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37)
- 2023(17194)
- 2022(13975)
- 2021(13100)
- 2020(11068)
- 2019(25415)
- 2018(25351)
- 2017(49088)
- 2016(26305)
- 2015(29647)
- 2014(29691)
- 2013(29318)
- 2012(26244)
- 2011(23545)
- 2010(23613)
- 2009(22278)
- 2008(22159)
- 2007(20210)
- 2006(17440)
- 2005(15439)
- 学科
- 济(114132)
- 经济(114009)
- 业(102056)
- 管理(84838)
- 企(83740)
- 企业(83740)
- 方法(53749)
- 农(49371)
- 数学(44832)
- 数学方法(44095)
- 业经(34169)
- 财(32955)
- 农业(32640)
- 中国(28320)
- 务(23171)
- 财务(23097)
- 财务管理(23056)
- 制(22256)
- 企业财务(21799)
- 地方(20693)
- 技术(20667)
- 贸(20106)
- 贸易(20098)
- 理论(19887)
- 易(19552)
- 和(18672)
- 策(18061)
- 学(17999)
- 划(17298)
- 体(16213)
- 机构
- 学院(381932)
- 大学(372244)
- 济(157763)
- 经济(154590)
- 管理(154440)
- 理学(133780)
- 理学院(132509)
- 管理学(130180)
- 管理学院(129489)
- 研究(116045)
- 中国(91605)
- 京(76066)
- 农(72632)
- 财(71380)
- 科学(70745)
- 业大(58995)
- 江(58377)
- 所(57274)
- 财经(57211)
- 中心(56400)
- 农业(56001)
- 经(51881)
- 研究所(51678)
- 经济学(47329)
- 北京(46777)
- 范(46020)
- 州(45872)
- 师范(45577)
- 经济学院(42896)
- 经济管理(42833)
- 基金
- 项目(254617)
- 科学(202086)
- 研究(187494)
- 基金(185281)
- 家(159808)
- 国家(158368)
- 科学基金(138416)
- 社会(120072)
- 社会科(113624)
- 社会科学(113590)
- 省(102561)
- 基金项目(98019)
- 自然(89475)
- 自然科(87462)
- 自然科学(87441)
- 教育(86458)
- 自然科学基金(85884)
- 划(83739)
- 编号(77919)
- 资助(75439)
- 成果(60787)
- 重点(56432)
- 部(55958)
- 发(55331)
- 创(55135)
- 课题(52231)
- 创新(50912)
- 国家社会(49352)
- 业(48798)
- 科研(48722)
- 期刊
- 济(177198)
- 经济(177198)
- 研究(102745)
- 农(72211)
- 中国(70091)
- 财(58133)
- 管理(57976)
- 学报(54416)
- 科学(52637)
- 农业(48728)
- 大学(43008)
- 学学(41173)
- 技术(37675)
- 教育(35572)
- 业经(35506)
- 融(34308)
- 金融(34308)
- 财经(27859)
- 经济研究(26512)
- 业(25833)
- 问题(23997)
- 经(23965)
- 技术经济(21503)
- 统计(19980)
- 版(19363)
- 策(18760)
- 商业(18467)
- 现代(17795)
- 财会(17514)
- 世界(17217)
共检索到552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冬梅 郑林凤 林赛男 余茜 张社梅 王芳
农业特色小镇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发动机,是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进程中形成的新格局。目前国内外有关农业特色小镇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基于此,本文以组织种群生态学理论为依据,从界定农业特色小镇的科学内涵入手,深入探讨了农业特色小镇的形成机理,并结合成都实践对当前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深度剖析,最后提出了农业特色小镇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曾丽英 陈庆勤
农业特色小镇既是城乡协同推进的重要支点,又是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的有效载体。但是,由于多数农业特色小镇的产业基础比较薄弱,因而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甚至出现了大规模进行房地产开发的不良倾向。因此,应规范和完善特色小镇概念,推动农业特色小镇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秉承以农为本、三产融合的原则,以充分发掘农业特色小镇的社会经济价值。
关键词:
农业特色小镇 现状 优化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东雷 王琳琳
农村特色小镇是城市和农村双向渗透的基本"社会细胞",是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路径选择,同时特色小镇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单元镇,而是一个特色鲜明的地域综合体,建设特色小镇可以促进乡村的产业升级、功能承接和人口转移。因此,应积极完善农村特色小镇的建设路径,以促进特色小镇建设不断向纵深延伸。
关键词:
农村特色小镇 内涵 形成机理 建设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鹏举 崔大树
特色小镇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种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协调大中小城市发展和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运用空间交易费用和产权配置相关理论,构建特色小镇多元协同空间组织模式;以杭州市"互联网+"特色小镇为例,应用多元协同空间组织模式来分析特色小镇,得出特色小镇在降低空间交易费用等方面较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有着显著的效果,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特色小镇这种发展模式为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为城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及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鹏举 崔大树
特色小镇作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种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对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及协调大中小城市发展和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运用空间交易费用和产权配置相关理论,构建特色小镇多元协同空间组织模式;以杭州市"互联网+"特色小镇为例,应用多元协同空间组织模式来分析特色小镇,得出特色小镇在降低空间交易费用等方面较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有着显著的效果,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特色小镇这种发展模式为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同时,为城镇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宏 黄艳莉
受工业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普通特色小镇很难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落地生根,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禀赋发展农业特色小镇。土地是农业特色小镇建立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文章从促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等角度出发,提出作价入股方式进行农村土地流转,并论证集体土地作价入股农业特色小镇开发的现实需要;再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提出企业主导型、企业-集体共导型和集体主导型三种作价入股方式的运作过程;最后就集体土地作价入股农业特色小镇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蒋永穆 郭晓鸣 纪志耿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是新农村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成都市通过发挥各区位农业产业的比较优势、推动土地整理和土地集中、兴建农业产业园区、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引导农户建立合作组织等途径,创新了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农业产业化 模式创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志强
中国生态现代化的发展顺应了全面深化改革时期,国内由经济化政治向生态化政治转型发展的新诉求,也契合了当前国家政治话语的生态化建构模式。生态化政治新思维的治理模式某种程度上,为地方治理实践提供了全域性生态系统创新的制度基础和政策导向。特色小镇作为地方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系统创新工程,本质是重新培育和建构地方生态空间场域的探索过程。通过生态治理思维的指导,以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文化振兴和政策机制的可持续主义框架为基本解释思路,建构包括生态系统要素、生态培育体系、生态治理维度、生态治理原则及生态治理政策的内容体系
关键词:
生态政治 地方治理 可持续主义 全域生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周志霞
本文从山东省特色农业集群发展实际出发,基于高校-产业-政府三重螺旋模型创新的理论框架(UIG),构建了高碳锁定约束下山东省特色农业集群创新模式,指出特色农业集群在向产业高端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加强集群内部企业、政府与高校三方面的协作创新,才能带动集群突破高碳锁定、向农业现代化、低碳化转型升级。并基于UIG三个维度设计了山东省特色农业集群创新发展的优化路径,山东省典型区域农业集群的发展实践也验证了该路径的科学性与适用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吉福
特色小镇作为特色产业、地域文化、环境优美和配套完善的综合体,是一种可持续创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对优化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空间资源配置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推进作用。文章从分析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背景出发,梳理了全国及大同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情况,指出大同市在产业结构、开发建设、政策支撑、思想意识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大同市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六大原则、做到六个结合、培育八种特色模式,以期能为推动大同市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新动能、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等方面给予有益启发和探索。
关键词:
特色小镇 路径 模式 大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吉福
特色小镇作为特色产业、地域文化、环境优美和配套完善的综合体,是一种可持续创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对优化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空间资源配置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推进作用。文章从分析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背景出发,梳理了全国及大同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情况,指出大同市在产业结构、开发建设、政策支撑、思想意识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大同市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六大原则、做到六个结合、培育八种特色模式,以期能为推动大同市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新动能、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等方面给予有益启发和探索。
关键词:
特色小镇 路径 模式 大同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余茜 李冬梅
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是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本文总结了"非镇非区"的发展空间平台和建制镇为基础的两种农业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异同点。研究发现,坚持科学规划、保证强有力领导、强化一二三产融合是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共有特征,而要素禀赋、领导主体、特色产业等差异是导致发展模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对推动农业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余茜 许彦 李冬梅
改革开放以来,从新农村到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特色小镇作为一种城镇化的延续与新形式,是深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能。本文基于钻石理论模型,从产业、经济、社会、环境4个维度构建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成都市30个农业特色小镇的调研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实证分析了成都市农业特色小镇的发展水平。研究发现,成都市农业特色小镇已步入快速发展期,但仍良莠不齐,主要表现在特色产业不明显、社会功能不齐全、制度不完善等方面。为实现乡村振兴,促进农业特色小镇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应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坚持农业为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小镇多功能协同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朝睿
自2016年国家推出特色小镇方面的引导政策以来,全国各地开展特色小镇运动如火如荼,一方面令全社会开始关注特色小镇建设,引发了投资的涌入,另一方面,也对国家的城镇化进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然而就特色小镇现有的发展情况而言,现在的现实情况是有政策缺细则、有流程缺准则、有方向缺路径、有建设缺特色的大规模
关键词:
特色小镇 VOD 就地城镇化 COD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邹赛 周绍东
形成和打造特色产业,建设具有差异化竞争力的特色小镇,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现实中,部分特色小镇强行打造“特色”,引发了产业定位雷同、重复建设严重等问题。通过对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石佛寺镇玉石产业开展田野调查,运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在深度访谈的基础上进行三级逻辑性编码,本文建构了一个“产业个性特征—技术普适化转变—产业共性能力”的分析框架。运用该框架进行研究发现: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壮大,既要依靠异质性的技术和资源,也要推动这些技术和资源的普适化转变。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共性技术平台,促进特色产业的纵向分工深化、横向分工广化、代际分工优化和配套分工综合化。在此基础上,利用国内市场的规模优势,塑造既具有个性特征又拥有共性能力的特色产业,进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劲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