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00)
- 2023(13814)
- 2022(11165)
- 2021(10338)
- 2020(8592)
- 2019(19465)
- 2018(19475)
- 2017(38744)
- 2016(20932)
- 2015(23531)
- 2014(23706)
- 2013(23500)
- 2012(21543)
- 2011(19274)
- 2010(19795)
- 2009(19072)
- 2008(19114)
- 2007(17592)
- 2006(16205)
- 2005(14801)
- 学科
- 济(92584)
- 经济(92465)
- 业(91914)
- 企(73349)
- 企业(73349)
- 管理(71404)
- 农(48037)
- 方法(37572)
- 业经(31639)
- 农业(31585)
- 财(29897)
- 数学(29595)
- 数学方法(29302)
- 中国(27201)
- 制(22233)
- 贸(20810)
- 贸易(20800)
- 易(20397)
- 策(19863)
- 务(19373)
- 财务(19337)
- 财务管理(19307)
- 技术(18243)
- 企业财务(18189)
- 地方(16566)
- 体(16205)
- 和(15580)
- 银(15368)
- 银行(15358)
- 划(15208)
- 机构
- 学院(309181)
- 大学(300600)
- 济(138336)
- 经济(135708)
- 管理(125656)
- 理学(106961)
- 理学院(106046)
- 管理学(104726)
- 管理学院(104182)
- 研究(99763)
- 中国(82926)
- 财(66032)
- 京(62641)
- 农(61535)
- 科学(55773)
- 财经(51027)
- 所(49740)
- 江(49624)
- 中心(46817)
- 农业(46781)
- 经(46162)
- 业大(45858)
- 研究所(44137)
- 经济学(40984)
- 北京(39175)
- 州(38327)
- 经济学院(37137)
- 财经大学(36931)
- 范(36462)
- 经济管理(36367)
- 基金
- 项目(192274)
- 科学(153159)
- 研究(147743)
- 基金(139482)
- 家(118431)
- 国家(117212)
- 科学基金(102066)
- 社会(96728)
- 社会科(91577)
- 社会科学(91553)
- 省(76835)
- 基金项目(73208)
- 教育(65782)
- 自然(62038)
- 划(61950)
- 编号(61741)
- 自然科(60598)
- 自然科学(60581)
- 自然科学基金(59531)
- 资助(56581)
- 成果(49573)
- 部(43753)
- 发(43281)
- 创(42008)
- 重点(42007)
- 课题(41511)
- 业(41190)
- 国家社会(39679)
- 制(38839)
- 创新(38570)
- 期刊
- 济(165431)
- 经济(165431)
- 研究(94199)
- 农(63176)
- 中国(62523)
- 财(51962)
- 管理(48604)
- 农业(42717)
- 科学(39811)
- 学报(38997)
- 融(36867)
- 金融(36867)
- 业经(33198)
- 大学(31816)
- 学学(30205)
- 技术(28711)
- 教育(27807)
- 财经(25386)
- 经济研究(24753)
- 问题(23070)
- 业(22585)
- 经(21887)
- 技术经济(18480)
- 贸(18259)
- 世界(17075)
- 农村(15884)
- 村(15884)
- 商业(15823)
- 现代(15730)
- 国际(15351)
共检索到481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振 孔祥智
虽然当前我国粮食产出结构性过剩,但是在主动调减粮食种植面积与应对未来消费需求增加的宏观情境下,更需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不下滑。农业机械化作为粮食产出的关键影响因子,一直以来倍受关注。但是,现有的实证研究大都忽略了农业机械化与粮食产出之间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偏差。对此,本文基于2003-2008年中国全部县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县级层面"先试点、再逐步推广"的准自然实验特征,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方法,衡量了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产出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产出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倾向值匹配后的估计结果显示,粮食产出关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弹性为1.28。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如下政策含义: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应成为保障粮食产能的一项重要政策抓手,这就需要攻克粮食作物农业机械化的薄弱环节、着力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继续推进与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超 朱满德 陈其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农机总动力显著增长,农机结构不断优化,机械化作业水平快速提高。作为一种高效的劳动节约型技术,农业机械化提高了粮食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同时推动了要素投入结构优化和种植结构调整,使部分区域种植结构呈"趋同化""趋粮化"发展;促进了种粮主体、农机投资和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兼业和转移就业人员等多方式增收。通过农业机械化投资,以投资锁定效应、沉淀成本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和粮食规模经营;并以劳动节约、效率提升实现了节本增效,提升了粮食基础竞争力,推动了农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方式转变。农业机械化的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外溢效应已经深刻影响我国农业发展格局。因此,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的支持,对农机具购置和农机生产作业服务予以补贴,不失为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可选路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琴
文章采用具有滞后项的系统与差分一步、二步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针对农机化总动力与恩格尔系数对人均粮食产量的影响情况进行多重估计,发现整体上农机化显著提高人均粮食产出,而EG系数作用不显著。分地区估计结果显示东部地区EG系数作用不显著,且农机化动力在增速上影响人均粮食产量,中西部地区农机化贡献作用不显著且EG系数具有明显负向作用,最后对分析结论进行总结探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红 何蒲明
农业机械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推广应用农业机械仍存在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土地规模化经营小、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必须采取逐步深化补贴政策、推行土地规模经营、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等合理措施,推动农业机械的不断推广应用,以便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
农业机械 粮食安全 影响 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帆
农业机械化有助于使得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完成机械对人工的替代,可有效应对农业劳动力匮乏对农业发展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够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打牢基础。但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平衡、组织服务能力不足、农业机械化门类品种存在缺陷等。从粮食安全视角出发,提出优化农业机械化财政支持政策、加大对农机服务主体的培育力度、发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等对策,以提高农业系机械化服务效果。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青 张俊飚 张虎
文章基于1998—2019年我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环境库兹涅茨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从农业碳排放总量来看,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主产区整体及三大流域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松花江流域的增排效应最大。从分位数回归结果来看,当分位点升高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碳排放的正向影响效应也逐渐变大。从农业碳排放强度来看,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粮食主产区整体及三大流域的碳排放强度,表明农业机械化促进了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提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其和 方娜 廖兴红 田姗
农机户处于整个农机化价值链的终端,是实现农机化的主体,其对政策的感受最直接、最深刻、最有发言权。因此,了解农机户对终端政策的评价是农机化政策绩效评价的重要方面。按照李克特五级量表法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和等距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1200余农机户进行入户访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满意度线性回归模型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农机用户对终端政策满意比例很高,但满意强度一般。
关键词:
终端政策 满意度 主成分分析 对策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孔祥智 周振 路玉彬
在我国农村人口多、耕地细碎化,单户农户无力购买农机的情况下,探索出一条"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下,农机手供给农机社会化服务,农户购买服务"的农业机械化道路。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存在总体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机械化率低、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较弱与配套服务建设滞后等问题。因此,应继续推动薄弱地区农机化建设,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建立健全农机社会化配套服务机制,以此促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四化同步"。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农业现代化 社会化服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进 吴比 金松青 陈志钢
本文利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户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是否使用农业机械化服务,对粮食播种面积都不会有显著影响;但是,不断上涨的每亩农业机械作业费用会降低农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其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的占比;如果农户地处平原地区,每亩农业机械作业费用上涨对该类农户粮食播种面积及其占比的负向影响将会被削弱。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粮食生产 播种面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伍骏骞 方师乐 李谷成 徐广彤
本文基于1978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主要结论有:第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有空间溢出效应,即其他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本区域粮食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从时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在1999年以后更加显著,这契合了中国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演进历史;第三,从空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纬度不同的区域之间,在同一纬度的不同区域之间该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伍骏骞 方师乐 李谷成 徐广彤
本文基于1978~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主要结论有:第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有空间溢出效应,即其他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本区域粮食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从时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在1999年以后更加显著,这契合了中国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演进历史;第三,从空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纬度不同的区域之间,在同一纬度的不同区域之间该效应并不显著,这契合了中国农业机械跨纬度作业的运行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波 李伟
基于诱致性技术变迁的视角,运用1990~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户采用农业机械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对农户采用农业机械的决策具有显著效应,工资性收入增加,农业机械采用水平也会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机械使用水平的大幅上升主要是因为农业劳动力相对稀缺导致的,因此要改变优先发展农业生物化学技术的观点,而应注重农业机械技术与生物化学技术并重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曲凌夫
本文论述了实行农业机械化对建设现代农业的积极作用,分析了当前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思路,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我国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作用 现状 思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莉 张宗毅
本文从韩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历史、社会经济背景、相关法律法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购机贷款贴息政策、培训措施和基础设施改造等方面系统阐述了韩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与扶持政策,并对照比较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关扶持政策与措施,提出了对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政策的启示与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薛洲 高强
日本建设世界农业强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支撑,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又离不开系列农业政策的扶持。通过梳理可知,日本政府主要从两条路径来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一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共同利用的农机购买提供补贴,并为农户购机提供融资,在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达到较高机械化水平后购机补贴逐步退出,现阶段只在少数地区和环节保留,最终形成以政策性金融为主的支持政策。二是日本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农业机械紧急开发事业,积极推动产学研推一体化,通过规范种植标准和促进零部件通用化等方式,为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装备基础。通过消费端和供给端两类政策的引导与支持,逐步形成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格局。中国应该借鉴日本建立多元的农业机械化支持政策体系、动态调整购置补贴范围及比例、积极发挥农村金融在农机具推广过程中的作用、推动产学研合作补齐农机装备短板等有效做法,进一步优化现行农机支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