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17)
- 2023(14321)
- 2022(11899)
- 2021(10948)
- 2020(9358)
- 2019(20567)
- 2018(20739)
- 2017(39033)
- 2016(21276)
- 2015(23488)
- 2014(23099)
- 2013(22547)
- 2012(20350)
- 2011(18247)
- 2010(18803)
- 2009(18079)
- 2008(18223)
- 2007(16838)
- 2006(15293)
- 2005(13938)
- 学科
- 业(97219)
- 济(84092)
- 经济(83949)
- 企(80034)
- 企业(80034)
- 管理(77534)
- 农(46784)
- 业经(32469)
- 农业(31097)
- 方法(30474)
- 财(30380)
- 制(26280)
- 中国(23585)
- 数学(21921)
- 数学方法(21733)
- 技术(21114)
- 务(20994)
- 财务(20963)
- 财务管理(20933)
- 体(20532)
- 企业财务(19814)
- 策(17614)
- 理论(17191)
- 划(16087)
- 银(16044)
- 银行(16020)
- 体制(15865)
- 行(15383)
- 和(14975)
- 地方(14831)
- 机构
- 学院(299982)
- 大学(291159)
- 济(127669)
- 经济(125116)
- 管理(120472)
- 理学(102374)
- 理学院(101452)
- 管理学(100202)
- 管理学院(99636)
- 研究(97097)
- 中国(79822)
- 财(63207)
- 农(61608)
- 京(60989)
- 科学(54920)
- 江(49742)
- 所(48155)
- 财经(47833)
- 农业(46915)
- 业大(45784)
- 中心(45608)
- 经(43161)
- 研究所(42605)
- 州(38049)
- 北京(37782)
- 经济学(37202)
- 范(35384)
- 师范(35030)
- 财经大学(34539)
- 院(34491)
- 基金
- 项目(190125)
- 科学(151907)
- 研究(146629)
- 基金(137236)
- 家(117586)
- 国家(116352)
- 科学基金(101763)
- 社会(95239)
- 社会科(89914)
- 社会科学(89894)
- 省(77633)
- 基金项目(72518)
- 教育(66171)
- 自然(62439)
- 划(62077)
- 自然科(61028)
- 自然科学(61014)
- 编号(60525)
- 自然科学基金(60031)
- 资助(53503)
- 成果(48895)
- 创(45563)
- 制(42699)
- 部(42547)
- 业(42410)
- 重点(42020)
- 发(41929)
- 课题(41729)
- 创新(41635)
- 国家社会(39184)
- 期刊
- 济(158062)
- 经济(158062)
- 研究(91874)
- 中国(70501)
- 农(63878)
- 财(53419)
- 管理(50197)
- 农业(42618)
- 学报(40941)
- 科学(40679)
- 教育(34180)
- 融(33751)
- 金融(33751)
- 大学(33381)
- 业经(32041)
- 学学(31632)
- 技术(29150)
- 财经(24443)
- 业(23016)
- 经济研究(22726)
- 经(21156)
- 问题(20281)
- 技术经济(17185)
- 世界(15768)
- 农村(15719)
- 村(15719)
- 版(15357)
- 科技(15070)
- 现代(14993)
- 农业经济(14625)
共检索到474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谭利伟 李艳芝 谭静 陈鹏
中国以农立国,农耕历史悠久,农业文明灿烂,农耕文化渗透进了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全面土地改革彻底结束了延绵两千多年之久的封建土地制度,将农业、农村、农民推上了崭新的历史舞台。"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则是农业生产经营体制问题,能否解决好生产经营体制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三农"发展、粮食安全,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一、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沿革(一)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胡成胜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体制机制创新,以改革谋突破,以改革促发展。那么,如何创新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将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大市场对接起来,推进农业生产专业化、社会化,从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
创新 农业生产经营 体制机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金登宇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势必引起农业农村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等发生深刻变化,其中最为显著的变化是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变化,由此对加快推进农业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要求并带来契机。农业高职院校应当围绕整合专业集群、共建校企紧密型合作共同体、构建创业教育新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等方面开展实践探索。
关键词:
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农业高职教育 改革探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克良 焦金波
农民具有的均平求富心态在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变迁中发挥重要作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我党采取国家帮助发展、大力宣传合作化的好处等措施,满足农民均平求富愿望,引导农民参与合作化。人民公社时期,大量农村剩余转化为工业资本积累,无法实现农民增收,最终促生新时期家庭经营和集体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不同时期的生产经营体制只有体现、适应、满足农民均平求富心态,实现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才会成为农民的自觉选择,才会长久。
关键词:
农民 均平求富心态 生产经营体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玲 张云峰
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难以适应新阶段的发展要求。随着农业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农业发展国内外的新形势与新变化、家庭承包制度框架的约束、农业新技术革命的要求等内外部环境的改变,对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创新已刻不容缓。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的目标是达到农业经营组织的合理化,实现农业效益的最大化,主要表现为构建农业资源优化配置的组织框架、实现农业市场化的组织基础、提供农业效率与效益的组织保障、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组织载体。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路径需要认清创新活动的前提、基础、模式和表现形式等关键问题,其中家庭承包制是组织创新的约束前提,生产经营者的自愿互利是组织创新的动力基础,合...
关键词: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创新 背景 目标 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连贵 李铁君 刘春生 朱晓光 吴习丰 王英单 董齐 李振宇 李九辉 张照利
关键词:
农村经济 脱贫增收 小康社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宾 马九杰
采用湖北省和重庆市样本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基于农户视角研究了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的影响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劳动力供给形势趋紧的情况下,劳动力输出地区的劳动力转移对发生了劳动力转移的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但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当前劳动力转移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明显大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劳动力转移与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存在替代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静
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渐开放,受惠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与经营不断涌现出新业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等4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相较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生产效率有了较大提高,但上述4种生产经营模式之间也存在这生产效率的差异。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各自的特点,结合统计数据比较其规模化与专业化程度、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与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差异,得出结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相较其他3种模式生产效率最高,其参与到整个农业产业链之中,在规模化、专业化、资金贮备、风险控制上极具优势,生产规模和效率均处于领先地位,并仍处于快速上涨趋势。并提出从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税收和金融优惠等方面协调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静
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渐开放,受惠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与经营不断涌现出新业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等4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相较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生产效率有了较大提高,但上述4种生产经营模式之间也存在这生产效率的差异。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各自的特点,结合统计数据比较其规模化与专业化程度、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与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差异,得出结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相较其他3种模式生产效率最高,其参与到整个农业产业链之中,在规模化、专业化、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隋玉银
农民家庭(简称为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主体。农村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被计划经济禁锢的农村生产力。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其弊端逐步显现。其具体实现形式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时候了。从农业发展现实和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来看,合作制家庭农场是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最佳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关键词:
农村家庭 农业生产 经营责任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继东
[目的]比较分析信阳市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产效率,为信阳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选择合适的经营方向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6年对信阳市478个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DEA方法测算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结果]在小麦、玉米及生猪生产上,家庭农场的综合效率比较高,分别是0.93、0.90及0.82;在油料与蔬菜生产上,龙头企业的综合效率比较高,综合效率值均为0.75。在小麦与生猪的生产上,专业合作社的综合效率值最低,均值分别为0.60与0.73;在玉米的生产上,专业大户的综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继东
[目的]比较分析信阳市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产效率,为信阳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选择合适的经营方向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16年对信阳市478个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DEA方法测算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结果]在小麦、玉米及生猪生产上,家庭农场的综合效率比较高,分别是0.93、0.90及0.82;在油料与蔬菜生产上,龙头企业的综合效率比较高,综合效率值均为0.75。在小麦与生猪的生产上,专业合作社的综合效率值最低,均值分别为0.60与0.73;在玉米的生产上,专业大户的综合效率最低,为0.68;在油料与蔬菜的生产上,家庭农场的综合效率最低,分别为0.49与0.47。[结论]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生产效率比较分析较为客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清明 马洪钧 谌思
本文基于2013年8月对重庆市所辖14个区县的387个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问卷调查,借以比较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探讨不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方向。结果显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生产效率总体较优,应是培育重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斌
农业企业通常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在农村设立种植基地,实施规模化生产,以此获取超额经济效益。但是,农业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困难与加工制造型企业相比存在显著差异,如土地规模庞大、种植季节性、非全职农户、开放式生产等因素都会阻碍规模化种植的发展进程。因此,农业企业需要根据当地农村情境进行适应性的生产经营模式创新,才能摆脱"公司+农户"的运行困境。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农业企业对已流转土地实施"再承包"的模式创新可以充分调动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有效防止其"搭便车"行为,提高要素间的配置效率,增强"公司+农户"经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明鹤
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用于解决城镇化发展导致的农业生产问题,并对工商业资本进入农业的趋势进行矫正。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面临着土地、资金和相关扶持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解决家庭农场面临的土地流转问题,在明确家庭农场认定标准的基础上提供资金、技术等扶持政策,培训生产经营职业农民。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