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03)
2023(19950)
2022(16587)
2021(15300)
2020(12898)
2019(29189)
2018(28862)
2017(55679)
2016(31081)
2015(34507)
2014(34561)
2013(34132)
2012(31574)
2011(28561)
2010(29183)
2009(27717)
2008(27962)
2007(25865)
2006(23264)
2005(21171)
作者
(92090)
(77204)
(76873)
(73175)
(49107)
(36919)
(34879)
(29987)
(29066)
(27855)
(26462)
(25725)
(24886)
(24715)
(24336)
(23611)
(23392)
(22648)
(22326)
(22317)
(19615)
(19188)
(18846)
(17644)
(17525)
(17487)
(17301)
(17202)
(15728)
(15488)
学科
(125109)
经济(124927)
(109934)
管理(99295)
(90605)
企业(90605)
方法(51066)
(50595)
数学(40914)
(40513)
数学方法(40468)
业经(37264)
中国(34500)
农业(33335)
(31433)
(26155)
财务(26101)
财务管理(26047)
(25393)
企业财务(24713)
(24309)
贸易(24297)
(23638)
地方(23515)
(22734)
(22099)
银行(22026)
(22018)
理论(21885)
技术(21868)
机构
学院(451510)
大学(448199)
(184588)
经济(180645)
管理(170092)
研究(153422)
理学(144606)
理学院(143028)
管理学(140721)
管理学院(139890)
中国(120149)
(94652)
科学(94343)
(92132)
(91374)
(80042)
(72911)
研究所(71917)
农业(71698)
业大(71337)
中心(70910)
财经(70360)
(63597)
北京(59250)
(58314)
师范(57683)
(56913)
经济学(55796)
(54099)
(51530)
基金
项目(288821)
科学(226254)
研究(210123)
基金(208304)
(182760)
国家(181042)
科学基金(153735)
社会(133769)
社会科(126435)
社会科学(126394)
(114534)
基金项目(109868)
自然(98979)
自然科(96616)
自然科学(96585)
教育(96265)
(95967)
自然科学基金(94928)
编号(85495)
资助(84274)
成果(71090)
重点(65409)
(63996)
(62831)
(61379)
课题(59689)
创新(56934)
(55553)
(55362)
科研(55008)
期刊
(218362)
经济(218362)
研究(134472)
中国(95142)
(89365)
学报(75702)
(74793)
科学(68258)
管理(65508)
农业(59540)
大学(57168)
学学(54189)
(48586)
金融(48586)
教育(47732)
业经(39139)
技术(37938)
财经(36261)
经济研究(32942)
(32534)
(31203)
问题(29402)
(24326)
技术经济(23052)
(23006)
世界(21881)
现代(20954)
商业(20439)
科技(20316)
理论(20136)
共检索到696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侯方安  
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退化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农民私人为投资主体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农业机械化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下得以快速发展。本文基于以往的研究和经验,依据全国统计数据,设置变量构建模型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耕地经营规模、农业劳动力转移、政策等因素对农业机械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农业机械化推进机制。这对政策制订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江  王雅鹏  
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生产的基础。"可见,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美玲   祝宏辉   尹小君  
在当前资源约束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背景下,探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固定效应与门槛效应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态效率,并且农作物种植结构“趋粮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化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农地规模经营的门槛效应,即随着农地规模经营的扩大,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呈现边际效应“先递增后递减”的规律。通过完善农机补贴政策,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机配套体系建设等措施,将有助于提升农业生态效率。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呙小明  张宗益  康继军  
利用我国1997~2008年各省的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在农业机械化进程中,农业能源利用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的原因。研究认为:提高种植业的机械作业水平、农业劳均产值、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支出以及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对提高农业能源效率有积极的作用;而单纯地增加农机总动力、农民家庭收入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却对提高农业能源效率有消极的作用。研究表明,尽快转变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式,由数量增长型转型向质量提升转变才能保证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杨印生  陈旭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前提条件。日本的农业机械化大致经过3个发展阶段,即起步、饱和与转型。整个过程中,日本政府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土地改良、出台扶持性政策法规、完善农机经营模式等方法,有效提高了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日本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机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速了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其和  方娜  廖兴红  田姗  
农机户处于整个农机化价值链的终端,是实现农机化的主体,其对政策的感受最直接、最深刻、最有发言权。因此,了解农机户对终端政策的评价是农机化政策绩效评价的重要方面。按照李克特五级量表法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和等距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1200余农机户进行入户访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满意度线性回归模型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农机用户对终端政策满意比例很高,但满意强度一般。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丽娟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过程中尤为重要。本文考察了以美国、法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经验,为提高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供启示和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君望  胡祚和  邓富强  
山区贫困的症结是农业生产能力低与商品生产梗塞跨川、黔、湘、鄂四省的武陵山区,农业生产条件差,低产田土占40—50%,低温冷害、病虫灾害、春旱与伏旱等自然灾害频繁,部分群众的温饱问题仍未解决。“七五”期间,国家通过财政拔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印生  刘佩军  李宁  
由于农业机械化发展受到系统内外大量的因素制约,所以如何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成为农业机械化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利用DEMATEL方法从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出发,对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定量的系统辨识,并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永礼  陆刚  武建章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标志。利用2007-2012年31个省(市)面板数据,建立GA-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MIV值,对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较大,土地经营规模影响较小;户均人口数、水稻播种面积比重、农村居民家庭经营山地面积有负向影响,其它因素有正向影响。从区域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率是华北、东北、华东和中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影响因素,户均人口数在华东、中南和东北地区具有负向影响,但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具有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呈现"东部缺地,西部缺人"的现状。从趋势来看,农村劳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郝庆升  
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到经营者对农机的购买力 ,使用农业机械的经济效益决定着经营者是否购买或使用农机 ,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政府对农业、农机工业及农机科研与教育的扶持 ,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外在动力。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各个阶段中 ,各种动力因素曾起着不同的作用 ,政府作为外在动力主体 ,应采取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谢方平  张喻  裴毅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明栋  
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与农业社会化专业化商品化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系。但因家庭经营的局限,客观上造成了对农业机械化建设的不利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农机具总量虽有较大发展,但养机户根据利之大小确定机之所往,加之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导致机为农服务很困难。据某村调查,所有购机户购机目的并不在于直接服务农业,而是以投向非农产业为主,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仇叶  
不同于主流理论所强调的土地规模化农业发展模式,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的兴起稳步推进了小规模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以村庄为基本场域,通过对剩余劳动力、闲置资本以及熟人社会关系的再利用,乡村形成了一个资源再调配的次级市场,并在低价水平上产生适宜于小规模土地的机械服务。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本质上再造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自我服务体系,并与小规模经营模式共同构成城乡二元体制的结构性产物。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存在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内在地决定了其是小规模土地农业机械化的道路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仇叶  
不同于主流理论所强调的土地规模化农业发展模式,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的兴起稳步推进了小规模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以村庄为基本场域,通过对剩余劳动力、闲置资本以及熟人社会关系的再利用,乡村形成了一个资源再调配的次级市场,并在低价水平上产生适宜于小规模土地的机械服务。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本质上再造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自我服务体系,并与小规模经营模式共同构成城乡二元体制的结构性产物。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存在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内在地决定了其是小规模土地农业机械化的道路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