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86)
2023(15777)
2022(12967)
2021(11774)
2020(9562)
2019(21181)
2018(21079)
2017(39689)
2016(21317)
2015(23763)
2014(23935)
2013(23773)
2012(22318)
2011(20364)
2010(21098)
2009(19915)
2008(19630)
2007(18114)
2006(16703)
2005(15481)
作者
(62933)
(53190)
(52683)
(49681)
(33709)
(25157)
(23593)
(20498)
(20079)
(18989)
(18177)
(17459)
(17122)
(17054)
(16590)
(16095)
(15407)
(15316)
(15166)
(14975)
(13493)
(13221)
(12969)
(12469)
(11887)
(11825)
(11777)
(11652)
(10717)
(10697)
学科
(115143)
经济(115011)
(90170)
(71469)
企业(71469)
管理(70279)
(50384)
方法(35738)
业经(35569)
农业(33816)
中国(30763)
地方(29316)
(27549)
数学(27097)
数学方法(26964)
(23845)
(19205)
技术(19035)
(18454)
财务(18419)
财务管理(18394)
(18242)
(18093)
银行(18074)
(17935)
(17791)
金融(17784)
(17674)
企业财务(17412)
(17308)
机构
学院(319977)
大学(309735)
(146059)
经济(143288)
管理(123349)
研究(112675)
理学(103990)
理学院(102936)
管理学(101703)
管理学院(101108)
中国(90954)
(65804)
(65551)
(65540)
科学(64006)
(57178)
(52320)
中心(51618)
研究所(50905)
财经(50465)
农业(49994)
业大(47962)
(45525)
经济学(44025)
北京(41355)
(40955)
(39691)
(39607)
师范(39304)
经济学院(39292)
基金
项目(198737)
科学(157738)
研究(151343)
基金(143026)
(122910)
国家(121635)
科学基金(105111)
社会(100026)
社会科(94455)
社会科学(94433)
(80933)
基金项目(75279)
教育(66456)
(64733)
自然(63125)
编号(61982)
自然科(61642)
自然科学(61629)
自然科学基金(60569)
资助(56551)
成果(49525)
(49421)
重点(44092)
(43856)
(43754)
课题(43106)
(42373)
国家社会(41594)
发展(40974)
(40354)
期刊
(186485)
经济(186485)
研究(100137)
中国(72938)
(68645)
(52429)
管理(50285)
农业(46143)
学报(44750)
科学(44704)
(37345)
金融(37345)
大学(35642)
业经(35022)
学学(34242)
技术(30852)
教育(30673)
经济研究(28116)
财经(26214)
问题(24169)
(23940)
(22870)
技术经济(19666)
世界(19071)
(16447)
经济问题(16371)
农村(16326)
(16326)
现代(16201)
商业(16086)
共检索到515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芦千文  于雅俐  苑鹏  
农业生产托管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有效实现形式。实践中,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托管主要有直接服务、居间服务、流转集中再托管三种形式。通过参与农业生产托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挥了集体统筹功能,做实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中的统一经营作用。在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广大乡村地区,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应把农业生产托管作为重要选择,并以此作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要举措。但不宜盲目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农业生产托管,要因地制宜选择合理业务,重点发挥其居间服务优势,创新组织小农户统一接受服务的多种形式,规范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市场,实现农业生产托管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循环互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周振  
农村集体经济是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各地区涌现出一批农村集体经济新形式即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但普遍存在法人地位落实不畅、发展人才短缺、外来人才难以入籍、发展机制单一、发展资源不足和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建议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建立开放式成员认定管理机制,加大村级带头人选育,推动集体经济产业嵌入县域经济,深入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集体“三资”监管,不断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泉  万学远  张龙耀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促进农民增收和维护农村经济快速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经济发达地区12个典型村(社区)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要包括以资产和物业租赁、以政府补助和以产业联合为主三种路径,但是随着村级集体经济规模逐步扩大,村域间差异日趋显著;村级集体经济结构不合理,经营性收入占比偏低,影响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村级集体收支不平衡还导致健康度和稳健度偏低。未来完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扶持政策以及鼓励村际联合和跨地区发展将有利于在提高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的同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来煦泉  邹树人  
积极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是九十年代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这篇调查报告以翔实的文字描述了“全国村镇建设文明村”——萧山市航民村在八十年代的改革中如何因地制宜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集体化的农场式规模统一经营,发展农业生产,壮大集体经济,提前达到了小康水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公茂刚   张云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新时期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模式探索,其核心特征是联农带农。鉴于此,立足对Y市、Z市、W市的实地考察,构建“共同利益—认同—信任—有效参与”分析框架,并据此分析农民主体缺位的根源在于农民获益有限困境、农民参与成效提升瓶颈及其所造成的认同危机和信任缺失。结合三市典型行政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农民主体地位建构经验进行跨案例分析,归纳农民主体地位实现路径:加强基层党建引领带动,完善“农民本位”多方联建机制,推进“新内源式自组织”载体建设;促进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多元主体公平合作等,拓展共同利益,强化农民认同,实现农民受益主体地位;赋能于农,完善农民激励机制、参与机制与决策程序等,促进农民有效参与,增进农民信任,实现农民行为主体地位,把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目标落到实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何自力  顾惠民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这不仅是消除绝对贫困与乡村振兴对接过程中亟待破解的难题,也是对邓小平"两个飞跃"理论在新时代的传承。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尤其是"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分析范式,探索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演进路径,有助于从其内在关联及相互作用机制中更好把握核心要义与生成逻辑。理论上的可能性,不意味着就必然自发转化为现实,从生产关系出发构建中国特色新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才是应有之义。这就要调整生产关系,在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基础上,通过生产方式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其中关键是农业生产托管,以其再组织化等优势引导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为新时代创新公有制实现形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打开关键突破口。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笑梅   杨露露   陈冬生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一种管理民主、利益共享、发展模式多元的现代经济形态,是我国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弥合城乡鸿沟、振兴乡村经济,同时也是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重要途径。为了更有效地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目前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现存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强化党建引领作用、优化人才队伍、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创新经营方式等对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龚晨  
理性看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必要性、重要性,充分发挥好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乡村全面振兴之路的优势作用,全面把握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在关联,意义重大。二者的内在一致性表现在价值取向、问题指向、发展定向三个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创设了有利条件,拓展了更多可供选择的领域空间,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和更为丰富的资源支持。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乡村全面振兴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夯实了产业兴旺根基,创造了生态宜居条件,提升了乡村文明程度,促进了基层有效治理,加快了共同富裕实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贝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开封市新型集体经济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普遍存在着党建引领力有待提升、集体经济要素亟待整合、发展后劲不足等现实问题。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促进供给侧改革,整合资源促发展,实施“人才工程”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郑庆宇  管洪彦  
目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内涵和外延尚未得以清晰界定,其发展更是面临着主体不明晰、主体职能不明确等问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提供了组织载体。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主体在延续了公有制、社区性、全员性等传统特征的基础上,也呈现出主体地位明确、产权及成员边界清晰、组织机构健全等新特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体的政策选择应以集体土地的再合作为基础、以集体成员利益为目的、以实践中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不同发展模式为支撑。制度设计应该重点关注农民集体所有制本质特征和市场经济发展基本要求之间的平衡,并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定位、成员制度、内部运行机制、优惠支持措施等方面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新文  杜永康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研究显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与共同富裕的多元化目标具有内在逻辑的关联性,有助于补齐共同富裕的乡村短板,是引领农民跨越贫困、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而拘囿于发展的非均衡性突出、资源有效供给不足、产权结构封闭和治理结构失范等因素的制约,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整体发展仍较为薄弱。面向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以“飞地经济”为抓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重盘活集体“三资”和扩大产权开放性,加速推动“政经分离”,促进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升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方适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可以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优化农村经济资源,保障农民群众收入增加。由于农村地区产业基础较差,农民整体就业创业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步入困囿之境。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困囿境况进行分析,提出纾解之策,以期通过完善土地利用机制,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加大项目财政支持力度,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新文  杜永康  
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研究显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与共同富裕的多元化目标具有内在逻辑的关联性,有助于补齐共同富裕的乡村短板,是引领农民跨越贫困、迈向共同富裕的重要引擎。而拘囿于发展的非均衡性突出、资源有效供给不足、产权结构封闭和治理结构失范等因素的制约,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整体发展仍较为薄弱。面向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的远景目标,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要以“飞地经济”为抓手,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着重盘活集体“三资”和扩大产权开放性,加速推动“政经分离”,促进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升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凌啸  舒文  周应恒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既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要求,也是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2016年至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我国全面开展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改革在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的效能仍待思考。本文认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是通过清产核资、确权赋能,建立以股份合作制为基础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第一轮五年的改革对集体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归属清晰”上,表现在资产存量得到清查、不规范合同得到清理、资产占有关系得到明确三个方面。但以股份合作制为基础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由于尚未建立有效的运营体制机制,并没有在本轮改革中成为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产权改革对资源配置的激励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释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集体经济发展的效能,关键是构建起有利于股份合作制有效运营的体制机制与发展环境,一方面要继续着眼于实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另一方面要形成有效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机制与发展条件,这也自然构成了深化改革的方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肖红波  陈萌萌  
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本文基于全国12个省份96个村庄调研数据,首先,分析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形势,表明当前我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总体发展向好,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异质性问题仍然突出,样本试点地区产权改革全部如期完成,但存在基层人员保障不足、产业发展困难、分红数额偏低等问题。然后,重点对典型试点村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了集体经济强村、富裕村和薄弱村集体经济的实践经验及发展规律。最后,提出了“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规划的四类村庄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思路及举措,为未来集体经济发展实践和决策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