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936)
2023(22873)
2022(19396)
2021(17780)
2020(15300)
2019(34629)
2018(34431)
2017(65895)
2016(36337)
2015(40954)
2014(40827)
2013(40608)
2012(37082)
2011(33354)
2010(33573)
2009(31544)
2008(31341)
2007(28364)
2006(24989)
2005(22085)
作者
(109433)
(91585)
(91000)
(86562)
(58028)
(44187)
(41202)
(36009)
(34498)
(32812)
(30937)
(30841)
(29162)
(29128)
(28554)
(28203)
(27742)
(27191)
(26383)
(26367)
(23064)
(22659)
(22430)
(20870)
(20624)
(20498)
(20420)
(20392)
(18634)
(18270)
学科
(148270)
经济(148092)
(118302)
管理(110103)
(98592)
企业(98592)
方法(69559)
数学(58565)
数学方法(57702)
(51747)
(42917)
业经(39252)
中国(38304)
农业(34210)
(31657)
(28641)
(28275)
财务(28172)
财务管理(28118)
地方(27990)
(27087)
贸易(27073)
企业财务(26661)
理论(26316)
(26274)
技术(24570)
(23813)
(22340)
银行(22251)
环境(21579)
机构
学院(529072)
大学(525610)
(208000)
管理(204632)
经济(203525)
理学(177052)
理学院(175070)
研究(174502)
管理学(171466)
管理学院(170538)
中国(132135)
科学(112829)
(111912)
(104780)
(95691)
(90187)
业大(86786)
研究所(82245)
农业(81959)
中心(80662)
(79956)
财经(76866)
北京(69948)
(69898)
(67089)
师范(66270)
(63969)
经济学(62562)
(62457)
技术(57157)
基金
项目(358633)
科学(279789)
基金(258962)
研究(253648)
(228943)
国家(226987)
科学基金(193624)
社会(158567)
社会科(150060)
社会科学(150014)
(142113)
基金项目(136548)
自然(129316)
自然科(126373)
自然科学(126335)
自然科学基金(124072)
(119313)
教育(117340)
资助(108005)
编号(102715)
成果(82286)
重点(80871)
(77705)
(76162)
(74766)
课题(71250)
创新(69627)
科研(69335)
计划(67110)
大学(66058)
期刊
(229544)
经济(229544)
研究(146301)
(98940)
中国(98721)
学报(93200)
科学(81835)
管理(76173)
(75603)
大学(69633)
农业(66649)
学学(66250)
教育(53247)
技术(47326)
(46554)
金融(46554)
业经(41453)
财经(37574)
(35638)
经济研究(35550)
(32266)
问题(30790)
(28117)
技术经济(26850)
统计(25985)
科技(25492)
业大(24795)
图书(24106)
(24028)
商业(23618)
共检索到7699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林生  黄莎  李贤彬  
文章采用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短面板数据模型,运用SYS-GMM方法对内生性问题进行处理,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机械化对农民收入及其构成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三种收入类型均产生显著正向作用效果,其中对农民工资性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可支配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产生显著正向作用效果,其中对农民工资性收入产生的作用效果较大.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产生的作用效果不显著;粮食产量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产生显著正向作用效果,其中对家庭经营性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对工资性收入影响不显著。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通过粮食产量产生"部分中介效应"和劳动力转移产生"遮掩效应"共同作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许广月  
利用面板单位根、协整检验方法和面板误差纠正模型,根据中国30个省份1978—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收入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东部地区存在从农民收入到农业机械化的单向因果关系,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不存在任何方向的因果关系;从长期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农业机械化和农民收入的双向因果关系,而中部地区存在从农业机械化到农民收入的单向因果关系。国家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时,要从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长期效应入手,并且要综合考虑各个地区农业机械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永礼  陆刚  武建章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标志。利用2007-2012年31个省(市)面板数据,建立GA-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MIV值,对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较大,土地经营规模影响较小;户均人口数、水稻播种面积比重、农村居民家庭经营山地面积有负向影响,其它因素有正向影响。从区域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率是华北、东北、华东和中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影响因素,户均人口数在华东、中南和东北地区具有负向影响,但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具有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呈现"东部缺地,西部缺人"的现状。从趋势来看,农村劳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泽田  穆维松  
分析了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种植业劳均负担的作业面积、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及农业的集约化程度;建立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农机动力总量分析模型,该模型反应了农机总动力与劳均播种面积、农民的收入水平及粮食单产水平的关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长飞  高峰  尹秀珍  
论文使用了19932014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GMM估计方法的基础上,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两个维度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机械化贡献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都与农业机械化贡献率呈正相关关系,然而现实中农村金融对农业机械化贡献率的作用并不明显。论文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加大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机械化贡献率影响力度。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长飞  高峰  尹秀珍  
论文使用了1993~2014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GMM估计方法的基础上,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两个维度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机械化贡献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都与农业机械化贡献率呈正相关关系,然而现实中农村金融对农业机械化贡献率的作用并不明显。论文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加大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机械化贡献率影响力度。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银娥  陈薇  
本文选取1997—2014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业机械化、产业升级与农业碳排放相互关系的联立方程组模型,从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层面回归分析农业机械化、产业升级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促进产业升级、减少碳排放;产业升级加快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碳排放;农业碳排放与农业机械化呈负相关关系,农业碳排放与产业升级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洋  颜华  
本文通过阐述县域金融集聚、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增长三者之间的理论逻辑,提出研究假说,然后选取河南省105个县2001—2017年的县域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面板门限模型及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县域金融集聚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农民增收,还可以通过农业机械化间接"部分地"影响农民增收;同时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正向作用受到县域金融集聚双重门限效应的影响,相较于中层级县域金融集聚而言,低层级与高层级县域金融集聚下该正向促进作用明显减弱;此外,县域金融集聚与农业机械化对高收入农民群体的影响效应较低收入农民群体更显著。最后提出提升县域金融集聚水平,建立健全县域金融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体系及加强低收入农民群体的金融与农业现代化教育等措施。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谷成  李烨阳  周晓时  
农业机械化和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机制及其因果关系一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2000~2015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对三者之间的作用逻辑和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机械化与劳动力转移均可显著地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其中,机械化既可以直接作用于农业收入增长,也可以通过劳动力转移"部分地"间接作用于非农收入增长;劳动力转移则直接作用于非农收入增长。本文认为,农业机械化和劳动力转移是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两大抓手,不可偏废;但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和节奏,不可颠倒前后因果次序,否则可能发生对农业比较优势的偏离。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周稳海  赵桂玲  尹成远  
首先从灾前效应与灾后效应两个方面分析了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影响的作用机制,然后利用2008~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系统GMM模型对该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业保险灾前效应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灾后效应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农业保险总效应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作用力度较小。为进一步改善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应继续加大对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扩大补贴范围和补偿比例,注重农业保险产品与制度创新,合理控制道德风险,建立农产品价格调控机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其和  方娜  廖兴红  田姗  
农机户处于整个农机化价值链的终端,是实现农机化的主体,其对政策的感受最直接、最深刻、最有发言权。因此,了解农机户对终端政策的评价是农机化政策绩效评价的重要方面。按照李克特五级量表法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和等距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1200余农机户进行入户访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满意度线性回归模型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农机用户对终端政策满意比例很高,但满意强度一般。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振  张琛  彭超  孔祥智  
研究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的关系不仅有利于评价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效果,也可为农民增收政策的制定提供实证依据。但是,现有的实证研究大都忽略了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之间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导致研究结果存在着偏差。对此,本文基于2003~2008年中国全部县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利用农机具购臵补贴政策在县级层面"先试点、再逐步推广"的准自然实验特征,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与工具变量估计方法,衡量了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倾向值匹配后的估计结果显示,农民收入关于农机总动力的弹性至少为0.4。此外,本文还进一步评估了农业机械化通过粮食产出和劳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美玲   祝宏辉   尹小君  
在当前资源约束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背景下,探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固定效应与门槛效应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态效率,并且农作物种植结构“趋粮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化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农地规模经营的门槛效应,即随着农地规模经营的扩大,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呈现边际效应“先递增后递减”的规律。通过完善农机补贴政策,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机配套体系建设等措施,将有助于提升农业生态效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公茂刚  张梅娇  
本文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资料,采用PSM-DID方法建立面板排序和二值选择模型,分析了承包地“三权分置”和农业补贴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双重差分项代表的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以及农业补贴均对农业机械化有显著正向影响。承包地“三权分置”主要通过增强耕地转入、农业生产专业化、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拖拉机和大型农机具数量等因素对农业机械化的边际效应而作用于农业机械化。而农业补贴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其增强了耕地转入、拖拉机和大型农机具数量等对农业机械化的边际效应。承包地“三权分置”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存在一定区域性差异,但农业补贴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在东、中、西部三个地区均与全国整体一致。农业生产经营收益、农业生产中的资金投入、自有与转入土地面积、农业劳动力数量、拖拉机和大型农机具数量、户主教育程度、健康程度以及政治面貌等均对农业机械化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邓悦  吴忠邦  罗连发  
农业机械化的推进离不开农村人力资本的支撑。本文基于200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引入农村人力资本作为调节变量,并考虑了农业机械化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滞后性,探究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第一,农业机械化和农村人力资本均对农民收入有促进作用,而农村人力资本与农业机械化水平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在使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村级数据后仍可得到相同的结论;第二,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机械化促农增收的调节效应受到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在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为负向调节效应,而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为正向调节效应;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机械化的负向调节作用对粮食主产区、人均耕地面积更大的地区效应更大;第四,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与农业机械化之间存在显著的互补性。本文的政策启示是:应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教育投入和加速提升农村地区的市场化程度;针对我国农村可能存在的人力资本结构错配问题,要加强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以更好地匹配并推进我国农业机械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