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36)
- 2023(14741)
- 2022(11893)
- 2021(10675)
- 2020(8670)
- 2019(19361)
- 2018(19211)
- 2017(36832)
- 2016(20067)
- 2015(22434)
- 2014(22501)
- 2013(22270)
- 2012(20530)
- 2011(18501)
- 2010(19036)
- 2009(17707)
- 2008(17816)
- 2007(16572)
- 2006(15224)
- 2005(14155)
- 学科
- 济(94800)
- 经济(94687)
- 业(88566)
- 企(70136)
- 企业(70136)
- 管理(65460)
- 农(47555)
- 方法(32975)
- 业经(32840)
- 农业(31925)
- 中国(29111)
- 财(25454)
- 数学(24530)
- 数学方法(24368)
- 地方(23744)
- 制(19788)
- 技术(19033)
- 务(17875)
- 财务(17845)
- 财务管理(17821)
- 企业财务(16867)
- 策(16541)
- 发(16497)
- 贸(16054)
- 贸易(16039)
- 理论(15649)
- 和(15618)
- 易(15508)
- 体(15251)
- 银(14753)
- 机构
- 学院(297275)
- 大学(287779)
- 济(128842)
- 经济(126408)
- 管理(115625)
- 研究(101828)
- 理学(98136)
- 理学院(97123)
- 管理学(95822)
- 管理学院(95269)
- 中国(81229)
- 农(65432)
- 京(61289)
- 科学(60002)
- 财(57619)
- 所(52051)
- 农业(49982)
- 江(48999)
- 业大(47677)
- 中心(47013)
- 研究所(46591)
- 财经(44696)
- 经(40461)
- 北京(38397)
- 州(38396)
- 经济学(38022)
- 范(37971)
- 师范(37607)
- 院(35432)
- 省(34432)
- 基金
- 项目(188447)
- 科学(150122)
- 研究(141940)
- 基金(135600)
- 家(117247)
- 国家(115999)
- 科学基金(100469)
- 社会(93141)
- 社会科(88017)
- 社会科学(87993)
- 省(77274)
- 基金项目(71762)
- 教育(63202)
- 划(62334)
- 自然(61721)
- 自然科(60323)
- 自然科学(60310)
- 自然科学基金(59301)
- 编号(58627)
- 资助(53294)
- 发(47039)
- 成果(46287)
- 重点(42035)
- 创(41965)
- 业(41792)
- 部(41230)
- 课题(40323)
- 发展(38558)
- 国家社会(38510)
- 创新(38421)
- 期刊
- 济(160474)
- 经济(160474)
- 研究(89408)
- 农(67725)
- 中国(67672)
- 管理(46367)
- 农业(45747)
- 财(45449)
- 学报(43360)
- 科学(43194)
- 大学(34253)
- 业经(32901)
- 融(32867)
- 金融(32867)
- 学学(32539)
- 教育(31951)
- 技术(28559)
- 业(24487)
- 经济研究(23236)
- 财经(22356)
- 问题(21609)
- 经(19429)
- 技术经济(17582)
- 世界(16699)
- 农村(15495)
- 村(15495)
- 版(15136)
- 农业经济(15107)
- 现代(14989)
- 商业(14983)
共检索到4696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敏鉴
工业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农业的基础要素质量并没有得到大范围显著改善,即是农业现代化的潜在隐患,又是农业蕴含的巨大潜力。必须筑基础、补短板、利长远,使农业成为真正有奔头的产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要素生产力 发展方式 转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洪银兴
农业现代化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其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提高包括资本、劳动、土地在内的全要素生产率。长期以来农业发展理论可以概括为"农业剩余"范式,从农业提供剩余(剩余产品、剩余劳动力)角度研究农业发展,强调农业基础作用。今天的农业现代化,固然还有增加农业剩余的要求,但更为突出的是改善农产品品质和扩大农产品品种。与此相应,农业技术现代化分析转到"农产品品质"范式。与此相应,中国正在推进的农业技术现代化,不能走"石油农业"的道路,而要走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道路。今天的农业现代化需要提供激励新的现代生产要素,特别是科技和人力资本进入农业的制度。
关键词:
中国特色 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式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董运来 赵慧娥 王大超
本文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方法对辽宁省1991—2006年农业发展进行了定量测度,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经济发展源泉做了简要分析。探讨了资本、劳动力和广义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发现辽宁省农业经济发展还属于劳动力推动型的发展,而资本的贡献率较低。所以,未来加大资本使用效率应该是辽宁省农业经济发展转变的主要方向。另外,技术创新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内容。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发展 辽宁省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姜云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作为基础性产业的流通业仍属于粗放式发展,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估算了1998-2016年期间我国流通业每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构建并分析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衡量指标体系,选取各个转变衡量指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作为综合评价指标,利用多层次、多维度数据结合投入产出分析、综合评价、动态计量、比较研究等多种方法对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进行实证研究,实证得出1998-2016年期间流通业各个转变衡量指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总贡献,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促进我国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志全 朱殿霄 侯丽薇 王东阳
本文基于生产的基本三要素角度,对我国农业和工业的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本利用率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农业与工业生产率的差距年限为17年;农业土地产出率远低于工业,易造成土地要素的流失;农业资本利用率低,农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本要素。基于此,本文从劳动力、土地和资本三要素出发,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农民职业化、提高土地产出率和非农资本介入农业。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谭霖 邓伟平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农业金融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金融发展水平短期内不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原因,长期内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既是金融发展的短期原因,也是影响金融发展的长期原因。鉴于农村金融具有"需求导向"特征,应通过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土地流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素质等方式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农村金融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明 孙仲彝
乡镇工业的飞速发展,郊区农村经济的大好形势在一定的程度上掩盖了郊区农业的危机,上海农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上海持续农业的发展应从农业、农民生存问题的起点来考虑,由政治地位、社会保障、经济建设、技术投入与生态保护等方面,系统地研究其发展内容,应该以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化新型农业为发展目标,注重目标的多重性与拓宽内涵,并力求融入国内外农业的大市场、大流通;在实施的措施上,应注重观念转变与具体操作相结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罗中
发展市场农业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罗中(广西玉林地区行政公署广西玉林537000)如何发展持续农业,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和我国面临的紧迫而又艰巨的重大任务。下面从广西玉林地区的实际出发,就发展市场农业,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问题,谈一些浅...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明国
现代农业生产力系统呈现出多因素的趋势,不仅独立的实体性要素的内涵在丰富,而且还拓展出了运筹性的综合要素、渗透性的智力要素、准备性的人力资本要素和生态的控制性要素。独立的实体性要素仍然作为前置的要素对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但是生态支撑/约束条件下的生态控制性要素逐步显现。从建国初单纯的机械化,到20世纪60、70年代农业现代化的"四化"推进,再到80、90年代以来全要素生产力系统的拓展,我国60年的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印证了现代农业生产力系统不断深化与拓展的趋势。现代农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要素不断丰富的系统工程,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单要素偏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小刚
中共十八大首次提出"新四化"的概念,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农业信息化的引入实现了利用信息化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农业发展中。本文笔者通过介绍政府引入"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详细论述了电子政务在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
电子政务 农业现代化 大数据 云计算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廖媛红 宋默西
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农业农村发展的道路。中国和日本两国的农业均具有生产经营规模细小的特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通过对农业政策和措施的多次调整,在小农户生产的基础上,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文章首先系统梳理了日本解决小农户生产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提升农民的素质现代化;推动小农户的机械化与服务化;促进土地适度规模化;加强小农户的生产经营组织化;引导农业的"六次产业化"等。接下来,分析了日本现代农业政策的实施效果。最后,总结了对我国实现小农生产与农业现代化衔接问题的几点启示:第一,从基本国情出发,立足小农户生产发展现代农业;第二,通过多种渠道提升小农户发展能力;第三,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第四,加快三产融合,让小农户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马永军
本文以TFP(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代理变量,采用时变参数模型研究了投资、消费以及消费各部分构成与TFP增长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TFP增长率均值为0.045,处于较低水平;(2)消费增长率对于TFP增长率的拉动作用要远强于投资增长率;(3)政府消费增长率对于TFP增长率的拉动作用整体上要远弱于居民消费增长率;(4)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率对于TFP增长率的拉动作用要弱于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率,但其影响系数呈显著上升趋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俊红 陈慈 王铭堂
本文产业经济理论出发,探究了农业服务业的基本内涵、特征、产业分类。沿着农业产业链构建轨迹,以农业产业升级为目标,从农业产业化和农业功能拓展两个维度,建立服务业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产业融合效果理论解释模型,探讨现代服务业改造传统农业的路径,提出从加强管理和健全制度、强化农业基础设施、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有序推进农业服务业改革等方面,实现服务业对农业现代化的引领作用。
关键词:
农业服务业 理论研究 农业现代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鹰
本文在阐明农业现代化核心要义的基础上,试图分析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的约束和中国农业领域的重要阶段性变化,并探索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推进策略。研究表明,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着两方面的约束:一是微观主体方面农户属于典型的东亚小农类型;二是资源禀赋方面"人多地少水更少"。不过,中国农业领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性变革发生、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非农产业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比值明显缩小等重要阶段性变化,这些从积极方面昭示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可能前景。要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应重视统筹安排好国内农业的供给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积极稳妥地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优化农业技术体系,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
关键词:
小农户 农业现代化 阶段性变化 推进策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建民
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片面地强调土地的规模经营、农业劳 动力的转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发展,而必须从产业整体角度去定位。
关键词:
农业 现代化 产业化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