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91)
- 2023(15768)
- 2022(13284)
- 2021(12131)
- 2020(10661)
- 2019(24179)
- 2018(24014)
- 2017(46735)
- 2016(25477)
- 2015(28775)
- 2014(28774)
- 2013(28737)
- 2012(26932)
- 2011(24218)
- 2010(24411)
- 2009(23169)
- 2008(23369)
- 2007(21421)
- 2006(19166)
- 2005(17119)
- 学科
- 济(115482)
- 经济(115343)
- 业(101572)
- 管理(84029)
- 企(82846)
- 企业(82846)
- 方法(52259)
- 农(49368)
- 数学(43030)
- 数学方法(42730)
- 财(35451)
- 业经(33561)
- 农业(32695)
- 中国(27143)
- 制(24828)
- 务(24466)
- 财务(24431)
- 财务管理(24388)
- 地方(23731)
- 企业财务(23156)
- 贸(19887)
- 贸易(19879)
- 技术(19872)
- 易(19232)
- 学(19134)
- 体(18780)
- 理论(18601)
- 和(18349)
- 策(18162)
- 划(17372)
- 机构
- 学院(375693)
- 大学(369610)
- 济(158545)
- 经济(155256)
- 管理(149394)
- 理学(128166)
- 理学院(126883)
- 管理学(125055)
- 管理学院(124367)
- 研究(120626)
- 中国(96070)
- 京(77039)
- 农(75865)
- 财(75003)
- 科学(72133)
- 所(61301)
- 江(60468)
- 财经(58962)
- 农业(58588)
- 业大(58323)
- 中心(57650)
- 研究所(54906)
- 经(53319)
- 北京(47582)
- 经济学(47549)
- 州(47008)
- 范(45964)
- 师范(45514)
- 经济学院(43161)
- 财经大学(42997)
- 基金
- 项目(243076)
- 科学(192428)
- 研究(179489)
- 基金(177046)
- 家(152733)
- 国家(151284)
- 科学基金(131105)
- 社会(115458)
- 社会科(109091)
- 社会科学(109060)
- 省(97918)
- 基金项目(94477)
- 自然(84018)
- 自然科(82114)
- 自然科学(82091)
- 教育(81769)
- 自然科学基金(80703)
- 划(79718)
- 编号(73684)
- 资助(71679)
- 成果(58632)
- 部(54528)
- 重点(53660)
- 发(52566)
- 创(52375)
- 课题(49929)
- 业(48408)
- 创新(48347)
- 国家社会(47144)
- 教育部(46789)
- 期刊
- 济(186046)
- 经济(186046)
- 研究(108404)
- 农(74875)
- 中国(74411)
- 财(62128)
- 学报(56596)
- 管理(55864)
- 科学(53360)
- 农业(50146)
- 大学(43545)
- 学学(41455)
- 融(38952)
- 金融(38952)
- 业经(35787)
- 技术(33764)
- 教育(33747)
- 财经(30022)
- 业(27166)
- 经济研究(27158)
- 经(25814)
- 问题(25528)
- 技术经济(21191)
- 版(19297)
- 世界(18789)
- 贸(18419)
- 商业(17958)
- 现代(17731)
- 统计(17727)
- 财会(17240)
共检索到5693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常子豪 方俊森 栾敬东
文章以安徽省5个区县200余户不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Probit模型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普通农户的固定与流动资本投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投资大于普通农户;经营主体向非农业的转型程度对于两类主体的农业生产投资均有负面影响;土地面积增大和土地租期延长促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农业投资水平;经营者个人学历对固定资本投资影响亦显著。文章认为需要提升农业生产者收入,改善土地流转制度以及改革农业贷款制度等措施,来调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投资积极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宏伟 侯为波 卓翔芝
传统农业区一直都是"三农"问题最突出的地区,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解决传统农业区"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本文以安徽省为例指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有了良好的开端,但也存在财政支持少、服务功能弱且专业化程度低等诸多问题,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提供的农业生产服务供求错位和供不应求的现象,为此本文提出建立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模式、强化对农村生产性服务的财政支持和人才队伍建设等相关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冲 黎红梅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从事小农水管护的意愿与能力,在内外因素的共同驱动下成为小农水管护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安徽省204个新主体调查数据,运用Ordered Logistic模型和Binary Logistic模型分析了新主体参与小农水巡视检查与维修维护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新主体参与小农水巡视检查与维修维护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知识技能满足程度、耕地流转年限、粮食作物占比三个因素对两种管护行为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为调动新主体参与小农水管护行为,本文认为应该继续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加强对新主体小农水管护知识技能培训工作。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苗成林 孙丽艳
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构造了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技术惯域,提出了技术惯域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的理论模型,采用安徽省的实地调查数据研究技术惯域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作用关系。研究显示: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市场信息、科技水平、工业化水平和劳动者技术知识水平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有直接的积极作用,经济发展能力通过提高科技水平和工业化水平来发挥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农业生产技术效率 技术惯域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秦国伟 卫夏青 田明华
新型经营主体是农村土地流转后组织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新型经营主体的投资、决策、生产经营水平直接决定农村土地流转后产出的效率、粮食生产能力、农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本文将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后调研样本的新型经营主体作为研究对象,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本着科学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原则,构建了涵盖4个方面20项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多种数理方法综合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对安徽省不同类型的新型经营主体的流转绩效进行了全面测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四种新型经营主体中,农业公司的土地流转绩效最高,达到86.34分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清明 马洪钧 谌思
本文基于2013年8月对重庆市所辖14个区县的387个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的问卷调查,借以比较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探讨不同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发展方向。结果显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的生产效率总体较优,应是培育重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秦嵩 赵道致 王震蕾
本文分别选取从1998年1月至2004年2月连续74个月的安徽省短期贷款中的农业贷款余额和财政支出中的支农支出数据,利用季节预测法计算出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农业贷款余额和支农支出值,将其与实际值比较得出:连续7年时间里,该省的农业贷款余额呈上升趋势,而支农支出却呈下降走势。最后就两者存在的走势差异性提出要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支持,有必要结合经济增长趋势、消费价格指数等变量综合考虑如何更好地进行支农行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金怀玉 菅利荣 焦立新
基于DEA技术效率分析方法和Malmquist TFP指数测算方法,以农业增加值为产出变量,以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使用量(折纯量)、农业从业人数和年末实有耕地为投入变量,利用2001—2009年安徽各地市农业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对安徽省农业技术效率变动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结论为:安徽各市农业技术效率在逐年得到改善,全要素生产率也在逐年提高,但从整体上来看水平仍然不高;安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主要受技术变化的影响,引起技术变化的原因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农业抗自然灾害能力弱有关。因此,政府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的投入,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乡镇涉农工业发展,就地消化农业剩余劳动力,以此来提高农业技术效率和生产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俊威 曹永峰
文章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揭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非农化转移的普遍规律,提出"二次转移"范畴,即欠发达地区农村弱势群体非农化必然经历先外出打工、回流、再参与本地非农活动这样一种曲折的上升过程;论述"二次转移"的机理、特色及优势,即"二次转移"模式的可行性、必然性、长期性、曲折性、系统性及共赢性;最后简要得出"二次转移"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二次转移 欠发达地区 弱势群体 非农转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蔡荣 蔡书凯
利用安徽省水稻主产区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在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基础理论双重视角下对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调查显示,不同生产环节外包程度存在明显差异,与整地和收获环节相比,育秧、病虫防治和移栽环节外包程度较低,并且育秧和移栽环节外包存在混合治理现象。研究表明,信息不对称和棘轮效应可能是外包农户采取混合治理策略的考量因素;任务复杂性或不确定性高的生产环节,外包程度低;家庭农业劳动力资源对生产环节外包有明显抑制作用;户主年龄、在外务工人数、稻田规模、稻田破碎度和农业合作组织对生产环节外包也有显著影响。本文认为,政府在促进农业生产环节外包向更高水平发展可以从以下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一是大力推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静
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渐开放,受惠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与经营不断涌现出新业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等4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相较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生产效率有了较大提高,但上述4种生产经营模式之间也存在这生产效率的差异。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各自的特点,结合统计数据比较其规模化与专业化程度、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与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差异,得出结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相较其他3种模式生产效率最高,其参与到整个农业产业链之中,在规模化、专业化、资金贮备、风险控制上极具优势,生产规模和效率均处于领先地位,并仍处于快速上涨趋势。并提出从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税收和金融优惠等方面协调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静
随着经济体制的逐渐开放,受惠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与经营不断涌现出新业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等4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生产效率相较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生产效率有了较大提高,但上述4种生产经营模式之间也存在这生产效率的差异。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各自的特点,结合统计数据比较其规模化与专业化程度、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与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差异,得出结论: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相较其他3种模式生产效率最高,其参与到整个农业产业链之中,在规模化、专业化、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茆志英 李晓明
安徽省是农业大省,在工业反哺农业宏观背景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关农业政策的制定不能脱离农业、农村实际,也要充分尊重农民需求意愿。本文在基本覆盖安徽省的反哺农业政策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相关农业政策的实施效果,并且探索反哺农业的政策需求。
关键词:
新时期 工业反哺农业 政策 实证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卫龙宝 李静
利用安徽省茶叶种植户和茶叶企业的调查数据,研究农业产业集群主体的合作关系及其对茶农和茶叶企业收益的影响,发现农业产业集群主体的合作关系普遍存在,并且对其主体即茶农和茶叶企业收益有显著的影响。农户之间的信息交流、技术帮助均对其茶叶收入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与茶叶收购者的纵向合作,诸如信息交流、技术服务也可以提高茶农收入。与此同时,茶叶企业间的横向合作以及茶叶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主体的纵向合作均可以提高茶叶企业的收益。因此,推动茶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茶叶企业与茶农之间的合作,通过茶叶企业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提高茶农生产技术水平和收入;积极构建农业产业集群内的信任机制,推动农业产业集群的深度合作;...
关键词:
农业产业集群 合作关系 茶农收益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邓炜 郑兵云
近来,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区位选择的文献大量涌现,但大多以全国或东部发达地区为研究对象,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分析则很少。本文以中部地区的安徽省为例,采用系统的数据和计量经济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表明外商在安徽投资的区位选择主要取决于成本因素和集聚因素,并进而提出了加快引资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区位因素 成本因素 集聚因素 计量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