整、机构建设等方面作出努力。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环境保护 绿色转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林秀 白云丽 孙明星 徐湘博 何加林
农业绿色生产不仅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人民生计提升,更是整个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分工合作高度发达的今天,农业绿色生产不仅亟待从要素间的匹配这一横向系统进行考量,还需要从不同产业间、农业生产各环节间的纵向衔接进行统筹谋划。本文从系统科学视角重新审视了我国农业绿色生产的重要意义及面临的挑战,并从理念和实践两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丰 杨少垒
农业生产基地作为一种规模化经营组织,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载体。当前,我国大部分农业生产基地处于政府引导阶段,而政府基于双重目的推动的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存在过度规模化问题。要解决推进规模化与防止过度规模化的"进退"两难困境,就需要合理界定农业生产基地的规模边界。
关键词:
农业生产基地 困境 规模边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栋 吴惠芳
通过对林镇及所辖李村的农业产业扶贫考察,发现以政绩为导向的产业扶贫路线单向设计、对单一化及规模化亮点产业或政绩产业的追求、对劳动力标准的过于倚重以及项目落地后缺乏长远规划等做法都易使产业扶贫遭遇困境。农业产业扶贫实施困境的背后是来自政治绩效的挑战、市场联结的缺位、分散的扶贫部门体制、双轨治理的激励缺失及治理悖论等内在原因。面对政策设计和扶贫实践呈现出的扭曲,亟须在扶贫观念、长远规划、村庄治理、特惠与普惠政策的双向设置等方面作出更进一步的改善。
关键词:
农业产业扶贫 实践困境 贫困小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倪坤晓
深化农村改革是破除体制机制壁垒,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本研究分析了新质生产力推动农村改革的内在逻辑,解析了新质生产力给生产改革带来的新变化,以及农村改革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新时代新征程上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村改革的实践路径。研究表明,新质生产力推动农村改革创新,深化农村改革能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新质生产力的新技术推动农村改革手段创新,新产业推动农村改革任务聚焦,新要素推动农村改革深度拓展。然而,新质生产力推动农村改革进程中仍面临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农业农村数字化建设存在短板,城乡融合发展存在制度性障碍的现实困境。因此,新时代新征程上应从强化服务理念、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突出数字引领、推动农村数字化改革走深走实,聚焦县域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三个方面优化发展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建华 邓远远 刁寒钰
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事关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畜牧业生产安全以及政府公信度。本文在病死猪处理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养殖户个体特征、养殖户经济特征、养殖户认知与评价特征以及政策、组织和市场环境等是农业生产者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规范农业生产者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的可能路径。当前,规范农业生产者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既要以政策法规形式引导和完善保障机制、加强生猪养殖管理,又要鼓励公众参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管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郑兴明
农村土地管理中的"诺斯悖论",反映了地权逻辑下乡村治理困境的制度性缘由,也揭示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式共生关系。利益相关者的共生与博弈形成了乡村治理中的内在张力。综观博弈式共生下各方主体的利益诉求与行为逻辑可以看出,以"利益争夺"为导向的土地管理方式是引发各种利益纠纷和矛盾冲突的源头,这种土地管理异化现象是乡村治理困境生成的内在动因。化解乡村治理困境需要依靠法治的力量,通过持续推进法制建设,将土地管理与乡村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这是地权逻辑下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路径。
关键词:
诺斯悖论 利益博弈 乡村治理 法治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