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85)
2023(11709)
2022(9172)
2021(8359)
2020(7029)
2019(15564)
2018(15690)
2017(30467)
2016(16493)
2015(18415)
2014(18256)
2013(18135)
2012(16266)
2011(14395)
2010(14625)
2009(13743)
2008(13850)
2007(12761)
2006(11541)
2005(10657)
作者
(46133)
(38784)
(38548)
(36477)
(24520)
(18455)
(17452)
(15053)
(14725)
(13755)
(13177)
(12873)
(12570)
(12259)
(12111)
(11680)
(11315)
(11228)
(11136)
(11022)
(9664)
(9629)
(9487)
(9066)
(8834)
(8760)
(8701)
(8628)
(7774)
(7689)
学科
(83628)
(75785)
经济(75687)
(66504)
企业(66504)
管理(57865)
(46374)
方法(31516)
农业(30594)
业经(29426)
(25343)
数学(23864)
数学方法(23696)
中国(20086)
(17244)
财务(17223)
财务管理(17201)
(16966)
贸易(16958)
(16631)
技术(16525)
企业财务(16233)
(16178)
(15078)
(13316)
地方(13066)
(13027)
(12593)
(12450)
理论(12180)
机构
学院(239990)
大学(231119)
(109445)
经济(107690)
管理(98514)
理学(84900)
理学院(84205)
管理学(83024)
管理学院(82605)
研究(75701)
中国(63289)
(55578)
(48928)
(47728)
科学(43685)
农业(42215)
业大(39656)
财经(38411)
(38359)
(37639)
中心(35956)
(34952)
研究所(33646)
经济学(32947)
经济学院(30046)
经济管理(29951)
(29232)
北京(29124)
财经大学(27741)
商学(27163)
基金
项目(156488)
科学(125791)
研究(117532)
基金(115987)
(99670)
国家(98649)
科学基金(86591)
社会(79159)
社会科(74854)
社会科学(74837)
(62648)
基金项目(61589)
自然(53621)
自然科(52435)
自然科学(52425)
自然科学基金(51529)
教育(51158)
(49702)
编号(47711)
资助(46135)
(37368)
成果(36448)
(35339)
(35271)
(35235)
重点(34149)
国家社会(33512)
创新(32263)
(31762)
(31626)
期刊
(129856)
经济(129856)
研究(68191)
(59134)
中国(48146)
农业(40078)
(39730)
管理(38446)
科学(33470)
学报(33047)
业经(28718)
大学(27198)
学学(26127)
(25411)
金融(25411)
技术(22249)
(21123)
财经(19001)
经济研究(18954)
问题(18488)
教育(16895)
(16431)
技术经济(15082)
世界(14957)
农村(14743)
(14743)
农业经济(14517)
(13623)
经济问题(12577)
(12392)
共检索到366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琴  
文章采用具有滞后项的系统与差分一步、二步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针对农机化总动力与恩格尔系数对人均粮食产量的影响情况进行多重估计,发现整体上农机化显著提高人均粮食产出,而EG系数作用不显著。分地区估计结果显示东部地区EG系数作用不显著,且农机化动力在增速上影响人均粮食产量,中西部地区农机化贡献作用不显著且EG系数具有明显负向作用,最后对分析结论进行总结探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振  孔祥智  
虽然当前我国粮食产出结构性过剩,但是在主动调减粮食种植面积与应对未来消费需求增加的宏观情境下,更需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不下滑。农业机械化作为粮食产出的关键影响因子,一直以来倍受关注。但是,现有的实证研究大都忽略了农业机械化与粮食产出之间互为因果的内生性问题,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偏差。对此,本文基于2003-2008年中国全部县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利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县级层面"先试点、再逐步推广"的准自然实验特征,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方法,衡量了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产出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产出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倾向值匹配后的估计结果显示,粮食产出关于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弹性为1.28。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如下政策含义: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应成为保障粮食产能的一项重要政策抓手,这就需要攻克粮食作物农业机械化的薄弱环节、着力扶持发展农业机械化服务、继续推进与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超  朱满德  陈其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迅速,农机总动力显著增长,农机结构不断优化,机械化作业水平快速提高。作为一种高效的劳动节约型技术,农业机械化提高了粮食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同时推动了要素投入结构优化和种植结构调整,使部分区域种植结构呈"趋同化""趋粮化"发展;促进了种粮主体、农机投资和农机作业服务主体、兼业和转移就业人员等多方式增收。通过农业机械化投资,以投资锁定效应、沉淀成本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和粮食规模经营;并以劳动节约、效率提升实现了节本增效,提升了粮食基础竞争力,推动了农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方式转变。农业机械化的产出效应、结构效应和外溢效应已经深刻影响我国农业发展格局。因此,加大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的支持,对农机具购置和农机生产作业服务予以补贴,不失为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可选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红  何蒲明  
农业机械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推广应用农业机械仍存在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土地规模化经营小、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等诸多制约因素。因此,必须采取逐步深化补贴政策、推行土地规模经营、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等合理措施,推动农业机械的不断推广应用,以便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进  吴比  金松青  陈志钢  
本文利用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调查数据,研究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户粮食播种面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在粮食生产过程中是否使用农业机械化服务,对粮食播种面积都不会有显著影响;但是,不断上涨的每亩农业机械作业费用会降低农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其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中的占比;如果农户地处平原地区,每亩农业机械作业费用上涨对该类农户粮食播种面积及其占比的负向影响将会被削弱。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帆  
农业机械化有助于使得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完成机械对人工的替代,可有效应对农业劳动力匮乏对农业发展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能够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打牢基础。但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平衡、组织服务能力不足、农业机械化门类品种存在缺陷等。从粮食安全视角出发,提出优化农业机械化财政支持政策、加大对农机服务主体的培育力度、发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等对策,以提高农业系机械化服务效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贺青  张俊飚  张虎  
文章基于1998—2019年我国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环境库兹涅茨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从农业碳排放总量来看,农业机械化对粮食主产区整体及三大流域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松花江流域的增排效应最大。从分位数回归结果来看,当分位点升高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碳排放的正向影响效应也逐渐变大。从农业碳排放强度来看,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粮食主产区整体及三大流域的碳排放强度,表明农业机械化促进了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绿色生产效率的提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金良  
本文从理论分析了我国机械化发展进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运用Panel-data模型对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业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劳动力的替代,但与劳动力、耕地和化肥等生产要素并没有达到规模经济。因此,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使机械化全面促使农业发展。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许广月  
利用面板单位根、协整检验方法和面板误差纠正模型,根据中国30个省份1978—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收入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东部地区存在从农民收入到农业机械化的单向因果关系,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不存在任何方向的因果关系;从长期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农业机械化和农民收入的双向因果关系,而中部地区存在从农业机械化到农民收入的单向因果关系。国家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时,要从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长期效应入手,并且要综合考虑各个地区农业机械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银娥  陈薇  
本文选取1997—2014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业机械化、产业升级与农业碳排放相互关系的联立方程组模型,从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层面回归分析农业机械化、产业升级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促进产业升级、减少碳排放;产业升级加快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碳排放;农业碳排放与农业机械化呈负相关关系,农业碳排放与产业升级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伍骏骞  方师乐  李谷成  徐广彤  
本文基于1978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主要结论有:第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有空间溢出效应,即其他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本区域粮食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从时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在1999年以后更加显著,这契合了中国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演进历史;第三,从空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纬度不同的区域之间,在同一纬度的不同区域之间该效应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伍骏骞  方师乐  李谷成  徐广彤  
本文基于1978~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主要结论有:第一,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有空间溢出效应,即其他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本区域粮食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从时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在1999年以后更加显著,这契合了中国农业机械跨区作业的演进历史;第三,从空间范围来看,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对粮食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发生在纬度不同的区域之间,在同一纬度的不同区域之间该效应并不显著,这契合了中国农业机械跨纬度作业的运行机制。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长飞  高峰  尹秀珍  
论文使用了19932014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GMM估计方法的基础上,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两个维度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机械化贡献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都与农业机械化贡献率呈正相关关系,然而现实中农村金融对农业机械化贡献率的作用并不明显。论文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加大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机械化贡献率影响力度。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长飞  高峰  尹秀珍  
论文使用了1993~2014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GMM估计方法的基础上,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两个维度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机械化贡献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都与农业机械化贡献率呈正相关关系,然而现实中农村金融对农业机械化贡献率的作用并不明显。论文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加大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机械化贡献率影响力度。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姚成胜  肖雅雯  杨一单  
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业机械化相互影响和关联,两者共同驱动着中国粮食生产变化。为更好地促进中国粮食生产,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采用Kaya恒等式模型构建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业机械化联合影响下的粮食产量变化分析框架,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将它们分解为规模效应、数量效应、装备效应和效率效应,揭示了四大效应对2003—2018年中国及其31个省域(不包括港澳台)粮食生产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变化层面,数量效应都明显抑制了粮食生产,而规模效应和装备效应则显著促进了粮食生产,两者在粮食主产区表现尤为突出;2)2003—2018年,效率效应对全国层面的粮食生产由负向抑制变为正向驱动,对省域层面的24个省区呈现明显的负向驱动作用。为促进中国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产,建议持续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政策和资金扶持,稳定其农业生产队伍,进一步强化粮食主销区的粮食安全责任,因地制宜地促进不同区域粮食生产的机械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