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15)
2023(10339)
2022(8015)
2021(7237)
2020(6005)
2019(13171)
2018(13225)
2017(25372)
2016(14103)
2015(15905)
2014(16057)
2013(15393)
2012(13677)
2011(11990)
2010(12409)
2009(11567)
2008(11766)
2007(10962)
2006(9932)
2005(9213)
作者
(37688)
(31808)
(31646)
(29768)
(20090)
(15117)
(14266)
(12350)
(12218)
(11424)
(10804)
(10517)
(10243)
(9931)
(9818)
(9517)
(9354)
(9338)
(9288)
(9042)
(8024)
(7974)
(7799)
(7472)
(7460)
(7131)
(7117)
(7043)
(6362)
(6323)
学科
(79585)
(63162)
企业(63162)
(60869)
经济(60778)
管理(51000)
(44745)
农业(29794)
业经(28208)
方法(22305)
(20706)
中国(19945)
技术(16248)
(16053)
财务(16036)
财务管理(16023)
企业财务(15141)
数学(14912)
数学方法(14846)
(14427)
(14132)
理论(12775)
(12438)
(11678)
(11055)
(10884)
企业经济(10529)
地方(10482)
经营(10322)
农业经济(10102)
机构
学院(204470)
大学(190850)
(88057)
经济(86463)
管理(82748)
理学(70898)
理学院(70340)
管理学(69519)
管理学院(69163)
研究(61510)
中国(50241)
(47139)
(39397)
(38746)
农业(35443)
科学(34174)
(33915)
业大(32496)
财经(30874)
(30407)
中心(29217)
(27919)
研究所(26983)
(25885)
经济学(25442)
经济管理(25314)
(24937)
师范(24779)
北京(23534)
经济学院(23096)
基金
项目(128084)
科学(103964)
研究(102208)
基金(92292)
(77410)
国家(76445)
科学基金(68013)
社会(67163)
社会科(63198)
社会科学(63183)
(54056)
基金项目(49306)
教育(47466)
编号(44784)
(42427)
自然(40565)
自然科(39677)
自然科学(39670)
自然科学基金(39023)
资助(35012)
成果(33590)
(33372)
课题(30210)
(30118)
(29974)
(29059)
(28220)
重点(28134)
(28093)
国家社会(27132)
期刊
(110734)
经济(110734)
研究(56601)
(52509)
中国(44674)
农业(35218)
(32895)
管理(32663)
科学(26518)
业经(26485)
技术(24794)
教育(24782)
学报(24773)
(21453)
金融(21453)
大学(20863)
学学(20083)
(18165)
财经(15441)
问题(15297)
经济研究(15088)
农村(14020)
(14020)
农业经济(13823)
(13392)
职业(12583)
技术经济(12460)
世界(12328)
现代(10841)
经济问题(10822)
共检索到313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卢荣善  
农民身份化和职业化有着本质的差别。中国农民至今所代表的还是一种身份,由此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事实上开始推动着农民从身份化到职业化的转换。正确地认识这一趋势并自觉地促进其转换,对于加速中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农民从身份化到职业化转换表现为多向裂变。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孙华平  金丽馥  田刚  
新型职业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体与保障。然而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年转移到非农产业领域就业而粮食消费量却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农民兼业化、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严重。分析基于家庭农场的组织创新,破解新型职业农民的生成困境并促进农民职业化的发展进程,对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职业农民是农业内部分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结果,但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并非自发的演进过程,只有加快政府的制度创新,才能实现新型职业农民群体的稳态化。本文对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民职业化培育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评述,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借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丽萍  周敏  张健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破解今后"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难题的关键,对推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内涵,在实际调研基础上,分析了目前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思想认识建设、工作机制建设、培育体系建设以及政策扶持等对策,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沈红梅  霍有光  张国献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破解中国农业现代化转型期出现的农地撂荒、明日谁来种地等重大现实问题的根本出路。受众群体弱质化和劳动力城乡流动的市场非均衡化、培育机制缺乏科学设置与规范、外部社会环境的制度缺陷,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困境所在。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须完善农村人力资本提升的教育机制与人才流动机制,建立科学的职业农民培育培训机制,以及健全职业农民培育外部社会环境的制度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莉敏  
新型现代农业是以粮食优质高产为前提,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文化和科技素质,且会经营、善经营,具备市场经济意识。因此,我们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从政策扶持、法律保障、资金支持、制度安排、体系设计五个方面来保障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为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辛淑荣  吴建军  李忠德  吕善勇  王磊  
农民是现代农业的主体。推进科教兴农,切实把农村工作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战略。本文对农民素质的基本内容、现状作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现阶段提高农民素质的作用及应抓好的关键环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邢丽荣  邹松岐  于茂荣  蔡文霞  
随着现代化技术和手段的应用,如大规模作业的现代机械的引进,生物化学农药、肥料和转基因等,农业现代化离农民的距离越来越近,其给农民带来的影响业是巨大的。农业现代化对农民都有哪些影响?本文重点研究的是农业现代化与农民之间的冲突,如农业规模机械化与农民土地细碎化以及农民的自我保险;农业现代管组织化与农民松散的纪律和时间观念;农业新技术和手段的采用与农民的经验思维方式等等都存在着冲突。正视这些冲突,恰当解决这些冲突将会使农业现代化顺利、加速进行。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玉军  马媛媛  朱庆锋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现实选择,也是应对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分工、分业、分化的必然举措。基于此,在诠释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践,借鉴发达国家职业农民培养的经验,提出要从推进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机制模式的协同创新以及资源环境的优化配置等方面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创新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吕莉敏  马建富  
要实现"四化同步"的发展目标,首先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要实现农业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农民的现代化,这对全面造就新型农业、新型农村人才队伍,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通过分析农业现代化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关系以及农业现代化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对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畅  王思怡  马国巍  吴立全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举措之一,对保障农村人力资本和缓解“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等农村建设问题具有支撑作用。基于农业现代化与农民职业化耦合视角,以黑龙江省为例,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二者发展特征和耦合协调发展关系,以此为基础探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结果表明,2015—2017年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数在0.330~0.351间波动,农民职业化综合评价指数在0.323~0.329间波动。考察期内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略超前于农民职业化的发展,且各地级市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综合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高值区集中在哈尔滨、绥化、齐齐哈尔等西南部城市。黑龙江省两大系统耦合度波动幅度较小,维持在0.478~0.481之间,整体处于拮抗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保持在0.387~0.389之间,耦合协调等级整体处于轻度失调阶段。耦合协调度在空间格局分布上呈现由东北部城市向西南部城市递增趋势。因此,为尽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职业化向优质协调方向发展,需进一步优化发展较为薄弱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出因地制宜制定培育目标;因势利导丰富培育内容;推陈出新探索培育模式;多措并举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来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蓉蓉  徐之顺  
当前中国农业的发展必须突破城乡二元结构而走城乡一体化的道路,然而中国农业发展的未来正遭遇工业化农业的困扰。实际上,现代农业发展存在两个基本思路:一是工业化农业,二是可持续农业。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践中,关于工业化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争论必将伴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而生发,城市和农村所代表的两种生产方式将如何在农民的生产、生活以及交往活动中得以和谐共生,这是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研究的一个基本命题。论文通过考察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影响农民决策的相关因素,进而在多元主体参与的农业决策网络中考察农民参与是如何形塑他们自己的决策以及如何认同城乡两种文化并实现其和谐共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连山  
按照党中央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我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其中农业现代化居于基础性地位,这个任务已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迫近。改革开放以来,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中国经济在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但是相对来说,农业仍然比较滞后。像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整体经济的现代化是难以实现的。对于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及所包括的内容,理论界及实际工作部门均有多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俊毅  
本文在构建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增收新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构造了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形式的农业现代化与农民增收模型,利用湖南省近十年农村数据对理论框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理论框架符合经济发展实践,新的理论框架下可以为以湖南省为代表的农业省份坚持农业现代化,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政策研究提供依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玉婷  赵锦辉  
农业现代化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主流话语。现代农业知识系统以强势姿态挺进农民的农业生产领域,并对农民的传统知识系统形成冲击使其日益式微。现代农业知识系统以推翻式的方式"改造"传统知识系统的同时带来了许多问题。本文以断裂性理论反思农业现代化背景下的农民知识系统:传统农业知识系统多样化的系统性被打碎,而现代农业知识系统的不连续性脱离了原有的秩序和逻辑,无论从横向上还是纵向上都体现出断裂的特点。断裂性对农民造成了负面影响: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自信和兴趣降低、选择空间受限、自主性不足。重建农民的农业知识系统则需要对农业知识系统进行整合,重新发掘传统农业知识系统的价值并加以多功能性利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查振祥  
本文认为农业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是经济资源在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的再分配过程,是工业化在农业中引起的连锁反映和农业对工业化的能动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三组经济资源的对流运动:(1)农业机械装备与就业人口的对流运动。(2)现代生物化学技术手段与商品农产品的对流运动。(3)资金的对流运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我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都体现了这个本质特征。我国的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这种经济资源的对流运动还处在初期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有待于工业化进一步发展,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本身的能动作用,并根据工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采取切实可行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步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