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80)
- 2023(15318)
- 2022(12795)
- 2021(12109)
- 2020(10225)
- 2019(23071)
- 2018(22793)
- 2017(45029)
- 2016(23874)
- 2015(26386)
- 2014(26115)
- 2013(25761)
- 2012(23640)
- 2011(20811)
- 2010(21072)
- 2009(19739)
- 2008(19300)
- 2007(17304)
- 2006(15549)
- 2005(13728)
- 学科
- 济(103020)
- 经济(102897)
- 业(99785)
- 管理(81203)
- 企(81044)
- 企业(81044)
- 农(48780)
- 方法(44574)
- 数学(36276)
- 数学方法(35757)
- 业经(32811)
- 财(32482)
- 农业(32371)
- 中国(25560)
- 制(23916)
- 务(22383)
- 财务(22331)
- 财务管理(22292)
- 地方(21125)
- 企业财务(21107)
- 策(20222)
- 技术(19426)
- 贸(19001)
- 贸易(18990)
- 易(18512)
- 体(17293)
- 银(16892)
- 银行(16885)
- 划(16754)
- 和(16657)
- 机构
- 学院(336210)
- 大学(325671)
- 济(147135)
- 经济(144319)
- 管理(140475)
- 理学(120424)
- 理学院(119364)
- 管理学(117690)
- 管理学院(117061)
- 研究(103986)
- 中国(86402)
- 财(69253)
- 京(66215)
- 农(62042)
- 科学(59059)
- 财经(54048)
- 江(53627)
- 中心(51215)
- 所(50322)
- 业大(49257)
- 经(49075)
- 农业(47075)
- 研究所(44785)
- 经济学(43503)
- 州(41352)
- 北京(40224)
- 范(39592)
- 经济管理(39552)
- 财经大学(39453)
- 师范(39284)
- 基金
- 项目(220928)
- 科学(177592)
- 研究(167291)
- 基金(162441)
- 家(138077)
- 国家(136746)
- 科学基金(121225)
- 社会(109599)
- 社会科(103807)
- 社会科学(103781)
- 省(89294)
- 基金项目(86019)
- 自然(76671)
- 教育(75593)
- 自然科(74997)
- 自然科学(74982)
- 自然科学基金(73657)
- 划(71491)
- 编号(68663)
- 资助(65506)
- 成果(53588)
- 部(49706)
- 发(48649)
- 创(48579)
- 重点(48412)
- 课题(45927)
- 国家社会(44888)
- 创新(44741)
- 制(43992)
- 业(43964)
- 期刊
- 济(170854)
- 经济(170854)
- 研究(97396)
- 中国(64119)
- 农(63018)
- 财(55956)
- 管理(54706)
- 科学(43246)
- 农业(42646)
- 学报(41573)
- 融(38673)
- 金融(38673)
- 大学(34244)
- 业经(34139)
- 学学(32832)
- 技术(32127)
- 教育(28061)
- 财经(26539)
- 经济研究(24708)
- 问题(23137)
- 经(22877)
- 业(22572)
- 技术经济(18982)
- 世界(16991)
- 现代(16630)
- 贸(16194)
- 农村(15879)
- 村(15879)
- 商业(15762)
- 财会(15755)
共检索到508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洪燕 陈俊红 张俊峰 刘宝印
农业生产托管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模式创新,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文章基于山西、江苏、黑龙江三省的调研,分析当前农业生产托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此为推进我国农业生产托管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武舜臣 陆雪娇 黄帅金
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实施以来,在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方面成效显著。本文从政策执行视角探索该项目取得成效的路径。研究发现,在农业生产托管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上级政策制定主体目标要求与下级政策执行主体完成能力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基层项目执行主体通过一系列政策变通,不仅实现了农业生产托管项目的顺利落地,也放大了该项目的政策效果,有效地推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然而,政策变通也会引发一些问题。为更好地发挥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推动作用,既要在顶层设计上构建完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体系,促进相关项目之间的支撑和融合;也要在农业生产托管项目的组织和实施层面构建畅通的信息反馈机制,并考量项目执行主体的成本收益和激励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何蒲明 郭宣峰 魏君英
农业生产托管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通过对江汉平原的调查发现,农业生产托管能较好的激发农户种粮积极性,但在提高粮食单产、增加种粮收益和水稻绿色生产方面作用不显著,其根本原因在于耕地细碎化。因此,建议引导和支持村镇耕地集中连片,重点支持薄弱的托管环节,加强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指导和监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龙龙 祁妙 杨澜
本文基于四川省农业生产托管示范项目的实地调研,详细考察了农业生产托管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机制和提升路径,发现农业生产托管可以通过建构多主体利益联结、实现激励相容、创新经营模式、推动智慧数字化转型、畅通三次产业融合五大机制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同时在实践上述机制又可转化为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具体实现路径,分别是创新生产托管模式、壮大服务中介组织、推动小农户再组织化、赋能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发挥托管多重功能促进三产深度融合。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安然 李谷成 罗斯炫 盖豪
农业生产托管是保障粮食安全、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力手段。本文利用湖北省水稻主产区1565份农户的调查数据,根据索洛增长核算理论,构建了“农业生产托管—要素投入—水稻单产”和“农业生产托管—全要素生产率—水稻单产”双渠道分析框架,并运用2SLS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系统论证了农业生产托管的增产效应,并进一步探讨了其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托管能够显著提升水稻单产,并且在收割环节的增产效应最为显著。农业生产托管的增产效应主要通过投入要素和全要素生产率两个渠道实现。农业生产托管可以通过增加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投入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两个渠道提升水稻单产。对比两条渠道,全要素生产率渠道作用效果更强。此外,包括收割环节在内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和采用中稻种植模式的农户农业生产托管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显著。不同环节农业生产托管增产效应中全要素生产率渠道作用也存在差异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常伟 王丽霞
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的出现和推广有助于现代农业发展,但该模式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文基于反向租佃视角,考察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的契约本质,并由此分析农业生产托管模式中存在的外生风险和内生风险,进而探讨不同托管模式下的风险形成机制及其配置方式。最后,分别针对外生风险和内生风险提出防范和管理措施。
关键词:
农业生产托管 风险配置 反向租佃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玉斌 李乾
农业生产托管能够实现服务组织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共赢,而合同是保障这一共赢利益分配格局得以稳定实现的关键。基于典型案例分析,将农业生产托管利益分配模式划分为无收益约束型、监督主体介入型、保底产量型、"保底产量+分红"型以及合同外附加收益型,五类利益分配模式中服务监督主要形式、服务监督强度、剩余控制权归属以及利益分配模式普适性等要件各异,特定的产生背景决定着各类模式存在的合理性。监督主体介入型与"保底产量+分红"型相结合的利益分配新模式具有其他不同利益分配模式中的优势属性,更具发展潜力。利益分配模式选择应视地区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托管作物种类等而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托管 利益分配 规模经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鑫 韩青
当前,农业生产托管补贴分为三种形式:只补农户、同时补贴农户与服务组织、只补贴服务组织。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对三种类型的补贴对不同规模服务组织的经济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不同经济特征的托管环节补贴对农户经济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三种农业生产托管补贴模式在提高大服务组织服务规模经济效应程度上补贴模式三最高,补贴模式二次之,补贴模式一最低;在对小服务组织利润损害程度上补贴模式二最高,补贴模式三次之,补贴模式一最低;不同经济特征的托管环节补贴对农户生产成本和收益的影响也有不同。依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创新补贴模式、避免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垒大户"、动态调整补贴环节和区域三项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生产托管 补贴 经济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冀名峰 李琳
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机械化和规模化的新时代,探索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适度规模经营路径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从实践看,发展规模经营有两条路径,一是土地规模经营,在这一模式下,由于土地流转费较高和因各种因素导致的土地流转期限不稳定,对于粮食等低附加值大宗农产品会形成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远期风险;二是服务规模经营,在实践中服务规模经营的主要形式是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模经营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展的结果,这种模式能显著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相比较而言能够避免土地规模经营带来的风险,应当予以重视支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鹤群
建设现代农业,首先要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中的许多青壮年劳动力迅速转移,进入城镇二三产业,由此带来今后由谁来种地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了农村农业从业人员数量骤减、结构老化、素质较低、后继乏人等问题,总结了南通地区一些地方实行"全托管"的创新之举及其所取得的效果,为化解"谁来种地"这一难题找到了出路。"全托管"释放出了新农村发展的活力,但这一新事物还刚开始,尚需积极引导,在实践中完善发展。作者提出了增强凝聚力,延伸产业链;设施更先进,布局更科学;帮助"扶上马",服务"送一程";强化优质服务、加大政策支撑力度;有关部门协作联手,科学指导;完善保...
关键词:
谁来种地 草根创举 实践完善 对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江帆 种聪 宋洪远
基于全国14个省份2022年的微观调查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主要运用逆概率加权和逆概率加权回归调整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农业生产托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农业生产托管参与决策受多种因素影响,是农户的一种“自选择”行为。(2)农户购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相较于未购买服务的农户,购买服务农户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会高出约2.51%~3.40%。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托管能够有效减少粮食生产中的农药、化肥投入,提高种粮农户的技术采纳概率。(3)农业生产托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在产销平衡区、在小麦生产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且这一正向作用在小规模、高兼业水平、新生代的农户群体中更为突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梅 杨洒 颜华
农业生产托管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重要途径,但不同托管模式可能存在效率差异,探究不同托管模式的效率差异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产权理论,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农业生产托管组织的调查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不同农业生产托管模式的技术效率差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托管分为村集体主导型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型两种模式,村集体主导模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之间存在技术效率差异,村集体主导模式的平均技术效率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高7.79个百分点。农业生产托管规模、托管土地细碎化程度、托管组织自给劳动力人数、设置农业经纪人能显著影响农业生产托管的技术效率。村集体主导模式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效率差异原因在于村集体主导模式土地细碎化程度较低,且由于产权原因自给劳动力人数普遍较多,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导模式没有充分发挥托管规模与农业经纪人优势。因此,提出积极鼓励发展村集体主导模式、进一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托管规模、培育农业经纪人队伍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宁柯 张瑞 章胜勇 何玉成
[目的]探究农户参与土地托管如何影响农业生产效率,以及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如何在土地托管和生产效率间起作用,从而对有关土地托管研究的理论给予补充。[方法]以河南省305个农户数据为基础,运用DEA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及中介效应检验研究了土地托管、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效果。[结果]研究结果:(1)土地托管比未托管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平均高0.287,土地托管能有效提升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2)绿色技术采纳行为在土地托管对农业生产效率影响中起明显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48.39%;(3)土地托管加剧了农户内部生产效率差异,土地规模和兼业化的差异是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不同的主要原因。[结论]政府实施推广、补贴等政策应向土地托管倾斜,提升农户绿色技术采纳意愿,更好的发挥土地托管带动小农户提高效率,保障粮食安全问题,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卢洋啸 孔祥智
在土地流转市场发展缓慢、风险问题显现的现实制约下,农业生产托管作为农业经营的创新模式,有利于破解"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如何种好地"的现实难题。文章基于各地区农业生产托管的多类型典型案例,从分工视角分析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市场的运行机制,并对不同类型托管经营主体服务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有效供给促进了农户的家庭劳动分工,对于提升农户技术采纳可得性与优化生产性投资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带动小农户卷入社会分工,促进要素报酬递增。通过对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四类型(企业参与型、供销合作型、合作社营销型、多元主体共营型)主体研究发现,服务组织通过与农户建立收益分配的风险分担机制,能更好地发挥服务规模的经济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吕杰 薛莹 韩晓燕
本文在有限理性假设背景下,构建风险规避、关系网络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类型选择偏向行为的理论框架,利用东北三省1198份玉米种植农户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农户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选择偏向的内在决策机制及制度选择障碍。研究表明:风险规避与关系网络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类型有明显的选择偏向影响,其中农户风险规避程度对选择全程托管服务有阻碍作用;农户关系网络对选择全程托管服务有积极影响。此外,农户个人特征和家庭禀赋对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选择行为有稳健影响,其中家庭人口数和农机拥有情况对农户选择全程托管服务有显著抑制影响。鉴于此,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可以通过保险机构转移风险,降低风险分担机制;要加强与农户的联系,构建以熟人为依托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市场。同时,政府应提升农民自身文化素质,提高农户决策和谈判能力,完善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