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13)
2023(11350)
2022(9304)
2021(8176)
2020(6939)
2019(15319)
2018(15039)
2017(29658)
2016(15344)
2015(17027)
2014(16808)
2013(17104)
2012(15871)
2011(14415)
2010(14999)
2009(14424)
2008(14233)
2007(13291)
2006(12227)
2005(11202)
作者
(44690)
(38427)
(38006)
(35746)
(24087)
(18002)
(16762)
(14710)
(14278)
(13502)
(13170)
(12347)
(12327)
(12134)
(11822)
(11325)
(11086)
(10873)
(10842)
(10592)
(9451)
(9381)
(9180)
(8938)
(8643)
(8548)
(8246)
(8206)
(7650)
(7433)
学科
(99270)
经济(99177)
(84661)
(67870)
企业(67870)
管理(60413)
(45270)
方法(34381)
业经(30755)
农业(30276)
数学(26633)
数学方法(26554)
(23995)
地方(20451)
中国(19134)
(17254)
(17243)
财务(17239)
财务管理(17227)
企业财务(16317)
技术(16258)
(16010)
(14664)
(14202)
(13543)
(13091)
贸易(13082)
(12674)
地方经济(12191)
理论(11883)
机构
学院(244248)
大学(234165)
(124548)
经济(122761)
管理(101981)
理学(87871)
理学院(87163)
管理学(86382)
管理学院(85936)
研究(78064)
中国(64203)
(52631)
(51752)
(46171)
财经(42179)
科学(41775)
农业(39143)
经济学(38755)
(38436)
(38212)
(38038)
业大(36720)
中心(36288)
经济学院(34864)
研究所(34191)
经济管理(31592)
财经大学(30448)
(28971)
商学(28904)
商学院(28626)
基金
项目(153221)
科学(124313)
研究(115400)
基金(115307)
(97894)
国家(96903)
科学基金(86176)
社会(81258)
社会科(76943)
社会科学(76923)
基金项目(61129)
(60656)
自然(51877)
自然科(50776)
自然科学(50767)
自然科学基金(49953)
教育(48865)
(47263)
编号(45613)
资助(45426)
(36630)
(35355)
(34884)
(34824)
国家社会(34789)
成果(34482)
重点(32848)
创新(31791)
(31664)
人文(31254)
期刊
(153469)
经济(153469)
研究(72972)
(55256)
中国(44064)
(42317)
管理(41189)
农业(37171)
科学(31829)
业经(29716)
学报(29418)
(25873)
金融(25873)
大学(24381)
学学(24027)
经济研究(23715)
技术(22555)
财经(22349)
问题(20116)
(19534)
(19500)
技术经济(17663)
世界(16530)
农村(14560)
(14560)
农业经济(14077)
经济问题(13935)
商业(13358)
现代(13014)
(12999)
共检索到373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文  程杰  
2003年以来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反映的是食品短缺点的理论问题。劳动力流出农业后,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诱致了生产方式变化。随着农户非自有生产要素(机械、化肥等)投入增长加快,产出弹性提高,生产贡献变大,其对农户自有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远大于1,因此在农业收益中的贡献份额上升;而农户自有生产要素(土地、劳动)的产出弹性和贡献份额下降。这导致农户在农产品价格上涨中分得的收益份额越来越小,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户务农的经济激励不断降低,农业增产乏力,价格累年循环上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洪燕   陈俊红   刘宝印   龚晶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对农业生产托管及农户经营方式变化提出了新的解释。从生产力的发展角度,分析了农业生产托管的形成与演变;从生产方式的变化角度,探讨了农业生产托管的发展前景;从生产关系的演进角度,分析了农业生产托管的全局意义以及农户权利的拓展。本研究有助于各界从理论层面上深入理解农业生产托管这一新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长宁  王树进  
基于陕南3市5县8镇291份农户调查问卷数据,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采用二元logit模型对退耕还林背景下农户生态农业生产方式采用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农户是否参与农技培训,政府是否实行技术与资金扶持政策以及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对农户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采用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农户的非农就业程度对其则有负向显著影响。因此,为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发展生态农业并实现退耕还林背景下环境保护与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政府要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地区农村教育等公共产品的供给规模、结构和水平,为提升农户人力资本和多元化技能水平提供支撑,同时要普及和提高农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引导其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晶晶  史清华  
本文基于1995~2016年的全国微观农户数据,从要素投入视角来考察农户生产方式的变化情况,测算并比较了土地、劳动力、化肥、农药、地膜、种苗、机械等各主要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及产出增长贡献。研究发现,在时间序列上中国农户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历了由主要依靠劳动力等传统农资演变为主要依赖化肥等化学农资的替代和转变过程。但目前,各类化学农资对产出的增长动力已开始减弱。即使不考虑其负外部性导致的环境成本,单纯在经济意义上,当前主要化学农资的施用成本也已超过其可带来的产出收益。因此,新的生产方式转变节点已出现。在保障产出安全的前提下,可通过要素间配置的综合调整来实现。具体地,在适度规模经营的基础上以依赖良种和机械化投入为主,将是未来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可能的路径和方向。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志冲  季学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艳丽  郝庆升  
文章采用AHP(分层法)模型构建农户向有机农户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影响农户生产方式选择的因素进行权重评估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发现:农户对农业种植的认知程度、农户自身的环保意识、农户的抗风险意识以及农户对经济效益的预期等指标是影响农户是否采取有机生产方式的关键指标。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毅  柳文  
我国是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其中九亿人在农村,在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的当今世界,任何资本都不可能无视中国农村这个人口总和比欧美总人口还要多的尚有待开发的巨大市场,而我们自己更应该首先充分开发利用好我国的农村大市场。2001年,占我国总人口近七成的农村人口只创造了GDP总额的15%,农村人均收入仅为2300余元,与此同时占总人口三成的城镇人口则创造出GDP总额的85%。显然,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农民收入水平的徘徊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邓涛  
本文认为,农村人口出现老龄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农村生产方式的变化引起的,当农村的生产方式一直维持不变时,农村人口不会出现老龄化现象,几千年的中国农业社会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而近30年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中国农村传统生产方式出现了变化,农村人口也出现了老龄化现象,这是一种因果关系,即农村人口老龄化是由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引起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丽红  吕丽莉  
土地、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构成农业的基本要素,从三者关系上看,发达国家已经为人类演示了农业现代化的三种模式。这些模式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依此可以设定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粗线条标准和自己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路径。从土地生产方式来看,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上只有两个路径,即规模化经营和精细化经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珊珊  张广胜  
为应对因碳排放增加而造成的全球变暖问题,中国农业的应对措施和未来发展方向就是要大力发展低碳农业生产。以低碳农业发展为主线,按照逻辑顺序梳理和分析了研究和发展低碳农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旨在明晰农业生产过程碳排放重点环节,从技术措施和制度条件两方面探寻实现低碳农业生产方式的路径,根据碳排放环节和影响碳排放的外界因素构建农业生产方式低碳化程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影响低碳农业生产方式实现的因素。最后指出低碳农业研究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研究内容上需重点关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丽红  吕丽莉  
土地、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构成农业的基本要素,从三者关系上看,发达国家已经为人类演示了农业现代化的三种模式。这些模式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依此可以设定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粗线条标准和自己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路径。从土地生产方式来看,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上只有两个路径,即规模化经营和精细化经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正河  
农业生产方式是人类取得生存资料最基本的生产方式,科学技术提高了一定土地面积上人口的承载量。本文首先重点分析了我国农业科技供给者,指出科研成果虽多、有效供给不足,然后分析农业科技需求者,指出需求强烈、有效需求不足,最后分区域提出农业生产方式及农业科技的支持方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凯文   任婕   侯一蕾   温亚利  
为充分了解农户参与有机农业的动机和意愿,探究有效激励农户转向有机农业的驱动因素,基于兼具生态保护典型性和生态发展典型性的洋县朱鹮栖息地的816份农户微观调研数据和双栏模型,在考量生态保护的基础上,从经济收益、政策激励和和生态意识3个角度切入,探讨农户参与有机农业的核心驱动力。结果表明:1)经济回报对农户参与有机农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经营成本和收入波动对农户参与有机农业的行为和程度影响都不显著;2)补贴政策对农户参与有机农业的行为和程度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引导政策只对农户的参与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农户的参与程度影响不显著,而约束政策对农户的有机农业参与行为和参与程度都有显著的负向影响;3)农户的生态意识对农户参与有机农业的行为和程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4)从交互效应来看,政策激励能够以补贴、引导、约束等多种形式提升经济收益对农户参与的拉力,能有效缓解农户的畏难情绪和风险顾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韩磊  
近年来,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惠农政策的推动下,中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2004年以来,中国粮食供需关系经历了总量连增与价格倒挂的演变趋势,当前粮食供需关系面临总量宽松与供需结构矛盾突出共存的新形势。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是缓解粮食供需矛盾的内在需要,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中国正处于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关键时期,多目标下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应以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和转变资源利用方式为重点内容,同时应注重调整和创新政策支持体系、挖掘农业生产新潜力并建立保护生态的农业生产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