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45)
2023(13018)
2022(10557)
2021(9609)
2020(7994)
2019(17386)
2018(17011)
2017(32231)
2016(17204)
2015(18537)
2014(18047)
2013(18070)
2012(16475)
2011(14586)
2010(14826)
2009(14013)
2008(14067)
2007(12890)
2006(11554)
2005(10232)
作者
(50873)
(43072)
(42542)
(39907)
(26826)
(20734)
(19053)
(16716)
(16103)
(14996)
(14680)
(14073)
(13547)
(13493)
(13243)
(12846)
(12801)
(12474)
(12231)
(12207)
(10919)
(10505)
(10315)
(9927)
(9690)
(9644)
(9538)
(9349)
(8573)
(8486)
学科
(87409)
(78258)
经济(78152)
(69656)
企业(69656)
管理(61045)
(49500)
农业(32997)
方法(32563)
业经(31669)
数学(25008)
数学方法(24885)
(24771)
中国(18321)
(17873)
财务(17868)
财务管理(17852)
企业财务(16910)
技术(16733)
(16236)
(15286)
(15228)
贸易(15223)
(14848)
(13647)
(12857)
农业经济(12425)
(12348)
地方(12111)
(11653)
机构
学院(256554)
大学(246449)
(112924)
经济(111196)
管理(105156)
理学(91491)
理学院(90678)
管理学(89554)
管理学院(89114)
研究(81087)
中国(65676)
(64571)
农业(49613)
(49588)
科学(49001)
(48976)
业大(45745)
(40995)
财经(39474)
(38841)
中心(38390)
研究所(37165)
(36011)
经济学(33455)
经济管理(31683)
农业大学(31118)
经济学院(30500)
北京(30043)
(29999)
商学(29758)
基金
项目(172762)
科学(137650)
基金(128469)
研究(123954)
(113605)
国家(112211)
科学基金(96868)
社会(84070)
社会科(79457)
社会科学(79433)
(69322)
基金项目(68702)
自然(62161)
自然科(60783)
自然科学(60763)
自然科学基金(59789)
(55914)
教育(53080)
资助(49810)
编号(48395)
(41695)
(39301)
(38293)
(37922)
重点(37768)
(36044)
创新(35909)
成果(35781)
国家社会(35539)
(33573)
期刊
(134188)
经济(134188)
(68545)
研究(67806)
中国(47222)
农业(46473)
学报(41863)
科学(40201)
管理(39270)
(38726)
大学(32585)
学学(31956)
业经(30825)
(24864)
金融(24864)
(24174)
技术(20526)
经济研究(19579)
财经(19221)
问题(17956)
(16598)
(15145)
技术经济(15139)
世界(15001)
农业经济(14879)
农村(14712)
(14712)
商业(14124)
教育(13148)
现代(12701)
共检索到3754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文波  周京奎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农业生产率与农村家庭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率提高是推动农村家庭消费支出增长的重要动力;相比生存性消费支出,农业生产率对农村家庭享受性消费支出的影响更大。在影响机制上,农业生产率可以通过影响农村家庭收入进而影响家庭消费情况。人力资本积累在农业生产率影响家庭消费上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率对农村家庭消费的正向影响。过去各年度农业生产率提高对农村家庭消费均存在正向影响,且越早期的农业生产率提高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越大。此外,相比户主从事非农生产家庭,农业生产率对户主从事农业生产家庭消费的影响更大;相比消费水平较高的农村家庭,农业生产率对低消费水平家庭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上述结论表明,国家惠农政策向农业生产率提高和教育投资领域倾斜,对于促进农村家庭收入增长、推动农村家庭消费支出提高和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文波  周京奎  
基于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农业生产率与农村家庭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率提高是推动农村家庭消费支出增长的重要动力;相比生存性消费支出,农业生产率对农村家庭享受性消费支出的影响更大。在影响机制上,农业生产率可以通过影响农村家庭收入进而影响家庭消费情况。人力资本积累在农业生产率影响家庭消费上发挥着重要调节作用,人力资本水平提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率对农村家庭消费的正向影响。过去各年度农业生产率提高对农村家庭消费均存在正向影响,且越早期的农业生产率提高对农村家庭消费的影响越大。此外,相比户主从事非农生产家庭,农业生产率对户主从事农业生产家庭消费的影响更大;相比消费水平较高的农村家庭,农业生产率对低消费水平家庭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上述结论表明,国家惠农政策向农业生产率提高和教育投资领域倾斜,对于促进农村家庭收入增长、推动农村家庭消费支出提高和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健  
基于CSS数据库中7031户农户家庭收入问卷调查数据,采用OLS模型、Oprobit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业生产服务外包对农户家庭增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服务外包显著促进农户家庭增收,在更换变量、选用工具变量法估计等检验后,该结论仍旧稳健。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农业生产服务外包通过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促进农户家庭增收。异质性分析发现,东中部地区农业生产服务外包水平对农户家庭增收的影响均通过显著正向检验,而西部地区影响效应并不显著;各环节生产服务外包水平对农户家庭增收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表现出“劳动密集型环节>技术密集型环节>劳动技术兼具型环节”的特征。据此,应持续健全农业生产服务外包模式、强化农村人力资本优势、实施地区与环节差异化策略,提升农户采用农业生产服务外包水平,以实现农户家庭增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健  胡美玲  
文章研究了农业生产率、农业投资和非农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从理论方面,构建了农业生产率和农村人均投资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模型,探究其作用机理。实证结果表明:对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投资主要通过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来实现,非农投资则通过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来实现;对于不同省份地域的差异,农业生产率和农业投资对农业大省和非农业大省农民收入均有影响,非农投资主要对农业大省农民收入有所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彭澎   吴梦奇  
基于2020年江苏省六个县级市302个粮食类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能力对于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能力能够促进家庭农场的农业生产总投资,其中对于固定资产投资促进效应更强。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力是通过提高家庭农场的信贷可得性和信息可得性来促进农业生产投资的。据此,提出政策建议:未来,政府部门需要注重家庭农场主的数字金融能力的培养,同时鼓励农村金融机构积极推出针对性的数字化信贷产品,引导科技企业开发有关农业生产经营信息的APP。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玮  
随着湖北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文章对湖北省农村劳动力现状及劳动力转移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青壮年居多、大多为初中文化程度和主要流向省外的特点。该文进而研究了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总体上并未对农业生产率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并针对湖北省农村劳动力现状,从提高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加大资本投入及通过高科技提高自然资源使用率等方面提出建议,以保障湖北省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汪雨雨  赵增力  罗琦  
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农业生产信贷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对实现农业规模化发展、促进农林牧渔等不同性质的农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2015年和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采用四元Probit模型检验互联网使用对正规信贷部门、非正规信贷部门的农户信贷需求与信贷获得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1)互联网使用促使农户对正规信贷部门的借贷行为及信贷需求分别提高了25.69%和18.94%,对非正规信贷部门的信贷行为及信贷需求不产生影响。(2)互联网使用提高了农户的金融素养,促使农户开通“电子银行”的行为提高了7.14%,这两种行为显著促进了农户的正规信贷获得及信贷需求。(3)进一步分析显示,互联网有助于提高林农及高森林覆盖率地区农户对正规信贷部门的信贷需求和信贷行为,对非林业生产户及低森林覆盖地区农户的正规信贷获得的影响则不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政策启示:继续推动数字金融发展,借助互联网发展降低信贷成本,完善农村地区的信贷服务;加强农民的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地区互联网的使用率;继续推动落后林区、通信设施不完善的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在缓解林农信贷约束的同时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明  李文秀  
在对2004—2016年中国各省份生产服务业开放和农业生产率进行估算的基础上,采用SYSGMM方法探讨了生产服务业开放所带来的农业生产服务技术投入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服务业开放对农业生产率的正向作用显著;从细分生产服务业看,技术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和货物运输仓储服务开放对农业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位居前三位,其后是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从生产服务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系数看,技术研发服务、信息服务和货物运输仓储服务走出去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相对大于其引进来所带来的影响,而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走出去对农业生产率的影响则相对小于其引进来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杨向阳  赵蕾  
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生产率和农村地区劳动力非农就业现状的基础上,采用GMM方法检验了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在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下,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具体分析了公共投资对农业生产率和非农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生产率和非农就业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非农就业水平的提高会促进农业生产率的增长,而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反过来会进一步提高非农就业水平;公共投资对农业生产率和非农就业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不同类型的公共投资对农业生产率和非农就业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冯海发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我们在农业经济研究中所接触到的西方国家的农业经济研究资料越来越多;同时,为了分析我国和西方国家农业生产水平的差距,也不可避免地经常要把我国的农业生产率指标与西方国家相比。这样,搞清楚西方国家的农业生产率指标的涵义,对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国外的农业经济研究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东玲  焦宇新  
基于贫困陷阱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 2012—2018年间的面板数据,动态测度了农户家庭的经济韧性。结合省际地区数据测算农业保险发展指数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从农户异质性视角考察了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对农户家庭经济韧性的提升效果。研究发现:农业保险对增强农户家庭经济韧性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是农业保险发挥积极作用的有效传导路径。按照农业保险发挥的边际效果特征,将农户群体划分为高效型、低效型与无效型三种类型。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样本期间内不同类型间的农户存在相互转化现象,具体表现为高效型占比不断上升,低效型与无效型占比逐渐下降。当农户家庭经济韧性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农业保险才显现出明显的正向效果,且随着农户经济韧性水平的提高,农业保险的边际效果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特征。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陈雨露  陈燕凤  夏庆杰  
数以亿计的农村劳动力通过进城打工获得工资性收入,从而形成对各类消费品的需求。与市场距离更近的劳动者有更高概率参与到非农就业中,从而获得更高工资。因此,探讨制造业中心距离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辐射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CHIP1988—2018年微观入户数据考察制造业中心距离对农村家庭人均消费及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发现,在控制农村家庭非农就业、家庭收入与资产等变量后,农村家庭与制造业中心的距离增加将抑制农村家庭消费,特别是对食品消费、居住消费和家庭设备消费一直保持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与上海或当地省会距离越远的农村家庭,其食品消费占比(恩格尔系数)越高;与上海、广东或当地省会距离越远的农村家庭,其居住消费占比越低。但农村家庭与上海或广东的距离对家庭设备消费占比的影响经历了由负转正的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林蔚   霍学喜   孔荣  
基于陕西省564户种植业家庭农场微观调研数据,在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和家庭农场异质性基础上,采用倾向匹配得分(PSM)模型探究非农职业经历对家庭农场主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的净效应,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土地流转视角下非农职业经历影响家庭农场主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非农职业经历对家庭农场主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高龄农场主非农职业经历对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的影响效应较为显著;非农职业经历通过扩大土地流转规模和延长土地流转期限提高家庭农场主农业生产生态自觉性,且土地流转规模的中介效应影响更大。因此,政府应完善具备非农职业经历群体返乡创业激励机制,加大对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农业生态生产政策支持力度,并适度推进土地流转规模扩张及土地流转期限长期化,推动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杨芷晴  
本文在农业绿色发展背景下考察了教育对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影响路径以及农村地区不同教育形式的影响差异,以回答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究竟需要何种形式的教育以促进农业绿色生产的问题。论文基于中国省级层面农村地区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利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了我国省级层面的农业绿色生产率,并利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的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对农业绿色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不同教育形式来看,相较于学历教育,以技术培训、职业教育等为主体的非学历教育更能直接促进一个地区农业绿色生产率的提升。(2)从影响路径来看,在我国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背景下,教育通过地区劳动力生产技能水平的方式对环境的改善能力有限,而通过地区环境规制的影响方式更为有效。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当前教育分流背景下如何缓解农村日益趋紧的资源环境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成校   胡浩   万悦  
基于中国土地经济调查微观数据,构建“私人转移支付、农地转出与留守家庭成员消费”理论框架分析私人转移支付对农村留守家庭成员消费的影响,并从农地转出视角揭示其内在逻辑。研究发现:私人转移支付会显著降低农村留守家庭成员消费支出,尤其是生存型与享受型消费支出,并扩大消费不平等,且这种负向效应在中低消费水平的农村留守家庭成员中更为显著。路径分析表明:私人转移支付促使农村留守家庭转出农地,降低了留守家庭成员的经济地位感知与收益时间偏好,扩大家庭收入差距,导致消费减少与消费不平等程度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