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67)
- 2023(15224)
- 2022(12205)
- 2021(11025)
- 2020(9251)
- 2019(20969)
- 2018(20671)
- 2017(40292)
- 2016(21903)
- 2015(24817)
- 2014(24981)
- 2013(24944)
- 2012(22992)
- 2011(20455)
- 2010(20777)
- 2009(19861)
- 2008(20209)
- 2007(18661)
- 2006(16486)
- 2005(14987)
- 学科
- 济(104733)
- 经济(104613)
- 业(94307)
- 企(76241)
- 企业(76241)
- 管理(72927)
- 农(50485)
- 方法(47311)
- 数学(38586)
- 数学方法(38351)
- 业经(34281)
- 财(33814)
- 农业(33588)
- 中国(27006)
- 务(21994)
- 财务(21967)
- 财务管理(21927)
- 制(20908)
- 企业财务(20801)
- 地方(19266)
- 技术(18302)
- 贸(18138)
- 贸易(18132)
- 易(17598)
- 策(17066)
- 和(16445)
- 理论(16147)
- 体(15805)
- 划(15413)
- 学(15406)
- 机构
- 学院(330376)
- 大学(323358)
- 济(143607)
- 经济(140933)
- 管理(131551)
- 理学(113381)
- 理学院(112325)
- 管理学(110834)
- 管理学院(110232)
- 研究(104037)
- 中国(82735)
- 农(67017)
- 财(66732)
- 京(65968)
- 科学(60707)
- 财经(52922)
- 所(52171)
- 江(51832)
- 农业(51365)
- 业大(50222)
- 中心(49396)
- 经(48068)
- 研究所(46717)
- 经济学(44391)
- 北京(40725)
- 经济学院(40514)
- 州(40292)
- 范(39975)
- 师范(39617)
- 财经大学(38678)
- 基金
- 项目(212798)
- 科学(169508)
- 研究(159330)
- 基金(156010)
- 家(133496)
- 国家(132180)
- 科学基金(115179)
- 社会(105153)
- 社会科(99411)
- 社会科学(99384)
- 省(84714)
- 基金项目(82704)
- 教育(72182)
- 自然(71292)
- 自然科(69681)
- 自然科学(69663)
- 划(68761)
- 自然科学基金(68502)
- 编号(65352)
- 资助(62176)
- 成果(52041)
- 部(48084)
- 发(47031)
- 重点(47023)
- 创(46414)
- 业(44285)
- 国家社会(43906)
- 课题(43841)
- 创新(42698)
- 教育部(41590)
共检索到4909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莉 刘志文
推进农业现代化,既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主渠道,又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路径。本文从农业现代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内在逻辑出发,然后基于197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研究了农业现代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为特征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性,而且农民工资性收入占比与财政支农比重的提高也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朝
本文从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两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包括以人为本、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强化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及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随后,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如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产业链不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最后,提出了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蒋永穆 赖珩瑗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回望过去,中国式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回应各个历史阶段的时代诉求中不断推进,围绕着“六个核心”——机械化、科技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和绿色化,形成了“五个重要共识”——坚持以“大国小农”为基本农情,坚持以满足人民需求为根本目标,坚持以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为文化根脉,坚持以推进工农互动和城乡互动为发展战略,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本质特征。展望未来,中国式农业现代化要直面新的时代命题,要在继续推进“六个核心”和坚持“五个重要共识”的基础上,巩固成果、紧握机遇,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强大的支撑和保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景帅 张东玲 范伟丽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构建包括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五个维度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7—2017年山东省17地市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熵权TOPSIS方法,对山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利用面板模型,针对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及其异质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山东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革命老区和边缘地市发展水平较低;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其作用随着农业农村发展质量的提高而下降;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对低水平和中等水平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作用较为明显;政府干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调控力不足,金融发展和科技创新水平是未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工具。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厅厅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组成部分,关乎共同富裕进程。基于CNKI数据库和CiteSpace计量分析软件,对1992-2022年共1923篇农业现代化权威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聚焦农业现代化研究的时空演变、前沿图景与逻辑演进展开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农业现代化研究呈现出“分散不均衡”的时空演变,揭示出“主流聚集态”的前沿图景,反映出“政策导引性”的演进路径。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亟待重视与关注构建农业现代化研究的“学术共同体”,拓展农业现代化研究的“空间新视角”,关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任务艰巨区”,布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多梯队赛道”。为推动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志全 朱殿霄 辛岭 侯丽薇 王东阳
【目的】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四化同步”的重要组成,分析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相对差距,界定中国农业发展的全球定位。【方法】FAO在相关研究中提出:农业现代化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规律性过程,该过程伴随着一系列基本特征的趋势性变化。承认农业现代化发展内在的规律性是进行农业现代化水平国际比较的前提条件。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如下两个核心假设作为使用年代差距进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国际比较探究的基础:(1)不同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共性特征,不同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会经历相同的历史阶段,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大致相同的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田俊 李旭东 陈璇 郭兴
从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视角切入,探究“两化”协调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联性,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黔中城市群为案例区,综合运用熵值-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2010—2020年“两化”协调发展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格局,揭示了两者的时空关联性,并对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其他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2010—2020年黔中城市群“两化”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协调类型由濒临协调为主转向勉强协调为主;期间城乡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县域间分化趋于收敛,但其差异仍旧明显。(2) 2010—2020年黔中城市群“两化”协调发展水平低值区主要位于西部毕节一带,高值区集中于中部贵阳;“两化”协调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两者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城乡收入差距与“两化”协调水平的低、高值区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重合现象。(3) 2010—2020年黔中城市群“两化”协调发展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且呈增强态势;此外,人力资本水平、道路基础设施密度和教育水平等也是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核心驱动因素,多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了黔中城市群城乡收入差距空间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婉华
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耦合是实现我国农业强国目标的重要路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举措,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的基本要求,也是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有效方案。在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耦合的过程中,应明确二者耦合的主体逻辑、运行逻辑、情感逻辑,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根本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以鼓励各方共同参与为路径全面打造乡村振兴格局,以促进共同富裕为目标推进现代化乡村建设征程。在此基础上,还应改善农业产业结构,优先发展农村农业,打造乡土人才队伍,推广农业科学技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丽玲
我国城镇化进程已从单一的人口城镇化向多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在这一进程中,城乡经济结构与社会形态逐渐发生了变化。流通业作为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越来越重要的联结桥梁,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日益突出。因此,本文使用2010-2017年中部地区的省际数据,利用熵值法计算出各省(市)的新型城镇化率,并在此背景下研究流通业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流通产业发展对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影响并不显著,但与新型城镇化率的交互作用下对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呈现显著的负面影响;流通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率都可在1%的显著水平下对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起负面作用,两者的交互作用也可起到缩小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的效果。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晓越
Based on the four components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eans,agricultural labor forces,agricultural output capacity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nditions,and on the predetermined sixteen variables,this study constitutes a statistical index system for th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and,thereby,analyzes empirically the progress of the Chines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from 1998 to 2001.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指标体系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曾小彬 刘凌娟
文章基于"一连串事件"逻辑阐述的视角,通过构建多变量回归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进行了系统性的再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因素的作用大小依次序排序为:二元经济结构、城市化水平、经济增长水平、对外开放中资本流动性、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农村物质存量水平、财政支出力度。这些因素可解释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93.1%。二元经济结构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远大于其他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庆然
文章选取中部地区1978~2010年的样本数据,在构建VAR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对中部地区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武小龙 刘祖云
"城乡差距"一直是中国城乡发展良性推进中的症结性问题。通过从城市偏向理论的视角对城乡差距的形成逻辑进行系统分析,并结合江苏省市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城市偏向与城乡差距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城市偏向政策是中国城乡差距形成的本质原因,且回归结果显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科教文卫支出、公共服务支出等存在显著的城市偏向。为此,城乡差距问题的消解,应立足于"乡村本位"的价值思考,摒弃"城市偏向型政策",建构"包容性"的城乡发展政策,才能有效达成城市与乡村社会的衔接。
关键词:
城乡差距 城市偏向 包容性政策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贺建清
利用1997年~2010年全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研究城镇化、工业化对城乡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化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且西部地区效果最明显,中部次之;工业化具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的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在西部地区更为突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彩祥
本文利用1978-2005年的省级数据来论证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转移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在实证模型中我们还考察了可能对城乡收入差距造成影响的其他控制变量,其中尤以城市导向的财政政策为主,实证结果显示城市导向的财政政策不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关键词:
人力资本结构 收入差距 劳动力转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