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0)
- 2023(11146)
- 2022(9169)
- 2021(8541)
- 2020(7052)
- 2019(15487)
- 2018(15173)
- 2017(29946)
- 2016(16119)
- 2015(17691)
- 2014(17420)
- 2013(17274)
- 2012(15912)
- 2011(14144)
- 2010(14816)
- 2009(14219)
- 2008(14450)
- 2007(13446)
- 2006(12356)
- 2005(11178)
- 学科
- 业(87365)
- 企(70155)
- 企业(70155)
- 济(69800)
- 经济(69708)
- 管理(62166)
- 农(46439)
- 农业(30678)
- 业经(28923)
- 方法(26320)
- 财(25088)
- 数学(18784)
- 数学方法(18604)
- 策(18562)
- 务(18520)
- 财务(18506)
- 财务管理(18490)
- 制(18372)
- 中国(17880)
- 企业财务(17515)
- 技术(16034)
- 体(14227)
- 划(13610)
- 贸(13055)
- 贸易(13048)
- 易(12747)
- 和(12549)
- 理论(12117)
- 地方(11946)
- 体制(11052)
- 机构
- 学院(237507)
- 大学(226507)
- 济(106164)
- 经济(104184)
- 管理(100113)
- 理学(85616)
- 理学院(84958)
- 管理学(84083)
- 管理学院(83650)
- 研究(74034)
- 中国(61599)
- 农(50911)
- 财(50599)
- 京(45745)
- 科学(39678)
- 财经(39006)
- 江(38432)
- 农业(38352)
- 所(35959)
- 业大(35922)
- 中心(35339)
- 经(35299)
- 研究所(31729)
- 经济学(30357)
- 州(29662)
- 经济管理(29273)
- 北京(28198)
- 财经大学(27991)
- 经济学院(27374)
- 商学(27221)
- 基金
- 项目(148403)
- 科学(119593)
- 研究(116047)
- 基金(108648)
- 家(91718)
- 国家(90660)
- 科学基金(80195)
- 社会(77085)
- 社会科(72724)
- 社会科学(72703)
- 省(59672)
- 基金项目(56899)
- 教育(51059)
- 编号(48780)
- 自然(48655)
- 自然科(47553)
- 自然科学(47539)
- 划(47473)
- 自然科学基金(46760)
- 资助(43039)
- 成果(38852)
- 业(35774)
- 部(33979)
- 创(33822)
- 发(33479)
- 课题(32241)
- 重点(32185)
- 制(32112)
- 国家社会(31383)
- 性(31052)
- 期刊
- 济(132455)
- 经济(132455)
- 研究(70956)
- 农(55579)
- 中国(47683)
- 财(41261)
- 管理(39364)
- 农业(37204)
- 科学(30670)
- 业经(28734)
- 学报(28091)
- 融(28037)
- 金融(28037)
- 大学(23664)
- 学学(22826)
- 技术(21625)
- 教育(19753)
- 财经(19379)
- 业(18895)
- 经济研究(18533)
- 问题(17598)
- 经(16773)
- 农村(14809)
- 村(14809)
- 农业经济(14393)
- 技术经济(14295)
- 世界(14006)
- 现代(13027)
- 经济问题(12173)
- 贸(12116)
共检索到366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朝明 杜辉
2009年冬季至2010年春季的西南大旱显露了我国农业水利设施供给机制和供给主体的缺失。解决农业水利设施的供给需要有效的制度安排。应界定农业水利设施的产权属性、建立鼓励农业投资水利设施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相应预算制度,探索有效的供给模式和治理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珊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基。在国家财政和集体经济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吸引民间资金投入农业基础设施领域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由于存在一系列的制约因素,所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放开市场准入政策、创新融资方式、优化投资环境是有效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选择。
关键词:
民间资金 农业基础设施 融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荣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秀丽 李博浩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非公有制经济合法地位的逐步确立,我国创业政策经历了一个历史变迁过程。创业政策的历史变迁与经济体制改革是同步的,并受社会就业形势的影响,大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鼓励个体经济发展的创业政策;第二阶段,鼓励私营经济发展的创业政策;第三阶段,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创业政策;第四阶段,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
关键词:
中国 创业政策 历史变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平均 李明贤
不同时期的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对其供给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农业基础设施供给制度变迁基本轨迹的分析,认为非均衡经济发展战略、制度外供给制度以及权力导向的供给决策机制是农业基础设施供给过程中的重要路径依赖,并导致供给的低效率。因此,立足于公共财政制度、市场经济环境和民主集中原则,应打破长期以来的路径依赖,构建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长效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振 孔祥智
农业经营体制是农村政策的基石,是历来农业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梳理了新中国70年农业经营体制的5个发展阶段,运用农业生产"统分结合"与制度变迁理论的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我国农业经营体制的变化规律,形成如下研究结论:第一,市场与政府共同决定着农业经营体制的变迁,政府的"有意"越位与"无意"缺位是统分关系长期失衡的制度性原因,形成了农业经营体制强制调整与自我调节的两类变迁路径。第二,生产关系调整能否适应生产力发展是决定制度变迁能否持续的前提,也是检验农业经营体制生命力的试金石。第三,政府主导的农业经营体制强制性变迁易陷入"统"的过多或"分"的过细的不协调状态。最四,70年来农业经营体制呈现出从家庭经营走向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变化轨迹,再次表达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天然合理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完善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具有一定启示作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宇
美国农业人口不到全国人口总数的2%,却能成为现代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经验值得我国借鉴。要全面理解美国现代农业发展,首先需要深入了解美国的农业政策。由美国资深农业政策专家詹姆斯·诺瓦克(James L. Novak)、詹姆斯·皮斯(James W.Pease)、拉里·桑德斯(Larry D. Sanders)著,王宇、胡武阳、卢亚娟译的《美国农业政策:历史变迁与经济分析》(Agricultural Policy in the US:Evolution and Economics),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对美国农业政策的历史变迁分析,阐明了美国农业政策的制定、实施和影响,揭示了美国农业政策变革过程及其背后的动因,详细分析了美国农业政策的法律基础、政策框架和支持系统。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南宁
当前我国正面临一次更深刻、更彻底的政策调整,其中粮食方面的改革具有战略意义,它的开展将牵动社会的方方面面。在此,我们不妨将美国作为参照,借鉴他们引导农业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的做法,也学习他们不断改变现状的精神。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东勃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思想的发生及其政策实践有着独特的历史路径与变迁逻辑。在回溯近现代思想家、特别是古典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农业规模经营的思想脉络后,重点梳理了1949年以来在土地制度与农业经营政策上的变迁逻辑,这构成了当下的农业家庭经营制度的由来及其经营规模的约束条件。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需要保护新兴的职业农民群体即真正耕者的合法权益,使其获得稳定的耕作经营权预期和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以持续释放农村改革的制度红利。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叶兴庆
一、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把握农业变迁趋势与农业政策调整方向准确把握农业变迁趋势和农业政策调整方向,需要基于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视角。做到这一点,需要对国家现代化进程有准确把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对自己未来现代化道路的展望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喜欢用"三步走"来概括,比如"大三步""中三步"和"小三步"等等。所谓"大三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土地流转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高芸 赵芝俊
本文以总结和归纳美国农业科技政策变迁为中心,从各个阶段的政策着力点和重大改革入手,对美国农业科技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着重分析政策变迁及相应的机构、体制和经费改革的变迁特征和发展特征,对我国的相关激发创新政策和促进乡村振兴措施开展反思。本文的目标是甄别出历次技术政策改革中的关键政策及其作用机制,剖析美国政策制定依据、机制和相关机构的运行方式,分析科技政策重点的关注和决策体系特征。
关键词:
科研政策 变迁 启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福江 孙立新 毛世平
[目的]在多哈回合谈判再次要求削减黄箱政策背景下,通过量化比较分析典型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多哈回合谈判前后农业支持政策结构变化趋势,为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业支持政策改革提供方向借鉴。[方法]使用OECD农业政策评价指标对比分析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4个国家和地区农业支持力度、支持结构的变化趋势。[结果]发达国家和地区积极创新农业支持手段以替代市场价格支持,加快农业支持政策的市场化转变,强调支持政策与资源环境保护的交互作用,注重对农业知识和创新体系的资金投入。[结论]我国应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王常伟 顾海英
农业政策观念作为农业政策的导向与引领,关乎农村的定位、农民的发展与农村整个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维持着生产观念的主基调,虽然对促进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有一定的作用,但也造成了农产品质量下降,环境污染等问题。基于现实环境考量,生产观念由于产量目标的单一性已不适合我国,但产量让位于生态的后生产主义也不符合我国的现实,我国应吸纳后生产主义中合理的内容,采取多目标约束的农业政策观念。就具体政策来看,建议如下:首先,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其次,强化农业生态环境政策;第三,农村政策的完善;第四,关注农民"人"的发展;第五,地区农业政策观念的差异化。
关键词:
生产主义 后生产主义 农业政策观念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农业部欧盟农业政策考察团 张红宇
通过对英国和法国农业发展情况的考察了解到,当前欧盟成员国正讨论新一轮农业政策框架,欧盟更加注重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农业补贴向着"绿化"、脱钩、收入支持方向的演进趋势明显,政府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农业科技产学研一体化结合得非常紧密,青年农民培养日益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同时,在欧盟内部,帮助农民减轻依赖补贴、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共识也逐渐增多。从英法实践看,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
英法 欧盟 农业政策 调整 启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柯龙山
南方旱涝灾害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薄弱的问题,考察建国后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机制的路径变迁,可知当前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机制存在的困境:城市偏好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导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自上而下供给主导型决策机制导致农田水利设施供需脱节;水利建设事权划分不清导致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责任弱化;市场倾向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导致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主体缺位。因此要求重构和创新相关制度: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明确政府的投资主体责任;科学进行水利建设规划,完善水利建设及旱涝灾害应急管理法律体系;整合农田水利建设支农资金,扩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加快农地制度创新,调整现行用工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