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94)
- 2023(4218)
- 2022(3499)
- 2021(3449)
- 2020(2963)
- 2019(6806)
- 2018(6985)
- 2017(14275)
- 2016(7556)
- 2015(8376)
- 2014(8363)
- 2013(8317)
- 2012(7412)
- 2011(6754)
- 2010(7054)
- 2009(6489)
- 2008(6280)
- 2007(5721)
- 2006(5097)
- 2005(4389)
- 学科
- 农(43657)
- 济(37805)
- 经济(37778)
- 业(31339)
- 农业(28972)
- 方法(15787)
- 管理(15096)
- 数学(14866)
- 数学方法(14600)
- 业经(12848)
- 企(11583)
- 企业(11583)
- 农业经济(9628)
- 村(8836)
- 农村(8832)
- 中国(7761)
- 发(7636)
- 制(7215)
- 土地(6877)
- 策(6827)
- 地方(6782)
- 劳(6576)
- 劳动(6576)
- 发展(6547)
- 展(6545)
- 收入(6280)
- 农业劳动(6277)
- 人口(6271)
- 贸(5880)
- 贸易(5878)
- 机构
- 学院(108500)
- 大学(101456)
- 济(49337)
- 经济(48554)
- 管理(46503)
- 理学(41200)
- 理学院(40937)
- 农(40461)
- 管理学(40222)
- 管理学院(40064)
- 研究(32650)
- 农业(30455)
- 中国(27254)
- 业大(24234)
- 京(19687)
- 科学(19486)
- 农业大学(18632)
- 财(17482)
- 中心(17108)
- 经济管理(16743)
- 江(16079)
- 所(16019)
- 研究所(14512)
- 业(14403)
- 财经(14139)
- 经济学(13367)
- 经(12955)
- 发(12449)
- 州(12423)
- 范(12188)
- 基金
- 项目(74130)
- 科学(59096)
- 研究(56643)
- 基金(54050)
- 家(46102)
- 国家(45624)
- 科学基金(39977)
- 社会(37003)
- 社会科(34688)
- 社会科学(34679)
- 省(31163)
- 基金项目(29121)
- 农(25562)
- 编号(25333)
- 自然(24799)
- 教育(24357)
- 自然科(24251)
- 自然科学(24248)
- 划(23901)
- 自然科学基金(23802)
- 资助(21508)
- 成果(18573)
- 发(17075)
- 部(16764)
- 业(15785)
- 创(15769)
- 重点(15647)
- 课题(15274)
- 国家社会(15116)
- 制(14645)
共检索到1544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蔡荣
本文以苹果产业为例考察了合作社对农业生产决策权的控制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合作社对农业生产决策权的控制程度主要受资产专用性、成立时间及领办主体身份等因素影响。物质资产专用性越强或成立时间越久的合作社对农业生产决策权控制程度越高;农业企业或贩销大户领办的合作社对农业生产决策权控制程度相对较高;货源质量要求对合作社控制农业生产决策权程度影响不显著,原因可能是存在合作社同时向非社员收购优质货源的现象。
关键词:
合作社 农户 决策权配置 苹果种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荣
生产决策权配置从分散转向集中是合作社保障产品质量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本文利用山东省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对农户加入合作社后生产决策权配置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地调查发现,农户加入合作社后,生产决策权均不同程度地存在转移至合作社的现象,其中,与产品质量密切相关的生产决策权转移尤为普遍。研究表明:当农户所在合作社专用性资产投资多、聘请农技员、产品销售渠道为龙头企业或生鲜超市、领办主体为龙头企业或贩销大户时,生产决策权转移程度就会相对较高;当户主文化程度高、加入合作社年限长、所在合作社提供的合约价格为"市场价+附加价"时,生产决策权转移程度也会相对较高。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帅 钟甫宁
按照市场一价定律的逻辑,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市场上面临同一个价格并据此作出生产或消费决策。然而,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身份却导致农户在同一个农产品市场上得到或付出不同的价格,其差异主要取决于运销成本。因此,影响农户生产或消费决策的是其实际获得或付出的价格而非统一的市场价格。此外,出于对粮食安全的追求,农户所在地区的粮食可获性对其生产决策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目标是基于描述生产者和消费者双重身份的农户模型,考虑实际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差异及粮食可获性这两个主要因素,构建分析农户生产决策的理论框架并进行实证检验,探讨其如何影响农户调整生产结构的决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蔡荣
本文利用山东省苹果种植农户调查数据,就"合作社+农户"模式对农户市场交易费用和农户纯收入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合作社+农户"模式能够降低农户市场交易费用并增加农户纯收入,同市场交易模式相比,"合作社+农户"模式将使农户市场交易费用降低约48元/亩,纯收入增加约321元/亩;此外,户主性别、受教育程度、种植规模、市场信息的可获得性、距市场距离和政府扶持等因素均对农户市场交易费用和农户纯收入具有显著影响。经调查发现,一些"合作社+农户"模式预期收益不明显和农户不愿放弃农业经营决策权,是制约农户选择"合作社+农户"模式的主要原因。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蔡荣 王学渊
合作社对内提供的各项服务具有公共品特征,其功能的实现程度从长期看主要与社员的惠顾承诺有关。本文以苹果产业为案例背景,利用调查数据实证考察合作社内部搭便车现象,重点分析社员规模、社员异质性、选择性激励等因素对搭便车程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在社员规模越大或社员异质性越突出的合作社,社员搭便车程度越高;选择性激励对搭便车程度的影响不显著,原因可能是选择性激励执行效果欠佳;合作社类型和有无冷库对搭便车程度的影响不显著,但成立时间对搭便车程度的影响为负。本文认为,合作社设置资格门槛筛选合适社员以适度控制社员规模、鼓励耕地在合作社内部自由流转以降低社员异质性、切实执行选择性激励措施并提高激励强度...
关键词:
农业合作社 集体行动 搭便车 社员异质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恒 郭翔宇
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基于1882户农户调查数据,通过考察在不同情境下全程托管对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结构与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探求全程托管优化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的机制与效果。研究发现:相比于农户自我经营,全程托管通过改变农户两部门劳动时间配置、家庭劳动力就业身份、畅通女性劳动力流动、稳定非农就业等,提高了农户劳动生产率,进而优化了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有效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虽然全程托管增加非农部门劳动配置、减少农业部门劳动配置的效果稍弱于土地转出,但以土地转出为对照时,全程托管所增加的农业部门的劳动边际收益大于减少的非农部门的劳动边际收益,使得相比于土地转出,全程托管同样提高了农户劳动生产率,优化了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在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提高农户劳动生产率、优化农户家庭劳动力配置等方面,全程托管对土地流转可以进行初步替代。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全程托管形式的引导推广、做好托管“挤出”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适当延长服务链条、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朱未萍 吕兰兰
本文提出用农户采购联盟模式来降低农户成本、增加收入,并对契约形式、企业法人形式和非企业社团法人形式的3种农户采购联盟进行了比较分析,对农户采购联盟这一新型合作组织从资源整合模式、业务处理模式及组织运行模式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用经济学方法分析了农户采购联盟的成本效益,提出要大力发展非企业社团法人形式的农户采购联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倩 孙剑 向云
为探究不同模式的农民合作社的形成过程与影响因素,将农民合作社的模式归纳为"中间组织引导型"、"龙头企业联合型"和"种养大户带动型"的基础上,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对3种不同模式农民合作社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并结合典型案例研究对影响机理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生产过程对技术的要求、技术更新速度、购买生产资料频率、农户管理能力及当地有中间组织对"中间组织引导型"的形成有显著影响;生产过程中对技术的要求、技术更新速度、商品初加工资金投入、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与当地有龙头企业对"龙头企业联合型"的形成有显著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模式 影响因素 案例研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方凯 王厚俊 单初
当农户以群体形式参与到可追溯体系中时,对于其参与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将不应仅停留在个体层面,群体的影响将是不可忽略的因素。鉴于此,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动机理论建立模型,研究"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下农户参与质量可追溯体系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三个因素显著影响农户的参与意愿,并且主观规范对其影响最大。农户对合作社的信任、归属感则通过对态度、主观规范的显著影响而间接影响农户的参与意愿。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凤荣
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倡导农产品"地产地消"的理念,不断创新了农产品零售业态,也导致了农产品流通模式的变革。直销所是基于"地产地消"理念创新的零售业态,基于农户决策权的直销所流通模式有效地克服了传统农协共贩模式长期存在的弊端,不仅有效地保障了农户的利益,也提高了农协的代理效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健 汪旭晖
本文以中国北方5省(区)的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就订单农业及其组织模式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参与订单农业能够显著增加农户收入,"龙头企业+经纪人+农户"、"龙头企业+生产大户+农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三种新型订单农业组织模式与传统的"龙头企业+农户"组织模式相比,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呈现不确定性,其中,"龙头企业+经纪人+农户"模式较之"龙头企业+农户"模式能够显著增加农户收入,而其余两种新型订单农业组织模式在增加农户收入方面,与"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相比,并没有显著的优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邵喜武 崔明花
"公司+农户"模式的内涵,目前有两种见解。一种见解认为,它不仅指公司与农户以签约形式建立互惠互利的供销关系,还包括合资、入股的紧密型联合,也包括不受合同约束的松散型联合。另一种见解也是我们的观点。便于问题的研究,我们把"公司+农户"模式的内涵概括为:是指以具有实力的加工、销售型企业为龙头。与农户在平等、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签订经济合同,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及违约责任,通过契约机制结成利益共同体,公司向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按合同规定收购农户生产的产品,建立稳定供销关系的合作模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莹 穆月英
本文基于有偏技术进步理论构建研究框架,以设施蔬菜生产为例,结合PSM方法、两阶段SFA模型,实证分析了合作社对小农户的生产要素配置与管理能力作用,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1)社员小农户的劳动与机械型技术要素产出弹性显著较高,符合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与农业机械技术与机械化服务迅猛发展背景下的劳动要素配置趋势;(2)合作社显著弱化了小农户对土地与生物化学型技术要素的产出依赖,有助于小农户对生物化学型技术要素进行理性投入与结构调整,实现绿色高效生产转型;(3)合作社能强化具有较高受教育程度与设施蔬菜产值占比、积极参与技术指导以及处于京津冀地区特征的小农户的管理能力,促进区域专业化生产,从而动态提升小农户的整体生产效率。
关键词:
合作社 小农户 生产要素配置 管理能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江喜林 陈池波
为了解我国新农业补贴制度的作用机理和政策效果,笔者构建农户行为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生产与农户要素配置密切相关,而农户要素配置取决于农业比较利益;农业投入补贴和农产品价格补贴促进农业生产,而收入补贴并无生产效应;在政策效果上,价格补贴具有稳定的产出效果,而投入补贴的产出效果与农业要素价格和农户非农经营利润率有关;此外,投入补贴和价格补贴都具有积极的收入效应。我国当前农业补贴采取的直补模式使补贴的重心落入收入范畴,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甚小。我国农业补贴的理性目标应该是生产导向而非收入导向,补贴结构和方式应据此改变。
关键词:
农业比较利益 要素配置 农业补贴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苑鹏
本文探讨了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四种不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下公司与农户的关系及其对农户福利改善的影响。分析发现,在"公司领办合作社与农户对接"的模式中,农户作为公司的合同工,能够获得稳定的工资收入,但没有决策参与权;在"农户与公司合办合作社"的模式中,公司与农户初步建立起还不稳定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农户作为合作社所有者的身份开始得以体现,可以参与合作社决策,分享合作社收益,其社会联系网络也得以拓展;在"农户自办合作社与公司对接"的模式中,公司与农户的关系是农产品供应链中各自独立的市场主体之间的契约关系,农户作为合作社的所有者,拥有合作社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农户福利增进的空间明显扩大;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合作社支持与小农户质量控制行为:理论透视与实证检验
“三权”分置背景下农户土地流转决策的形成机理与实证检验——基于湖北省672户农户的调研
农业合作社发展演进中的“踏轮”效应——一个新理论假说及基于VAR模型的实证检验
强化农地产权有助于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吗?——基于异质农户能力的理论建模与实证检验
龙头企业与农户合作的契约选择及决策权配置研究——来自山东省苹果行业的实证
基于合作社主体的农业标准化推广模式研究——来自浙江省的实证分析
农户环境认知、行为决策及其一致性检验——基于江苏农户调查的实证分析
不同决策权配置对组织行为模式演进影响的实证研究
农业生产服务模式的演变历程及其影响研究——以河北省滦县百信合作社为例
政府补贴下生态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机制——基于“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的演化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