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93)
- 2023(13485)
- 2022(10686)
- 2021(9648)
- 2020(8072)
- 2019(17634)
- 2018(17800)
- 2017(34234)
- 2016(18576)
- 2015(20968)
- 2014(21173)
- 2013(20665)
- 2012(18578)
- 2011(16426)
- 2010(16958)
- 2009(16328)
- 2008(16382)
- 2007(15406)
- 2006(13980)
- 2005(13201)
- 学科
- 业(89625)
- 济(79049)
- 经济(78907)
- 企(72590)
- 企业(72590)
- 管理(70063)
- 农(46708)
- 业经(31689)
- 农业(30997)
- 财(28775)
- 方法(27347)
- 中国(24142)
- 制(22571)
- 务(19863)
- 财务(19822)
- 财务管理(19795)
- 数学(19262)
- 数学方法(19145)
- 企业财务(18746)
- 体(17425)
- 技术(17319)
- 策(16292)
- 地方(15711)
- 划(15026)
- 理论(14327)
- 和(14208)
- 体制(13619)
- 发(13180)
- 银(13054)
- 银行(13043)
- 机构
- 学院(270088)
- 大学(261498)
- 济(115828)
- 经济(113472)
- 管理(107590)
- 理学(91158)
- 理学院(90367)
- 管理学(89271)
- 管理学院(88792)
- 研究(85568)
- 中国(70413)
- 财(57431)
- 农(55706)
- 京(54734)
- 科学(47395)
- 江(45295)
- 财经(43577)
- 农业(42033)
- 所(41704)
- 业大(40914)
- 中心(40815)
- 经(39372)
- 研究所(36609)
- 州(34833)
- 经济学(34160)
- 北京(33733)
- 范(31967)
- 师范(31706)
- 财经大学(31418)
- 经济学院(30776)
- 基金
- 项目(168953)
- 科学(135103)
- 研究(131583)
- 基金(122219)
- 家(103542)
- 国家(102409)
- 科学基金(90108)
- 社会(86423)
- 社会科(81477)
- 社会科学(81459)
- 省(68854)
- 基金项目(64901)
- 教育(59110)
- 编号(55216)
- 划(54571)
- 自然(54498)
- 自然科(53206)
- 自然科学(53195)
- 自然科学基金(52306)
- 资助(47436)
- 成果(44568)
- 制(39048)
- 创(38226)
- 业(38018)
- 部(37939)
- 课题(37669)
- 发(37668)
- 重点(37121)
- 国家社会(35510)
- 创新(34924)
- 期刊
- 济(146815)
- 经济(146815)
- 研究(81996)
- 中国(62922)
- 农(59516)
- 财(48098)
- 管理(43846)
- 农业(39729)
- 科学(35692)
- 学报(35335)
- 融(30430)
- 金融(30430)
- 业经(30330)
- 大学(29450)
- 教育(28718)
- 学学(27816)
- 技术(26075)
- 财经(22203)
- 业(20648)
- 经济研究(20478)
- 问题(19683)
- 经(19129)
- 农村(15401)
- 村(15401)
- 技术经济(15031)
- 世界(14894)
- 农业经济(14624)
- 版(14081)
- 现代(14073)
- 经济问题(13293)
共检索到4280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桂环
当前,想要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势必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可以说二者之间关系密切、互辅互成。本文分析了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机制,并提出了促进二者稳步协调发展的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协调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柯福艳
建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的长效机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与城镇化"三化"同步推进的基石,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与制度等障碍性因素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认为要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在深入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应与农业发展在农业劳动力减量提质、农业土地转用增值、农业基础建设、农产品生产、三次产业合作等方面建立起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政府要围绕这些长效机制的构建,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撑与公共服务。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互促共进 长效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慧玲
农业现代化一直是河南省现代化进程中的短板,面对着人多地少的资源状况,有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村经济和农业发展水平,确保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成为事关全省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新型城镇化是个纲,纲才能举目张。只有以新型城镇化为引领,才能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子,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胡培兆
从现象和经验可知,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发达程度和农民生活的富裕程度,与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高低是成反比的。在农业人口比例高的发展阶段,要根本改革农业改变农民的状况是不可能的,只有农业人口比例不断向低位运动,与城镇人口比例持平时,才能开始有根本性的改变;当比例降到30%以下的低位时,农业现代化则同时会实现。农业现代化并不与人口居住城镇化相等,但两者相关,互为条件,也互为标志。如20世纪下半叶的统计资料显示,除非常时期外,我国农民纯收入增加与农村人口比例减少是同步平行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白克拉木·孜克利亚 刘松 余波 周春山
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进而扩大农业对城市发展的贡献,推动城市化进程。根据农业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本文构建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经济结构、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6个维度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1990—2019年间西藏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探讨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由1990年的1.22上升至2019年的17.65;与此同时,西藏城镇化水平从1990年的16.36提升至2019年的31.54。西藏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起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提升农业贡献和改变城乡推拉力实现的;西藏农业现代化各维度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效果不一致,该异质性根源于农业贡献对城镇化作用的社会发展阶段差异。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强化农业贡献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本文建议加强西藏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援藏投入,深化农业机械化普及以提升西藏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发展西藏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以提升西藏农业产业化水平,活跃农村商品市场、扩大农牧民增收以提升西藏农村社会发展水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白克拉木·孜克利亚 刘松 余波 周春山
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进而扩大农业对城市发展的贡献,推动城市化进程。根据农业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本文构建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经济结构、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6个维度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1990—2019年间西藏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探讨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由1990年的1.22上升至2019年的17.65;与此同时,西藏城镇化水平从1990年的16.36提升至2019年的31.54。西藏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起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提升农业贡献和改变城乡推拉力实现的;西藏农业现代化各维度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效果不一致,该异质性根源于农业贡献对城镇化作用的社会发展阶段差异。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强化农业贡献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本文建议加强西藏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援藏投入,深化农业机械化普及以提升西藏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发展西藏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以提升西藏农业产业化水平,活跃农村商品市场、扩大农牧民增收以提升西藏农村社会发展水平。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向丽
加快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于推动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30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Tapio脱钩指数法,对2012~2013年中国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脱钩状态进行测度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12~2013年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偏低,呈现出"中部>东北部>东部>西部"的地区差异性;考察期内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均显著提升,且东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但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均明显下降;中国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脱钩关系表现为扩张相对负脱钩、扩张连接、扩张相对脱钩等9种脱钩状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性整体较差,且空间分异特征明显。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颖文 吕火明
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互动机理,构建"两化"联合评价指标体系,可基于现实数据对"两化"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测评。结果显示,中国"两化"协同度正处于稳步提升的态势,但城镇化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力没有充分发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阻滞作用,需通过大力提升城镇化内涵质量促进"两化"协同发展。在进一步分析现阶段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可提出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耦合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曾超 钱晓颖
论文从"新四化"之间的联系出发,通过年度数据对比,新型城镇化的相关理论探讨以及利用VAR模型、脉冲相应和方差分解等实证研究方法的分析,揭示了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互动发展的关系,并提出了实现二者协调发展的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周婕
[目的]新型城镇和农业现代化作为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两者间的耦合度有利于区域甚至全国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发展。[方法]以淄博市为例,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间的耦合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2008—2017年淄博市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程度逐年增加,但一直处于次优水平,其中2008—2017年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程度逐年增加,处于次优水平,2008—2017年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程度也逐年增加,同时2008—2015年处于次优水平2016—2017年处于最优水平;同时2017年淄博市各区县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度均处于次优水平,且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程度相对于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程度低,其中博山区、桓台县、高清县和沂源县的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程度处于最优水平,其他区县处于次优水平,张店区的新型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程度处于最优水平,其他区县处于次优水平。[结论]实现淄博市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均衡协调发展,必须加大农业现代化推动新型城镇化的程度,以核心区域辐射周边区县,进而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向丽
加快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对于推动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30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构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和Tapio脱钩指数法,对20122013年中国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及二者的脱钩状态进行测度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0122013年中国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偏低,呈现出"中部>东北部>东部>西部"的地区差异性;考察期内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均显著提升,且东部地区优于西部地区,但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新型城镇化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涛 杨佳怡 陈池波
文章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作用机理,并结合黄淮地区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黄淮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黄淮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上呈现东部优于西部、北部优于南部的特征;2009—2019年除山东的耦合协调度略有下降外,安徽、河南、江苏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有所提升,总体趋于优化,区域间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各省份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短板,安徽、河南在研究期间属于新型城镇化滞后型,山东、江苏则属于农业现代化滞后型,且随着时间变化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曙辉 宋天庆 陈怀军 欧阳作富
工业化、城镇化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与象征,是历史发展之必然,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手和不竭动力源。文章浅述了工业化与城镇化在发展理念、市场空间、生产方式、科学技术和资金保障等诸方面给现代农业建设带来的显著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分析指出,工业化、城镇化侵吞或掠剥土地、淡水、劳动力、资本等农业自然与社会资源,胁迫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与农产食品质量安全等,而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产生多层面的明显消极影响;进一步提出,转变发展理念与生产经营方式,提升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质量、效益与效率,方能确保"三化"与城乡经济同步协调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全面、科学、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战强 乔志敏
利用1978~2010年的全国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化、城镇化变动是农业现代化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农业现代化变动不是工业化、城镇化变动的格兰杰原因;从脉冲响应看,来自城镇化、工业化的冲击对农业现代化变动的影响持续较长,但前者的作用更大;从方差分解看,城镇化变动比工业化变动对农业现代化变动的贡献度要高得多。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白云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一些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的不仅表现为农业落后于工业,农村落后于城市,而且还呈现出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趋势。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在城镇化进程中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通过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农业组织结构,推进农业技术创新等,为城镇化和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