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76)
- 2023(13024)
- 2022(10312)
- 2021(9461)
- 2020(7766)
- 2019(16985)
- 2018(16973)
- 2017(32591)
- 2016(17327)
- 2015(19138)
- 2014(18596)
- 2013(18057)
- 2012(16011)
- 2011(14076)
- 2010(14585)
- 2009(13790)
- 2008(13907)
- 2007(13078)
- 2006(11780)
- 2005(10803)
- 学科
- 业(88987)
- 济(73527)
- 经济(73435)
- 企(71940)
- 企业(71940)
- 管理(63456)
- 农(45912)
- 业经(31095)
- 农业(30651)
- 方法(26753)
- 财(24113)
- 中国(22329)
- 技术(20243)
- 制(19457)
- 数学(18706)
- 数学方法(18597)
- 务(17687)
- 财务(17666)
- 财务管理(17647)
- 企业财务(16702)
- 体(15670)
- 策(15599)
- 理论(14087)
- 地方(13782)
- 银(13630)
- 银行(13618)
- 划(13594)
- 技术管理(13496)
- 行(13152)
- 和(12710)
- 机构
- 学院(244347)
- 大学(234031)
- 济(108406)
- 经济(106508)
- 管理(101872)
- 理学(86939)
- 理学院(86242)
- 管理学(85295)
- 管理学院(84852)
- 研究(75867)
- 中国(64600)
- 农(52094)
- 财(49387)
- 京(47713)
- 科学(42172)
- 江(39729)
- 农业(39251)
- 财经(38064)
- 业大(37551)
- 所(36640)
- 中心(36302)
- 经(34569)
- 研究所(32522)
- 经济学(31620)
- 州(30784)
- 经济管理(30056)
- 北京(29179)
- 经济学院(28487)
- 商学(28068)
- 范(27931)
- 基金
- 项目(156191)
- 科学(126529)
- 研究(121630)
- 基金(114040)
- 家(96816)
- 国家(95753)
- 科学基金(85044)
- 社会(81724)
- 社会科(77200)
- 社会科学(77184)
- 省(64294)
- 基金项目(60680)
- 教育(53373)
- 自然(50966)
- 划(50425)
- 编号(50125)
- 自然科(49893)
- 自然科学(49885)
- 自然科学基金(49092)
- 资助(42756)
- 创(39467)
- 成果(38858)
- 业(38089)
- 发(35840)
- 创新(35800)
- 部(34651)
- 重点(34044)
- 国家社会(34033)
- 制(33652)
- 课题(33362)
- 期刊
- 济(132569)
- 经济(132569)
- 研究(71900)
- 农(56518)
- 中国(54357)
- 管理(42107)
- 财(40913)
- 农业(38021)
- 科学(32664)
- 学报(30393)
- 业经(29181)
- 融(29038)
- 金融(29038)
- 大学(25469)
- 学学(24363)
- 技术(24196)
- 教育(23514)
- 业(20651)
- 经济研究(19136)
- 财经(19102)
- 问题(17669)
- 经(16598)
- 技术经济(15462)
- 农村(14675)
- 村(14675)
- 农业经济(14257)
- 世界(13928)
- 现代(13146)
- 科技(12980)
- 商业(12677)
共检索到379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杜洪燕 陈俊红 刘宝印 龚晶
[目的]“大国小农”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未来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难点是如何实现小农户生产经营现代化。文章针对现阶段小农户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种地如何赚钱”等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为进一步丰富农业生产托管实践路径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采用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推进生产托管服务主体联合、推动小农户组织化、满足农户个性化生产经营需求、健全小农户与市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农业生产托管的风险分担机制等五个方面,系统梳理农业生产托管推进小农生产现代化的逻辑创新。[结果]农业生产托管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作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巩固了农户家庭经营的主体地位,没有将小农户排斥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轨道之外。[结论]文章提出灵活推进各种规模化经营模式、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培育农业生产托管供需市场等改进措施。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芦千文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战略目标,聚焦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的金融需求,创新金融支农惠农强农机制,是中国特色金融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严格意义和规范发展的农业生产托管通过内生的服务规模经营机制,克服了小农户分散化经营、随意性生产、零碎化作业的农业生产方式弊端,为现代金融服务嵌入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过程创造了基本条件。其机理是综合发挥降险增效、信息集成、过程监督作用,形成现代金融服务导入的中介载体、平台支撑和渠道机制,精准匹配契约结构转换激发的农业生产经营全过程金融服务需求,解决了抵押缺失、担保不灵、信用不足对小农户获取金融服务的限制,也实现了信贷资金在农业生产环节的封闭运行。实践中,农业生产托管已经催生了“托管险”“托管贷”及组合式金融服务机制创新,推动了赋能小农户的农业产业链金融发展,为构建金融驱动农业强国机制提供了可行路径。深化农业金融服务体制改革,要继续聚焦小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环节,围绕推广和优化“托管险”“托管贷”及组合式创新形式,探索现代农业产业链金融发展机制,开创现代金融服务业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新格局。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江帆 宋洪远 高鸣
农业生产托管作为社会化服务主要服务方式和经营方式,是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路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从现实背景和政策要求出发,基于生成逻辑的视角,分析农业生产托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内在机理,探讨农业生产托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农业生产托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推进策略。研究表明,农业生产托管的生成逻辑由逻辑基础、生成条件、表现形式、主要目的、重要前提等内容构成,在稳定产权关系、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要素投入、降低成本与风险、提高机械化与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农业生产托管面临服务体系不健全、供需矛盾问题突出、服务对象定位不清晰、服务组织积极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提出建立新型粮食生产托管服务体系、提高粮食生产托管服务组织服务能力、推动小农户积极参与、完善粮食生产托管政策支持方式等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发展的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红萍
农业托管为小农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农业托管企业通过优化配置小农户的技术、劳动力、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为小农农业现代化助力。研究发现,无论是全托模式还是半托模式,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小农户种植过程中生产要素缺失问题,其产生的显著收益是小农户参加农业托管的主要动力。农业企业通过向农户销售农资和实施标准化技术管理来提高果品质量,从而从农业的上游和下游获得利润是其提供托管服务的主要动力。农业托管契合了小农经营在现代化转型中的现实需求,确保了小农经营收益和产权的稳定和长久,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
关键词:
托管 半托管 农业公司 农户 生产要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鹰
本文在阐明农业现代化核心要义的基础上,试图分析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的约束和中国农业领域的重要阶段性变化,并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推进策略。研究表明,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着两方面的约束:一是微观主体方面农户属于典型的东亚小农类型;二是资源禀赋方面"人多地少水更少"。不过,中国农业领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性变革发生、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非农产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比值明显缩小等重要阶段性变化,这些从积极方面昭示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可能前景。要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应重视统筹安排好国内农业的供给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积极稳妥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优化农业技术体系,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
关键词:
小农户 农业现代化 阶段性变化 推进策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勤航 诸培新 曲福田
为厘清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演进逻辑,探究其与技术效率变化的关系,本文首先从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兴起、小农户在获取服务中的困境及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实践成效三方面对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演进逻辑进行梳理,在演进过程中土地耕作条件、农业基础设施、技术导入程度、交易成本等方面得到优化,在理论上促进了技术效率的提升。然后,根据山东省博兴县的实践情况,探究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的运行机制,并利用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小农户组织化获取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技术效率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村集体在小农户组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组织化的服务获取方式显著提高了技术效率。因此,应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并在此过程中发挥村集体的统筹协调作用,一方面不断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密切与农业服务主体的联系,更好地带动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的对接。
关键词:
小农户 组织化 农业生产性服务 技术效率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玉斌 李乾
农业生产托管能够实现服务组织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共赢,而合同是保障这一共赢利益分配格局得以稳定实现的关键。基于典型案例分析,将农业生产托管利益分配模式划分为无收益约束型、监督主体介入型、保底产量型、"保底产量+分红"型以及合同外附加收益型,五类利益分配模式中服务监督主要形式、服务监督强度、剩余控制权归属以及利益分配模式普适性等要件各异,特定的产生背景决定着各类模式存在的合理性。监督主体介入型与"保底产量+分红"型相结合的利益分配新模式具有其他不同利益分配模式中的优势属性,更具发展潜力。利益分配模式选择应视地区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托管作物种类等而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托管 利益分配 规模经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鑫 韩青
当前,农业生产托管补贴分为三种形式:只补农户、同时补贴农户与服务组织、只补贴服务组织。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对三种类型的补贴对不同规模服务组织的经济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不同经济特征的托管环节补贴对农户经济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三种农业生产托管补贴模式在提高大服务组织服务规模经济效应程度上补贴模式三最高,补贴模式二次之,补贴模式一最低;在对小服务组织利润损害程度上补贴模式二最高,补贴模式三次之,补贴模式一最低;不同经济特征的托管环节补贴对农户生产成本和收益的影响也有不同。依据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了创新补贴模式、避免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垒大户"、动态调整补贴环节和区域三项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生产托管 补贴 经济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管珊
土地托管为分散的农户家庭提供规模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在保留家庭经营基础上的农业组织化形式创新,为如何构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了重要经验。通过两个村庄案例的比较,研究发现土地托管模式发展结果受组织逻辑和绩效逻辑的多重影响。两个村庄的土地托管均为供销社部门下乡的结果,但是在村社自主性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异,进而带来土地托管模式演化路径的不同。此外,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分配及协调成本的不同显示了两个村庄在土地托管上的绩效差异,也衍生出两个村庄不同的发展结果。研究认为,土地托管模式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国家力量和市场力量的相互耦合,但土地托管模式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村社自主性"去部门化"的策略及彰显绩效的制度安排,而这正是构建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关键所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冀名峰 李琳
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机械化和规模化的新时代,探索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适度规模经营路径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从实践看,发展规模经营有两条路径,一是土地规模经营,在这一模式下,由于土地流转费较高和因各种因素导致的土地流转期限不稳定,对于粮食等低附加值大宗农产品会形成较大的经营风险和远期风险;二是服务规模经营,在实践中服务规模经营的主要形式是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规模经营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充分发展的结果,这种模式能显著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相比较而言能够避免土地规模经营带来的风险,应当予以重视支持。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倪国良 朱楠楠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进而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是当今世界科技革命的核心议题,是指引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支撑。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具有现实紧迫性、显著必要性、高度契合性,展示出清晰的驱动逻辑与运行机理:在勃发开端环节变革要素系统,提升农业驱动能力;在核心中枢环节优化技术系统,强化农业支撑载体;在终端输出环节联动产业系统,革新农业发展方式。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农业现代化任重道远,需要发展“大农业”,提升“大科技”,倡导“大融合”,促进“大开放”: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驱动产学研的深度融通创新,转化农业成果贡献;破解城乡一体发展障碍,注入乡村治理活力;面向国际拓展竞争优势,助力农业贡献世界。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赋能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建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原创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本文基于对这一理论的学习,着眼于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阐释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现代化的理论逻辑与作用机制,梳理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主要在于:强化顶层设计,推进制度创新;推进“数商兴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攻克关键技术,培养科技人才;强化创新主体,培育新型农业劳动者;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未来产业;推进技术应用,发展智慧农业。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江帆 种聪 宋洪远
基于全国14个省份2022年的微观调查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主要运用逆概率加权和逆概率加权回归调整的方法,实证检验了农业生产托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农业生产托管参与决策受多种因素影响,是农户的一种“自选择”行为。(2)农户购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相较于未购买服务的农户,购买服务农户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会高出约2.51%~3.40%。原因在于,农业生产托管能够有效减少粮食生产中的农药、化肥投入,提高种粮农户的技术采纳概率。(3)农业生产托管对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在产销平衡区、在小麦生产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且这一正向作用在小规模、高兼业水平、新生代的农户群体中更为突出。
[期刊] 改革
[作者]
姜长云 李俊茹 赵炜科
基于对黑龙江省LX县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案例观察发现,人均耕地面积大的平原地区具有实现托管服务规模经济的独特优势,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应将推进制度创新与降低制度创新的成本和风险结合起来,将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与促进利益相关者合作共赢结合起来,创新政府支持方式和支持重点;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有利于联动激发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村社会变革。在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过程中,要坚持让市场选择,鼓励公平竞争,加强有效支持和规范引导;要鼓励服务组织购置大型农机具,鼓励粮食主产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力资本培育,高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防风险、反垄断。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黄鹤群
建设现代农业,首先要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随着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中的许多青壮年劳动力迅速转移,进入城镇二三产业,由此带来今后由谁来种地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了农村农业从业人员数量骤减、结构老化、素质较低、后继乏人等问题,总结了南通地区一些地方实行"全托管"的创新之举及其所取得的效果,为化解"谁来种地"这一难题找到了出路。"全托管"释放出了新农村发展的活力,但这一新事物还刚开始,尚需积极引导,在实践中完善发展。作者提出了增强凝聚力,延伸产业链;设施更先进,布局更科学;帮助"扶上马",服务"送一程";强化优质服务、加大政策支撑力度;有关部门协作联手,科学指导;完善保...
关键词:
谁来种地 草根创举 实践完善 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