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21)
- 2023(20650)
- 2022(17401)
- 2021(16164)
- 2020(13609)
- 2019(31089)
- 2018(31084)
- 2017(59434)
- 2016(32608)
- 2015(36695)
- 2014(36693)
- 2013(36368)
- 2012(33756)
- 2011(30574)
- 2010(30877)
- 2009(28659)
- 2008(28275)
- 2007(25489)
- 2006(22958)
- 2005(20684)
- 学科
- 济(138498)
- 经济(138335)
- 业(109879)
- 管理(97813)
- 企(89688)
- 企业(89688)
- 方法(57594)
- 农(51679)
- 数学(47191)
- 数学方法(46439)
- 中国(38702)
- 业经(37658)
- 财(36986)
- 农业(34531)
- 地方(33903)
- 学(28821)
- 制(26713)
- 务(24538)
- 财务(24452)
- 财务管理(24414)
- 贸(23960)
- 贸易(23940)
- 理论(23939)
- 技术(23627)
- 和(23227)
- 易(23162)
- 企业财务(23123)
- 环境(20722)
- 银(20236)
- 策(20213)
- 机构
- 学院(464922)
- 大学(461415)
- 济(185113)
- 管理(181506)
- 经济(181016)
- 研究(160287)
- 理学(155380)
- 理学院(153585)
- 管理学(150698)
- 管理学院(149857)
- 中国(122769)
- 科学(100997)
- 京(100484)
- 农(90746)
- 财(84652)
- 所(82377)
- 江(74795)
- 研究所(74604)
- 业大(74222)
- 中心(73539)
- 农业(70116)
- 财经(66226)
- 北京(63517)
- 范(61950)
- 师范(61291)
- 经(60049)
- 州(58864)
- 院(58173)
- 经济学(53964)
- 省(53595)
- 基金
- 项目(310155)
- 科学(242814)
- 研究(224946)
- 基金(222512)
- 家(195196)
- 国家(193449)
- 科学基金(165501)
- 社会(140439)
- 社会科(132660)
- 社会科学(132620)
- 省(124107)
- 基金项目(117628)
- 自然(108801)
- 自然科(106228)
- 自然科学(106199)
- 自然科学基金(104273)
- 划(102980)
- 教育(102512)
- 编号(92768)
- 资助(92120)
- 成果(74737)
- 重点(69834)
- 发(69196)
- 部(67150)
- 创(65002)
- 课题(64347)
- 创新(60323)
- 科研(59138)
- 国家社会(56936)
- 大学(56595)
- 期刊
- 济(217628)
- 经济(217628)
- 研究(137332)
- 中国(99182)
- 农(86907)
- 学报(76147)
- 科学(70517)
- 管理(69891)
- 财(65849)
- 农业(58860)
- 大学(57831)
- 学学(54579)
- 教育(53365)
- 融(44120)
- 金融(44120)
- 技术(42682)
- 业经(39806)
- 经济研究(32269)
- 财经(31879)
- 业(31357)
- 问题(28761)
- 经(27344)
- 技术经济(24063)
- 图书(23749)
- 版(23451)
- 科技(22651)
- 资源(22081)
- 现代(21684)
- 统计(21155)
- 理论(20685)
共检索到7136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余茜 李冬梅
农业特色小镇建设是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本文总结了"非镇非区"的发展空间平台和建制镇为基础的两种农业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异同点。研究发现,坚持科学规划、保证强有力领导、强化一二三产融合是农业特色小镇发展的共有特征,而要素禀赋、领导主体、特色产业等差异是导致发展模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对推动农业特色小镇持续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易开刚 厉飞芹
旅游空间开发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尤其对物理空间相对有限的特色小镇而言,创新、融合、拓展、提升旅游空间,对于破解区域空间资源瓶颈,实现"小空间大聚合"具有显著意义。在全域旅游视阈下,文章以价值网络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包含逻辑起点、作用过程、空间效果在内的旅游空间开发机理;并以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旅游+内容"和"旅游+手段"为主要方向,提出了三类旅游空间开发模式,即存量空间提升模式、增量空间挖潜模式以及智慧旅游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文章从要素挖潜、要素集聚、要素耦合的角度着重思考了旅游空间开发的具体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易开刚 厉飞芹
旅游空间开发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内在要求,尤其对物理空间相对有限的特色小镇而言,创新、融合、拓展、提升旅游空间,对于破解区域空间资源瓶颈,实现"小空间大聚合"具有显著意义。在全域旅游视阈下,文章以价值网络理论为指导,构建了包含逻辑起点、作用过程、空间效果在内的旅游空间开发机理;并以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旅游+内容"和"旅游+手段"为主要方向,提出了三类旅游空间开发模式,即存量空间提升模式、增量空间挖潜模式以及智慧旅游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文章从要素挖潜、要素集聚、要素耦合的角度着重思考了旅游空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坤 贺清云 朱翔
特色小镇作为城乡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的关键节点,对推动城乡融合、助力城乡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浙江省为例,以县级单位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279个不同类型的特色小镇,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探讨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的空间关系机理和现实特征。结果显示:(1)新时代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存在要素转换融合、设施沟通融合、产业重组融合、政策衔接融合、文化交互融合5个方面的空间关系机理,且两者之间存在“由点及面”的空间联通路径。(2)浙江省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属于集聚型,且集聚密度具有层级性;同时,特色小镇的空间分布还呈现出北部县级单元多南部县级单元少的格局。(3)浙江省城乡融合较高水平区主要集中于杭州市市辖区及其周边,低水平区主要在南部县域呈条带状分布。(4)浙江省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存在高度的空间相互联系,两者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合型、历史文化型和农旅融合型特色小镇与城乡融合发展在空间分布上有较高吻合度。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超 胡宝贵
[目的]随着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日渐凸显。特色小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利于协调和解决特色小镇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从而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方法]研究以北京市怀柔区特色小镇——雁栖镇为例,通过实地走访、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雁栖镇的休闲观光农业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总结雁栖镇休闲观光农业具有景色风光带动、区域特色鲜明、高端业态突出的特点,面临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休闲观光农业智慧化层次不高、季节性明显等问题和挑战,并对此提出因地制宜、分区规划、统筹协调、延伸产业链条、打造田园综合体和借助会展特色和互联网进行营销推广等对策建议,以促进雁栖镇休闲观光农业更好、更快发展。[结论]北京市特色小镇的休闲观光农业相较其他普通村镇发展水平较高,特色鲜明,但是仍存在很多挑战和待解决的问题。北京市特色小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应朝着都市型现代农业方向发展,并借助特色产业的联动效应推动休闲观光农业提质升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蔚文 黄杉 卓何佳 汤劲松
特色小镇自2015年发端于浙江以来已遍布全国,如何客观、科学地评价特色小镇建设情况成为各地政府面临的一个难题。本研究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合作,以脱敏后的手机信令数据为基础,构造以人口活力为核心的指标体系,并考察浙江省前三批公布的、共计114个省级创建类特色小镇的人口活力,同时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探讨特色小镇人口活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浙江省特色小镇在各类人口规模和集聚度上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不同产业类型的小镇发展情况存在差异。其中,时尚类、数字经济类和金融类等小镇在人口吸引力上有不错的表现,而历史经典类和旅游类特色小镇表现不尽人意,人口规模相对较小。同时,回归结果显示,主导产业特征、小镇建设时长、当地社会经济基础及产业基础等因素,会显著影响特色小镇的人口活力。总体而言,特色小镇的发展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其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数量、规模、创建时间、初始发展条件等因素,而是取决于是否选择与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和未来发展规划最为匹配的主导产业。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郁建兴 张蔚文 高翔 李学文 邹永华 吴宇哲
浙江省六个特色小镇案例显示,充分尊重市场机制在特色小镇形成、发展中的支配地位,充分激发社会力量在特色小镇壮大、提升中的主导作用,是浙江省得以较好推动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经验。而且,各地政府都把增进包容性发展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必备要素,通过赢得当地居民支持、增强获得感,进一步推动了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强调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对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特色小镇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的核心作用并不在于资源的倾斜性配置,而在于引导、规范和服务。
关键词:
特色小镇 政府 市场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徐梦周 潘家栋
本文从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内涵入手,探究特色小镇驱动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及共生发展的稳定性条件,并利用杭州未来科技城2015-2017年运营数据进行实证,明确特色小镇的实践价值及政策启示。研究表明:(1)科技园区高质量发展包含优化内部生产力、扩大区域影响力及提升全球竞争力三重目标,三者间相互关联、互为依存;(2)三重目标的叠加及科技园区"内部-区域-全球"三重关系的同步优化构成了特色小镇"特色之源"及作用路径;(3)特色小镇的实践成效取决于自身与科技园区的共生关系,应致力于在共生系统中寻求特色定位,通过共生介质和共生界面优化实现互利共生。
关键词:
科技园区 特色小镇 高质量发展 共生演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鲁钰雯 翟国方 施益军 周姝天
特色小镇是中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模式,近些年,其在小镇建设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梳理了特色小镇的发展背景及内涵,回顾了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通过梳理和对比国内外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分析国内外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差异性,进一步探讨中国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特色小镇发展策略,以期为中国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特色小镇 发展模式 对比研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姜晨烨
特色小镇的创建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本文根据浙江省特色小镇的建设现状,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为:决策定位,融资建设,初级集聚,高级集聚,辐射发展,融合运营。为特色小镇的发展决策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特色小镇 发展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珂毓 张友琴
文章从江苏省特色小镇的发展缘由和含义界定出发,分析了特色小镇的特点,列举展示了常州市龙虎塘智能传感小镇的发展成果,深入探讨了江苏省特色小镇建设的优势与劣势,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产城融合;将市场与政府的力量相结合。
关键词:
特色小镇 产城融合 创新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邱璐轶 丁镭
小镇经济是现代经济演进过程中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从协同创新的角度来看,特色小镇建设是一个多方协同的过程,小镇的发展需要通过融合多方元素协同创新。特色小镇与职业院校的协同发展,有效促进了小镇多元要素集聚,助力特色小镇健康成长。浙江探索推进特色小镇与职业教育协同创新,协同共建小镇特色学院、协同构建小镇产学研基地、协同打造小镇创业创新基地、协同推进小镇社区联动发展。未来,需要构建职业教育与特色小镇协同创新生态圈:协同创新,推进小镇产业升级;开放共享,优化小镇空间布局;合作共赢,培养创业创新人才。
关键词:
特色小镇 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 协同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洋
本文通过典型抽样选取江苏苏州建设中的特色小镇进行实地调研,对苏州特色小镇建设现状的优劣势进行实证分析,针对苏州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共性和特性问题,综合评价当前苏州特色小镇的建设现状,指出苏州特色小镇建设可持续发展路径。
关键词:
苏州 特色小镇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吉福
特色小镇作为特色产业、地域文化、环境优美和配套完善的综合体,是一种可持续创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对优化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空间资源配置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推进作用。文章从分析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背景出发,梳理了全国及大同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情况,指出大同市在产业结构、开发建设、政策支撑、思想意识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大同市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六大原则、做到六个结合、培育八种特色模式,以期能为推动大同市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新动能、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等方面给予有益启发和探索。
关键词:
特色小镇 路径 模式 大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吉福
特色小镇作为特色产业、地域文化、环境优美和配套完善的综合体,是一种可持续创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对优化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空间资源配置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推进作用。文章从分析特色小镇建设的政策背景出发,梳理了全国及大同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情况,指出大同市在产业结构、开发建设、政策支撑、思想意识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大同市特色小镇建设要坚持六大原则、做到六个结合、培育八种特色模式,以期能为推动大同市在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发展新动能、提升有效供给能力等方面给予有益启发和探索。
关键词:
特色小镇 路径 模式 大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