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360)
2023(23059)
2022(19494)
2021(17839)
2020(15009)
2019(33965)
2018(33492)
2017(64032)
2016(34688)
2015(38457)
2014(37911)
2013(37824)
2012(34688)
2011(31417)
2010(31411)
2009(29277)
2008(28660)
2007(25603)
2006(22776)
2005(19994)
作者
(102482)
(86189)
(85276)
(81071)
(54477)
(41391)
(38503)
(33574)
(32599)
(30708)
(29405)
(28907)
(27381)
(27320)
(26591)
(26299)
(25611)
(25362)
(24765)
(24598)
(21439)
(21291)
(21032)
(19725)
(19397)
(19106)
(19049)
(18970)
(17557)
(17054)
学科
(155845)
经济(155682)
(114055)
管理(104795)
(94181)
企业(94181)
方法(64706)
数学(54175)
数学方法(53537)
(53090)
(41256)
业经(40081)
中国(37653)
农业(35350)
地方(31932)
(31433)
(28271)
(26286)
财务(26209)
财务管理(26167)
(25646)
贸易(25633)
(24868)
企业财务(24850)
技术(23762)
理论(23681)
(23114)
环境(21671)
(21330)
(21096)
机构
学院(500264)
大学(495641)
(207633)
经济(203458)
管理(194577)
研究(169197)
理学(168282)
理学院(166424)
管理学(163399)
管理学院(162489)
中国(127606)
科学(106573)
(104077)
(98084)
(93147)
(86321)
业大(80510)
研究所(78794)
(77582)
中心(77231)
农业(76244)
财经(74524)
(67901)
北京(64381)
经济学(63080)
(62552)
师范(61822)
(60737)
(59683)
经济学院(56730)
基金
项目(341196)
科学(267399)
基金(247794)
研究(243389)
(218580)
国家(216688)
科学基金(185256)
社会(155970)
社会科(147597)
社会科学(147554)
(134360)
基金项目(130818)
自然(121291)
自然科(118529)
自然科学(118494)
自然科学基金(116388)
(112208)
教育(110274)
资助(101838)
编号(97517)
成果(77828)
重点(76480)
(74241)
(73502)
(71470)
课题(66912)
创新(66497)
科研(65607)
国家社会(64738)
教育部(62973)
期刊
(235217)
经济(235217)
研究(141706)
(93887)
中国(93440)
学报(85763)
科学(76554)
管理(73494)
(72624)
大学(64651)
农业(63477)
学学(61748)
教育(44609)
(44312)
金融(44312)
技术(43158)
业经(41318)
财经(37137)
经济研究(37098)
(33096)
(32034)
问题(30576)
技术经济(26060)
(25793)
科技(23794)
统计(23551)
图书(23470)
现代(22679)
世界(22662)
业大(22630)
共检索到738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蒋团标  罗琳  
[目的]通过分析珠江—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既有直接作用又有间接作用。[方法]从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这两个角度,利用2005—2018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市级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LSDV估计方法与IV-GMM估计方法检验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结果]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既能通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直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又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以及推进城镇化进程这两个间接途径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结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显著。带域内各城市要明确发展定位,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有效衔接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带域内各城市城镇化进程,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创造条件,充分发挥产业结构调整与城镇化的中介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柯言  陈海鹏  沈倩岭  
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新时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采用成渝地区2007—2020年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分析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农业生产效率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成渝地区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科技创新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这一影响部分地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来实现。研究结论为成渝地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万思杝  张友鹏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部门,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是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为此,本文采用2005-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增长不仅可以直接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而且可以通过促进城市化进程发展和人力资本积累对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产生间接抑制效应。此外,生产性服务业的子行业集聚效应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集聚效应影响最为显著,而信息传递、计算机服务和软件集聚的影响则不明显。为此,提出应结合区位优势着力发展特色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多维度教育水平等政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荐华  高军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之一,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会促进农业现代化并提高农村经济运行效率,进而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相对收入水平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我国2003—2017年30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仅有利于缩小本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对周边地区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由促进转变为抑制,且抑制作用逐渐增大。因此,应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并促进区域合作和交流;同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要与各地区农业生产的现实需求相结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根  
产业结构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实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不仅关系到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区域的社会和谐与稳定。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三次产业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差异,并提出要通过发挥产业结构的调节功能、提高人力资本的投入水平以及统筹三次产业的合理布局来缩小长江经济带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俊杰  刘学舟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对于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论文利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模型测度了珠江-西江经济带11市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和质量高效四个层面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探究了各城市在不同指标层面的发展优势和短板。研究表明:(1)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平均水平较全国低,部分城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2)广东4市农业绿色发展平均水平高于广西7市,其中广州、佛山在资源节约、生态保育和质量高效指标的发展上处于领先地位,其发展模式值得借鉴,而广西7市在环境友好指标的发展上具有相对优势;(3)经济带内两广各城市间农业绿色发展差异较大,但各有优劣,具有较大互补、提升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俊杰  刘学舟  
农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途径,对于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论文利用熵值法和综合评价模型测度了珠江-西江经济带11市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和质量高效四个层面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探究了各城市在不同指标层面的发展优势和短板。研究表明:(1)经济带农业绿色发展平均水平较全国低,部分城市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2)广东4市农业绿色发展平均水平高于广西7市,其中广州、佛山在资源节约、生态保育和质量高效指标的发展上处于领先地位,其发展模式值得借鉴,而广西7市在环境友好指标的发展上具有相对优势;(3)经济带内两广各城市间农业绿色发展差异较大,但各有优劣,具有较大互补、提升空间。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黎阳   王雪芹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并以我国各省2006-2021年的相关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SYS-GMM)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进一步分析中,验证了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门槛作用。当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达到第二门槛值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当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在两个门槛值之间时,两者没有显著关系。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应加速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顾晟景  周宏  
[目的]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探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切实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文章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测算了2001-2019年29个省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动情况,探究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贡献,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其影响路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呈现“倒U型”关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生产效率的促进作用部分通过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程度的提高以及经营规模的扩大得以实现;不同阶段、不同发展水平的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和影响路径存在差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初期主要通过促进农业生产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提升来推动生产效率增长,后续则表现为规模效应和专业化效应的共同影响。[结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未来应持续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适度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杜欢  卢泓宇  
文章利用2005—2020年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生态文明建设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利于加快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但会妨碍邻近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高;(2)现阶段的政府干预无法达到预期的正向效果,无论是直接效应、间接效应还是总效应都显著为负,表明政府行为难以为本地区或邻近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突出贡献;(3)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尽管不利于提高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但对邻近地区而言仍可以发挥正向作用,并且总效应为正,总体来说,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利大于弊;(4)对外开放以及城镇化仍然对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积极作用,表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还可以持续为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而城镇化进程也会改善人均生存环境,提高生态资源的集约利用效率,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吴宏伟  殷李松  刘咏梅  
本文基于空间杜宾模型(SDM),分析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效应,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处于制造业拉动而农业与市场化抑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阶段;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效应的接收与发射显示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合作广度大(伙伴林立),但合作深度小,内部制造业拉动强劲;接收的正向溢出表现为下游来自上游、中游来自本区、上游来自下游;发散的正向溢出表现为下游发向上游、中游发向本区、上游发向中游。因此,建议加强区域省际之间合作,协同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及添正  邓宏兵  张天铃  
【目的】本文旨在测度生产性服务业微观企业集聚水平的基础上,分析其对于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方向与具体作用程度,为激发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环境正外部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首先,在集聚理论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础上,从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两方面阐述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影响的作用机制。其次,从企业进入的角度出发,构建既反映宏观层面生产性服务业的“存量”集聚,又能体现微观企业进入动态性“增量”的生产性服务业复合加权集聚指数,并基于超效率SBM模型测算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最后,建立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面板门槛模型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1)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在时间维度上具有路径依赖特征,前一期碳排放效率对于本期碳排放效率影响较大,呈现“雪球效应”。(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碳排放效率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无论是直接效应还是溢出效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作用均会由负转正。相对于短期效应,长期效应更为显著。(3)产业结构、技术创新与市场化三大约束机制均表现出显著的单门槛特征。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显著提升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促进作用,而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则有利于缓解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效率的不利影响。【结论】基于正“U”型曲线的分析结果,提出了基于影响机制与约束机制作用下,促进长江经济带低碳发展的建议。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肖挺  刘华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从行业间生产效率差异的角度出发,运用序列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效率指数法测算1994年至2011年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效率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考察行业间发展不均衡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所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1993年至2002年和2004年至2011年,细分行业全要素生产效率异质性、技术效率异质性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关系,技术进步水平的异质性与城乡收入差距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研究结论可对未来进一步探索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寿华  刘程军  陈国亮  
研究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指数,利用长江经济带地级市数据,分析了其空间格局演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高度区域表现出以长江经济带下游为核心逐渐向长江中游过渡,且中游隆起的空间特征;整体表现出"东北高,中部隆起,西南低"的空间趋势;协同集聚发展呈现了持续的空间集聚态势,且集聚的强度呈现出波动上升"W"的变化趋势。协同集聚存在显著的高值聚集热点区和低值聚集冷点区,协同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政府行为、城镇化、市场驱动、创新能力、互联网技术与基础设施均对协同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政府行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但是互联网技术和基础设施的作用强度还比较微弱。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郝爱民  
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农业生产与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实现我国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加快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及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论述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创新我国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对提高农民收入和整合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比较收益,对促进农业关联产业集聚加快农村城镇化和提升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存在较强溢出效应的机制和影响原理。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目前存在总量规模小、组织化服务水平低、内部构成不合理、从业人员素质低等问题。最后,从优化政策环境完善基础设施、鼓励组织和经营模式创新、优化发展结构、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等方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