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58)
2023(16998)
2022(14220)
2021(13155)
2020(11099)
2019(25188)
2018(25300)
2017(48717)
2016(26560)
2015(29875)
2014(29872)
2013(29475)
2012(26902)
2011(23791)
2010(23867)
2009(22219)
2008(21844)
2007(19588)
2006(17537)
2005(15521)
作者
(75625)
(63020)
(62342)
(59364)
(40153)
(30172)
(28299)
(24682)
(23971)
(22430)
(21485)
(21203)
(19995)
(19920)
(19135)
(19130)
(18673)
(18634)
(18051)
(18004)
(15737)
(15409)
(15215)
(14609)
(14096)
(14048)
(13999)
(13911)
(12567)
(12482)
学科
(108877)
经济(108739)
(101502)
管理(84432)
(82914)
企业(82914)
(49385)
方法(46048)
数学(36394)
数学方法(36043)
业经(34886)
农业(32954)
(31593)
中国(29090)
(23655)
地方(23412)
(22294)
财务(22221)
财务管理(22192)
企业财务(21000)
技术(20582)
(20479)
理论(19710)
(19116)
(18424)
贸易(18412)
(18081)
(17840)
(17727)
(17374)
机构
学院(376190)
大学(370699)
管理(153607)
(150540)
经济(147255)
理学(132116)
理学院(130767)
管理学(128805)
管理学院(128143)
研究(120796)
中国(94716)
(78935)
科学(74719)
(72805)
(68401)
(60070)
业大(59642)
(57936)
中心(56421)
农业(55758)
研究所(54396)
财经(54380)
(49447)
北京(49081)
(48585)
师范(48214)
(46379)
(43454)
经济学(43340)
经济管理(41551)
基金
项目(253498)
科学(200305)
研究(189299)
基金(183285)
(157916)
国家(156440)
科学基金(136032)
社会(119725)
社会科(113035)
社会科学(113003)
(101534)
基金项目(98676)
自然(87566)
自然科(85501)
自然科学(85482)
教育(84946)
自然科学基金(83956)
(82694)
编号(79480)
资助(73093)
成果(62819)
重点(55625)
(55359)
(54899)
(54210)
课题(53029)
创新(50028)
国家社会(48430)
(47762)
科研(47621)
期刊
(175610)
经济(175610)
研究(108833)
中国(73713)
(72482)
管理(56881)
学报(56751)
科学(54366)
(53737)
农业(49062)
大学(43996)
学学(41530)
教育(39029)
(36221)
金融(36221)
业经(34831)
技术(33707)
财经(26006)
(25637)
经济研究(24917)
问题(23946)
(22194)
技术经济(19674)
(18849)
现代(18613)
图书(18443)
科技(18137)
理论(17653)
资源(17562)
商业(17106)
共检索到559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常伟  
农地托管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之一。结合安徽省农地托管实践可知,农地托管符合农村发展趋势和农民现实需求,有助于保障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地规模经营健康发展,其通过建立契约、利益和技术联结保障机制、生产托管环节的统分结合以及提供具有系列性、全方位性和多功能性的服务,在农民增产增收、化解农业经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总体看,农地托管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强引导、支持和规范。应以农民自愿、共同协商等原则推进农地托管,为农地托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将农地托管相关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常伟  
农地托管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之一。结合安徽省农地托管实践可知,农地托管符合农村发展趋势和农民现实需求,有助于保障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地规模经营健康发展,其通过建立契约、利益和技术联结保障机制、生产托管环节的统分结合以及提供具有系列性、全方位性和多功能性的服务,在农民增产增收、化解农业经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总体看,农地托管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加强引导、支持和规范。应以农民自愿、共同协商等原则推进农地托管,为农地托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将农地托管相关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剑峰  朱媛媛  
通过构建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抽取5个主成分对安徽省62个县级单元进行农业现代化水平综合测度,并将其分为4个等级,即欠发展区、发展区、较发达区与发达区。论证了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区域空间差异较小的县级单位集中分布在皖北、皖南、皖西南地区,区域空间差异较大的县级单位集中分布在皖中地区。提出了安徽省因地制宜应有不同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临江地区应发展"高效、优质、高产、外向、生态"的现代农业园区模式,皖南山区发展"旅游观光、绿色生态"的模式,皖北发展"规模经营、生态循环"的农业现代化模式。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珂  程久苗  费罗成  
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并促进劳动力转移,是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及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农户作为农地流转的参与主体,保障其福利是农地流转的重要基调。基于安徽省小岗村调研数据,以阿马蒂亚·森“可行能力”框架下福利理论为指导,构建农户农地流转福利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法研究农户农地流转前后福利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小岗村农地流转后农户总体福利水平较流转前基准状态有所下降,其中经济状况与社会保障评价值降幅较大;不同收入构成及不同种植结构农户在经济状况、就业前景、社会保障等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变化。提出了提高原有流转费标准、开展就业培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相关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珂  程久苗  费罗成  
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并促进劳动力转移,是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及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农户作为农地流转的参与主体,保障其福利是农地流转的重要基调。基于安徽省小岗村调研数据,以阿马蒂亚·森"可行能力"框架下福利理论为指导,构建农户农地流转福利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法研究农户农地流转前后福利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小岗村农地流转后农户总体福利水平较流转前基准状态有所下降,其中经济状况与社会保障评价值降幅较大;不同收入构成及不同种植结构农户在经济状况、就业前景、社会保障等功能指标均有不同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珂  程久苗  费罗成  
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保障粮食安全并促进劳动力转移,是农业现代化、规模化经营及产业升级的必要条件。农户作为农地流转的参与主体,保障其福利是农地流转的重要基调。基于安徽省小岗村调研数据,以阿马蒂亚·森“可行能力”框架下福利理论为指导,构建农户农地流转福利测度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法研究农户农地流转前后福利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小岗村农地流转后农户总体福利水平较流转前基准状态有所下降,其中经济状况与社会保障评价值降幅较大;不同收入构成及不同种植结构农户在经济状况、就业前景、社会保障等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变化。提出了提高原有流转费标准、开展就业培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相关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鹏  
中国社会还是一个农村社会,农村是中国的基石。而农村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又要靠农业的持续发展。面对中国社会转型所导致的巨大变革,农村在潜移默化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迁,使得农业衰退问题日益突出,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农民富裕、农村繁荣、农业衰退"的现象。因此必须立足农业本身,实现持久的"农民富裕、农村繁荣"。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任守云  付会洋  
本文通过实地研究方式对典型小农农耕村落的农耕知识传播进行研究,追溯从建国后到市场化发展至今农耕知识传播的演变。研究发现,在自上而下的农业现代化传播实践中,农耕知识传播作为一套权力话语体系和一种发展干预手段,将小农的传统农耕知识建构为落后、缺少生产效率及不科学的方式,将资本密集型、工业化农业的方式界定为现代化的科学农耕。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农民变为知识接受的客体,传统耕作方式被改造,地方性知识逐渐消解,社区农业生产关系被改造。亟需重构以农村社区为中心的农耕传播,并配套以相应的政策激励。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任守云  付会洋  
本文通过实地研究方式对典型小农农耕村落的农耕知识传播进行研究,追溯从建国后到市场化发展至今农耕知识传播的演变。研究发现,在自上而下的农业现代化传播实践中,农耕知识传播作为一套权力话语体系和一种发展干预手段,将小农的传统农耕知识建构为落后、缺少生产效率及不科学的方式,将资本密集型、工业化农业的方式界定为现代化的科学农耕。随着市场化的推进,农民变为知识接受的客体,传统耕作方式被改造,地方性知识逐渐消解,社区农业生产关系被改造。亟需重构以农村社区为中心的农耕传播,并配套以相应的政策激励。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耕知识传播的特点需要学界进一步研究。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菊  
农业省经济的发展有赖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文章讨论了农业省——安徽现代农业特征及工业发展现状,认为安徽省经济发展应该抓住时机,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根据安徽省的具体情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芳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特色现代农业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河南省应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实现特色农业经营规模化;加快农产品市场建构,实现特色农业流通现代化;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实现特色农业生产科技化等,全面推进河南省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赵景阳  郭艳红  米庆华  
农业现代化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农业现代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本文以广义农业现代化为视角,提出了广义农业现代化的“三组成论”、“三目标论”和“三动力论”;研究了广义农业现代化进程评价的众多内容,包括建立指标体系的原则和内容、评价模型的建立,以及现代化指数的灰色预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柳百萍  胡文海  
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安徽由农业资源大省向农业产业强省转变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安徽农业的地位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安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即优势农产品型、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型、乡村旅游产业带动型和城郊都市农业型,并提出了促进安徽现代农业发展的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善珍  藕海云  曹承龙  李兰  
本文以对安徽省肥西县农村社区的实地调查为基础,采用深度访谈、资料分析等方法,从农村社区的组织建设、网格化创新管理、信息化管理、服务化管理、农村居民的再就业能力提升、农村社区管理的持续发展、区域院校与农村社区合作共建发展的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内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衡霞  程世云  
土地托管组织是农村土地规范化流转进程中的一项制度创新,与其他农村经济组织一样构成了农民利益共同体的部分保障,且逐步建立健全了利益联结机制、运行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等,在农民权益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囿于资源、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局限,目前在农民权益保障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而有必要在完善该模式定位基础上加大扶持力度,使其能更好地发挥农民权益保障功能,尤其在一些灾后重建地区,大力发展土地托管社更有利于产业恢复与结构调整和农民权益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