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98)
- 2023(20972)
- 2022(17667)
- 2021(16411)
- 2020(13675)
- 2019(31015)
- 2018(30801)
- 2017(59272)
- 2016(31913)
- 2015(35856)
- 2014(35486)
- 2013(35234)
- 2012(32217)
- 2011(28783)
- 2010(29011)
- 2009(26994)
- 2008(26422)
- 2007(23773)
- 2006(21179)
- 2005(18653)
- 学科
- 济(133612)
- 经济(133430)
- 业(114143)
- 管理(102859)
- 企(94313)
- 企业(94313)
- 方法(57360)
- 农(53398)
- 数学(47092)
- 数学方法(46501)
- 财(40308)
- 业经(40096)
- 农业(35499)
- 中国(34744)
- 制(30825)
- 地方(28026)
- 务(26276)
- 财务(26195)
- 财务管理(26146)
- 企业财务(24807)
- 技术(23767)
- 学(23747)
- 理论(22419)
- 体(22343)
- 贸(22324)
- 贸易(22311)
- 和(21777)
- 易(21678)
- 银(21288)
- 银行(21249)
- 机构
- 学院(455256)
- 大学(449284)
- 济(186469)
- 管理(183616)
- 经济(182547)
- 理学(158174)
- 理学院(156551)
- 管理学(154024)
- 管理学院(153185)
- 研究(146563)
- 中国(114060)
- 京(94474)
- 科学(88239)
- 财(88199)
- 农(82237)
- 所(71993)
- 江(69654)
- 财经(69267)
- 业大(69143)
- 中心(68782)
- 研究所(64805)
- 经(62977)
- 农业(62879)
- 北京(58752)
- 范(57278)
- 师范(56796)
- 经济学(55562)
- 州(55313)
- 院(53137)
- 财经大学(51074)
- 基金
- 项目(306716)
- 科学(242994)
- 研究(228546)
- 基金(222854)
- 家(192184)
- 国家(190464)
- 科学基金(165628)
- 社会(146105)
- 社会科(138333)
- 社会科学(138295)
- 省(121751)
- 基金项目(118201)
- 自然(105626)
- 教育(103924)
- 自然科(103169)
- 自然科学(103145)
- 自然科学基金(101301)
- 划(99882)
- 编号(94013)
- 资助(90181)
- 成果(75218)
- 重点(67922)
- 部(67670)
- 发(66232)
- 创(65145)
- 课题(63946)
- 创新(60403)
- 国家社会(60101)
- 制(59588)
- 教育部(58374)
- 期刊
- 济(213948)
- 经济(213948)
- 研究(132577)
- 中国(90694)
- 农(81075)
- 财(70200)
- 管理(70186)
- 学报(67666)
- 科学(64321)
- 农业(55095)
- 大学(53463)
- 学学(50825)
- 教育(46506)
- 融(43648)
- 金融(43648)
- 技术(41653)
- 业经(40250)
- 财经(34006)
- 经济研究(31601)
- 经(29215)
- 业(28442)
- 问题(28379)
- 技术经济(23482)
- 版(22767)
- 现代(21636)
- 科技(21591)
- 理论(21142)
- 商业(20633)
- 世界(19757)
- 财会(19474)
共检索到6788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龙龙 祁妙 杨澜
本文基于四川省农业生产托管示范项目的实地调研,详细考察了农业生产托管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机制和提升路径,发现农业生产托管可以通过建构多主体利益联结、实现激励相容、创新经营模式、推动智慧数字化转型、畅通三次产业融合五大机制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同时在实践上述机制又可转化为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的具体实现路径,分别是创新生产托管模式、壮大服务中介组织、推动小农户再组织化、赋能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和发挥托管多重功能促进三产深度融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龙龙 杨澜 祁妙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头戏,新时代如何稳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关键是要处理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创新与解决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非粮化”和“技术进步阻滞”之间的关系,大胆推行农业生产托管恰逢其时。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托管在地方改革实践中主要形成了菜单式托管、订单式托管和土地股份合作式托管三种典型模式,通过比较三种托管模式在市场效益性、种养带动性、技术适应性和非粮化缓解程度上的优劣,提出了倡导其他模式向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调整、增强政府对农业生产托管中介机构的监督追责和强化农民培训建立市场+政府双向引导的梯度示范机制三点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唐剑
乡村振兴战略与特色村寨文化资源保护利用之间体现为互动共促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能够为特色村寨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有力保障,另一方面,特色村寨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必然对乡村振兴提供战略支撑。文章基于四川省的实证分析表明,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约束,西部地区特色村寨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正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科学界定利益主体相关权益,构建可持续开发长效机制;立足于多样性特征,健全特色村寨文化资源动态保护机制;重视特色村寨永续发展,完善代表性传承人保护机制;根据文化产业发展规律,拓展特色村寨文化资源开发路径;健全产权服务体系,科学开发村寨文化资源特殊经济属性;健全配套设施体系,为城乡融合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
西部地区 乡村振兴 特色文化 路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颜华 仇惠麟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符合新时期乡村产业动能转换的现实需求,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助推器。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及其动力机制,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瓶颈,构建坚实的乡村产业经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分工理论,利用2010—2020年度我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总体作用、间接机制和异质性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整体呈平稳上升趋势,东部区域乡村产业振兴水平持续高于中西部区域,各区域总体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进一步分析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越高,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越强。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在其中发挥了正向传导作用,其中资本积累的中介作用最为显著。此外,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乡村产业振兴不同维度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其对农业综合生产、产业现代化和产业增收带动水平有显著提升作用。因此,本文从开展多种农业社会化服务、构建多元投入格局、引导绿色产业化生产方式、完善服务组织内部运行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明确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加快乡村产业振兴进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农业保险有助于稳定农业收入、促进农业投资,从而推动现代化农业的高速发展。当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国家,均在不断提升农业保险在其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中的地位。而我国农业保险仍然存在农作物覆盖面较低、农民投保积极性不高、产品创新性有待加强等问题。对此,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按照扩面增品提标的要求,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包括推进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辉 梁勇 田勇
乡村产业振兴是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农民富足的支撑点。乡村产业振兴可以通过创新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民就业与创业技能,并通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最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本文通过分析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并基于产业振兴面临的困境,提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即畅通要素自由流动,加强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城乡产业深度融合,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完善乡村公共服务与管理体系。
关键词:
产业振兴 共同富裕 内在机理 实现路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亚明 周璐
本文基于创业和创新双重视角,运用2011—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构建了乡村振兴发展指数,并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创业和创新,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且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在指数维度、金融业务、市场化水平以及人力资本水平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乡村振兴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除货币基金业务外,其他金融业务均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市场环境的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作用的发挥。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发展水平较低的乡村产生了更大的效应。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振兴 创业 创新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兰虹 赵佳伟 于代松
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离不开金融体系的有力支持,农业保险作为金融支农重要工具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四川省农业保险发展为研究案例,结合全国农业保险发展概况,点面结合深入分析了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现状与问题,从乡村振兴依靠主体——老人农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风险的异质性需求角度出发,论述了农险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本文认为,现阶段农业保险服务乡村振兴还存在顶层设计不合理、供需错配、目标定位不清导致中长期规划滞后、创新激励不足等结构性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从中央、省级政府以及保险公司三方出发,采取农险供给侧改革、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农险宣传,提升农户保险意识、探索互助农险合作模式、充分运用互联网高新技术提高风险管控能力等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高寒
文化振兴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关键内容和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各省努力加强乡村基层文化建设,以借助"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获得实质性的进步。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四川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出现了一定的矛盾关系。文章基于此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四川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现状进行了深入探究,然后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该省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最后有的放矢地提出了协调农村公共文化产品供需关系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四川省 公共文化产品 供需关系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国城 高春晗 李庭燎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政策的落地生根,开展针对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的国家审计是完善国家治理、推动深化改革的重要途经。随着公共受托责任的拓展,基于治理导向的国家审计功能正在由监督向评价、服务等方向延伸。国家审计机关应充分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把握基本原则,强化责任担当,正确处理微观问题揭示与宏观决策服务之间的辩证关系,审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政策落实的精准性、资金使用的安全性与项目建设的绩效性,科学建立基于乡村振兴政策落实的审计评价策略,并从推广经验做法、促进整改、推进政策科学性、完善体制机制等视角强化审计的服务功能,统筹各类资源,力求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效落实。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虹 张妍 张行发 呼延文娟
公司社会创业通过参与第三次分配,重构公益与社会问题解决的生态系统,是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价值共创视角出发,基于万达集团扶贫丹寨县的案例考察,探索政府、企业和农民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可持续路径。研究发现,公司社会创业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二者协调融合发展有助于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深入实施。通过借鉴价值共创三阶段过程模型,构建了多元主体价值共创机制。研究进一步发现,社会创业主导角色经历了“中央政府—大型企业—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参与”的转变,社会创业网络日益复杂。在公司社会创业促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国家—市场—社群协同治理相互嵌入机制和多元主体地方文化认同机制在多元主体价值共创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立足于“国家—市场—社会”的合作互动,为大型企业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晟昱 李想 张心怡
以工代赈是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近年来,四川省率先探索以工代赈村民自建,建立健全政策体系、组织架构、项目管理、监督指导等全套机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新的示范路径。未来,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以工代赈村民自建模式,引导更多农民加入乡村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
以工代赈 村民自建 乡村振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邹宝玲 高静 张应良
乡村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本文采用多案例分析方法,引入动态能力理论分析基层组织(村党组织、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以产业兴旺为目标,从产业选择到促进产业发展。研究发现:乡村产业发展存在特殊性,基层组织能力是主导因素;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依赖于农村基层组织动态能力的发挥,不同的基层组织主体动态能力比较优势不同,需要协商配合、协同发力;乡村产业呈现出差异化发展,除了因资源禀赋条件影响之外,还受到基层组织动态能力的影响。为此,必须加大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赋能,重视农村基层组织之动态能力的发挥和培育,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志红
人与自然本是生命共同体,然而工业文明割裂了此种联系,对人的心灵产生了创伤,唯有乡村旅游才能够医治,这是乡村旅游的人本意义。因此,乡村旅游大有可为。目前,旅游业已经进化到全域旅游阶段,全域旅游作为纽带,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探寻旅游业与农业的结合方式,创新旅游业与乡村工业链接方式,研究旅游业与乡村服务业融合方式,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全域旅游 乡村振兴 系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莉
产业兴则农村兴。发展农村三产融合既提升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价值,也是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有力举措。当前农村三产融合存在融合总体水平不高、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构建滞后、新业态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为此提出推进本土品牌企业建设,挖掘农村特色资源,提升三产融合水平;构建三产融合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新业态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现全面的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