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1)
- 2023(8782)
- 2022(7149)
- 2021(6500)
- 2020(5561)
- 2019(12289)
- 2018(12117)
- 2017(23995)
- 2016(12814)
- 2015(13939)
- 2014(13783)
- 2013(14017)
- 2012(12757)
- 2011(11323)
- 2010(11727)
- 2009(11330)
- 2008(11459)
- 2007(10618)
- 2006(9613)
- 2005(8765)
- 学科
- 业(80702)
- 济(64324)
- 经济(64250)
- 企(64247)
- 企业(64247)
- 管理(50471)
- 农(44447)
- 农业(29638)
- 业经(27278)
- 方法(27008)
- 财(21969)
- 数学(19861)
- 数学方法(19778)
- 务(16874)
- 财务(16871)
- 财务管理(16858)
- 企业财务(15984)
- 技术(15350)
- 制(14805)
- 中国(14605)
- 策(13829)
- 体(12581)
- 划(11696)
- 和(10708)
- 贸(10522)
- 贸易(10515)
- 企业经济(10500)
- 易(10275)
- 经营(10119)
- 技术管理(10035)
- 机构
- 学院(196424)
- 大学(186157)
- 济(92340)
- 经济(90993)
- 管理(83856)
- 理学(72683)
- 理学院(72125)
- 管理学(71412)
- 管理学院(71064)
- 研究(59263)
- 中国(50138)
- 农(48198)
- 财(40302)
- 京(37268)
- 农业(36481)
- 科学(33169)
- 业大(32937)
- 财经(32103)
- 江(31054)
- 所(29323)
- 经(29120)
- 中心(28051)
- 经济学(27710)
- 经济管理(26357)
- 研究所(26166)
- 经济学院(25245)
- 州(23528)
- 商学(23388)
- 商学院(23214)
- 财经大学(23064)
- 基金
- 项目(126294)
- 科学(102662)
- 研究(95336)
- 基金(94656)
- 家(80527)
- 国家(79632)
- 科学基金(71059)
- 社会(65640)
- 社会科(62003)
- 社会科学(61988)
- 省(51315)
- 基金项目(50507)
- 自然(43912)
- 自然科(42973)
- 自然科学(42964)
- 自然科学基金(42307)
- 教育(40856)
- 划(39822)
- 编号(38620)
- 资助(37231)
- 业(33984)
- 创(29636)
- 部(28971)
- 发(28763)
- 农(28621)
- 成果(28450)
- 国家社会(27454)
- 重点(27226)
- 创新(26806)
- 制(26777)
- 期刊
- 济(111900)
- 经济(111900)
- 研究(54776)
- 农(52745)
- 中国(35988)
- 农业(35566)
- 财(33226)
- 管理(32619)
- 科学(27370)
- 业经(26282)
- 学报(25077)
- 大学(21013)
- 学学(20638)
- 融(20235)
- 金融(20235)
- 技术(18420)
- 业(18373)
- 财经(16244)
- 经济研究(15847)
- 问题(15421)
- 经(14141)
- 农村(13775)
- 村(13775)
- 技术经济(13757)
- 农业经济(13586)
- 世界(12568)
- 经济问题(11047)
- 商业(10812)
- 现代(10675)
- 版(10272)
共检索到291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年猛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结构变迁理论模型来解释农业生产率进步如何促进或抑制工业、服务业等现代部门的增长,并将农业生产率进步影响结构变迁总结为挤出、需求和供给三大机制,以中国为例构建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首先,不同类型农业生产率进步对结构变迁的影响不同,从中国现阶段来看,以土地生产率为代表的索罗中性技术进步和以劳动生产率为代表的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要大于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代表的希克斯中性技术进步;其次,农业生产率进步会通过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向农业部门聚集从而对其他部门的发展产生挤出效应,抑制结构变迁;最后,农业生产率进步可以通过提高农民收入、释放多余农业劳动力以及为其他部门发展提供粮食供给等方式来促进结构变迁,并且从目前中国实际情况来看,农业生产率进步促进结构变迁最重要的渠道是增加劳动力供给。
关键词:
农业 生产率进步 结构变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谷成
转型期中国农业取得了长足进步,这其中生产率增长扮演了什么角色?研究这一问题对于未来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使用非参数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1978-2005年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的时间变迁和省区分布模式进行实证考察。整个实证表明,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显著。从其内部构成来看,这一增长主要由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效率改善的作用相对有限。从时间变迁模式来看,大致可以将其分为五个阶段,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基本是顺周期的。不过从其空间分布模式来看,各省区间的生产率增长差异非常明显。论文最终认为,中国完整的农业科学研究体系在农业R&D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整个...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周文
美国农业生产的类型及其变迁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周文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用一定的数量化指标确定美国农业生产的类型及其变迁。本文首先将根据由美国商业部统计局公布的100年来美国农业的有关数据,使用"威弗指数"的方法确定美国农业的生产类型,即回答"美国的主要农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谷成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方法,对转型期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时间演变和省区空间分布进行实证分析,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结论表明,转型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为显著,各省区之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较大,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这一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农业前沿技术进步贡献,技术效率状况改善的贡献很有限。此外,农村经济制度变迁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也是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卫平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Malmqusit指数法,研究了1990~2003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时序成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0~2003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59%,其中,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5.48%,而农业效率变化指数反而年均下降2.78%。从各省区情况看,测算的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除云南、内蒙古、上海、贵州和西藏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负增长外,其它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都实现了正增长。从构成上看,绝大多数省区呈现出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效率损失并存的局面。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生延超 钟志平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饭店业得到迅速成长。但是我国饭店业的发展到底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还是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受到质疑。本文基于非参数曼奎斯特(Malmquist)指数方法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两个部分,运用该方法测算了中国饭店业1997年以来整体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进一步探讨了各省份饭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特征。结果显示:中国的饭店业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也不是简单的技术进步,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但技术进步的贡献有限,仍属于粗放式增长;北京等17个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建国 张勋
本文探讨农业生产率进步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为此,本文建立了两部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模型中,农业生产率的提高释放的劳动力向非农部门转移,促进非农部门的发展;非农部门的进步又为农业技术进步提供了条件,反过来促进农业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并促进农业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从而形成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的联动发展。实证分析发现了支持工农业联动发展的证据。本文的分析为理解我国的经济奇迹,提供了一个视角,对其他国家实现经济起飞和内生发展具有启发意义。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率依然较低,农业人口占比依然很大,联动效应的作用空间依然显著,政策层面应该继续因势利导,推进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发挥工农业联动效应,进一步培育经济...
关键词:
农业生产率 劳动力转移 工农业联动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金芳 金荣学
本文利用1997—2016年中国大陆31省区面板数据,在较为全面地测度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基础上,借助空间杜宾模型,从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维度考察农业产业结构对农业绿色生产率的直接影响与间接溢出效应。结果发现,1998—2016年中国农业绿色生产率不断提高,其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东、中部省区农业绿色生产率整体水平较高,东北三省次之,而西部省区最低。省份间农业绿色生产率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农业产业结构是影响农业绿色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因素,一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不仅受到本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的直接影响,还受到邻近地区农业产业结构高级化的间接溢出。因此,新时期更应重视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与优化升级在农业绿色生产率增长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升农业整体发展质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博文 孙树强
在农业部门劳动者可以进行家庭生产(Household Production)的条件下,本文讨论了工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这种差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变动轨迹。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具有部门偏向性,随着工业部门劳动者逐渐增多,工业部门的技术水平也逐渐提高,并提高了农产品相对价格水平;随着农产品相对价格水平的提高,农业部门的劳动者会逐渐增加劳动力供给、缩短家庭生产的时间;随着农业部门劳动者用于家庭生产时间的减少,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会逐渐缩小。
关键词:
生产率 家庭生产 技术进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明 李文秀
在对2004—2016年中国各省份生产服务业开放和农业生产率进行估算的基础上,采用SYSGMM方法探讨了生产服务业开放所带来的农业生产服务技术投入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服务业开放对农业生产率的正向作用显著;从细分生产服务业看,技术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和货物运输仓储服务开放对农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位居前三位,其后是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从生产服务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系数看,技术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和货物运输仓储服务走出去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相对大于其引进来所带来的影响,而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走出去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则相对小于其引进来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谈存峰
作为评价农业经济单位经济运行效率高低与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竞争力。选取甘肃省14市(州)面板数据,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1991~2012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1991~2012年间,甘肃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1.3%,其中,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0.7%,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0.6%,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了甘肃农业年均增长率的22.61%。表明此时期农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增进对甘肃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农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是各类要素的投入,农业增长与发展的动力还远未从投入为主转变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为主...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周端明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1978~2005年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演进和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1978~2005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保持了快速和健康的增长,年均增长率3.3%,其中农业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1.7%,农业技术效率增进年均增长率1.6%。但是,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区域不均衡现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表明,中国农业增长与发展的动力已经由投入为主转变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为主。
关键词:
曼奎斯特指数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勇
文章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了2004~2009年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通过Malmquist指数的分解,分析了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结果表明,湖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推动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共同作用使湖北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作用不明显。通过分析,认为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是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针对湖北省农业主产区的区域地理特征,提出了应走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道路以提高规模效率,最终促进湖北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林辉 袁礼
技术进步向来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关注的焦点,但文献普遍忽视技术进步方向和要素结构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其中产业技术进步方向更是本领域的研究空白。文章通过CES生产函数,采用三方程标准化系统法测算我国产业技术进步偏向性,并考察技术进步偏态下要素结构变迁及其对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结果发现:(1)我国各产业技术进步都呈偏向特征,要素禀赋不同引致技术进步方向呈阶段性变化趋势和产业差异,金融业与其他产业资本和劳动偏向交替变化特征不同,技术进步总体呈现劳动偏向性。(2)产业要素结构变化趋势及其动力来源差异明显,其中产业资本投资结构变动更多源于投资效益的变化,劳动力结构变动则主要来自投入效益和产业结构的共同作用。(...
关键词:
技术进步偏向性 要素结构 要素生产率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文波 周京奎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农业生产率与农村家庭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率提高是推动农村家庭消费支出增长的重要动力;相比生存性消费支出,农业生产率对农村家庭享受性消费支出的影响更大。在影响机制上,农业生产率可以通过影响农村家庭收入进而影响家庭消费情况。人力资本积累在农业生产率影响家庭消费上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率对农村家庭消费的正向影响。过去各年度农业生产率提高对农村家庭消费均存在正向影响,且越早期的农业生产率提高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越大。此外,相比户主从事非农生产家庭,农业生产率对户主从事农业生产家庭消费的影响更大;相比消费水平较高的农村家庭,农业生产率对低消费水平家庭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上述结论表明,国家惠农政策向农业生产率提高和教育投资领域倾斜,对于促进农村家庭收入增长、推动农村家庭消费支出提高和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家庭消费 农业生产率 收入增长 人力资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