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81)
- 2023(10929)
- 2022(8376)
- 2021(7660)
- 2020(6214)
- 2019(13603)
- 2018(13774)
- 2017(26225)
- 2016(14232)
- 2015(15879)
- 2014(16004)
- 2013(15450)
- 2012(13693)
- 2011(11921)
- 2010(12353)
- 2009(11754)
- 2008(11974)
- 2007(11054)
- 2006(10036)
- 2005(9358)
- 学科
- 业(80174)
- 企(63701)
- 企业(63701)
- 济(62154)
- 经济(62059)
- 管理(52277)
- 农(45027)
- 农业(30065)
- 业经(28619)
- 方法(22187)
- 财(21043)
- 中国(18013)
- 务(16180)
- 财务(16163)
- 财务管理(16150)
- 技术(15446)
- 企业财务(15250)
- 制(14909)
- 数学(14661)
- 数学方法(14585)
- 策(14229)
- 理论(13055)
- 体(12671)
- 划(11970)
- 和(11590)
- 发(11107)
- 地方(10894)
- 企业经济(10611)
- 经营(10398)
- 贸(10225)
- 机构
- 学院(206565)
- 大学(195215)
- 济(89729)
- 经济(88133)
- 管理(84551)
- 理学(72341)
- 理学院(71770)
- 管理学(70916)
- 管理学院(70563)
- 研究(62861)
- 中国(52959)
- 农(47767)
- 财(40302)
- 京(39991)
- 农业(35922)
- 科学(35072)
- 江(34313)
- 业大(32918)
- 财经(31429)
- 所(30624)
- 中心(30240)
- 经(28456)
- 研究所(27151)
- 州(26549)
- 经济学(25666)
- 经济管理(25630)
- 北京(24434)
- 范(24171)
- 师范(23977)
- 商学(23474)
- 基金
- 项目(130224)
- 科学(104593)
- 研究(102565)
- 基金(93929)
- 家(79132)
- 国家(78173)
- 科学基金(69558)
- 社会(67465)
- 社会科(63483)
- 社会科学(63468)
- 省(54226)
- 基金项目(50213)
- 教育(45895)
- 编号(44120)
- 划(41864)
- 自然(41710)
- 自然科(40776)
- 自然科学(40769)
- 自然科学基金(40111)
- 资助(35460)
- 成果(33951)
- 业(33701)
- 创(30611)
- 发(29862)
- 课题(28967)
- 部(28847)
- 农(28449)
- 重点(28301)
- 制(28086)
- 国家社会(27681)
- 期刊
- 济(113796)
- 经济(113796)
- 研究(58884)
- 农(53012)
- 中国(44812)
- 农业(35636)
- 管理(34494)
- 财(33591)
- 科学(27220)
- 业经(26741)
- 学报(25621)
- 融(22509)
- 金融(22509)
- 技术(21762)
- 大学(21583)
- 教育(21306)
- 学学(20601)
- 业(18553)
- 经济研究(15480)
- 问题(15478)
- 财经(15470)
- 农村(14091)
- 村(14091)
- 农业经济(13866)
- 经(13429)
- 世界(12605)
- 技术经济(12575)
- 现代(11180)
- 版(11107)
- 经济问题(10954)
共检索到3191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凌启鸿 张晓铃
1 农业现代化是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为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农业必须相应地加快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凌启鸿 张晓铃
一、农业现代化是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自立的基础。为适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经济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农业必须相应地加快发展,一方面不断地满足整个社会对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和出口创汇的需要;另一方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农民的经济生活水平。经过80年代的改革与发展,江苏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存在着三个方面的基本矛盾:一是资源约束。江苏人均耕地由解放初的2.36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继军
江苏农垦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实践王继军(江苏省农垦总公司南京210008)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和奋斗目标。农业实现现代化,农民生活实现小康进而达到比较富裕,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任务,它关系到整个现代化的进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祖海 李国英 张集文
本文阐述了农业现代化的技术需求特点 ,分析了技术需求类型 ,指出了各类技术来源 ,对于科研工作者、企业家、农户如何选择应用这些技术具有指导作用 ,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惠良
张家港市港口镇程墩村位于张家港市最南端,同常熟市相毗邻,全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327个农户,1 148人,1336亩集体耕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袁从祎
本文对苏南经济发达区十年来农业现代化科学实验的主要成绩、现状,经验进行了回顾总结,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其基本经验是:现代工业装备与先进技术措施结合,取得土地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的同步提高;实现区内粮食平衡自给基础上发展多种经济;采取“以工补农,以工建农”政策和“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途径,大力发展乡村企业;重视智力投入;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促进科技进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冯云龙
本文在探讨国外农业现代化实践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应如何全面理解农业现代化内涵,如何根据国情选择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如何创造条件推进农业现代化事业,以及科技教育和国家干预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等问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陆荣德 吴耀良 唐金虎 胡耀昌
本文主要在总结回顾试验区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发达地区在本世纪内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兆文
农业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各环节对金融的依赖性较强,因此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和质量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了解金融支持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笔者以重庆市9个区县为调研对象,就金融支持农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康贫 李秉柏 施德堂
苏南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马康贫李秉柏施德堂1978年我国农村改革之始,就明确提出了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农业发展的奋斗目标,自那时起,迄今已近20年,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展如何?本文根据苏南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苏南地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范维培
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农业现代化的进展及其出现的几种类型,提出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科技,开发福建山海资源,搞好产业结构调整,建立现代化的贸工农生产经营体系,因地制宜推广小型省力农机和注意技术要素协调发展等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金二威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发展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是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现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着发展困境,表现为:农业现代化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素质不高,农业现代化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不符合现代市场发展要求等问题。据此,要找准症结所在,靶向发力,从顶层引领、内在动力和外部驱动三方面着手,完善好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培育好发展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构建好发展现代农业的共享机制,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农业科技 现代农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楠 李昀励
数字技术作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兴动能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亦为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了重要驱动力。深析其机理,数字技术同农业产业的融合能够纵向驱动全链条的优化创新与延伸互融,横向促进多业态的融合发展;数字技术同农业生产的融合能够助益效率、品质、成本、生态效益多环节的全方位提升;数字技术同农业经营的融合能够赋能经营主体与经营服务的优质化转型。而今伴随数字技术架构的深入铺开,在其巨大的辐射效益下,农业产业功能价值日臻拓展,农业生产质效持续提升,农业经营方式改造优化,农业主体利益大幅增进。然而也必须看到,囿于顶层设计的滞后性、数字农业主体能力的失衡性、技术设施支撑的薄弱性,数字技术同农业体系的进一步深度交叉融合面临制约。系统思考深度推进数字赋能农业现代化的未来路径,应聚焦政策保障、主体赋能、技术设施供给三大破题口,强化支撑、补齐短板,为农业领域的模式变革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数字动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杨建仓 王磊
萧县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探讨杨建仓,王磊(中国农业科学农业宏观研究室北京100081)(安徽省萧县人民政府)1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资源类型、条件和因素分析1.1自然资源条件萧县位于安徽省北部,黄淮平原的南端,是以农业为主的县,为“七五”国家商品粮和优质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楠 李昀励
数字技术作为近年来蓬勃发展的新兴动能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亦为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了重要驱动力。深析其机理,数字技术同农业产业的融合能够纵向驱动全链条的优化创新与延伸互融,横向促进多业态的融合发展;数字技术同农业生产的融合能够助益效率、品质、成本、生态效益多环节的全方位提升;数字技术同农业经营的融合能够赋能经营主体与经营服务的优质化转型。而今伴随数字技术架构的深入铺开,在其巨大的辐射效益下,农业产业功能价值日臻拓展,农业生产质效持续提升,农业经营方式改造优化,农业主体利益大幅增进。然而也必须看到,囿于顶层设计的滞后性、数字农业主体能力的失衡性、技术设施支撑的薄弱性,数字技术同农业体系的进一步深度交叉融合面临制约。系统思考深度推进数字赋能农业现代化的未来路径,应聚焦政策保障、主体赋能、技术设施供给三大破题口,强化支撑、补齐短板,为农业领域的模式变革与转型升级注入强劲数字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