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849)
2023(22756)
2022(19530)
2021(17765)
2020(15427)
2019(35099)
2018(34599)
2017(66059)
2016(36331)
2015(40755)
2014(40369)
2013(40123)
2012(37240)
2011(33834)
2010(34037)
2009(32097)
2008(31924)
2007(28896)
2006(25813)
2005(22935)
作者
(110384)
(92516)
(92018)
(87443)
(58751)
(44534)
(41591)
(36247)
(35038)
(33181)
(31548)
(31235)
(29667)
(29368)
(28836)
(28406)
(27851)
(27354)
(26723)
(26694)
(23260)
(22892)
(22764)
(21255)
(20869)
(20634)
(20579)
(20512)
(18941)
(18507)
学科
(161037)
经济(160857)
(117105)
管理(110278)
(97578)
企业(97578)
方法(68723)
数学(57588)
数学方法(56847)
(51641)
(42140)
业经(39704)
中国(37823)
(35341)
农业(34178)
地方(32047)
(29095)
(28307)
财务(28224)
财务管理(28170)
(27449)
贸易(27439)
企业财务(26733)
(26554)
理论(25660)
(24840)
技术(24400)
环境(23981)
(22406)
(22213)
机构
学院(534272)
大学(532030)
(216951)
经济(212455)
管理(204568)
研究(181548)
理学(176432)
理学院(174436)
管理学(171151)
管理学院(170204)
中国(136574)
科学(116425)
(113128)
(105842)
(98515)
(94665)
业大(86765)
研究所(86401)
(83414)
农业(82850)
中心(82622)
财经(79102)
(71768)
北京(70489)
(68023)
师范(67201)
经济学(65627)
(64693)
(64657)
经济学院(59076)
基金
项目(358478)
科学(279664)
基金(259271)
研究(253179)
(229273)
国家(227331)
科学基金(193298)
社会(159438)
社会科(150824)
社会科学(150778)
(141785)
基金项目(137140)
自然(128568)
自然科(125584)
自然科学(125541)
自然科学基金(123308)
(118904)
教育(115637)
资助(107585)
编号(101561)
成果(81986)
重点(81082)
(77905)
(76840)
(74529)
课题(70389)
创新(69459)
科研(69306)
计划(67093)
大学(65929)
期刊
(246542)
经济(246542)
研究(151479)
(99341)
中国(98782)
学报(94492)
科学(83429)
(77882)
管理(76503)
大学(70117)
学学(66984)
农业(66825)
教育(49685)
(47594)
金融(47594)
技术(45895)
业经(42134)
财经(39671)
经济研究(38224)
(35230)
(34086)
问题(32331)
(28076)
技术经济(27876)
统计(25536)
科技(25436)
业大(24595)
世界(24010)
图书(23995)
现代(23870)
共检索到789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静  何蒲明  
基于2004—2017年长江经济带11省份的面板数据,首先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每一年各个省份的农业环境效率并进行分析,然后构建Tobit模型分析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农业环境效率差异较大,表现为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环境效率偏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程度的加深以及种植业结构的升级,使农业环境效率值增加;人力资本水平和科技投入强度对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是显著正向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文忠  刘俞希  
文章针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效率及协调发展问题,首先运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经济带内11个省市2006-2015年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大部分地区农业生产效率较高且呈上升趋势,长江上游除四川外其余地区农业生产效率十年间未有明显提升;然后以农业生产效率值为被解释变量,分别选取4个解释变量和3个控制变量,通过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然资源禀赋、工业化水平和流通服务业发展均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最后基于农业产业区域协调发展及优化角度,从优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常甜甜  邢宇  张明如  赵政慧  
农业生产效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生产和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及时调整农业生产投入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2011-2020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农业生产的面板数据进行效率测算,并运用Tobit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整体有效,其农业生产效率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需要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2)农村人均GDP、受教育水平、机械化水平、交通便利性等显著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基于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农业生产效率,应立足各地区发展实际,着力实施优化区域发展格局、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完善外部机制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玺渊  
本文分别对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现状、市场效率等内容做了分析,阐述了这些指标和因素对其商贸流通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的商贸流通业发展并不平衡,呈现出显著的地域差异特点。通过具体分析之后发现,对外开放程度、产业结构以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货运周转量都对商贸流通效率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俊文  曾康  
从低碳视角下引入农业碳汇作为期望产出指标,运用以农业碳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然后通过Tobit回归模型考察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所有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均未能长期达到有效值,各省份及上、中、下游区域存在显著差异,但总体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农业经济水平、农业公共投资、农业劳动力教育程度、农业机械化、政府规制和技术进步对农业生态效率具有正效应,农业化学化则具有负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素的滞后型空间效应也是影响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重要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昌宝  钱康  
文章采用空间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存在明显的空间二元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发展水平、消费水平、交通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均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影响程度较大,对外开放程度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的正效应不显著,而政府干预对物流产业集聚水平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物流产业集聚自身的滞后型空间效应和影响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青松  张凤太  苏维词  杨庆  孙长城  魏珍  
[目的]农业用水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及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基于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EBM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进行测度,并借助核密度估计及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1)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的总体效率值分别为0.879、0.933、0.939,农业用水的绿色效率高于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即农业用水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近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总体平均值均呈轻微波动下降趋势,农业用水科学利用问题需得到进一步的重视。(3)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均值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其中上海市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多年均值最高(1.206),云南省最低(0.513),地区差异较显著,但核密度估计显示2010—2018年区域内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距在缩小,总体上呈均衡协调发展趋势。(4)城镇化水平、R&D占比、人均节水灌溉面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水、人均教育财政支出、人均水资源量等是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研究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可持续利用提供某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青松  张凤太  苏维词  杨庆  孙长城  魏珍  
[目的]农业用水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及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法]基于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EBM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进行测度,并借助核密度估计及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最后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结果表明:(1)2010—2018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的总体效率值分别为0.879、0.933、0.939,农业用水的绿色效率高于环境效率和经济效率,即农业用水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2)近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业用水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及绿色效率总体平均值均呈轻微波动下降趋势,农业用水科学利用问题需得到进一步的重视。(3)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均值最高,中游地区次之,上游地区最低。其中上海市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多年均值最高(1.206),云南省最低(0.513),地区差异较显著,但核密度估计显示2010—2018年区域内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距在缩小,总体上呈均衡协调发展趋势。(4)城镇化水平、R&D占比、人均节水灌溉面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耗水、人均教育财政支出、人均水资源量等是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研究长江经济带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可以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农业用水绿色可持续利用提供某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青华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产品流通效率总体处于提升趋势,行业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投入、产出规模化、消费、基础设施等外部环境优化,都能引起农产品流通效率提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运输成本带来了负向抑制效应,产业外部性尚未发挥带动效应,而区位效应可以使运输成本负向效应得到弱化,也能使产业外部性效应得到一定显现。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娜  杨金霖  寇林  曾智  刘雯雯  张大红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仅是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健康的有效途径,更是长江经济带实现提质增效升级和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进而关系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利用2015年在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推行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该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促进了上游农业生态环境效率提升,并且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而增强。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升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基本上实现了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的政策目标。政府应更注重如何提高长江经济带财政环保支出效率,开源节流,以达到政策制定者和农户的预期收益目标。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娜  杨金霖  寇林  曾智  刘雯雯  张大红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不仅是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健康的有效途径,更是长江经济带实现提质增效升级和绿色发展的关键抓手,进而关系到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利用2015年在长江上游地区(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推行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对该地区农业生态环境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促进了上游农业生态环境效率提升,并且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而增强。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提升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农业生态环境效率,基本上实现了到2020年长江经济带农业农村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的政策目标。政府应更注重如何提高长江经济带财政环保支出效率,开源节流,以达到政策制定者和农户的预期收益目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平智毅  吴学兵  吴雪莲  
基于随机前沿模型,采用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首先测算了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的碳排放效率,然后分析了其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效率的核密度估计分布曲线,最后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碳排放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负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增长对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而环境规制强度、产业结构升级、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创新能力和能源消费结构对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产生负影响或在统计学上不显著。因此,对于提高长江经济带碳排放效率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加强环境规制强度、调整各产业内部结构、合理分配科研经费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上。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云   蔡艳蓉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各省市2005~2020年农业碳排放量现状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其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并对各省市2023~2030年农业碳排放情况进行了合理预测。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农业碳排放量均具有明显增减变化。样本考察期内,5省处于增长态势且以云南增幅最大,6省市处于下降态势且以上海降幅最大;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中部高,东西低”特征。(2)EKC检验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均存在EKC关系但整体趋势并非完全一致,基于EKC曲线差异可将11个省市划分为倒“N”型、倒“U”型和正“U”型等3种类型。(3)STIRPAT测算结果表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和农林牧渔总产值对农业碳排放量起促进作用且为主导因素,而农业技术水平则表现为抑制作用但作用力度较小。(4)GM(1,1)预测结果表明,2023~2030年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农业碳排放量均呈现出明显的起伏变化且减排成效不一,基于预测结果可将11个省市划分为“持续下降型”“持续增长型”和“先升后降型”等3种类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