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71)
- 2023(11289)
- 2022(8702)
- 2021(7928)
- 2020(6561)
- 2019(14416)
- 2018(14489)
- 2017(27730)
- 2016(15027)
- 2015(16815)
- 2014(16849)
- 2013(16579)
- 2012(14749)
- 2011(12955)
- 2010(13448)
- 2009(12829)
- 2008(12993)
- 2007(12122)
- 2006(11003)
- 2005(10350)
- 学科
- 业(80645)
- 济(67062)
- 经济(66970)
- 企(64138)
- 企业(64138)
- 管理(54714)
- 农(45206)
- 农业(30108)
- 业经(29162)
- 方法(23431)
- 财(22115)
- 中国(20426)
- 务(16423)
- 财务(16392)
- 财务管理(16379)
- 数学(15825)
- 技术(15775)
- 数学方法(15740)
- 制(15506)
- 企业财务(15468)
- 策(14606)
- 地方(13698)
- 体(12943)
- 理论(12610)
- 划(12567)
- 和(12458)
- 发(11827)
- 贸(10885)
- 贸易(10876)
- 企业经济(10663)
- 机构
- 学院(217963)
- 大学(208065)
- 济(94614)
- 经济(92876)
- 管理(88515)
- 理学(75259)
- 理学院(74601)
- 管理学(73702)
- 管理学院(73306)
- 研究(68527)
- 中国(56588)
- 农(49704)
- 京(43256)
- 财(42952)
- 科学(38512)
- 农业(37436)
- 江(36501)
- 业大(34821)
- 所(33578)
- 财经(33106)
- 中心(32670)
- 经(29962)
- 研究所(29730)
- 州(28276)
- 经济学(27275)
- 北京(26611)
- 经济管理(26513)
- 范(26218)
- 师范(26013)
- 经济学院(24648)
- 基金
- 项目(136727)
- 科学(109606)
- 研究(107388)
- 基金(98280)
- 家(83150)
- 国家(82173)
- 科学基金(72606)
- 社会(70660)
- 社会科(66493)
- 社会科学(66476)
- 省(56895)
- 基金项目(52399)
- 教育(47510)
- 编号(45790)
- 划(44214)
- 自然(43546)
- 自然科(42562)
- 自然科学(42554)
- 自然科学基金(41852)
- 资助(37486)
- 成果(35800)
- 业(34222)
- 发(31723)
- 创(31622)
- 课题(30611)
- 部(30248)
- 重点(29866)
- 制(29063)
- 农(29026)
- 国家社会(28847)
- 期刊
- 济(120886)
- 经济(120886)
- 研究(63919)
- 农(54346)
- 中国(49366)
- 农业(36484)
- 财(35769)
- 管理(35659)
- 科学(29103)
- 学报(27980)
- 业经(27414)
- 融(23570)
- 金融(23570)
- 大学(23301)
- 教育(23251)
- 技术(22371)
- 学学(21986)
- 业(19202)
- 经济研究(16551)
- 财经(16521)
- 问题(16462)
- 经(14368)
- 农村(14277)
- 村(14277)
- 农业经济(14012)
- 技术经济(13243)
- 世界(13000)
- 现代(11694)
- 版(11555)
- 经济问题(11430)
共检索到343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志澄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一个建设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受两大因素的制约,一是取决于国家经济资源在农业与非农业领域之间的再分配;二是取决于农民资本积累与投入的状况。农业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工业的支持,工业化推进又需要农业的支持,工农业协调发展就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宏观基础;农业现代化建设资金积累与投入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就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微观基础。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东阳 蒋建平
长期以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一建设方针,对于推动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是,近四十年来的实践表明,由于没有把农业作为“基础产业”来看待,将农业的产业性质等同为“基础”对待,使农业缺乏与其它产业平等交换利益的地位和公平的要素替代机会,改造传统农业仍然局限在“农业是基础”的传统指导思想内,而不能彻底改造旧的经济结构和传统的生产方式。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加速“两个转变”的新形势下,要把农业提高到“基础产业”的高度上来,才能揭示出产业结构变革与利益调整对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意义;其目的在于把中国农业建设成为强大的基础产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东阳 蒋建平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现代化理论建设的指导思想,目的在于兴农、增值、繁荣市场、富裕农民。其内涵在于农民是基础产业的主体,着眼于9亿农民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没有9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我国的小康,不依靠9亿农民的力量就不可能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家庭经营是基础产业的根本制度,着眼于我国农民积极性的发挥和合法权益的维护;强调农户+一体化组织的建设模式,取决于我国农民在现实实践中的选择和对组织制度的创新;而产业一体化作为发达国家市场经济的战略目标获得了巨大成功,也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所验证,已逐步成为我国选择改造传统农业最有效的目标模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石忆邵
本文论述了基础设施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並提出了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对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都兴方 郭军
村实行公司化管理与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都兴方,郭军所谓村实行公司化管理,就是将具备一定条件的村,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改变成为融农、工、商综合经营,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运用公司制的管理方法,管理村里的经济和各项事务,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许世卫
农业现代化建设是特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观地看,土地、劳动力这些农业生产力要素在特区处于劣势,但利用经济特区的地理位置、优惠政策和经济驱动,特区已经走出一条以高起点、高收入、高速度、高效益为特征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之路。本文主要探讨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特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与水平、模式与特征,目标与途径等问题.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留科 吴次芳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重要途径 ,其发展可分四个阶段 ,目前正处在第二阶段。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措施应把农民增收放在重要位置 ,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 ;建立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实现农村生态化 ;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现代经营管理思想武装农业 ;根据区域优势利用理论 ,重视农业结构调整等。土壤科学对农业现代化有重要作用 ,它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土壤科学应立足于为“三农”服务 ,强调土壤保护 ,为农业结构调整和构建土壤安全体系服务 ,确保农业现代化的
关键词:
土壤科学 农业现代化 生态安全 优势利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卢良恕
90年代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展望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院士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卢良恕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在12亿人口中,农民占80%左右,农业产值占相当大的比重,农业现代化进程将直接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中国建立45年...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成贵 郑有贵
本文采用思辨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反思。文中着重阐释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在改革之前,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生的技术和制度选择的失误和低效率;改革以来政府行为对农业科技进步带来的负面影响;部分同志对农业现代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的模糊认识,认为社会经济条件不同的国家,其生态环境目标选择的价值论基础也迥然不同,穷国的经济学家和农学家们不宜在涌动的“绿色思潮”面前,把本国农业发展的环境目标提高到不适合的位置;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生的农业质态水平提高与农业增长之间的某种不同步性。
关键词:
技术,制度,生态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卢良恕
世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在即将来临的世纪中,科学技术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主导因素,将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国家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农业科技与其它领域科技一样,从50年代以后迅猛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迅速提高,在下一个世纪,这种推动作用将会愈加明显,尤其是像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科技的进步将对农业生产力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麟文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在新时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全新认识和深刻把握 ,是我们进行全面小康建设的指导思想。针对当前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加快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 ,必须树立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农业现代化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蒋建平
在这次“全国持续农业与农业现代化研讨会”上,我就有关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供大家讨论。 1 对农业基础产业地位与农业现代化的再认识问题 80年代,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年平均增长速度达6.4%,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全世界尚有7.8亿人饥饿和营养不良、12亿人处于贫困线以下的情况下,中国基本上解决温饱并正在迈向小康,这对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都具有重要深远影响。我国农业成就来之不易!如何加以巩固发展,是值得高度重视的一大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总的看来,我国农业基础脆弱,综合生产力水平不高,效益较低,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并不牢固。近来乱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康贫 李秉柏 施德堂
苏南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马康贫李秉柏施德堂1978年我国农村改革之始,就明确提出了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为农业发展的奋斗目标,自那时起,迄今已近20年,农业现代化建设进展如何?本文根据苏南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苏南地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翟永功 陈汤臣 张芳兰
现代农业是发达的市场农业,是优化资源数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最佳配置,促进工农、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获得最大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第一产业。在一定意义说,农业现代化就是对自然资源科学地合理地利用和改造的过程,在自然的活动与农林牧业生产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对野生动物进行科学的管理、合理的利用、有效的保护,就能充分发挥野生动物资源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
野生动物,资源,农业现代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明
一、农业工程技术领域及其贡献农业工程技术是综合应用工程、生物、信息和管理科学原理与技术而形成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技术以复杂的农业系统为对象,研究农业生物、工程措施、环境变化等的相互作用规律,并以先进的工程和工业手段促进农业生物的繁育、生长、转化和利用。其研究领域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工程、农业电气信息与自动化工程、农产品加工工程、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