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46)
2023(18495)
2022(15286)
2021(13976)
2020(11367)
2019(25308)
2018(24770)
2017(47414)
2016(25236)
2015(27759)
2014(27268)
2013(27288)
2012(25482)
2011(23226)
2010(23715)
2009(22245)
2008(22051)
2007(20248)
2006(18295)
2005(16968)
作者
(72301)
(61448)
(60678)
(57197)
(38792)
(29043)
(27123)
(23446)
(22996)
(21861)
(20928)
(20217)
(19716)
(19527)
(18971)
(18533)
(17779)
(17572)
(17480)
(17477)
(15340)
(14967)
(14743)
(14113)
(13726)
(13611)
(13570)
(13436)
(12409)
(12113)
学科
(127362)
经济(127230)
(99888)
管理(82203)
(80312)
企业(80312)
(49410)
方法(43794)
业经(36416)
中国(34850)
数学(34502)
数学方法(34246)
农业(33395)
(31316)
地方(30399)
(25120)
技术(23451)
(20686)
(20653)
贸易(20633)
(20629)
财务(20603)
财务管理(20573)
(19993)
企业财务(19537)
(19314)
银行(19292)
(18978)
(18868)
金融(18867)
机构
学院(369384)
大学(360981)
(167829)
经济(164610)
管理(144394)
研究(127671)
理学(122787)
理学院(121522)
管理学(120019)
管理学院(119309)
中国(100993)
(75112)
(75108)
科学(73226)
(69873)
(64267)
(58804)
财经(58616)
中心(58449)
研究所(57437)
业大(53603)
农业(53163)
(53144)
经济学(51359)
北京(47460)
(46491)
(46101)
经济学院(46005)
师范(45712)
(45038)
基金
项目(235919)
科学(188342)
研究(178048)
基金(171503)
(148059)
国家(146594)
科学基金(127106)
社会(118481)
社会科(112171)
社会科学(112143)
(94559)
基金项目(90299)
教育(78836)
自然(77517)
(76649)
自然科(75787)
自然科学(75770)
自然科学基金(74529)
编号(71724)
资助(67735)
成果(57453)
(56444)
(54101)
重点(52460)
(52192)
创新(49817)
国家社会(49657)
课题(49382)
(47280)
发展(46501)
期刊
(204570)
经济(204570)
研究(114090)
中国(81681)
(70512)
(59207)
管理(58747)
学报(51243)
科学(51137)
农业(47324)
(41211)
金融(41211)
大学(40549)
学学(38487)
业经(36862)
教育(36192)
技术(34315)
经济研究(31991)
财经(30178)
问题(26383)
(26305)
(25838)
技术经济(22278)
世界(20521)
(19436)
商业(18516)
现代(18052)
科技(17566)
经济问题(17424)
(17052)
共检索到5837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董俊芳  
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难点和痛点在于小农户,尤以位于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小农户为甚,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从而为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新引擎。鉴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带来的经济效应,并针对当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继而提出了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丽娜  陈健  吴惠芳  
村级农业生产性服务能立足于家庭经营,充分发挥集体统筹优势重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构建起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也能够成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但现阶段,以村集体为主导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容易走向过“分”或过“统”的趋势,难以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中找到“统分结合”的适度位置。究其根源,一方面因为小农户家庭经营仍在农业生产中占比较大,对农业产业的依赖性较强。另一方面由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特殊性和有限性,尚不具备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容易陷入集体行动困境和市场波动风险。“强”农户依赖与“弱”集体经营的张力,使村集体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陷入多因素交叉的结构性困境。因此,村级农业生产性服务应注重村集体自身在农业产业链中统筹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允许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并存,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与小农经济的共生共赢,反之为产业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内嵌式动力,避免因过“统”失了“分”的活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凌  
全球气候变化及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了农业低碳化进程。高碳农业生产路径在实现农业产值增长的同时无法摆脱生态环境恶化、碳源增加、碳汇减少等问题,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对低碳农业生产路径创新产生新需求。但我国低碳农业生产路径创新还面临一些现实困境,亟需解决。实现农业由"高碳"转向"低碳",要树立低碳理念、加快技术创新、因地制宜、规模经营、提高从业者素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芦千文  高鸣  
以分工、交易、合作的理论视角,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结机制的形成原因、演变脉络,将其分为基于"熟人社会"形成的人际关系纽带、基于"收益捆绑"形成的利益联结机制、基于"组织创新"形成的组织联结机制、基于"服务叠加"形成的服务联结方式、基于"产业融合"形成的产业联结方式等五种联结模式。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结机制的演变,要受公益性与经营性服务边界的调整、农业经营兼业化和专业化二元分化趋势、农业服务主体类型和服务地域的选择格局、农业生产性服务要素市场的完善程度、涉农二三产业联结农业生产经营的需要等因素影响。未来,要适应农户分化趋势从多维度策略性地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联结机制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成丽  邵文武  张波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普遍存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服务业提供主体单一、农业金融保险发展滞后、农业科技人才匮乏、农业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应该从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多元化的服务组织、完善农业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带动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郝爱民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农业生产与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实现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及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论述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创新我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对提高农民收入和整合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比较收益,对促进农业关联产业集聚加快农村城镇化和提升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存在较强溢出效应的机制和影响原理。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目前存在总量规模小、组织化服务水平低、内部构成不合理、从业人员素质低等问题。最后,从优化政策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鼓励组织和经营模式创新、优化发展结构、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等方面,...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何骏  
环境和资源的外在约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升级的内在需求,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由于产业融合的推动,使得生产性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并在全球迅速崛起。而以创新方式加快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更是我国目前的当务之急。基于此,文章在全球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崛起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内需型路径和外需型路径,并构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服务外包模式、集聚区模式和外资拉动模式,并培育了相应的发展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佟玲  张祝平  
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发展积淀,辽宁虽已基本具备了以科技创新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优势,然而,仍旧存在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尚需多元、创新成果整体质量有待提升、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仍需提高、生态循环农业推广度有待加强的现实困境。对此,本文提出了逐步构建农业科技多元创新主体、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成果层级、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等突破路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许兰菊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现实困境:资源价格及国家财政支持体系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驱动不足,国家技术支撑体系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不力,利益补偿机制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推动不够等。为此,应建立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推动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措施,拓展农业循环经济功能等,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鹏洲  
智慧农业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形式,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相结合的产物,通过机械化生产、数据分析、电商平台销售等方式,可以有效实现农业从生产环节到销售环节的智能化运营,提升农业运营效率。但是我国智慧农业起步晚,目前在农业科技、数据运营能力等方面仍存在短板,需通过政府、市场及农民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去促进智慧农业发展。本文主要分析目前我国智慧农业的现状及发展困境,提出智慧农业发展的优化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慧芬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即面向农业产业链提供生产性服务的服务业。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很快,成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引擎。农业生产性服务有助于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农业比较利益的提升,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是,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建设现代农业要求还存有较大差距,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发展滞后。因此,今后要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吸引产业要素投向为农业提供服务的现代服务部门,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升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海红  
互联网+引入农业生产性服务领域,促进服务的不断创新,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依托互联网+,以农业价值链为基础,分析认为农业生产性服务对象的需求、农业生产性服务的主体追求和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农业生产性服务创新的内源动力,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及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创新的外源动力。互联网不仅带动农业生产要素和技术的升级以及革新服务模式,而且促生新服务业态、创新服务内容,这是互联网驱动农业生产性服务创新的内在作用机制。本文结合案例提出服务主体创新、共享经济平台化服务、专业化精准服务、跨界融合服务等四种模式是典型的互联网+农业生产性服务创新模式。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杰  何骏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应以创新方式加快发展。其路径拓展应是内需型发展路径和外需型发展路径;其创新发展模式应是服务外包模式、集聚区模式和外资拉动模式;与此同时,还要培育与模式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机制,主要包括合作机制、互动机制和需求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蒋团标  罗琳  
[目的]通过分析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方法]从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这两个角度,利用2005—2018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市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LSDV估计方法与IV-GMM估计方法检验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结果]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既能通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又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推进城镇化进程这两个间接途径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结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显著。带域内各城市要明确发展定位,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有效衔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带域内各城市城镇化进程,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的中介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小明  
刘楠所著的《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研究》从特定研究对象出发对研究对象展开实证研究,分析发展现状、发展模式、机制设计等内容,提出有一定实际意义的举措,为相关方面的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研究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