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62)
- 2023(16368)
- 2022(13243)
- 2021(12267)
- 2020(10323)
- 2019(23040)
- 2018(22892)
- 2017(44307)
- 2016(23065)
- 2015(25793)
- 2014(25384)
- 2013(24946)
- 2012(22435)
- 2011(19705)
- 2010(19676)
- 2009(18132)
- 2008(17585)
- 2007(15900)
- 2006(13896)
- 2005(12108)
- 学科
- 济(99975)
- 经济(99763)
- 业(99149)
- 企(80788)
- 企业(80788)
- 管理(78344)
- 农(50890)
- 方法(45115)
- 数学(36389)
- 数学方法(35983)
- 业经(34608)
- 农业(34012)
- 财(29521)
- 中国(25138)
- 技术(22489)
- 务(20850)
- 财务(20779)
- 财务管理(20752)
- 企业财务(19619)
- 制(19599)
- 理论(17598)
- 贸(17353)
- 贸易(17344)
- 策(17136)
- 和(17058)
- 易(16905)
- 地方(16690)
- 划(15989)
- 体(14903)
- 环境(13534)
- 机构
- 学院(331380)
- 大学(320222)
- 济(141528)
- 经济(138958)
- 管理(138345)
- 理学(120208)
- 理学院(119148)
- 管理学(117356)
- 管理学院(116742)
- 研究(98177)
- 中国(78399)
- 京(64358)
- 财(62825)
- 农(62041)
- 科学(56940)
- 财经(50725)
- 业大(49671)
- 江(49447)
- 中心(48264)
- 农业(47100)
- 所(46413)
- 经(46232)
- 经济学(42496)
- 研究所(41790)
- 范(39613)
- 师范(39268)
- 北京(39116)
- 经济管理(38930)
- 州(38776)
- 经济学院(38495)
- 基金
- 项目(224270)
- 科学(180157)
- 研究(169517)
- 基金(164944)
- 家(141078)
- 国家(139687)
- 科学基金(123702)
- 社会(112689)
- 社会科(106043)
- 社会科学(106010)
- 省(89472)
- 基金项目(87683)
- 自然(77347)
- 教育(77081)
- 自然科(75703)
- 自然科学(75686)
- 自然科学基金(74381)
- 划(72379)
- 编号(69660)
- 资助(64997)
- 成果(53200)
- 部(50243)
- 创(50005)
- 重点(49106)
- 发(48976)
- 国家社会(46874)
- 创新(46027)
- 课题(45741)
- 业(44947)
- 制(44640)
- 期刊
- 济(162100)
- 经济(162100)
- 研究(89796)
- 农(64565)
- 中国(62611)
- 管理(53028)
- 财(50586)
- 科学(44583)
- 农业(44359)
- 学报(42870)
- 大学(35605)
- 业经(34389)
- 学学(34151)
- 技术(33918)
- 教育(30532)
- 融(29416)
- 金融(29416)
- 财经(24881)
- 经济研究(23864)
- 业(23071)
- 经(21530)
- 问题(21325)
- 技术经济(19503)
- 商业(16858)
- 版(16472)
- 现代(16149)
- 世界(16096)
- 科技(15719)
- 农村(15352)
- 村(15352)
共检索到4794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龙少波 张军
技术进步是长期决定经济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最为重要的因素,农业技术进步缓慢与劳动生产率低下导致了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制约着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使消费率呈现下降趋势。因此,加快农业部门的技术进步,提升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加强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是提高农村消费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生产率 社会保障 农村消费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谷成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对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间演变和省区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结论表明,转型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显著,各省区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较大,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这一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农业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技术效率状况改善的贡献很有限。此外,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也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卫平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Malmqusit指数法,研究了1990~2003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时序成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0~2003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59%,其中,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5.48%,而农业效率变化指数反而年均下降2.78%。从各省区情况看,测算的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除云南、内蒙古、上海、贵州和西藏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负增长外,其它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都实现了正增长。从构成上看,绝大多数省区呈现出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效率损失并存的局面。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谈存峰
作为评价农业经济单位经济运行效率高低与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竞争力。选取甘肃省14市(州)面板数据,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1991~2012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1991~2012年间,甘肃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1.3%,其中,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0.7%,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0.6%,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了甘肃农业年均增长率的22.61%。表明此时期农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增进对甘肃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农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是各类要素的投入,农业增长与发展的动力还远未从投入为主转变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为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端明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1978~2005年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演进和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978~2005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了快速和健康的增长,年均增长率3.3%,其中农业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1.7%,农业技术效率增进年均增长率1.6%。但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区域不均衡现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表明,中国农业增长与发展的动力已经由投入为主转变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为主。
关键词:
曼奎斯特指数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战伟
从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针对传统的Malmquist指数不具有传递性特征并且面临潜在的线性规划无解问题,结合非径向、非角度的SBM函数,仿照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的构造思路,提出了一种新的SBM-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分析了2001-2013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但从长期看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不是技术效率的改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严重背离,很少见到二者同时增长的情况;区域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差异较大。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战伟
从农业供给侧改革视角,针对传统的Malmquist指数不具有传递性特征并且面临潜在的线性规划无解问题,结合非径向、非角度的SBM函数,仿照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的构造思路,提出了一种新的SBM-Global Malmqusit生产率指数,分析了2001-2013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但从长期看呈现出增长的态势,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而不是技术效率的改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水平的变化严重背离,很少见到二者同时增长的情况;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孙学涛 王振华
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在理论上存在争议。基于中国1869个县域面板数据测度农业生产效率及技术进步偏向,采用空间SARAR模型验证其对产业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中国农业部门属于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效率对产业结构的影响不稳健;农业部门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促进作用,而农业部门的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会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红丽 李洁艳
文章按照农业劳动生产率分组的研究思路,利用2003-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分别构建全国区域、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的动态面板模型,对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技术进步在全国区域和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均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在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也扩大了差距,但并不显著;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各区域中均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中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区域中的缩减作用更为明显;农业技术进步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也可以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遮掩效应"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转移则直接作用于城乡收入差距。因此,政府在针对城乡收入差距制定政策时,不仅要针对区域特征进行制定,而且也要处理好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的逻辑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勇
文章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了2004~2009年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通过Malmquist指数的分解,分析了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结果表明,湖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共同作用使湖北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作用不明显。通过分析,认为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针对湖北省农业主产区的区域地理特征,提出了应走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道路以提高规模效率,最终促进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尹雷; 沈毅;
通过DEA 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通过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影响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农业技术进步效应,而不是农业技术效率效应;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并且东部、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同样来自农业技术进步效应的驱动。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落脚点应是促进农村金融区域平衡发展,不断提高其服务农业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尹雷 沈毅
通过DEA 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在此基础上通过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的GMM方法分析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影响与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是农业技术进步效应,而不是农业技术效率效应;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并且东部、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效应同样来自农业技术进步效应的驱动。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落脚点应是促进农村金融区域平衡发展,不断提高其服务农业实体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文波 周京奎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农业生产率与农村家庭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率提高是推动农村家庭消费支出增长的重要动力;相比生存性消费支出,农业生产率对农村家庭享受性消费支出的影响更大。在影响机制上,农业生产率可以通过影响农村家庭收入进而影响家庭消费情况。人力资本积累在农业生产率影响家庭消费上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率对农村家庭消费的正向影响。过去各年度农业生产率提高对农村家庭消费均存在正向影响,且越早期的农业生产率提高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越大。此外,相比户主从事非农生产家庭,农业生产率对户主从事农业生产家庭消费的影响更大;相比消费水平较高的农村家庭,农业生产率对低消费水平家庭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上述结论表明,国家惠农政策向农业生产率提高和教育投资领域倾斜,对于促进农村家庭收入增长、推动农村家庭消费支出提高和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家庭消费 农业生产率 收入增长 人力资本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文波 周京奎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农业生产率与农村家庭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率提高是推动农村家庭消费支出增长的重要动力;相比生存性消费支出,农业生产率对农村家庭享受性消费支出的影响更大。在影响机制上,农业生产率可以通过影响农村家庭收入进而影响家庭消费情况。人力资本积累在农业生产率影响家庭消费上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率对农村家庭消费的正向影响。过去各年度农业生产率提高对农村家庭消费均存在正向影响,且越早期的农业生产率提高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越大。此外,相比户主从事非农生产家庭,农业生产率对户主从事农业生产家庭消费的影响更大;相比消费水平较高的农村家庭,农业生产率对低消费水平家庭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上述结论表明,国家惠农政策向农业生产率提高和教育投资领域倾斜,对于促进农村家庭收入增长、推动农村家庭消费支出提高和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家庭消费 农业生产率 收入增长 人力资本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年猛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结构变迁理论模型来解释农业生产率进步如何促进或抑制工业、服务业等现代部门的增长,并将农业生产率进步影响结构变迁总结为挤出、需求和供给三大机制,以中国为例构建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首先,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率进步对结构变迁的影响不同,从中国现阶段来看,以土地生产率为代表的索罗中性技术进步和以劳动生产率为代表的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要大于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代表的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其次,农业生产率进步会通过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农业部门聚集从而对其他部门的发展产生挤出效应,抑制结构变迁;最后,农业生产率进步可以通过提高农民收入、释放多余农业劳动力以及为其他部门发展提供粮食供给等方式来促进结构变迁,并且从目前中国实际情况来看,农业生产率进步促进结构变迁最重要的渠道是增加劳动力供给。
关键词:
农业 生产率进步 结构变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