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57)
- 2023(20059)
- 2022(17130)
- 2021(15680)
- 2020(13261)
- 2019(30117)
- 2018(29870)
- 2017(57583)
- 2016(31498)
- 2015(35166)
- 2014(34761)
- 2013(34385)
- 2012(31311)
- 2011(28103)
- 2010(28139)
- 2009(25896)
- 2008(25360)
- 2007(22516)
- 2006(19834)
- 2005(17015)
- 学科
- 济(128075)
- 经济(127927)
- 业(110490)
- 管理(98192)
- 企(91549)
- 企业(91549)
- 方法(60754)
- 数学(50886)
- 数学方法(50090)
- 农(50079)
- 业经(36545)
- 财(35517)
- 农业(33305)
- 中国(31050)
- 学(26181)
- 务(24924)
- 财务(24841)
- 财务管理(24803)
- 制(23668)
- 企业财务(23501)
- 地方(23022)
- 理论(22950)
- 贸(22823)
- 贸易(22813)
- 技术(22799)
- 易(22205)
- 和(21528)
- 环境(21087)
- 划(20106)
- 策(19369)
- 机构
- 学院(451831)
- 大学(445262)
- 管理(180103)
- 济(178476)
- 经济(174881)
- 理学(157013)
- 理学院(155362)
- 管理学(152246)
- 管理学院(151459)
- 研究(144758)
- 中国(109400)
- 科学(93796)
- 京(93433)
- 农(92083)
- 财(78792)
- 业大(76306)
- 所(73295)
- 农业(71780)
- 研究所(67216)
- 中心(67170)
- 江(66378)
- 财经(64167)
- 经(58572)
- 北京(57521)
- 范(55677)
- 师范(55004)
- 州(53066)
- 经济学(52901)
- 院(52063)
- 经济管理(48571)
- 基金
- 项目(314058)
- 科学(246456)
- 基金(227921)
- 研究(223209)
- 家(201102)
- 国家(199356)
- 科学基金(171356)
- 社会(140563)
- 社会科(133072)
- 社会科学(133032)
- 省(125050)
- 基金项目(120819)
- 自然(114404)
- 自然科(111836)
- 自然科学(111805)
- 自然科学基金(109798)
- 划(104296)
- 教育(102465)
- 资助(94143)
- 编号(90550)
- 成果(70455)
- 重点(70360)
- 部(67870)
- 发(67035)
- 创(66572)
- 创新(61803)
- 课题(61604)
- 科研(60628)
- 计划(58440)
- 大学(57797)
- 期刊
- 济(194471)
- 经济(194471)
- 研究(121220)
- 农(88508)
- 中国(80850)
- 学报(77568)
- 科学(69706)
- 管理(66738)
- 财(61246)
- 农业(60168)
- 大学(58767)
- 学学(56287)
- 教育(43591)
- 技术(40882)
- 业经(37821)
- 融(36611)
- 金融(36611)
- 业(31731)
- 财经(30604)
- 经济研究(29505)
- 经(26302)
- 问题(26038)
- 版(23733)
- 技术经济(23436)
- 科技(22735)
- 业大(21562)
- 统计(21278)
- 商业(20531)
- 现代(20311)
- 策(19992)
共检索到642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滨键 田景仁 孙红雨
基于SVAR模型,选取2000—2017年济南市和莱芜市的种植业数据将其合并计算,测算了其碳足迹,并分析了影响碳足迹的因素,结果表明:农业人口规模对碳足迹具有长期稳定的抑制作用,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水平在短期内对碳足迹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种植业经济发展规模对碳足迹的影响贡献度最大。接着运用EKC曲线,发现种植业经济发展规模与碳足迹之间呈现倒"N"型关系,并通过拐点分析证实了当发展规模小于5.29%时,碳足迹随规模的增加而递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提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水平、合理配置农业人口规模与全力提升种植业经济发展质量的建议。
关键词:
碳足迹 贸易水平 规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孔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导致资源能源的匮乏,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愈来愈严重,农业发展与农村经济的增长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有着举重若轻地地位,研究和推广一种农业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在前人已有研究数据理论基础上,首先提出推进低碳农业的重要性,并基于我国发展低碳农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用TobiT模型进行量化研究分析低碳经济农业生产率增长影响因素,在实证分析部分分别对1994~2004年与2005~2014年等2个时间阶段影响低碳农业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在考虑农业碳排放特征的前提下,分析绿色农业生产率增长因素对低碳经济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勇 李首成 税伟 康银红
本文利用1995—2010年农业和经济数据对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进行了计算和时空特征分析,并建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模型,对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碳足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碳排放、碳吸收和碳足迹总量均呈增长趋势;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碳排放强度增长较快,碳吸收增长缓慢,单位耕地面积碳足迹呈增长态势,农业生态系统碳库能力有缩小的趋势;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碳足迹与经济发展之间表现为线性增长关系,而未出现EKC关系,并强调在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同时,应注重农业生产监管,制定和完善农业环境政策,建立国民经济全系统的碳排放权交易体...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怀军 周曙东 刘吉双 朱思柱
当前中国农业生产面临新常态的挑战,迫切需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发展困境。文章从代表性油料作物花生入手,利用中国花生主产区446户与非主产区394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分别建立了二元响应模型中的probit和logit模型,对花生农户的种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依据花生生产的一系列特征,文章对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供给要素进行中长期的战略思考,研究其深层次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路径,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最后认为要稳定花生供给,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需要从生产、组织和市场三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怀军 周曙东 刘吉双 朱思柱
当前中国农业生产面临新常态的挑战,迫切需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发展困境。文章从代表性油料作物花生入手,利用中国花生主产区446户与非主产区394户的微观调研数据,分别建立了二元响应模型中的probit和logit模型,对花生农户的种植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依据花生生产的一系列特征,文章对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供给要素进行中长期的战略思考,研究其深层次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路径,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最后认为要稳定花生供给,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需要从生产、组织和市场三方面同时着手解决。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贺志亮 刘成玉
文章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实证分析了2012年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研究得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财政支农支出是农业生产效率改善的积极因素;乡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和自然灾害是农业生产效率的不利因素。研究同时表明,投入调整前后测算的农业生产效率发生了明显变化;依照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划分,可将各省份的农业生产效率归为四种类型,各省份应该结合自身效率的特点,有侧重的改善技术管理或调整生产规模。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毅 李宇 郑吉
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改进的STIRPAT模型分析了1990~2011年定西市生态足迹的影响因素。1990~2011年定西市总生态足迹呈现缓慢上升趋势,人类活动对该区域生态的压力增大。改进的STIRPAT模型可以解决原始STIRPAT模型分析过程中的自变量共线性问题。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因子对总生态足迹、生物消费生态足迹均为正向影响,对能源消费生态足迹为负向影响。工业因子对总生态足迹、生物消费生态足迹和能源消费生态足迹的影响均为正向,对能源消费生态足迹的影响强度相对较大。总人口、人均GDP、第二产业占GDP的比例、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对定西市生态足迹呈现正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科 安玉发
利用2000—2008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经济增长、农业从业人数、机械化水平及过去消费习惯与农业生产能源消费正相关;能源价格与农业生产能源消费负相关;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在短期内对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的影响有限。当前节约农业生产能源消费应从改革能源价格机制、更新改造农机和改变不合理的生产方式等方面入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凤才 刘倩男
从农业生产角度引入水足迹概念,探讨基于虚拟水概念的水足迹核算方法的局限性,通过"规避最佳生长条件的限制""调整风速测量高度与核算时间""扩大灰水足迹计算范畴"等方面讨论该核算方法的可改进之处,为农业领域水足迹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农业生产 虚拟水 核算方法 改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米国芳 刘广为
本文列举出近年来研究碳排放强度的代表性文献,从中选取经济增长规模,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四种出现频率最高的影响因素,进行四种因素对碳排放强度影响的平稳性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增长规模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平稳性不足;对碳排放强度与能源强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三种因素的变化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效应,并用方差分解分析三种影响因素的贡献度,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对碳排放强度的冲击效应最为显著,能源强度次之,能源结构最弱。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慧 李玮 姚西龙
从八大经济区的角度测算各省农业碳排放和碳源贡献度,利用空间自相关性对碳排放的区域特征和空间集聚进行研究,利用地理加权回归分析各因素在不同时空层面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南沿海、长江中游、大西南稻田碳排放占比最大,北部沿海、黄河中游农用物资与农田利用碳排放占比最大,大西北除宁夏、新疆外,动物养殖碳排放占比最大;各省农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农用机械总动力对碳排放具有正向影响,农业对外开放度、人均农业GDP对大部分省份碳排放具有负向影响,回归系数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梯度分布。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邢小军 孙利娟 周德群
文章选取部分国家作为样本,运用Malmquist-DEA模型对农业生产效率问题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农业生产效率虽然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技术进步是中国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而且中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效应明显,并且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技术扩散效应,中国应继续加强与农业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促进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卢娜 曲福田 冯淑怡 邵雪兰
定量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地区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影响对区域实现低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计算了江苏省苏锡常地区1991—2008年能源消费碳足迹,采用岭回归函数对STIR-PAT模型进行了拟合,采用脱钩指数分析了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碳足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1991—2008年能源消费碳足迹平均增长速度为15.30%,能源消费碳足迹分配率以煤炭为主,石油所占比例呈波动下降趋势,天然气所占比例上升较快,能源消费碳足迹产值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②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碳足迹的主要影响因素,两者关系模型拟合未出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③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碳足迹之间处于相对脱钩与复钩的波动状态,从另一侧面验证了目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孙丽文 韩莹 杜娟
利用IPCC法计算京津冀六大高能耗行业碳足迹,利用de Bruyn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二维度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北京碳足迹贡献度起抑制作用,天津促增作用趋势下降,河北促增作用趋势上升;经济规模和产业结构效应是京津冀碳足迹主要促增因素,能源强度效应起主要抑制作用,能源结构效应差异明显,北京起抑制作用,天津起微弱抑制,河北起促增作用。最后分析各行业的影响因素,依据行业特点制定碳减排策略,实现三地联控联防联治。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钱丽 肖仁桥 陈忠卫
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将农业碳排放量纳入农业生产效率研究框架内。首先,综合运用3个DEA模型,测算了2004—2010年中国30个省份农业生产效率,探索中国各省份、三大地区间的效率差异,并给出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4种模式,然后,利用Tobit模型检验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农业生产效率有所提升,但仍处于较低水平,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制约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各省份、三大地区间效率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最高,而中西部地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有60%的省份农业资源利用模式为低经济低环境效率型,这些省份主要来自于中西部地区;农田抗灾能力、农村用电量和研发经费的提高对全国农业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