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13)
2023(20334)
2022(17462)
2021(15940)
2020(13598)
2019(31177)
2018(30948)
2017(60262)
2016(32517)
2015(36372)
2014(36037)
2013(35922)
2012(32811)
2011(29291)
2010(29547)
2009(27501)
2008(27131)
2007(24231)
2006(21299)
2005(18618)
作者
(93928)
(78611)
(77966)
(74268)
(49860)
(37780)
(35306)
(30737)
(29784)
(28134)
(26652)
(26557)
(24937)
(24876)
(24289)
(24066)
(23223)
(23187)
(22584)
(22489)
(19411)
(19407)
(19209)
(17985)
(17630)
(17517)
(17459)
(17439)
(16090)
(15660)
学科
(135919)
经济(135770)
(113975)
管理(101662)
(94413)
企业(94413)
方法(65446)
数学(55242)
数学方法(54442)
(50534)
(38814)
业经(37074)
中国(33791)
农业(33615)
(27276)
(26579)
财务(26493)
财务管理(26446)
(26057)
企业财务(25118)
地方(24949)
(24098)
贸易(24085)
理论(24002)
(23401)
技术(23387)
(21467)
(20236)
(20021)
(19952)
机构
学院(466589)
大学(462366)
(189791)
管理(187812)
经济(185860)
理学(162963)
理学院(161294)
管理学(158238)
管理学院(157384)
研究(148723)
中国(114379)
(96967)
科学(92234)
(86988)
(86848)
(74440)
业大(72865)
财经(70107)
(69718)
中心(69382)
研究所(67586)
农业(67144)
(63969)
北京(60227)
(57801)
经济学(57364)
师范(57224)
(55816)
(53549)
经济学院(52030)
基金
项目(317809)
科学(251238)
基金(232432)
研究(230546)
(202575)
国家(200820)
科学基金(174088)
社会(146790)
社会科(139047)
社会科学(139009)
(124784)
基金项目(122405)
自然(114147)
自然科(111601)
自然科学(111574)
自然科学基金(109625)
教育(106015)
(103772)
资助(96635)
编号(93883)
成果(74606)
重点(70522)
(70014)
(67236)
(66973)
课题(63611)
创新(62148)
科研(60875)
国家社会(60705)
教育部(60178)
期刊
(208326)
经济(208326)
研究(131287)
中国(87385)
(82985)
学报(73358)
管理(70138)
(68328)
科学(67960)
大学(56665)
农业(56385)
学学(53788)
教育(46445)
技术(42680)
(42060)
金融(42060)
业经(38473)
财经(34215)
经济研究(32222)
(29927)
(29371)
问题(27370)
技术经济(24422)
统计(23472)
(22939)
图书(22808)
(21712)
科技(21492)
商业(21304)
理论(21050)
共检索到679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宏伟  穆月英  
我国农业经营的基本格局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近年来在地域生产集中度高的地区,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基于专业化分工理论,利用环渤海设施蔬菜主产区的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对设施蔬菜种植户收入的影响,探讨其增收效应。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总体使用比例不高,其中农户使用劳务服务、农机服务和技术服务分别仅有53.79%、39.90%和37.12%。受教育程度越高、种植规模越大、服务信息渠道数量越多将会提升农户使用生产性服务的概率,年龄越大、风险厌恶、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多则有抑制作用;种植规模越大、有本地蔬菜品牌的农户,使用劳务、农机或技术服务的增收效果越好,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使用技术服务农户增收效应越明显,年龄越大不利于劳务服务使用农户的收入提高。研究表明,农户使用农机服务带来的收入提升效果最好,其次是技术服务和劳务服务。因此,提出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供给体系、拓展农户生产性服务信息获取渠道和做大做强本地农产品品牌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于浩  王玉  李柳笛  白秀广  
随着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不断深入,农产品电子商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越发引起关注。本文聚焦农户参与电子商务对其收入水平的影响,基于陕西省7个县303位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了参与电子商务对农户增收效应的影响,应用Fields收入分解法探究参与电子商务对农户收入差距的作用方向及效果。研究发现,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可以有效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根据反事实假设分析发现,非电子商务农户参与电子商务后,其收入水平将上升7.93%。此外,参与电子商务扩大了农户收入的差距,对农户收入水平差距的贡献程度达到14.49%。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于浩  王玉  李柳笛  白秀广  
随着电子商务在农村地区的发展不断深入,农产品电子商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越发引起关注。本文聚焦农户参与电子商务对其收入水平的影响,基于陕西省7个县303位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了参与电子商务对农户增收效应的影响,应用Fields收入分解法探究参与电子商务对农户收入差距的作用方向及效果。研究发现,参与农产品电子商务可以有效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根据反事实假设分析发现,非电子商务农户参与电子商务后,其收入水平将上升7.93%。此外,参与电子商务扩大了农户收入的差距,对农户收入水平差距的贡献程度达到14.49%。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永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以改善农业生产过程、创新农业生产模式和拓展农业发展路径为目的,可以中间投入改善实现先进要素资源在农业产业链的充分嵌入,以生产性服务供给解决农业劳动力供给短缺、老龄化等问题,以多元化信息资源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加速农业供给侧改革,以开放状态和动态创新趋势加速农业生产、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等实现农民增收。这就意味着,充分发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农户的增收效应,应以市场为导向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引领效应,以共享社会资源加速培育农村多元服务主体,以差异化策略方案务实提高农业生产服务水平,并积极改善农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并有序协调各方主体职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忠军  易中懿  
本文通过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分析了生产环节外包对水稻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两种不同类型的生产环节外包对水稻生产率影响的差异。研究表明,生产环节外包有助于提高水稻生产率,而不同类型的生产环节外包对水稻生产率产生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整地、移栽、收割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外包对水稻生产率并没有产生显著影响,育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密集型环节外包则对水稻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在推进生产性服务外包时,应做到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重点发展,在扎实开展农机专业化服务的同时,应当积极开展集中育秧、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促进社会化技术服务的市场发育。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颜华  张琪  王思禹  
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运用再中心化影响函数(RIF回归方法实证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总体上有利于缓解农户收入差距,直接原因是对低收入群体的增收效应大于高收入群体。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户收入差距的缓解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和群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对西部地区的减缓效果高于东部及中部地区,对青年组、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组的减缓效果高于中老年组及初中以上受教育程度组。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鑫  孙维祺  任金政  
本文基于全国2019年5 717个农户家庭的实地调研数据,构建PSM模型,在反事实框架下探究农业生产外包服务选择对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阐述。研究结果表明:(1)较高比例的种粮农户选择了生产外包服务,采纳劳动密集型外包服务的程度相对较高。从作物品类来看,水稻外包服务的增收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玉米的外包服务,而小麦外包服务的增收效果并不显著。服务的选择能够显著提升粮农的家庭总收入、种植性收入和非农就业工资性收入,其对营农收入的作用效果尤为显著。(2)不同生产环节外包的收入效应存在差异,其中耕地、收割环节外包所产生的增收效应最大,其次是防治环节外包;而播种环节外包的增收效果并不显著。(3)生产外包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影响存在一定差异,从区域来看中、西部地区外包服务对农户家庭收入水平的提升效果较为显著,东部地区外包服务的增收空间有限;从粮农组群差异性来看,外包服务的决策者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劳动力数量越少及粮食耕种面积越大的种植农户,外包服务所产生的增收效果更为显著。因此,需要逐步完善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重点强化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环节外包服务规模经济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闫豪玮   穆月英  
在新时代绿色发展的背景下,明确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环境效率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有助于实现农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同。本文基于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五省市蔬菜种植户的调研数据,通过非期望产出SBM模型测度了农户层面的环境效率,并采用工具变量法、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方法探究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环境效率的影响效应、异质性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农业生产性服务可以显著提高环境效率,且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2)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存在“马太效应”,即农业生产性服务对高环境效率农户的影响效应更加明显;(3)从作用机制看,农业生产性服务提高环境效率的内在机制是绿色生产技术采用数量和环境感知的提升。由此,本文建议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关注农户间的差异性特征,提高服务主体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进而实现环境效率的全面提升,以期助推我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进程加速。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玛依拉·米吉提   谢雨欣  
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设定双重机器学习模型,验证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作用是通过专业化效应和规模效应实现的,采取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维度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目标尚未实现;对东部地区、粮食主销区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应继续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和“数智化”转型,使其更好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玛依拉·米吉提   谢雨欣  
本文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设定双重机器学习模型,验证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作用是通过专业化效应和规模效应实现的,采取多种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维度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其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目标尚未实现;对东部地区、粮食主销区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应继续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和“数智化”转型,使其更好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强  杨万江  
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较高的水稻产业为例,在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采用国家水稻产业综合实验站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从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视角实证研究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结果表明:1)当前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产中环节发展水平较高,产前和产后环节发展相对薄弱;2)农业生产性服务促进了土地的规模经营,产中和产后环节生产性服务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的影响更为显著;3)对不同经营规模农户而言,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大规模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影响更为显著;4)个体特征、生产经营特征对农户土地规模经营行为也存在显著影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何佰钰  田红英  
探讨农业科研投入增收作用机制与约束条件,对农业科研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应用门限面板模型,就农业科研投入对农民收入及其构成的影响以及增收效应的区域差异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市场化水平对农业科研和农民增收的门限效应研究,发现农业科研对农民的纯收入影响显著为正,特别是对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具有极大促进作用;高市场化水平省份农业科研投入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低于中等市场化水平省份,因此,政府根据不同市场化水平采取差异化政策,以更好发挥农业科研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存振  肖海峰  
本文基于交易成本理论,利用六省肉羊养殖户调研问卷,采用多元Logit模型和多元处理效应模型(MTE模型)分析交易特性对养殖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由此导致的养殖户养殖收入差异。结果表明:(1)交易特性对养殖户产业组织模式选择具有显著的影响,资产专用性的提高、交易频率的增加和不确定性的上升均能促进养殖户参与紧密产业组织模式;(2)在消除选择性偏差后,与市场交易模式相比,横向合作模式和纵向协作模式均能提高养殖户养殖收入,而纵向协作模式对养殖户收入提升作用优于横向合作模式;(3)横向合作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小规模养殖户的养殖收入,而纵向协作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大规模养殖户的收入;(4)横向合作模式主要通过降低养殖户养殖成本来提升养殖户养殖收入,纵向协作模式主要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来提升养殖户养殖收入。文章建议,通过提高专用性资产和人力资本水平、大力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等多途径提升养殖户组织化程度,并针对不同地区肉羊产业发展状况,结合当地养殖户及产业组织主体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推动产业组织模式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蒋琳莉  张俊飚  颜廷武  何可  童庆蒙  
改善农村面源污染,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环保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目标。基于湖北省调研数据,遵循"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路径,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农户将农膜、育苗袋以及农药包装物等农业生产性废弃物弃置于农田的行为,探讨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仅有17.75%的农户会将废旧农膜、育苗袋、农药包装物收集起来卖给收购企业或回收站,其余大部分受访农户选择丢弃,更有12.75%的农户明确表示他们习惯性地将这类农业生产性废弃物随手弃置田间或耕地周边,甚至混入秸秆、畜禽粪便进行堆腐还田处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弃置行为主要受到是否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庄是否有废弃物集中...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石志恒   刘兴翠   张华  
[目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背景下,研究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国家重要农业资源台账数据库中甘肃省550户样本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探讨了土地流转对农户收入及其各个构成部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Sobel检验分析了土地流转对农户增收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1)土地流转具有增收效应。参与土地流转使农户总收入提升22.7%,务农收入提升29.4%,但土地流转对务工收入的影响不显著。(2)不同的土地流转类型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不同。土地转出对农户总收入无显著影响,但使务农收入降低37.1%,务工收入提升22%;土地转入使农户总收入提升32.9%,务农收入提升49.2%,对务工收入的影响虽为负但不显著,总体上实现了对农户总收入的增收效应,并且不同的土地转入规模的收入效应存在差异,表现为大规模转入户的平均收入更高。(3)土地流转对不同农户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土地流转对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的总收入和务农收入的影响更大;对农业依赖程度高的农户,土地流转对其总收入和务农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农业依赖程度低的农户,土地流转对其总收入和务农收入的影响则不显著。(4)农业生产性固定投资在土地流转促进农户增收中起了部分中介效应。土地流转对农户总收入的影响大约有14.10%是通过农业生产性固定投资的中介作用实现的。[结论]土地流转能够提升农户收入,农业生产性固定投资在其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因此,应加快健全土地流转市场,鼓励农户参与土地流转;同时,提供相关政策扶持,鼓励农户加大农业生产性固定投资,进一步提高农户收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