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72)
- 2023(14205)
- 2022(11413)
- 2021(10640)
- 2020(8926)
- 2019(19878)
- 2018(20001)
- 2017(38647)
- 2016(20640)
- 2015(23181)
- 2014(22630)
- 2013(21739)
- 2012(19333)
- 2011(16998)
- 2010(17696)
- 2009(16796)
- 2008(16827)
- 2007(15578)
- 2006(13910)
- 2005(12778)
- 学科
- 业(93559)
- 济(89203)
- 经济(89088)
- 企(76202)
- 企业(76202)
- 管理(70263)
- 农(46532)
- 方法(37237)
- 业经(32233)
- 农业(31034)
- 数学(28912)
- 数学方法(28371)
- 财(25687)
- 中国(25294)
- 技术(21300)
- 制(19495)
- 务(18454)
- 财务(18405)
- 财务管理(18385)
- 理论(17485)
- 企业财务(17321)
- 策(17170)
- 地方(15278)
- 划(15182)
- 体(15084)
- 贸(14848)
- 贸易(14834)
- 和(14609)
- 易(14403)
- 银(14041)
- 机构
- 学院(292317)
- 大学(283119)
- 济(125585)
- 经济(123299)
- 管理(120856)
- 理学(103738)
- 理学院(102842)
- 管理学(101104)
- 管理学院(100587)
- 研究(89874)
- 中国(73731)
- 京(58771)
- 农(57017)
- 财(56255)
- 科学(51835)
- 江(46300)
- 业大(44284)
- 财经(44120)
- 所(43668)
- 农业(43071)
- 中心(42704)
- 经(40004)
- 研究所(39058)
- 经济学(36871)
- 北京(36485)
- 州(36235)
- 范(34855)
- 师范(34588)
- 经济管理(34373)
- 经济学院(33204)
- 基金
- 项目(189263)
- 科学(152194)
- 研究(143805)
- 基金(138063)
- 家(118391)
- 国家(117019)
- 科学基金(103206)
- 社会(94510)
- 社会科(89415)
- 社会科学(89389)
- 省(77264)
- 基金项目(72680)
- 教育(64954)
- 自然(64271)
- 自然科(62903)
- 自然科学(62891)
- 自然科学基金(61850)
- 划(61578)
- 编号(59316)
- 资助(54801)
- 成果(46340)
- 创(45056)
- 发(41996)
- 重点(41613)
- 部(41461)
- 创新(41148)
- 业(40801)
- 课题(39879)
- 国家社会(39036)
- 制(37847)
- 期刊
- 济(149902)
- 经济(149902)
- 研究(84484)
- 中国(62167)
- 农(59884)
- 管理(49521)
- 财(45699)
- 农业(40154)
- 科学(39670)
- 学报(37978)
- 业经(31605)
- 大学(31420)
- 教育(30602)
- 融(30505)
- 金融(30505)
- 技术(29879)
- 学学(29834)
- 经济研究(22050)
- 业(21897)
- 财经(21887)
- 问题(19796)
- 经(18955)
- 技术经济(17923)
- 世界(15645)
- 科技(15095)
- 农村(15005)
- 村(15005)
- 商业(14847)
- 现代(14722)
- 版(14665)
共检索到4463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海鹏 曲婷婷
家庭经营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组织形式。当前我国农业家庭经营模式面临种田难以实现增收致富的困境和土地流转面积不断增多的新情况。为了顺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要求,原有的农业经营方式应该有所创新。创新农业家庭经营模式要以民为本,即围绕农户要求增加收入和减少劳作的基本诉求来定制目标模式,同时根据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十化"协同思路来制定具体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家庭经营 创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林善浪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啸 张新文 戴芬园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目标。对于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政学两界的主流观点是通过土地大规模流转来培育多元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而以联耕联种和按户连片为代表的规模化家庭经营模式创新证明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村级组织的统筹领导、社会化服务的统一供给是弥补小农家庭经营模式不足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应明确村级组织的权责边界、协调分化农民的利益需求、实现系统化的政策支持。如此才能使两种农地制度创新具有可推广性,最终服务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关键词:
家庭经营 联耕联种 按户连片 农业现代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晓峰 孙新华 张建雷
现有农业现代化研究强调农地规模经营指标,将农民视为被动的主体,忽视小农户的发展权益,倾向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推动农地集中和规模经营。实际上,农民是以制度变迁中能动主体的身份参与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他们根据资源禀赋灵活选择家庭劳动力配置模式和家计安排模式,这使农业家庭经营呈现出丰富的实践内涵,形成一种弹性的发展型结构。受这种弹性的家庭经营影响,一种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社会化服务为保障"的统分结合的渐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实践模式正在加速形成。适度的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速度与有序推进的服务规模化水平,使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能够兼顾小农户的发展权益,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成果的深远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钱忠好
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家庭是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最佳组织形式;实践和理论业已充分证明完全可以实现家庭经营与农业现代化的对接;为在家庭经营基础上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我们需要大力发展非农产业特别是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改善农业家庭经营运行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条件
关键词:
家庭经营 农业现代化 经济环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贵如 王双进 李健宏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由此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由于家庭经营规模小,农户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缺乏进入市场的能力,交易环节受损相当严重。只有降低农民的交易成本,才能真正增加农民收益。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农业家庭经营困境的基础上,探讨了农业家庭经营方式的创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万芹 蔡山彤
在政策与市场的推动下,以改造传统农业为目标的企业式家庭农场应运而生。企业型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方式具有如下特征:高资本技术要素、大规模专业化经营、集约化生产管理及企业化的市场销售和风险规避方式,这完全符合政府对现代农业的期许,因而常常被树为典型。但是,因为在发展中要求较高的环境、面临较大的风险,企业式家庭农场只能是少数精英农户的选择,大多数小农无法走通此路。因此政府不应将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完全寄托于企业式家庭农场身上,大量存在的小农、中农等多元经营方式作为现代农业基础,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东阳
传统的观点认为,农村家庭经济属于小农经济。由于小农经济是自发地受价值规律支配的小商品经济,排斥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和协作,不能有效地配置生产要素,同社会化大生产不相适应;同时由于生产上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承受风险大,商品率低,而且缺乏有效的物质投入进行扩大再生产,同现代化生产也是格格不入的。基于上述认识,为避免小农经济导致农村中的两极分化,我国对改造小农经济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次是50年代初期,改造的思路是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实行农业合作化,再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实现以农业机械化为中心环节的农业技术改造;第二个时期是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文雄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要求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志帆 刘冠军
在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突出表现为生产社会化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小农生产方式的不匹配。具有规模经济和社会化生产特点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标志着农业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能够有效解决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领域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本文基于国内四个家庭农场典型示范区的建设经验,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元视角提出了未来我国家庭农场的培育思路。
关键词:
家庭农场 规模经济 政府 市场 社会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郅政 杨天和
本文探讨了经济发达地区土地经营模式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作者认为,在我国经济发达区,以均分土地为主要特征的土地承包经营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应以土地适度规模替代土地均分经营模式,以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效益和农业比较利益,使农业成为具有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的基础产业,更好地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作者总结,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几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模式的效益,提出了加速经济发达区适度规模经营进程的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海钦
农业资源紧缺、农户经营分散、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业发展不平衡等构成了农业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围绕中国农业实际,创新土地经营制度,本文通过对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农村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永久分离、改"承包制"为"永包制"、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庄经营形式的分析,阐述了中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创新的最新指向,特别是改革"普惠制"惠农政策的建议,对目前国家制定农业政策的指导意义更为明显。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中国特色 土地经营制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力 佟笛铭 汪海霞 李晓乐
本文分析了石河子农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石河子垦区农业经营模式的制度变迁和动因及趋势。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对石河子垦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绩效进行测算,证实了石河子垦区现代农业发展居新疆兵团各垦区前列。从兼顾两个经营主体利益和费用自理、两费分离原则出发,构建了石河子垦区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并从科技水平、农产品加工业、产业化水平、商品化程度方面,提出了实现现代农业经营模式的保障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高强 付静 钟海国
本文站在农业资源禀赋的视角,对国外发达国家三种典型的农业现代化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分析和比较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现状与国外几种农业现代化模式异同之处后得出:中国农业现代化必须走符合国情、符合地域优势的、有中国区域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对于国外模式只能借鉴而不可照搬。同时,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选择归结为中国地域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模式选择,即东部"外向主导型"农业现代化模式、中部"两化结合推动型"农业现代化模式和西部"特色农业带动型"农业现代化模式。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中国特色 地域特色 模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许佩倩
一般将世界各国农业现代化道路划分为北美、日本、欧洲、印度等几种主要模式,尤以北美模式和日本模式最为典型。由于人少地多,美国主要是通过农业机械化和土地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日本则与此相反,人多地少、资源贫乏,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资本大量投入来实现农业现代化。本文通过简要比较美、日两国农业现代化模式,进而探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模式选择。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