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99)
- 2023(11221)
- 2022(8641)
- 2021(7948)
- 2020(6439)
- 2019(14410)
- 2018(14656)
- 2017(27570)
- 2016(15108)
- 2015(16517)
- 2014(16743)
- 2013(16124)
- 2012(14159)
- 2011(12412)
- 2010(12967)
- 2009(12512)
- 2008(12785)
- 2007(11703)
- 2006(10887)
- 2005(10004)
- 学科
- 业(80924)
- 济(66914)
- 经济(66811)
- 企(64234)
- 企业(64234)
- 管理(53185)
- 农(48722)
- 农业(32564)
- 业经(31206)
- 方法(22747)
- 财(22675)
- 中国(19325)
- 制(18477)
- 务(16263)
- 财务(16243)
- 财务管理(16225)
- 体(15544)
- 技术(15391)
- 企业财务(15333)
- 数学(15250)
- 数学方法(15174)
- 策(14833)
- 发(12683)
- 地方(12512)
- 理论(12498)
- 农业经济(12424)
- 体制(12011)
- 划(11976)
- 和(11601)
- 发展(11351)
- 机构
- 学院(216491)
- 大学(205605)
- 济(95110)
- 经济(93441)
- 管理(87893)
- 理学(74902)
- 理学院(74301)
- 管理学(73460)
- 管理学院(73064)
- 研究(68079)
- 中国(56903)
- 农(49691)
- 财(44806)
- 京(42261)
- 科学(37521)
- 农业(37062)
- 江(35789)
- 财经(34011)
- 业大(33930)
- 所(33353)
- 中心(31965)
- 经(30786)
- 研究所(29470)
- 经济学(27547)
- 州(27507)
- 经济管理(26607)
- 范(26046)
- 北京(26039)
- 师范(25863)
- 经济学院(24855)
- 基金
- 项目(134532)
- 科学(108207)
- 研究(106171)
- 基金(97409)
- 家(82091)
- 国家(81086)
- 科学基金(71913)
- 社会(70694)
- 社会科(66544)
- 社会科学(66527)
- 省(55768)
- 基金项目(52028)
- 教育(46855)
- 编号(45076)
- 划(43134)
- 自然(42511)
- 自然科(41561)
- 自然科学(41553)
- 自然科学基金(40866)
- 资助(36734)
- 成果(35311)
- 业(34051)
- 创(31267)
- 发(31171)
- 课题(29904)
- 部(29870)
- 制(29547)
- 农(29486)
- 重点(29211)
- 国家社会(29113)
- 期刊
- 济(122671)
- 经济(122671)
- 研究(65238)
- 农(56207)
- 中国(48400)
- 农业(37719)
- 财(37295)
- 管理(34870)
- 科学(29024)
- 业经(28509)
- 学报(27285)
- 融(24869)
- 金融(24869)
- 大学(23210)
- 教育(22217)
- 学学(22144)
- 技术(20896)
- 业(18923)
- 财经(17108)
- 经济研究(16929)
- 问题(16594)
- 农村(15006)
- 村(15006)
- 农业经济(14946)
- 经(14881)
- 世界(13135)
- 技术经济(12846)
- 版(12151)
- 现代(11718)
- 经济问题(11681)
共检索到339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应恒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是一个不断动态调整的过程。不同资源禀赋条件和发展阶段,现代农业的发展面临不同约束条件,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和使命要求也存在差异。纵观各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历程也并非千篇一律,而都是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模式和路径。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是在人多地少的小农经济、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和巨大的城乡和区域差距的基础上,面临与工业化和城镇化乃至信息化发展的巨大鸿沟、以及开放的国际环境,承担保供、增收、可持续发展等历史责任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宋秉彝
本文介绍了北京市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探讨了农村改革与农业现代化,高产与农业技术改造,以及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问题;提出了深化农村改革的途径;坚持以农业发展为评价政绩的第一标准,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政企分开,农业企业独立核算、独立发展,建立以乡为单位的农场合作服务组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洪远 姜长云 林万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重大问题,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未来一段时间工作作出的总动员、总部署。本组笔谈特邀三位专家学者对全会强调的“三农”领域的重大原则、重要改革举措进行系统阐述和深刻解读,希冀为新阶段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洪远 姜长云 林万龙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重大问题,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未来一段时间工作作出的总动员、总部署。本组笔谈特邀三位专家学者对全会强调的“三农”领域的重大原则、重要改革举措进行系统阐述和深刻解读,希冀为新阶段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和决策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茹 原伟鹏 刘新平 张琳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新常态形势下,提高资源组合配置效率和匹配各项创新性的改革制度,发挥改革创新引领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动力作用尤为重要。文章从资源配置的宏观视角,从供给侧端制度改革包括农村土地、劳动力转移、金融资本、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全面梳理和剖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中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障碍因素和彼此之间的联系。结合国内农村实地实践的有益探索,借鉴国外农村改革的经验,建议增强农村改革制度的匹配程度和提升资源供给的生产效率,为有关政府部门和基层管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村改革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原伟鹏 田童 刘新平
"十三五规划"中全面贯彻和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对于现阶段深水区的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意义深远。本文从宏观视角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土地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条件、障碍问题和彼此矛盾,剖析农村深化改革中的深层原因和紧密联系,在理顺和协调相应关系并结合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供给侧端包括土地制度、劳动力、金融资本、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水平等在内的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和资源组合配置进行思考和路径探究,为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和基层组织实践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供给侧 农村改革 农业现代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茹 原伟鹏 刘新平 张琳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新常态形势下,提高资源组合配置效率和匹配各项创新性的改革制度,发挥改革创新引领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动力作用尤为重要。文章从资源配置的宏观视角,从供给侧端制度改革包括农村土地、劳动力转移、金融资本、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全面梳理和剖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中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障碍因素和彼此之间的联系。结合国内农村实地实践的有益探索,借鉴国外农村改革的经验,建议增强农村改革制度的匹配程度和提升资源供给的生产效率,为有关政府部门和基层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借鉴参考,加速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村改革 农业现代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茹 原伟鹏 刘新平 张琳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新常态形势下,提高资源组合配置效率和匹配各项创新性的改革制度,发挥改革创新引领农村、农民和农业的动力作用尤为重要。文章从资源配置的宏观视角,从供给侧端制度改革包括农村土地、劳动力转移、金融资本、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全面梳理和剖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改革与发展中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障碍因素和彼此之间的联系。结合国内农村实地实践的有益探索,借鉴国外农村改革的经验,建议增强农村改革制度的匹配程度和提升资源供给的生产效率,为有关政府部门和基层管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村改革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原伟鹏 田童 刘新平
十三五规划中全面贯彻和落实五大发展新理念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拉开帷幕,对于现阶段深水区的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意义深远。本文从宏观视角分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土地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条件、障碍问题和彼此矛盾,剖析农村深化改革中的深层原因和紧密联系,在理顺和协调相应关系并结合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供给侧端包括土地制度、劳动力、金融资本、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水平等在内的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和资源组合配置进行思考和路径探究,为有关政府管理部门和基层组织实践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
供给侧 农村改革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文雄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要求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这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昭耀
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市场农业王昭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广大农民发展农村市场经济,推动农业向市场经济转化,是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所在。安徽作为一个农业大省、粮食主产省,发展市场农业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传岗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克服土地流转陷阱建立土地流转长期化改革。虽然河南农民有加速农地流转与重新发包耕地的意愿,但土地流转补偿机制残缺严重制约了农地流转长期化、束缚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从利益补偿视角出发,本文初步分析了我国农地流转滞后的原因,并提出建立现代农业改革的三步:一是建立土地换社保的补偿机制,减少农民总量;二是启动农地集中发包机制,建立大家庭农场;三是构建地权量化流转机制,发展现代农业。
关键词:
农村土地流转 经济利益补偿 综合改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明亮
本文探讨了中国农村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关系,认为农业发展和积累是农村工业发展的基础;中国条件下大部分地区没有农村工业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而农村工业化并不能自然地带来农业现代化,两者必须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士辉
农业的人口状况与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方式及其进程密切相关。本文从农村人口增长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分析入手,运用经济学的观点,通过与现代社会人口生育行为的比较,分析农民多胎生育的经济、社会因素,提出农村人口控制的对策。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鸿儒
目前,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集中精力使目前还很落后的农业尽快得到迅速发展,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了实现这个历史任务,中央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其中之一就是恢复中国农业银行,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事业。这就需要面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经验和新问题,大力开展农村金融科学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