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68)
2023(20236)
2022(16787)
2021(15674)
2020(12963)
2019(29293)
2018(29334)
2017(55846)
2016(30450)
2015(34167)
2014(34201)
2013(33742)
2012(31075)
2011(27912)
2010(28156)
2009(26241)
2008(25990)
2007(23428)
2006(21168)
2005(19276)
作者
(88054)
(73212)
(72628)
(68856)
(46547)
(35026)
(33139)
(28724)
(27947)
(26278)
(24836)
(24781)
(23367)
(23325)
(22513)
(22340)
(21681)
(21559)
(21008)
(20938)
(18211)
(18161)
(17846)
(16995)
(16453)
(16408)
(16343)
(16249)
(14734)
(14451)
学科
(128397)
经济(128244)
(107999)
管理(93170)
(87271)
企业(87271)
方法(51158)
(50564)
数学(40871)
数学方法(40424)
中国(38831)
业经(37662)
(34518)
农业(33832)
地方(30272)
(27148)
(23843)
(23441)
财务(23358)
财务管理(23318)
理论(23125)
技术(22865)
(22600)
贸易(22582)
(22495)
银行(22450)
企业财务(22055)
(21897)
(21871)
(21515)
机构
学院(433331)
大学(429641)
(175179)
管理(171889)
经济(171314)
理学(146541)
研究(145344)
理学院(144952)
管理学(142670)
管理学院(141866)
中国(115599)
(92956)
科学(88317)
(81964)
(79877)
(72990)
(67584)
中心(67186)
研究所(65686)
业大(65643)
财经(64149)
农业(61229)
北京(58886)
(58230)
(57248)
师范(56753)
(54578)
(52450)
经济学(51108)
财经大学(47137)
基金
项目(285128)
科学(224806)
研究(212846)
基金(205210)
(177335)
国家(175649)
科学基金(151876)
社会(134647)
社会科(127211)
社会科学(127178)
(112987)
基金项目(108868)
自然(96854)
教育(96547)
自然科(94601)
自然科学(94581)
(93575)
自然科学基金(92875)
编号(88860)
资助(83132)
成果(71746)
(63986)
重点(63191)
(62218)
课题(60778)
(60437)
创新(55921)
国家社会(54870)
科研(53535)
项目编号(53326)
期刊
(207044)
经济(207044)
研究(132080)
中国(92412)
(78113)
管理(66223)
学报(65009)
(63665)
科学(62088)
农业(52645)
大学(50363)
教育(49872)
学学(47326)
(46733)
金融(46733)
技术(39867)
业经(38324)
财经(31076)
经济研究(30310)
(27813)
问题(27743)
(26602)
技术经济(22505)
图书(21990)
(21074)
现代(20967)
科技(20591)
理论(20175)
世界(19657)
商业(19613)
共检索到667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黄静  余国新  胡殿毅  
为丰富和完善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政策体系,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步推进农业保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现代化规划和农业保险政策支持,构建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发展特征,探讨其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2001—2016年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综合发展水平均有提升,但农业保险发展水平大部分时间滞后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且波动相对较大;耦合度维持在0.4~0.5之间,波动幅度较小;协调度由2001年的0.337 1上升至2016年的0.667 8,改善明显,耦合协调等级经历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共4个发展阶段,整体协调程度依然较低,离优质协调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为进一步促进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协调发展,提出利用绿色理念和先进技术指导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和农户形成合力,改善农险市场发展现状,增加农险有效需求;重视相关政策的配套,实现新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保险的协调推进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林  冉光和  郑强  
农业现代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机理,然后构建了复合系统耦合协同度测度模型,并利用中国1998~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考察期内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系统间的耦合互动效应不明显,长期处于颉颃阶段;复合系统的协调度则呈逐年上升趋势,已从轻度失调发展到中度协调阶段,但这种协调更多的由子系统的快速发展所贡献而非系统间的耦合互动。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何宜庆  宋秋韵  姚江  
运用耦合模型理论,建立耦合度函数和耦合协调度函数,对2010—2014年中部六省农业现代化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六省耦合协调性差异较小且处于中等水平;从空间上看,湖北省耦合协调度最高,农业现代化与区域经济基本协调发展,而安徽、湖南、江西、河北的耦合协调度低,由同步发展转为农业现代化滞后,山西的经济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都比较落后;从时间上来看,中部六省的耦合协调类型的变化较小,总体上呈缓慢发展趋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于伟  张鹏  
分别从教育规模和保障以及农业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产出增长等方面综合衡量农村教育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基于2007—2011年数据和熵值法研究表明,我国农村教育和农业现代化呈现提升趋势,但部分指标仍存在较大改善空间。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表明,我国各省域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存在差异,"东高西低"格局显著。从内部机制看,农村教育与农业效率提升关联度最高。推动我国农村教育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需要结合区域具体情况,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改善农业现代化对农村教育的要素支撑、需求引导和创新驱动作用,实现二者上升循环。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素春  智迪迪  
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化解农业风险、保障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山东省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的耦合协调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为中度耦合,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依赖关系,并且二者相互作用中耦合协调度逐渐趋好。同时,针对山东省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协调发展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最大化协调效应。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刘素春  智迪迪  
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化解农业风险、保障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山东省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的耦合协调进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为中度耦合,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依赖关系,并且二者相互作用中耦合协调度逐渐趋好。同时,针对山东省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协调发展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最大化协调效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淑凤  
以福建省2004-2014年数据为基础,构建"五化"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五化"耦合协调度,并运用灰色GM(1,N)模型分析"五化"协调发展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福建省"五化"协调发展呈现出"低发展低耦合-低发展高耦合-高发展低耦合-高发展高耦合"的特征。(2)"五化"协调发展既要注重各子系统的发展质量,同时要平衡各子系统间的发展差距,规避短板问题。(3)城镇化和绿色化对"五化"协调发展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则抑制"五化"协调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红玲  
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对于实现中国农村社会结构转型、城乡发展融合、消费结构升级、经济稳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构建适用于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与耦合协调度测算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的权重及二者的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划分其耦合与协调阶段类型。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超前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郑州、许昌与洛阳新型城镇水平居于河南省前列,周口、南阳、驻马店与商丘的农业现代化发展名列前茅;河南省新型城镇化高值区集聚在以郑州为核心的区域,南部区域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明显高于北部地区;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处于中高水平拮抗耦合阶段,多数城市已达到高水平拮抗耦合,北部地区耦合强度远高于南部,三门峡—洛阳—焦作—新乡—鹤壁—濮阳的耦合高值区串联成片;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整体隶属于轻度失调,多数城市已达到濒临失调,中部、南部的协调发展水平高于北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天成  施祖麟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要内容。昆山市作为全国百强县之首和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之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92.39%,并进入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阶段,但也存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质量不高、主体"错位"、"争地"矛盾突出、社会资本"下乡"目标"不纯"等问题和挑战。要结合昆山市实际,探索具有昆山特色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道路,加快机制创新,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现代产业体系支撑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与农业发展格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红玲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辉  肖祥鹏  
基于2013—2020年全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面板数据,建立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及数字经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水平以及数字经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趋势,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的趋势;我国数字经济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平衡,多数省份数字经济水平滞后于农业现代化水平;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和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和空间相关特征,东部地区空间联动格局较高。因此,我国应探索差异化地区数字经济推广的方案和策略,发挥发达地区的辐射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辉  肖祥鹏  
基于2013—2020年全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和农业现代化的面板数据,建立复合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相对发展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及数字经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水平以及数字经济—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度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趋势,农业现代化水平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的趋势;我国数字经济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平衡,多数省份数字经济水平滞后于农业现代化水平;空间自相关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和农业现代化耦合协调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集聚和空间相关特征,东部地区空间联动格局较高。因此,我国应探索差异化地区数字经济推广的方案和策略,发挥发达地区的辐射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辛冲冲  陈治国  唐洪松  张敏  
为丰富和完善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政策体系,加大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同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新疆农牧业现代化规划和城镇化规划纲要,构建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分析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995-2013年新疆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的综合评价值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耦合度波动幅度不显著,基本徘徊在0.49左右;而耦合协调度由1995年的0.283 2上升至2013年的0.725 4,上升趋势明显。但从耦合协调类型来看,2013年刚步入中度协调阶段,离高度协调和极度协调阶段差距依然较大;且仅有2010年属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玉  
论文对中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农业现代化依赖城镇化,同时又推动城镇化不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不仅是我国农业发展的目标,还是保证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与途径。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脱节,农业与非农产业脱节,农民与城镇市民脱节成为新时期制约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重要障碍。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用现代企业理念去经营管理农业企业;强化社会对农业发展的全面支持等是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赵颖文  吕火明  
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互动机理,构建"两化"联合评价指标体系,可基于现实数据对"两化"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测评。结果显示,中国"两化"协同度正处于稳步提升的态势,但城镇化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力没有充分发挥,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阻滞作用,需通过大力提升城镇化内涵质量促进"两化"协同发展。在进一步分析现阶段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可提出促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良性耦合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