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52)
- 2023(12496)
- 2022(10095)
- 2021(9451)
- 2020(7878)
- 2019(17972)
- 2018(17644)
- 2017(33842)
- 2016(18056)
- 2015(20234)
- 2014(20153)
- 2013(20033)
- 2012(18377)
- 2011(16410)
- 2010(16637)
- 2009(16009)
- 2008(16274)
- 2007(14528)
- 2006(13156)
- 2005(12060)
- 学科
- 业(90617)
- 济(87321)
- 经济(87210)
- 企(71414)
- 企业(71414)
- 管理(63222)
- 农(48308)
- 方法(38421)
- 农业(32788)
- 数学(30580)
- 业经(30554)
- 数学方法(30439)
- 财(27755)
- 中国(23744)
- 务(19690)
- 财务(19670)
- 财务管理(19645)
- 企业财务(18694)
- 制(18549)
- 技术(16747)
- 策(15983)
- 贸(15278)
- 贸易(15268)
- 地方(15243)
- 易(14872)
- 体(14559)
- 划(13801)
- 和(13616)
- 理论(13004)
- 银(12654)
- 机构
- 学院(265027)
- 大学(257567)
- 济(121496)
- 经济(119577)
- 管理(109887)
- 理学(94856)
- 理学院(94067)
- 管理学(92984)
- 管理学院(92498)
- 研究(83280)
- 中国(69812)
- 财(56184)
- 农(54328)
- 京(52102)
- 科学(45011)
- 财经(44252)
- 农业(41058)
- 江(40944)
- 经(40376)
- 所(40315)
- 中心(40117)
- 业大(39359)
- 经济学(36985)
- 研究所(35737)
- 经济学院(33575)
- 财经大学(32319)
- 州(32190)
- 北京(32080)
- 经济管理(32012)
- 商学(30681)
- 基金
- 项目(169902)
- 科学(137125)
- 研究(130119)
- 基金(126473)
- 家(106968)
- 国家(105837)
- 科学基金(93759)
- 社会(88142)
- 社会科(83289)
- 社会科学(83272)
- 基金项目(66886)
- 省(66699)
- 教育(58171)
- 自然(56724)
- 自然科(55497)
- 自然科学(55487)
- 自然科学基金(54597)
- 划(53455)
- 编号(53378)
- 资助(50250)
- 成果(42607)
- 部(39211)
- 业(38089)
- 创(38057)
- 发(37776)
- 国家社会(37134)
- 重点(36909)
- 制(35286)
- 课题(34835)
- 创新(34738)
- 期刊
- 济(142659)
- 经济(142659)
- 研究(78970)
- 农(57875)
- 中国(52386)
- 财(45647)
- 管理(42140)
- 农业(38777)
- 科学(35434)
- 学报(34081)
- 融(31390)
- 金融(31390)
- 业经(29861)
- 大学(28477)
- 学学(27166)
- 技术(23735)
- 财经(22734)
- 经济研究(21509)
- 教育(21332)
- 业(20151)
- 问题(19606)
- 经(19600)
- 世界(16042)
- 技术经济(15720)
- 农村(15127)
- 村(15127)
- 贸(14552)
- 农业经济(14432)
- 商业(13723)
- 版(13300)
共检索到406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吉星 厚轶 张红霄
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如今进入相对贫困治理时期。本文在理论分析农业机械化选择与农户相对贫困关系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2018年3期面板数据,基于面板Logit随机效应模型、扩展回归模型(ERM)、中介效应模型等计量手段实证检验农业机械化选择的多维减贫效应。以传统农耕为参照组的研究结果显示:(1)部分机械化的减贫效应约为5.6%,全部机械化的减贫效应约为7.4%,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法回归结果支持上述结论的可靠性;(2)中介效应模型证实农业机械化会通过人力资本培育的中间路径缓解相对贫困,具体包括增加兼职经历、激励培训参与和提升健康水平;(3)依据不同机械获取方式而言,购买农机服务的机械化减贫效应更强,自购农机方式下机械化不存在减贫效应。本文有助于理解农业机械化减贫效应的理论机制,可为农业机械化进程中相对贫困治理工作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虞松波 刘婷 曹宝明
运用超越对数SFA模型测算1994—2016年中国15个小麦主产地区成本效率,继而构建空间杜宾计量模型考察农业机械化服务对小麦生产成本效率的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小麦生产成本效率仍存在17.3%的损失;农业机械化服务对小麦成本效率具有正向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区域农机化水平对其他区域小麦成本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空间维度来看,农业机械化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表现在经度相近地区之间,纬度相近地区之间并不显著;从时间维度看,2004年前后农业机械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明显差异,2004年之后空间溢出效应更加明显。据此提出农机补贴向农机服务组织倾斜,建设和推广农机信息平台以及作物种植沿经度布局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田晓晖 李薇 李戎
本文基于中国县级农业生产数据以及卫星遥感数据,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施的视角,依托该政策推广的准自然实验特征,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和污染性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回答了农业机械化如何影响生态环境的问题。研究发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显著提高了试点县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政策对不同污染性农业生产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且具有一定滞后性。具体地,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显著减少了当年及下一年的地膜使用量,增加了下一年的秸秆焚烧火点数目,但对化肥施用量和农药使用量的影响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通过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占比以及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改变了农户使用污染性投入要素和处理农业生产废弃物的方式,从而对生态环境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学涛 于婷 于法稳
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较低,如何依靠内生动力补齐农业机械化短板尤为重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正好为破解农业机械化难题开辟了新路径。本文基于1869个县域数据,运用SARAR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机械化影响的均衡效应和非均衡效应,同时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机械化均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促进农业机械化的重要路径;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会受到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与其他县域相比,农业落后县、平原县和农业县更容易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受益;数字普惠金融还会以农民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为中介变量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为此,农业机械化过程中应抓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不同区域应依据自身条件因地制宜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彭继权 吴海涛 汪为
[目的]粮食问题关系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深入剖析新时期下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现实要求。[方法]基于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法和样本选择修正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主粮生产的影响。[结果]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户主粮生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每提高1%,农户主粮单产就提高1.219%,其中,水稻单产增加1.220 7%,小麦单产增加0.807 6%,玉米单产增加1.106 4%,马铃薯单产增加1.379 8%。从控制变量来看,户主受教育年限、户主务农经验、粮食补贴、农药化肥投入和平原地形都对不同主粮作物生产有积极作用,家庭外出务工占比、土地流转和气候极端变化都对不同主粮作物生产有消极作用。[结论]在农户不大幅调整当前主粮种植结构的前提下,适当增加马铃薯种植面积,提高种粮农户农业机械补贴力度,推广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模式,从而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宁 汪险生 王舒娟 李光泗
在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约束下,依赖于土地规模经济的机械化道路在中国短期内难以实现。发展建立在分工经济基础上的农机社会化外包服务,是克服中国农户家庭经营局限性、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农地"三权分置"的改革入手,基于农地产权细分与生产环节分工的理论分析,借助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全国农村数据,采用IV ordered Probit等计量方法,从农业机械获取方式和农业机械化程度两个角度,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户农业机械化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一轮的农地确权通过对农地经营权的进一步明晰与细分,降低了纵向分工的交易费用,进而促进了农户对农业机械外包方式的选择,与此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农户在实际生产中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另外,从横向分工对纵向分工产生影响的角度分析,可以发现,农地确权对农业机械化选择的影响受到农地经营规模和统一种植规划的调节作用。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杨印生 陈旭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前提条件。日本的农业机械化大致经过3个发展阶段,即起步、饱和与转型。整个过程中,日本政府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土地改良、出台扶持性政策法规、完善农机经营模式等方法,有效提高了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日本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机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速了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文波
改善农村相对贫困是我国未来贫困治理的重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与关键机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本文运用Probit模型、FE模型、OLS模型、2SLS模型和QR模型,考察了财政支农支出、人力资本积累与农村相对贫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财政支农支出显著降低了农村家庭的相对贫困程度,有利于缓解农村居民的收入不均等问题。财政支农支出可以通过促进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并进而降低家庭贫困程度。往期财政支农支出对降低家庭相对贫困程度也存在促进作用,有利于家庭长期减贫和稳定脱贫。分位数回归显示,财政支农支出对相对贫困程度较高家庭的减贫效果更为明显,有利于缓解深层贫困。在家庭异质性影响上,财政支农支出对从事农业生产为主家庭、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以及人口规模较小家庭相对贫困的影响更为显著。本文为探寻农村家庭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构建有利于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和稳定脱贫的公共财政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邓鑫 张宽 漆雁斌
本文利用2004-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多种实证策略识别了农村文化差异对农业技术扩散的因果效应及其调节机制。研究发现:地域间的总体文化差异对农业机械技术扩散没有显著影响,但从上述文化差异中分离出的农村文化差异是制约农业机械技术扩散的显著因素;本文进一步变更技术前沿和计量模型,分析发现上述结论高度稳健;最后通过交互效应分析发现,加强人力资本培育、提升农业技术创新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完善农机服务政策、提高农业信息化程度和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都能够有效削弱农村文化差异对技术扩散的阻碍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振 张琛 彭超 孔祥智
研究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的关系不仅有利于评价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效果,也可为农民增收政策的制定提供实证依据。但是,现有的实证研究大都忽略了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之间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导致研究结果存在着偏差。对此,本文基于2003~2008年中国全部县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利用农机具购臵补贴政策在县级层面"先试点、再逐步推广"的准自然实验特征,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工具变量估计方法,衡量了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倾向值匹配后的估计结果显示,农民收入关于农机总动力的弹性至少为0.4。此外,本文还进一步评估了农业机械化通过粮食产出和劳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延雷 张正岩 王志刚
基于2000—2016年中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城镇化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效应,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从总效应来看,城镇化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业劳动力和农民收入均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中介效应,且前者的作用远远大于后者;进一步研究发现,东部地区城镇化促进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机制表现为农业劳动力与农民收入的双重中介效应,而中西部地区仅表现为农业劳动力的正向中介效应。混合最小二乘法、随机效应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法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上述结论。据此,我们提出引导农业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机购置补贴标准以及建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等针对性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机械化 农业劳动力 农民收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董欢
微观主体的行为选择是影响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基于实地调查数据,通过考察农户的农业机械化微观行为选择现状后发现:收割环节的机械化操作比例最大,播种环节的比例最小;在各种植环节中,农户更倾向于选择外包作业。多分类逻辑回归模型定量解释了导致农户之间机械化行为选择差异的影响因素。同时,从种植环节的农机市场特征及生产特性等角度定性解释了种植环节之间机械化行为选择差异的成因。并结合实证分析,提出了差异化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梦颖 肜新春
改革开放以来,农机化事业的变革与发展为富裕小农户、服务小农户、提高小农户积累了丰富经验。进入新时代以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凸显,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也面临着无机可用、服务带动力不足、政策扶持不力等困难与挑战,对此要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精准施策。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小农户 现代农业 衔接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许恒周 曹旭欣
研究目的:评估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效果并厘清其作用机制,为完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运作机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双重差分方法。研究结果:(1)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对县域层面的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上而言具有显著且稳健的促进效应;(2)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对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效应会受到农业发展水平、财政支出水平以及区域位置的调节效应影响;(3)从作用机制来看,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政策可以促进人口、地理和经济层面的县域金融集聚,在普惠金融发展下提高农户的金融可及性并缓解其信贷约束问题,最终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研究结论:在总结现有试点区域政策经验的基础之上,应针对性地制定与所在区域相吻合的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以促进金融集聚,实现政策的长期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卫良 刘承芳 张林秀
本文基于江苏省4个村3期农户跟踪调查数据,采用似不相关托宾模型(SUR TobiT),分析非农就业对农户家庭农业机械化服务(农业机械持有现值和农机服务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非农就业人数的增加,农户家庭的农机服务支出显著增加,但是非农就业人数对家庭农业机械的持有现值没有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