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52)
2023(14348)
2022(11974)
2021(10977)
2020(9273)
2019(20274)
2018(20216)
2017(38182)
2016(20794)
2015(22852)
2014(21650)
2013(21329)
2012(19215)
2011(17036)
2010(17312)
2009(16339)
2008(16112)
2007(14644)
2006(13044)
2005(11606)
作者
(57527)
(48685)
(48247)
(45070)
(30255)
(23405)
(21560)
(18749)
(18181)
(17065)
(16266)
(16204)
(15183)
(15146)
(14819)
(14510)
(14447)
(14156)
(13858)
(13766)
(12174)
(11766)
(11634)
(11194)
(10972)
(10842)
(10719)
(10649)
(9740)
(9739)
学科
(92311)
(83170)
经济(83067)
(74271)
企业(74271)
管理(71838)
(48137)
方法(32463)
农业(31988)
业经(31163)
(26451)
数学(24218)
数学方法(24003)
中国(20936)
技术(19999)
(19164)
财务(19148)
财务管理(19125)
(18328)
企业财务(18032)
地方(16616)
环境(16529)
(16500)
(15871)
(15300)
(15025)
贸易(15013)
理论(14868)
(14574)
(14524)
机构
学院(289476)
大学(277047)
(120461)
经济(118152)
管理(115093)
理学(99028)
理学院(98097)
管理学(96664)
管理学院(96145)
研究(92244)
中国(74806)
(67280)
(58029)
科学(57290)
(53511)
农业(51588)
业大(49139)
(46373)
(46183)
中心(44093)
财经(41931)
研究所(41775)
(37958)
(36132)
北京(35030)
经济学(34836)
(34182)
师范(33857)
经济管理(33654)
(32741)
基金
项目(193461)
科学(153595)
研究(143756)
基金(140002)
(121969)
国家(120744)
科学基金(104851)
社会(93332)
社会科(88079)
社会科学(88053)
(79791)
基金项目(74879)
自然(66877)
自然科(65274)
自然科学(65255)
自然科学基金(64121)
(63889)
教育(63058)
编号(59070)
资助(54487)
(45065)
成果(44853)
(43826)
(43284)
重点(42801)
(41589)
创新(41530)
课题(39255)
国家社会(38577)
(38250)
期刊
(145171)
经济(145171)
研究(78763)
(69531)
中国(59661)
农业(46922)
管理(44674)
(44216)
学报(43794)
科学(42395)
大学(33880)
学学(32553)
业经(31657)
(27343)
金融(27343)
技术(26731)
(26012)
教育(24469)
经济研究(20221)
财经(20158)
问题(19723)
(17503)
技术经济(16841)
(15848)
世界(15294)
农村(15251)
(15251)
科技(14949)
农业经济(14888)
现代(14750)
共检索到435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泳冰  易福金  胡浩  
本文利用2006年、2008年和2010年全国13省(市)733个冬小麦主产县的生产数据和近地面臭氧浓度数据,通过超越对数形式的小麦种植利润模型分析了臭氧污染对中国冬小麦种植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地面臭氧浓度增加对冬小麦产量和种植收益均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臭氧平均浓度每增加1单位,全国冬小麦将减产80.81万吨,造成6.17亿元的农户利润损失。随着近地面臭氧浓度升高,短期内农户将会采取减少生产要素投入量等行为以适应臭氧污染对粮食种植收益的不利影响,从而加剧臭氧污染的减产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相应的农业和环境政策以缓解近地面臭氧污染对粮食生产的不利影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源  马骥  
化肥施用水平可以从农学、经济学和生态环境学三个角度进行衡量,但三者的衡量标准存在差异。本文在讨论和比较上述三种角度的化肥施用水平的基础上,以实地调研获得的山东、河南、河北三省小麦数据资料为依据,重点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以成本最小化原理为基础,利用C-D函数对华北平原小麦生产中化肥施用量进行测算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三省总化肥施用经济过量程度达到116.04%,氮肥、磷肥和钾肥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经济过量施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丁振峰  张良  徐翔  
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煤炭、石油等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空气污染愈加严重,不仅影响居民日常生活、人身健康,且对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的负外部性。在环境外部性理论的基础上,利用2014—2015年99个冬小麦主产区(地级市)的生产及环境数据,通过构建超越对数的冬小麦产量模型,分析空气污染对冬小麦单产的影响。研究发现:空气污染已对我国粮食作物的生产造成巨大威胁,且不同月份南北方空气污染对冬小麦单产影响程度有显著差异。机械动力和地区经济水平对冬小麦单产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相应的农业生产和环境政策,以期减少空气污染对粮食生产安全的不利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璐玭  林移刚  
日前,在由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主办,于成都召开的2016年"全球大宗粮油产业峰会"上,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高级副总裁贾森·克莱(Jason Clay)在做主旨发言时强调,全球粮食安全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直接关系,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人类的健康,更关系到地球的安全。但令人忧虑的是,随着人口增长、土壤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鲍静  张士云  
粮食作物规模经营主体不仅是化肥使用量大户,也是最具可能减少化肥使用量的主体。结合规模经营效应等经济学理论及相关现象,以安徽省11个县198户粮食作物生产规模经营主体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经营规模、是否参加农业合作社和土地流转期限对化肥使用量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在控制户主特征、家庭经营特征对农户的化肥使用量的影响后,建立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营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减少化肥使用量;参加农业合作社的农户相较于分散农户倾向于使用较少数量的化肥;土地流转期限越长,越有助于减少化肥使用量;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减少化肥使用量;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化肥使用量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此,相关政府管理部门应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鼓励粮食作物适度规模经营,加快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并推广新型农业施肥技术,以期实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华奕州  黄季焜  
学术界对粮食收购双轨制的影响存在不少争议,尽管该政策已退出历史舞台,但探讨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仍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本文以小麦为例,基于1985—1996年的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粮食收购双轨制下定购和议购政策变动对小麦主产省小麦种植的影响。研究表明,以降低国家定购量、提高国家议购量和农民自留量以及提高议购价为主要措施的双轨制改革,促进了小麦生产;同时,双轨制期间农民没有对低于边际价格的定购价格做出反应,这同理论预期一致。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市场改革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作用有其历史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晶  
作为农业生产的根本,农田质量对于粮食生产而言至关重要,因此农田污染的相关防治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安全以及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农田污染主要特征为农田污染物成分复杂,农田污染程度不断扩大。同时由于农田污染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进而导致相关农作物的产量以及品质不断下降。文章以四川省为例,探究农田污染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发现,目前四川省农田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水体以及土壤受工业废水污染严重,畜牧业废弃物污染等。农田污染导致可耕种土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基于此,该文针对四川省农田污染现状提出农田污染综合立体防控策略,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合理规划农业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罗敏  曾以禹  
贵州省耕地资源稀缺、农业生产条件较为落后,本文在对贵州省粮食作物产量及其投入要素进行相关分析后发现,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和农药使用量对贵州省粮食生产有着积极作用,农业机械动力与农用地膜投入对粮食产量呈现规模效益递减。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保护基本农田、加快劳动力转移、推广生态技术及构建两型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粮食安全生产的制度保障体系等对策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常向阳  韩园园  
农业技术扩散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对河南省小麦种植区农户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技术扩散动力及渠道运行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技术扩散动力中的政府推动力、市场牵引力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为正,其对农业生产效率既产生直接效应,又通过农业技术扩散渠道运行产生间接效应;农业技术扩散渠道组织、渠道支持、渠道控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为正,农业技术扩散渠道运行受动力因素影响,在动力因素与农户生产效率之间产生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仁慧  朱玲  赵凯  
本文以粮食主产区河南省617户小麦种植户为研究对象,构建邻里效应对农户粮食生产托管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线性均值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分组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邻里效应对农户小麦托管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考虑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旧显著。作用机制检验表明,邻里效应通过观察性学习、风险规避和降低签约成本等路径提高农户的粮食生产托管程度。此外,邻里效应在不同农户群体和作业环节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与高收入农户和规模户相比,邻里效应对低收入农户和小农户的作用更大;在耕地、播种和收割等作业效益显示度高的环节,邻里效应的作用更明显。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扩大农业生产托管示范户样点、降低农户采纳服务的风险预期和签约成本以及扶持生产托管服务的薄弱环节发展等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彭克强  
本文依据稻谷、小麦、玉米在1984~2007年间的可比成本收益数据,分别对各自亩均实际收益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展开协整分析。研究发现:提高粮食价格是促进粮农增收的关键因素,提高粮食单产也是促进粮农增收的重要因素,而物质与服务费的稳定增长是阻碍粮农增收的主要因素;测算表明,此间粮食价格和物质与服务费二者间不存在明显相关关系。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应健全市场导向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应通过健全农业投入保障制度促进粮食单产水平的稳定提高,应采取多种有效政策措施切实稳定和降低粮食生产的物质与服务费。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郝志新,郑景云,陶向新  
本文以辽宁省 1 991~ 1 999年冬小麦地理播种试验观测资料和现代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 ,系统研究了辽宁省冬小麦的种植北界问题。根据试验观测资料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揭示出越冬前积温、越冬前降水、越冬期负积温以及 5~ 6月份降水是影响冬麦种植的 4个关键性影响因子。通过对逐年越冬前活动积温所作的分析 ,得到了气候保证率在80 %以上的北界 ,并利用负地积温指标对所确定的北界进行了验证。结论是辽宁省冬麦可北移至本溪—抚顺—法库—彰武—阜新—北票—朝阳一线 (约 42 .5°N)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雪  袁青青  韩一军  
[目的]价格是影响农民生产决策和提高农民种粮收入的关键因素,价格支持政策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通过价格支持政策对种植面积影响机理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为政策效果评价及政策调整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基于理论框架的构建,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借助1998—2016年全国15个小麦主产省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价格支持政策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价格支持政策能够通过提高农户对价格的预期增加小麦的种植面积;最低收购价政策对面积增加的政策效应强于之前实施的保护价政策,且在政策执行区预期价格提高带来的面积增加效应显著大于非执行区;种植习惯对小麦种植面积的影响最大,价格因素是农户生产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结论]价格政策可以作为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价格调整应该兼顾农民预期价格的变化,加快构建多元的政策支持体系,采取诸如保险、直补、科研等多种措施,提高我国小麦产业竞争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成方  史建民  
文章依据1998~2012年山东省及全国平均粮食种植成本收益、劳动生产率及商品率数据,运用粮食种植效益综合评价指数及熵权法对山东省粮食种植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8~2012年山东省粮食种植效益相对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优势显著;玉米种植效益呈直线下降趋势,小麦种植效益在波动中上升;1998~2012年平均玉米种植效益综合评价指数为110.08%,比小麦种植效益综合评价指数117.01%低6.93个百分点,表明玉米平均种植效益水平略低于小麦的种植效益水平。山东省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粮食种植效益:(1)大幅提高粮食总产量,减少粮食种植劳动力的数量,提高活劳动生产率;(2)提升生产资料...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江西粮食生产情况专题调查组  
江西省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省。近年来江西粮食产量稳步提高,粮食库存较为充裕,对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近年来农资价格的不断上涨,种粮的比较收益在不断下降。很多农民选择弃农外出务工,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地撂荒或粮食复种指数下降的现象,给粮食总产量的稳定增长增加了难度,同时也会造成粮价上涨。为此,政府应加快保障制度的建设,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推进规模化、产业化,严控农资价格上涨,切实保障农民的利润空间,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确保粮食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