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36)
2023(20916)
2022(17417)
2021(16035)
2020(13406)
2019(30331)
2018(30263)
2017(57977)
2016(31725)
2015(35588)
2014(35747)
2013(35530)
2012(32698)
2011(29526)
2010(29876)
2009(28022)
2008(27776)
2007(25175)
2006(22833)
2005(20876)
作者
(92554)
(77049)
(76413)
(72556)
(49025)
(36779)
(34714)
(30084)
(29253)
(27753)
(26258)
(26007)
(24738)
(24691)
(23947)
(23397)
(22727)
(22641)
(22150)
(22136)
(19397)
(19135)
(18713)
(17701)
(17323)
(17252)
(17242)
(17158)
(15628)
(15276)
学科
(134138)
经济(133951)
(112317)
管理(101913)
(92288)
企业(92288)
方法(52037)
(51385)
数学(41245)
数学方法(40840)
业经(39692)
中国(39414)
(38585)
农业(34228)
(30946)
地方(30922)
(25460)
财务(25374)
财务管理(25329)
(25276)
技术(24072)
企业财务(24042)
(23656)
贸易(23635)
理论(23012)
(22918)
(22805)
(22310)
银行(22261)
(21814)
机构
学院(456556)
大学(453765)
(187858)
经济(183749)
管理(180780)
研究(155273)
理学(154189)
理学院(152538)
管理学(150312)
管理学院(149463)
中国(120700)
(98559)
科学(93014)
(88734)
(84443)
(78301)
(72150)
中心(71132)
研究所(70186)
业大(69153)
财经(68893)
农业(64831)
北京(62439)
(62427)
(59608)
师范(59076)
(57430)
(55825)
经济学(55098)
财经大学(50446)
基金
项目(298199)
科学(235399)
研究(223247)
基金(214952)
(186010)
国家(184296)
科学基金(158947)
社会(141934)
社会科(134282)
社会科学(134248)
(117845)
基金项目(113744)
教育(100918)
自然(100577)
自然科(98171)
自然科学(98151)
(97436)
自然科学基金(96421)
编号(92937)
资助(86975)
成果(75895)
(66843)
重点(66317)
(65667)
课题(63469)
(63285)
创新(58611)
国家社会(58277)
(57726)
教育部(56264)
期刊
(223468)
经济(223468)
研究(138991)
中国(99306)
(82054)
管理(70541)
(70059)
学报(68844)
科学(64921)
农业(55389)
大学(53488)
教育(52284)
学学(50097)
(46401)
金融(46401)
技术(41163)
业经(40550)
财经(34206)
经济研究(32962)
问题(29746)
(29427)
(29379)
图书(24838)
技术经济(23611)
(22041)
现代(21936)
科技(21552)
世界(21473)
理论(21325)
商业(21001)
共检索到7079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维龙  李士梅  
从规模、结构和质量三个维度剖析了农业服务化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构建广义嵌套空间模型,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农业服务业规模化和结构高级化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促进作用,而发展低质化对其有抑制作用;农业服务业发展低质化主要是由于农业服务定位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之间不匹配所导致的,进一步提升农业服务业发展质量是现阶段驱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粮食产业由于技术扩散存在正向空间溢出,但受限于区域贸易成本,本地农业服务化"红利"难以辐射周围地区,反而会通过要素竞争对周围地区形成"虹吸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有助于强化农业服务业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降低区域贸易成本、提高技术吸收与转化能力则会强化产业互动的正向空间溢出,带动粮食产业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维龙  李士梅  
从规模、结构和质量三个维度剖析了农业服务化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机制,构建广义嵌套空间模型,利用中国31个省份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农业服务业规模化和结构高级化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促进作用,而发展低质化对其有抑制作用;农业服务业发展低质化主要是由于农业服务定位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之间不匹配所导致的,进一步提升农业服务业发展质量是现阶段驱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粮食产业由于技术扩散存在正向空间溢出,但受限于区域贸易成本,本地农业服务化"红利"难以辐射周围地区,反而会通过要素竞争对周围地区形成"虹吸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产业政策扶持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有助于强化农业服务业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降低区域贸易成本、提高技术吸收与转化能力则会强化产业互动的正向空间溢出,带动粮食产业区域协调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姬志恒  
研究目标:分析2005~2018年中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空间差异及驱动机制。研究方法: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AHP-熵值法测算,利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和Markov链对中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地区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进行刻画,利用回归分析对驱动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省域农业农村发展质量保持稳步提升态势,全域内部相对差异渐趋缩小,区域间差异构成全域内部差异最重要来源;各地区存在不同分化态势,不同状态之间流动性较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受到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升级、市场化程度和科技创新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各因素的驱动效应具有空间异质性。研究创新:基于新发展理念对中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揭示其区域差异和演进趋势特征,系统考察中国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驱动机制及其区域差异。研究价值:为评估不同地区农业农村发展质量和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声俊  
本文从新时代基本特征出发,深入阐述推进农业粮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即“五大需求”;农业粮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即惠民性、特色性、创新性、融合性、动态性和生态性等“六性”。文章有独见性地提出建立具有本质性、趋势性、长远性意义的、衡量农业粮食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即“10项反映”。文章最后着力阐述推动农业粮食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措施:一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是必要主导;二是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是必然主题;三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必守主线;四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是必由主径;五是大兴农业粮食实体经济是必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钟真  蒋维扬  李丁  
我国农业生产高度依赖于物质要素投入的时代正在"翻篇",发展社会化服务能否推动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其效果机制尚未被有效证实。为此,本文利用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权威数据,以农业经营主体从事社会化服务对其粮食生产参与、生产规模、生产方式的影响为例,深入分析了在"大国小农"背景下社会化服务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大维度"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尽管全国各类农业经营主体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比例还不高,但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总体上是"有利可图"的。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对改变农业经营主体的粮食生产参与、优化粮食生产规模、改进粮食生产方式均具有积极意义。这说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可以成为新时代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潜力点,不仅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还有助于保持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并为实现农业生产绿色化转型提供更大可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小兵   唐文凤   梁栋   孙锐   李涛   贾昕为  
[目的]近年来,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是战略性基础资源,是新型生产要素,是重要新质生产力,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国带来新机遇、提供新动能。世界各国都把发展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进行部署和推进,党中央、国务院同样高度重视数据要素作用发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推进我国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加速迈进。农业是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领域,农业数据要素在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方法]本文阐述了数据要素重要作用,分析了其在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结果]通过总结国内外在探索数据要素在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研究提出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的路径和举措,[结论]建立健全数据要素管理机制,拓展数据资源采集渠道,推动数据整合共享,推进数据要素开发利用,驱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辉   张竹   习凯杰  
基于2016—2020年省级农业发展数据,综合运用改进后的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测算了全国及粮食功能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差异程度,并进一步从一级指标入手,分析了引起区域差异产生和波动的原因。结果表明:(1)三大粮食功能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保持上升趋势,按水平由大到小依次为“主销区、主产区、平衡区”。(2)三大粮食功能区存在区域差异,区域间的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动。(3)主销区内部差异波动与产业升级指标相关,主产区内部差异波动主要受产出高效和产业升级指标影响,平衡区内部差异波动源于产业升级指标中的追赶效应。(4)区域间差异主要源自产业升级指标,成果共享指标也起到部分影响作用,三大区域各具发展短板。因此,为提升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均衡性,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以水平最低的平衡区为发力点,以产业升级指标为抓手,以各区域发展短板为突破,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发展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辉   张竹   习凯杰  
基于2016—2020年省级农业发展数据,综合运用改进后的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测算了全国及粮食功能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差异程度,并进一步从一级指标入手,分析了引起区域差异产生和波动的原因。结果表明:(1)三大粮食功能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均保持上升趋势,按水平由大到小依次为“主销区、主产区、平衡区”。(2)三大粮食功能区存在区域差异,区域间的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动。(3)主销区内部差异波动与产业升级指标相关,主产区内部差异波动主要受产出高效和产业升级指标影响,平衡区内部差异波动源于产业升级指标中的追赶效应。(4)区域间差异主要源自产业升级指标,成果共享指标也起到部分影响作用,三大区域各具发展短板。因此,为提升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均衡性,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以水平最低的平衡区为发力点,以产业升级指标为抓手,以各区域发展短板为突破,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发展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姚石  刘盼  位贺杰  
[目的]黄河流域构成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农业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研究其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性,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促进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方法]以黄河流域6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该文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灰色关联度模型定量分析了农业生态系统与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机制。[结果]2008—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农业经济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均值呈上升变化态势,两者的对比关系由“经济滞后型”演变为“生态滞后型”。耦合协调水平总体随时间增长,由轻度失调转为濒临失调,空间上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格局。驱动因素的作用强度按农业现代化水平、城镇化水平、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区域本底条件、人类活动强度、政策管理决策的次序递减,并共同推动生成了驱动机制。[结论]黄河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的耦合协调程度仍有待提升,今后将针对典型地区的具体情况对农业生态经济耦合协调的内在机制、实现路径开展研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颖慧   陈红   游星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效路径,对中国农村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新发展理念,阐释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7—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探究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整体上,农业社会化服务能显著提高农村高质量发展水平,但不同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影响效应具有差异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出中西部地区强于东部地区、粮食主产区强于非主产区的空间格局,对农业及相关产业占比较高的地区影响更为显著;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高质量发展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非线性门槛特征,在落后地区促进作用更强。因此,应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广度和深度,缩小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水平区域差异以赋能农村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利英  豆丹丹  李凤廷  刘威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更高水平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动态、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其内涵导向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品优质、产出高效、结构协调、环境友好为核心内容,转换发展动力,创新发展方式,同时也要妥善处理好绝对与相对、质量与数量、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我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已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根据对安徽、河南等17地的调研,以地方实践与现实案例为支撑,从质量、效率、结构、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多条路径,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经验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孝新  孙自敏  刘戒骄  
全面认识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差异的空间特性,为推动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的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启示。本文从新发展理念出发,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加入时间变量的熵权法测度2003—2018年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利用Dagum基尼系数揭示其发展的区域差异大小及其来源,并采用多种收敛方法考察其收敛性特征。结果显示: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在波动中呈总体上升趋势;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其差异在波动中呈总体下降趋势,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交替成为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备典型的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分区域和分时期的收敛性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因此为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和缩小区域差距,需要进一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展农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并通过“追赶效应”和“以高带低”拉动机制,推动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跨区域协同提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罗光强  王焕  
基于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区域竞争性视角,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三位一体分析框架,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与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内在逻辑。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首先通过激活主产区农业竞争性要素市场,提高主产区农业资源配置水平,促进主产区农业差异化竞争与高质量发展,具有直接效应;其次,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直接作用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主产区农业产业的现代演进,推动主产区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助推主产区农业的广深化与绿色化功能,是新时期加速推动中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华坚  潘雪晴  
在“科技兴粮”政策背景下,农业科技创新对于粮食产业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0—2019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指标体系以综合评价农业科技创新和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两者的内在影响。结果表明:农业科技创新水平中等偏低,但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其中粮食主产区发展水平最高,产销平衡区次之,粮食主销区最低;农业科技创新对区域内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但空间溢出影响为负,且此种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基于此,未来我国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粮食产业,遵循科技规律,加快创新步伐,发挥农业科技创新对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性驱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君  戈兴成  
推动分享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趋势,对消除经济信息不对称、打造新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探究了分享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剖析了分享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驱动机制,包括要素驱动机制、创新驱动机制、政策驱动机制和"四化"协调驱动机制,并从规则规范引导、治理方式创新、诚信体系建设、公共资源共享、网络设施建设等5个方面提出了促进分享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