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636)
2023(22310)
2022(18857)
2021(17347)
2020(14795)
2019(33813)
2018(33754)
2017(64905)
2016(35656)
2015(40293)
2014(40271)
2013(39920)
2012(36465)
2011(32828)
2010(33174)
2009(30823)
2008(30653)
2007(27787)
2006(24484)
2005(21736)
作者
(104392)
(87263)
(86642)
(82684)
(55368)
(41844)
(39492)
(34269)
(33024)
(31359)
(29436)
(29370)
(27854)
(27774)
(27017)
(26840)
(26254)
(25935)
(25152)
(25064)
(21752)
(21617)
(21425)
(20026)
(19655)
(19505)
(19464)
(19459)
(17705)
(17517)
学科
(148998)
经济(148819)
(117920)
管理(109507)
(98071)
企业(98071)
方法(67741)
数学(56741)
数学方法(55885)
(51730)
(40954)
业经(40093)
中国(38369)
农业(34330)
(30584)
地方(29125)
(28621)
(27674)
财务(27576)
财务管理(27519)
(26442)
贸易(26427)
理论(26129)
企业财务(26086)
(25640)
技术(24935)
(24582)
环境(22939)
(22027)
银行(21961)
机构
学院(514012)
大学(509938)
(205861)
管理(201952)
经济(201418)
理学(174200)
理学院(172303)
研究(168998)
管理学(168896)
管理学院(167987)
中国(129077)
(108907)
科学(106443)
(95171)
(94395)
(86129)
业大(80237)
中心(78298)
研究所(78222)
(78067)
财经(75255)
农业(73790)
北京(68482)
(68286)
(65774)
师范(65108)
(62557)
经济学(61467)
(60995)
经济学院(55626)
基金
项目(344393)
科学(270264)
研究(249508)
基金(248818)
(217387)
国家(215501)
科学基金(185239)
社会(156264)
社会科(147887)
社会科学(147844)
(136265)
基金项目(131138)
自然(121586)
自然科(118783)
自然科学(118752)
自然科学基金(116589)
教育(114798)
(113591)
资助(103429)
编号(102483)
成果(82480)
重点(77115)
(75089)
(73905)
(72085)
课题(70370)
创新(67012)
科研(66053)
国家社会(63959)
教育部(63938)
期刊
(230076)
经济(230076)
研究(145067)
中国(98128)
(90199)
学报(82946)
管理(76166)
科学(75933)
(74786)
大学(63230)
农业(60964)
学学(59768)
教育(54001)
技术(47245)
(46003)
金融(46003)
业经(41797)
财经(36601)
经济研究(35382)
(32969)
(31456)
问题(30683)
技术经济(26768)
(25880)
统计(25678)
图书(24697)
科技(24229)
(23597)
商业(23404)
现代(23360)
共检索到7572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银娥  陈薇  
本文选取1997—2014年我国26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农业机械化、产业升级与农业碳排放相互关系的联立方程组模型,从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层面回归分析农业机械化、产业升级与农业碳排放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促进产业升级、减少碳排放;产业升级加快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碳排放;农业碳排放与农业机械化呈负相关关系,农业碳排放与产业升级呈正相关关系。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长飞  高峰  尹秀珍  
论文使用了19932014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GMM估计方法的基础上,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两个维度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机械化贡献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都与农业机械化贡献率呈正相关关系,然而现实中农村金融对农业机械化贡献率的作用并不明显。论文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加大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机械化贡献率影响力度。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长飞  高峰  尹秀珍  
论文使用了1993~2014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GMM估计方法的基础上,从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两个维度研究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机械化贡献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规模和效率都与农业机械化贡献率呈正相关关系,然而现实中农村金融对农业机械化贡献率的作用并不明显。论文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以加大农村金融发展对农业机械化贡献率影响力度。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许广月  
利用面板单位根、协整检验方法和面板误差纠正模型,根据中国30个省份1978—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民收入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短期来看,东部地区存在从农民收入到农业机械化的单向因果关系,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不存在任何方向的因果关系;从长期来看,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农业机械化和农民收入的双向因果关系,而中部地区存在从农业机械化到农民收入的单向因果关系。国家在制定相关的政策时,要从技术进步对农民增收的长期效应入手,并且要综合考虑各个地区农业机械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金良  
本文从理论分析了我国机械化发展进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运用Panel-data模型对河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与农业发展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劳动力的替代,但与劳动力、耕地和化肥等生产要素并没有达到规模经济。因此,政府应当采取积极措施使机械化全面促使农业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洋  颜华  
本文通过阐述县域金融集聚、农业机械化与农民收入增长三者之间的理论逻辑,提出研究假说,然后选取河南省105个县2001—2017年的县域面板数据,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模型、面板门限模型及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县域金融集聚不仅可以直接作用于农民增收,还可以通过农业机械化间接"部分地"影响农民增收;同时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正向作用受到县域金融集聚双重门限效应的影响,相较于中层级县域金融集聚而言,低层级与高层级县域金融集聚下该正向促进作用明显减弱;此外,县域金融集聚与农业机械化对高收入农民群体的影响效应较低收入农民群体更显著。最后提出提升县域金融集聚水平,建立健全县域金融支持农业机械化发展体系及加强低收入农民群体的金融与农业现代化教育等措施。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杨印生  陈旭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前提条件。日本的农业机械化大致经过3个发展阶段,即起步、饱和与转型。整个过程中,日本政府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土地改良、出台扶持性政策法规、完善农机经营模式等方法,有效提高了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日本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机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速了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永礼  陆刚  武建章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标志。利用2007-2012年31个省(市)面板数据,建立GA-BP神经网络模型,计算MIV值,对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农作物种植结构对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影响较大,土地经营规模影响较小;户均人口数、水稻播种面积比重、农村居民家庭经营山地面积有负向影响,其它因素有正向影响。从区域来看,农村劳动力转移率是华北、东北、华东和中南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影响因素,户均人口数在华东、中南和东北地区具有负向影响,但在西北和西南地区具有正向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总体呈现"东部缺地,西部缺人"的现状。从趋势来看,农村劳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周晶  陈玉萍  阮冬燕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对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构成重大挑战。本文基于自然地理条件视角解释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区域差异,从阻隔效应、收入效应和结构效应三个维度构建地形影响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分析框架。利用1991~2011年湖北省县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山区地形、农民收入以及种植结构等因素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具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利用回归分解法和泰尔指数分解法测度地形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区域差异的贡献率。分析发现:地形对农业机械化水平区域差异的解释程度达到35%~50%,是造成农业机械化水平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地形的阻隔效应构成地形总效应的主要戍分,在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实施初期地形的阻隔效应大幅度跃升,但2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琴  
文章采用具有滞后项的系统与差分一步、二步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针对农机化总动力与恩格尔系数对人均粮食产量的影响情况进行多重估计,发现整体上农机化显著提高人均粮食产出,而EG系数作用不显著。分地区估计结果显示东部地区EG系数作用不显著,且农机化动力在增速上影响人均粮食产量,中西部地区农机化贡献作用不显著且EG系数具有明显负向作用,最后对分析结论进行总结探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傅泽田  穆维松  
分析了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种植业劳均负担的作业面积、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及农业的集约化程度;建立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农机动力总量分析模型,该模型反应了农机总动力与劳均播种面积、农民的收入水平及粮食单产水平的关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林生  黄莎  李贤彬  
文章采用2000~2018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动态短面板数据模型,运用SYS-GMM方法对内生性问题进行处理,采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机械化对农民收入及其构成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三种收入类型均产生显著正向作用效果,其中对农民工资性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劳动力转移对农民可支配收入、农民工资性收入产生显著正向作用效果,其中对农民工资性收入产生的作用效果较大.对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产生的作用效果不显著;粮食产量对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产生显著正向作用效果,其中对家庭经营性收入产生较大影响,对工资性收入影响不显著。中介效应检验模型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影响通过粮食产量产生"部分中介效应"和劳动力转移产生"遮掩效应"共同作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美玲   祝宏辉   尹小君  
在当前资源约束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背景下,探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固定效应与门槛效应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态效率,并且农作物种植结构“趋粮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化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农地规模经营的门槛效应,即随着农地规模经营的扩大,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呈现边际效应“先递增后递减”的规律。通过完善农机补贴政策,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机配套体系建设等措施,将有助于提升农业生态效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于悟然  
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农机装备现代化是将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应用于农机装备的科研开发、生产制造及农业生产应用与管理服务上,以改善农机装备制造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机装备产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廷发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进行评价,这是许多研究农业和农村经济学者时常注意和思考的一个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步步深入和乡村工业的崛起,农村经济达到了飞跃发展的时期,许多地区的事实表明,乡村工业的迅猛增长和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引发了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在这些地区农业机械化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也出现了先行一步的发展趋势。人们从大量的事实中清楚地看到,农业机械化在整个农村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非常重要,许多农民和企业,由于购买了农业机械率先致了富,已成为农村中达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