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134)
2023(21817)
2022(18288)
2021(17001)
2020(14343)
2019(32471)
2018(32184)
2017(62423)
2016(33782)
2015(38095)
2014(38055)
2013(37216)
2012(33997)
2011(30346)
2010(30672)
2009(28749)
2008(28761)
2007(26207)
2006(23375)
2005(21134)
作者
(96540)
(80460)
(79958)
(76343)
(51283)
(38516)
(36408)
(31501)
(30656)
(28849)
(27323)
(27294)
(25468)
(25466)
(25054)
(24657)
(23992)
(23726)
(23133)
(23128)
(19908)
(19671)
(19628)
(18589)
(18072)
(18004)
(17985)
(17803)
(16243)
(15854)
学科
(136439)
经济(136239)
(117643)
管理(109717)
(97343)
企业(97343)
方法(60334)
(51262)
数学(49535)
数学方法(48855)
(42824)
业经(38679)
中国(38073)
农业(33786)
(32656)
(28055)
财务(27964)
财务管理(27904)
企业财务(26492)
(25924)
理论(25078)
地方(24886)
(24045)
贸易(24028)
(23910)
银行(23864)
技术(23451)
(23337)
(23155)
(22687)
机构
学院(483861)
大学(482519)
(195852)
管理(192572)
经济(191580)
理学(164840)
理学院(163117)
管理学(160288)
管理学院(159383)
研究(156551)
中国(124879)
(102512)
(96652)
科学(93758)
(84606)
(77639)
财经(75652)
(73933)
中心(73357)
业大(71436)
研究所(69544)
(68730)
农业(65024)
北京(64400)
(61292)
师范(60742)
(59107)
经济学(58876)
(56261)
财经大学(55915)
基金
项目(318199)
科学(251533)
研究(235641)
基金(232210)
(200469)
国家(198689)
科学基金(172508)
社会(150271)
社会科(142157)
社会科学(142121)
(123759)
基金项目(122161)
自然(110807)
教育(108274)
自然科(108271)
自然科学(108247)
自然科学基金(106295)
(102904)
编号(96714)
资助(95227)
成果(78809)
(70775)
重点(70321)
(66924)
(66690)
课题(65837)
国家社会(61953)
创新(61951)
教育部(61235)
(61110)
期刊
(225367)
经济(225367)
研究(145756)
中国(97564)
(81767)
(78077)
管理(74253)
学报(73508)
科学(68589)
大学(57961)
农业(54902)
学学(54741)
教育(51692)
(51386)
金融(51386)
技术(43333)
业经(39907)
财经(38151)
经济研究(33722)
(32725)
问题(29668)
(28615)
(24327)
技术经济(24321)
理论(23231)
现代(22575)
图书(21912)
科技(21866)
商业(21412)
世界(21383)
共检索到7322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建雷  
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逐渐成为我国农业治理的核心问题。在市场机制下,以利益联结为中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之间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合约关系,这也成为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式。同时,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约关系也深嵌于政府治理体系之中。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约风险的化解,不仅需要不断优化其合约结构,还需要在市场机制之外,立足政府的政策引导、制度连接及公共品供给等治理机制探索多重路径,以不断强化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合约模式的组织合法性,优化其组织模式,降低外部性成本,进而维系双方利益关联机制及合约关系的稳定。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约关系治理内在地体现了政府与市场的互构逻辑,政府与市场构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两种基本治理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少华  
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快速增加。通过合约关系构建,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领小农户开展农业生产,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举措。当前,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合约签订、履行及违约责任追究机制构建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约风险亟待治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文峰  
传统农业条件下财政农业投资与农户经济行为目标不兼容,制约财政支农绩效提高。实现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要求政府调整优化财政政策,强化服务于传统农业转型的公共服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程华  卢凤君  刘晴  
全球贸易格局、网络共享经济、科技发展和政策体制,全面驱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从演进分化视角,对标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成熟的农业生产力,剖析农业现代化中产业主体及其所支配的生产要素出现的二元格局,发现多目标实现的冲突是当前面临的根本问题。从规模化发展、产业结构、创新驱动三方面,系统分析龙头企业面临的实际困境,并提出改变成本结构、打造服务平台、制定长效政策是破除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困境的针对性综合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华平  金丽馥  田刚  
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与保障。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年转移到非农产业领域就业而粮食消费量却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农民兼业化、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分析基于家庭农场的组织创新,破解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成困境并促进农民职业化的发展进程,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职业农民是农业内部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并非自发的演进过程,只有加快政府的制度创新,才能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稳态化。本文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民职业化培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评述,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桂环  
当前,想要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势必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可以说二者之间关系密切、互辅互成。本文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机制,并提出了促进二者稳步协调发展的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高布权  
政府的有效作为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它集中表现为制度保障、科技保障、资金保障和服务保障。然而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却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定位的偏差性与行为的失效性,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发展。为此,必须从政府自身的职能出发,以"有效性"为标尺,全面规范政府行为,以推动农业现代化快速健康地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柯福艳  
建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的长效机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与城镇化"三化"同步推进的基石,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与制度等障碍性因素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认为要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在深入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应与农业发展在农业劳动力减量提质、农业土地转用增值、农业基础建设、农产品生产、三次产业合作等方面建立起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政府要围绕这些长效机制的构建,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撑与公共服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汪菁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有助于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技术推广,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现代化目标下推动农地流转存在诸多障碍,如农户经济利益保障不足、非农劳动力社保缺失、城乡资源配置失衡等。本文以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为切入点,结合当前农地流转滞后现象特点,探讨如何在保障农户农地承包权的前提下,基于农户自愿原则提高农地流转效果,优化农地资源配置,以期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作开展带来积极影响。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星明  杨万江  
在大量前期研究的基础上 ,确立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筛选的原则 ,经过多层次指标筛选 ,建立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指标体系 ;并根据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理论 ,把现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划分为准备阶段、起点阶段、初步实现阶段、基本实现阶段和发达阶段 ;然后根据系统学、数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原理 ,采用弹性系数方法 ,建立“综合目标分层加权测评法”测算我国各地及沿海地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测评表明 ,总体上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将于 2 1世纪 2 0年代前后先后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红梅  霍有光  张国献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破解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期出现的农地撂荒、明日谁来种地等重大现实问题的根本出路。受众群体弱质化和劳动力城乡流动的市场非均衡化、培育机制缺乏科学设置与规范、外部社会环境的制度缺陷,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困境所在。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完善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的教育机制与人才流动机制,建立科学的职业农民培育培训机制,以及健全职业农民培育外部社会环境的制度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杰  
本文从二元经济增长模型推出两个命题假设: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城市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应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门槛效应。根据门槛水平对我国各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程度做出归类,证实了我国城镇化进程长期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的现实。将实证研究与现实相结合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长期战略和短期策略都需要更着力地推进城镇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姚金海  
在农村土地所有权仍然归集体所有,但农民享有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等权利的制度框架下,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能够合理提高农民个人收益。以此为契机,政府可以整合土地保障和新农保的相关功能,引入市场化投资、管理、运营机制,建构新型土地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本文通过构建养老保险制度精算模型,并对相关参数进行合理设定,在此基础上对养老金替代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缴费档次、缴费年限、投资收益率的提高能够促进农民养老金替代率的有效提升。当缴费年龄从16岁时开始,按设定的最高缴费档次和最高收益率计算,选择性缴费金额模式和选择性缴费比例模式下农民养老金替代率将分别达到64.10%和75...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润华  
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创新,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在改变传统发展方式时必须要借鉴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从问题入手进行相关的改革与创新,以巩固和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卫芳  
农业保险是农业现代化的客观要求和必要保障,农业现代化改善着农业保险的发展基础,提升农业保险的发展水平。农业保险与农业现代化两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一种互动机制,而且这种互动机制的运行整体上呈现互动能量逐渐增强、运行路径"累积向上"、互动成果不断扩大的特征。就我国现阶段农业保险和农业现代化的实践而言,这种互动机制的运行面临不少障碍,需要进行一系列制度安排上的变革和配套,以降低互动能量的损耗,提高互动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