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74)
2023(10776)
2022(8700)
2021(7879)
2020(6711)
2019(14850)
2018(14749)
2017(29242)
2016(15707)
2015(17147)
2014(16981)
2013(17404)
2012(15876)
2011(13979)
2010(14300)
2009(13529)
2008(13783)
2007(12609)
2006(11280)
2005(10208)
作者
(44884)
(38373)
(37686)
(35444)
(24010)
(18288)
(17006)
(14690)
(14130)
(13636)
(12987)
(12622)
(12201)
(12062)
(11774)
(11391)
(11334)
(10928)
(10926)
(10798)
(9516)
(9428)
(9214)
(8824)
(8619)
(8517)
(8504)
(8412)
(7790)
(7663)
学科
(87056)
(69286)
企业(69286)
(68885)
经济(68704)
管理(58258)
(46193)
农业(30469)
方法(29289)
业经(28512)
(24335)
数学(21696)
数学方法(21553)
(18556)
财务(18508)
财务管理(18488)
企业财务(17572)
(17180)
技术(16475)
中国(16447)
(14666)
(12871)
(12865)
贸易(12865)
(12583)
(12560)
(11839)
理论(11447)
企业经济(10772)
经营(10746)
机构
学院(231997)
大学(222632)
(101920)
经济(100034)
管理(97424)
理学(84067)
理学院(83356)
管理学(82370)
管理学院(81944)
研究(71052)
中国(59243)
(56807)
(46161)
(45137)
农业(43233)
科学(41729)
业大(39434)
(36877)
财经(36386)
(35867)
中心(34431)
(33068)
研究所(32013)
经济学(29500)
经济管理(28884)
(28661)
北京(27331)
经济学院(26785)
商学(26525)
农业大学(26391)
基金
项目(151382)
科学(121225)
研究(112969)
基金(112092)
(96794)
国家(95748)
科学基金(83926)
社会(75588)
社会科(71292)
社会科学(71272)
(60898)
基金项目(59645)
自然(52817)
自然科(51649)
自然科学(51635)
自然科学基金(50831)
教育(48436)
(48204)
编号(46421)
资助(44084)
(37737)
成果(35796)
(34544)
(33856)
(33104)
重点(32495)
(32008)
国家社会(31625)
创新(31402)
(31136)
期刊
(122829)
经济(122829)
研究(62483)
(60457)
中国(46967)
农业(40997)
(38422)
管理(36894)
学报(32956)
科学(32732)
业经(27884)
大学(26334)
学学(25377)
(24382)
金融(24382)
(21759)
技术(20739)
财经(18243)
经济研究(16969)
问题(16635)
(15739)
农村(14546)
(14546)
技术经济(14480)
农业经济(14277)
教育(14277)
世界(13473)
(12434)
现代(11952)
经济问题(11758)
共检索到3499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栾健  韩一军  高颖  
明确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民种粮收益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河北、山东和河南三省620份麦农调研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法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种粮收益的影响效果、异质性和作用路径,得出结论如下:(1)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种粮收益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处理了内生性后结果依然稳健;(2)异质性分析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种粮收益的影响存在不充分、不均衡特征,未能使所有农户都获益,对于种粮收益处于中高水平的中农群体,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种粮收益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3)从作用路径看,农业生产性服务不仅直接促进农户种粮收益提升,也通过推动农地规模经营实现种粮收益的间接溢出,二者的贡献率分别为85.62%和14.38%。由此可见,实现服务规模经营与农地规模经营的有机结合,确保各类农户尤其是小农户充分享受农业生产性服务带来的种粮红利,将会是未来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引擎。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凤茹   任金政  
为探究农业保险对农民种粮收益的保障效果,基于2021年山东和辽宁省1 546份入户调研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法、工具变量法和IV-Tobit等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及保障深度对农户种粮收益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赔付额度对种粮收益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由于实际赔付中理赔不规范所致。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农业保险主要通过扩大经营规模,提高信贷可得和降低生产风险来保障农户种粮收益。相较于低兼业水平农户,农业保险对高兼业水平农户种粮收益的保障效果更明显;与未受灾农户相比,农业保险对受灾农户种粮收益的保障效果更显著。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邱海兰  唐超  
农民增收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基于河南省3863户农户调查数据,构建ERM模型,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收入异质性农户的效应差异及其作用机制;结合PSM方法,规避模型内生性问题,验证农业生产性服务的增收效应机制。研究得出,施肥服务存在收入门槛,其对高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更为凸显;相比高收入农户可自购农机,整地和收割服务对低收入农户增收效果显著,且对其工资性收入增长效应也被证实。农民增收应重点关注低收入农户发展问题,既要发展技术密集型服务,又要培育劳动密集型服务,这样才能助力农民富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芦千文  孔祥荣  
保证农民种粮收益处于合理水平是粮食安全根基稳固的前置性条件。经营与服务的专业化分工使种粮农民范围扩大到在田间提供作业服务的主体。农民种粮合理收益要高于不同经营和服务主体的收益参照标准。总体上,农民种粮的土地成本、物质和服务费用、人工成本都处于较高水平,具有较大的降成本空间。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规模经营主体形成了购买服务、提供服务、适度规模的三重增收逻辑;小农户与服务主体相互作用形成了农业生产托管经营增效逻辑。流转土地种粮向托管经营种粮的转变,在经济核算上把租金由种粮成本转化为种粮利润,促进土地流转秩序恢复和规范化发展。保障农民种粮合理收益的主要空间是降低成本。构建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的基本思路是政策保本、经营增效、服务支撑,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托管,创新种粮经营和服务方式,培育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推动形成土地规模经营和服务规模经营相互调适、循环互促的种粮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芦千文  孔祥荣  
保证农民种粮收益处于合理水平是粮食安全根基稳固的前置性条件。经营与服务的专业化分工使种粮农民范围扩大到在田间提供作业服务的主体。农民种粮合理收益要高于不同经营和服务主体的收益参照标准。总体上,农民种粮的土地成本、物质和服务费用、人工成本都处于较高水平,具有较大的降成本空间。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规模经营主体形成了购买服务、提供服务、适度规模的三重增收逻辑;小农户与服务主体相互作用形成了农业生产托管经营增效逻辑。流转土地种粮向托管经营种粮的转变,在经济核算上把租金由种粮成本转化为种粮利润,促进土地流转秩序恢复和规范化发展。保障农民种粮合理收益的主要空间是降低成本。构建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的基本思路是政策保本、经营增效、服务支撑,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托管,创新种粮经营和服务方式,培育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推动形成土地规模经营和服务规模经营相互调适、循环互促的种粮适度规模经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应良   龚燕玲  
基于全国10省1032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使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显著提升农民种粮收益,且平均处理效应表明,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使农民种粮收益提高2.77%。(2)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小农户,规模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提升种粮收益;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不仅促进兼业农户增加种粮收益,而且促进纯农户增加种粮收益;相较于非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农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种粮收益提升效果更明显。(3)机制分析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通过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从而提高农民种粮收益。据此,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工作,制定出台农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差异化政策,同时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实现农民种粮收益提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应良   龚燕玲  
基于全国10省1032份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使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对农民种粮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显著提升农民种粮收益,且平均处理效应表明,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使农民种粮收益提高2.77%。(2)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小农户,规模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提升种粮收益;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不仅促进兼业农户增加种粮收益,而且促进纯农户增加种粮收益;相较于非粮食主产区,粮食主产区农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种粮收益提升效果更明显。(3)机制分析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参与通过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从而提高农民种粮收益。据此,鼓励农民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工作,制定出台农户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差异化政策,同时加快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以实现农民种粮收益提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兰晓红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是对现代服务业领域的进一步拓展,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新型工农关系的重要纽带。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辽宁省为例,选取农资配送服务、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营销服务、农技推广服务和农村金融保险服务作为研究对象,从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的角度,实证分析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相关程度,进而依据分析结论确定辽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重点。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卢华  胡浩  陈苏  
基于理论阐述农业生产性服务影响粮食产量的逻辑机理,利用农户微观调查数据和计量经济方法,定量估计不同环节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粮食单产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第一,农机服务和施肥服务能显著提高粮食单产,以技术替代为主的施肥服务对粮食单产的影响效应更大。施肥和施药服务对规模经营户的粮食单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二,施肥和施药服务对农户采纳亲环境的施肥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第三,农机服务、施药服务和施肥服务对农业劳动力投入具有明显的替代效应,能显著促进规模经营户转入土地,但没有证据表明农机服务和施药服务对小农户转入土地有显著影响。上述结论意味着,未来中国应大力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发展,对标准化程度低和道德风险发生概率较高的施肥和施药环节加强政策支持,降低服务作业成本,更好地发挥其对粮食增产和农户亲环境农业技术采纳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密   牛浩   魏超   陈盛伟  
[目的]探究农业保险对粮食生产韧性锻铸的影响效果,寻求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思路。[方法]该研究基于2008—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对粮食生产韧性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双向固定效应模型、IV-2SLS、调节效应模型等分析农业保险对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与演进路径。[结果]第一,农业保险与粮食生产韧性存在稳健的“倒U型”关系,当保障水平跨越拐点值82.39%时,农业保险对粮食生产韧性呈现由“促进”到“抑制”的变化;第二,农业保险对三大功能区粮食生产韧性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粮食主产区尚未呈现显著的“倒U型”影响特征。第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在农业保险影响粮食生产韧性中具有显著调节效应,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倒U型”曲线形态渐趋平缓、拐点右移,抑制效应得到缓解;[结论]仍需在适度区间内着力提高农业保险保障水平,注重保险科技应用与风险减量服务推广,对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风险保障需求,为粮食生产韧性的锻铸提供长效支撑。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龚永红  陈晓斌  
湖南省新化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总人口134万,其中农业人口118万,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常规水稻优质良种繁育基地县、农作物种子基地县和粮食储备基地县、湖南省玉米生产基地和双季稻田成建制亩产过吨粮县。全县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70万亩左右,粮食作物面积130万亩,其中水稻面积近80万亩。近年来,新化县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积极实施"农业稳县"战略,以发展粮食生产为主线,狠抓耕地抛荒整治和"单改双",全面提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可山   刘华  
农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领域,大国粮食安全保障需要通过生产力的跃升解决未来“靠什么种粮”“怎样种粮”“谁来种粮”问题。必须基于大国农业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的实际状况,结合农业产业特性和粮食安全保障的要求,重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新时代大国粮食安全仍面临诸多挑战,对耕地和种子、关键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能力、农业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保大国粮食安全需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补齐发展中的短板,促进农业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发生质的跃升,推动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以构建保障大国粮食安全的长效机制。为此,要不断深化、拓展和提升农业劳动对象,以机械化、数字化、智能化对农业劳动资料进行适宜性、革命性改造,打通农业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成为解决“靠什么种粮”“怎样种粮”“谁来种粮”问题的关键力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银锋  陈雯婷  谭晶荣  
本文首先基于世界投入产出表,对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对比分析。之后,针对中国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水平进行比较分析。最后,重点挖掘了全球化对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效应。本文的主要结论有:中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投入率要明显低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国各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平衡,结构也存在较大差异;农产品出口贸易和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外商投资对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而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不显著;全球化对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影响要明显高于西部地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成丽  邵文武  张波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普遍存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服务业提供主体单一、农业金融保险发展滞后、农业科技人才匮乏、农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应该从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多元化的服务组织、完善农业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带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郝爱民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国城镇化有积极的影响,且存在着显著的门槛效应。运用Hansen的门限回归思想,设计门限回归模型,并将2005—2013年我国31省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指标的面板数据作为门限变量值。测算结果表明:当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到一定水平,使其发展指标跨过某个门限值时,地区城镇化率增速水平显著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