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90)
- 2023(17643)
- 2022(15137)
- 2021(14010)
- 2020(11903)
- 2019(26825)
- 2018(26755)
- 2017(51161)
- 2016(28083)
- 2015(31565)
- 2014(31704)
- 2013(31240)
- 2012(28545)
- 2011(25568)
- 2010(25955)
- 2009(24354)
- 2008(24217)
- 2007(22065)
- 2006(19739)
- 2005(17795)
- 学科
- 济(111912)
- 经济(111736)
- 业(106354)
- 管理(94197)
- 企(87924)
- 企业(87924)
- 农(49244)
- 方法(46818)
- 数学(36796)
- 数学方法(36385)
- 财(36031)
- 业经(35250)
- 农业(32769)
- 中国(28822)
- 制(27345)
- 务(24967)
- 财务(24891)
- 财务管理(24840)
- 企业财务(23539)
- 学(22208)
- 理论(21762)
- 技术(21229)
- 地方(20603)
- 和(20023)
- 体(19907)
- 贸(19508)
- 贸易(19496)
- 易(18950)
- 策(18909)
- 划(18798)
- 机构
- 学院(404543)
- 大学(398168)
- 管理(160594)
- 济(159950)
- 经济(156335)
- 理学(137509)
- 理学院(136080)
- 管理学(133942)
- 管理学院(133215)
- 研究(129752)
- 中国(101365)
- 京(85087)
- 科学(79175)
- 财(77334)
- 农(76219)
- 所(65356)
- 江(62979)
- 业大(62843)
- 财经(60424)
- 中心(60044)
- 研究所(58554)
- 农业(58439)
- 经(54624)
- 北京(53477)
- 范(51342)
- 师范(50932)
- 州(50465)
- 院(46432)
- 经济学(46342)
- 财经大学(44140)
- 基金
- 项目(264692)
- 科学(208107)
- 研究(198740)
- 基金(190241)
- 家(164078)
- 国家(162527)
- 科学基金(140419)
- 社会(124056)
- 社会科(117031)
- 社会科学(117000)
- 省(105403)
- 基金项目(101377)
- 教育(90562)
- 自然(90300)
- 自然科(88123)
- 自然科学(88104)
- 划(86604)
- 自然科学基金(86526)
- 编号(83873)
- 资助(76990)
- 成果(68063)
- 重点(58624)
- 部(57909)
- 课题(56992)
- 发(56668)
- 创(56433)
- 创新(52118)
- 制(51993)
- 项目编号(50553)
- 国家社会(50005)
- 期刊
- 济(190382)
- 经济(190382)
- 研究(120212)
- 中国(81574)
- 农(75508)
- 财(62930)
- 学报(61690)
- 管理(61308)
- 科学(57281)
- 农业(50822)
- 大学(47888)
- 教育(45995)
- 学学(45236)
- 融(38698)
- 金融(38698)
- 技术(36622)
- 业经(36124)
- 财经(29701)
- 经济研究(27496)
- 业(26404)
- 经(25358)
- 问题(24901)
- 技术经济(20670)
- 版(20652)
- 现代(19716)
- 图书(19359)
- 理论(19357)
- 科技(19256)
- 财会(18647)
- 商业(18296)
共检索到6098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正国 周清波 王仰麟 张小飞
随着气候变化对农业系统的影响不断加剧,为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掌握变化中的自然与人文因素,判别农业景观中可调整的关键机制,依据未来的可能情景,尽早订定农业景观优化方案。本研究以土壤侵蚀问题为切入点,整合相关的环境因子,构建农业景观对土壤侵蚀适应性的研究框架。基本思路为首先通过目前气候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为不同时空尺度上土壤侵蚀发生、发展趋势提供理论依据;其次,从增强未来农业景观对土壤侵蚀适应能力的角度,详细讨论景观类型、空间配置和管理措施等与土壤侵蚀的关系,以提高农业景观优化配置的针对性;最后,为科学评价农业景观对土壤侵蚀适应的程度,基于Agent模型原理设计土壤侵蚀模拟模型,通过不同土壤侵蚀情景下景观类型、结构、空间配置和管理措施等的适应性分析,为有效提升区域农业景观的土壤抗侵蚀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农业景观 土壤侵蚀 适应机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平仓 杨勤科 夏艳华
基于中国大陆水蚀地区土壤侵蚀的主要影响因子—土壤抗侵蚀性指标进行的 35个一级控制性测点试验对比研究和野外人工降雨原位试验 ,重点讨论了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侵蚀形成的机制和过程。结果表明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侵蚀主要表现为在降雨和土壤蓄满壤中流参与下的重力侵蚀过程。在形式上表现为坡地上土壤体表层小范围的滑动和微型阵性泥石流过程 ,导致沟道河流泥沙输移比小并产生局部严重淤积 ,土壤侵蚀的危害首先表现为土层进一步变薄、退化和荒芜 ,其次表现为泥沙淤积和洪害。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保持的基本方针应该是“保土减水” ,与黄土高原“全部降水就地入渗拦蓄”的方针有所不同。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长江流域 机制及过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颂茜 林敬兰 林文莲
公路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是一种主要的土壤侵蚀源。福建省山多、山高、山陡,地形复杂,修建高速公路,路基的高填深挖施工过程形成大量的裸露坡面、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弃土石方、山谷间的高位挂坡等工程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如何采取合适的植物措施进行高速公路边坡的快速植被恢复值得研究探讨。调查表明:无防护措施的弃碴场的水土流失侵蚀模数是有防护措施弃碴场的2925倍;无防护措施且不集中挂坡堆放弃碴的流弃比是有防护措施且集中堆放弃碴的16 5×104倍;典型挂坡的土壤侵蚀量是邻近未扰动山坡地约70倍。因此,对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要。
关键词:
高速公路 建设过程 土壤侵蚀 监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华军,杨学明,张晓平,梁爱珍
碳主要在通气状态下释放出CO2以温室效应的形式影响全球变化。当前,农田土壤固碳过程是土壤碳循环研究中的一个前沿领域,其中农田土壤再分布过程能否导致土壤固碳已引起科学上、政治上以及社会上广泛的兴趣。本文从不同的尺度阐述土壤再分布过程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分别阐述土壤侵蚀和再沉积过程在全球碳循环,陆地碳库研究中的作用,土壤侵蚀与农田景观土壤有机碳动态、活性组份以及碳通量之间的关系,土壤再分布过程引起的土壤固碳机理。在此基础上指出今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莉雯 牛铮 卫亚星
在全世界范围内土壤侵蚀对农业生产和水质量都有着负面影响,因此区域尺度的土壤侵蚀评估非常重要,但是它往往会受可收集到观测数据的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在过去的30年中,遥感技术已为土壤侵蚀研究提供了多方面有效空间数据,这些数据常被直接用于探测土壤侵蚀和土壤侵蚀沉积,通过辨别土壤侵蚀的总体特征,可以区分土壤侵蚀区域,再根据经验评估土壤侵蚀强度,获得探测结果。本文介绍了可用于土壤侵蚀研究的多种卫星和传感器及应用遥感数据探测土壤侵蚀特征,土壤侵蚀区域和土壤侵蚀沉积的实例。
关键词:
遥感 土壤侵蚀 探测方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洪芬 杨营 毕如田
土壤侵蚀作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本研究在GIS支持下,应用TM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相关信息,快速获得了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地面坡度、植被盖度、特殊侵蚀类型等土壤侵蚀因子空间信息,采用叠加分析法研究了繁峙县不同土地利用状况的土壤侵蚀规律。基于国家水利部制定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快速完成了繁峙县土壤侵蚀强度的判定与分析。结果表明:繁峙县坡度大部分集中在5~15°之间,5°~15°坡度带土壤侵蚀面积最大,侵蚀面积约为2 255.37km2,约占整个繁峙县总面积的77.44%,但是这类土壤侵蚀程度较低,水土流失较少。25°以上侵蚀面积占总侵蚀面积的13.12%。中...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连奇 冯文峰 朱文博
随着地球信息科学的进步与发展,"3S"技术成为土壤侵蚀研究的有效工具。本文介绍了"3S"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应用的途径和使用的限制条件,在对大量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国外学者利用"3S"技术主要集中在全球和区域土壤侵蚀调查、土壤侵蚀的生态效应等2个方面。而国内学者主要开展了区域土壤侵蚀调查、土壤侵蚀动态研究和土壤侵蚀模式的构建等3个方面的工作。指出目前和GIS技术结合应用最为广泛的土壤侵蚀模式是USLE和RUSLE,这两个模式都是基于统计的经验模式,缺乏充足的实测资料,精度不高;利用"3S"技术对于区域土壤侵蚀因子的研究缺乏与综合评价方法或模型间的协调。展望未来"3S"技术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应用的可能趋势。
关键词:
3S技术 土壤侵蚀 动态监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蔡强国,刘纪根
土壤侵蚀模型作为了解土壤侵蚀过程与强度,掌握土地资源发展动态,指导人们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管理和维持人类长期生存环境的重要技术工具,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本文总结了中国土壤侵蚀模型的主要成果,对经验统计模型、物理成因模型、国外模型在我国的应用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在总结和评价中国土壤侵蚀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土壤侵蚀模型应该注重的发展方向:(1)注重土壤侵蚀模型的理论研究,将从以侵蚀因子为基础的侵蚀预报向侵蚀过程的量化研究和理论完善,研究各侵蚀因子及其交互作用对侵蚀过程的影响,泥沙在复杂坡面以及不同流域尺度间的分散、输移和沉积作用;(2)加强对重力侵蚀、洞穴侵蚀机制的研究,加强对大中流域侵蚀模型的研究;(3)充分利用先进的RS、GIS技术,为侵蚀模型的研究提供大量的数据源,以利于对土壤侵蚀模型的检验。
关键词:
土壤侵蚀模型 主要成果 发展方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史培军 刘宝元 张科利 金争平
在综合评述了国内外土壤侵蚀研究的最新进展基础上,综述了我们在内蒙古准格尔旗皇甫川流域和陕西安塞大南沟流域的研究成果,并进一步提出了探讨人类活动(主要是土地利用方式和水平)对土壤侵蚀的影响机理及过程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土壤侵蚀 过程与模型 人类活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佳华 姚凤梅
利用遥感、GIS和灰色预测模型研究了中国南方典型区土壤侵蚀的状况 .结果表明 ,从 1958— 1988年 ,兴国县的水土流失面积和侵蚀量分别下降了 19 0 9%和 43 0 5% ;灰色预测显示无明显侵蚀区水土流失面积由 1988年的818 0 4km达到 1995年的 12 76 69km2 ;总侵蚀量由 60 7 2 1× 10 4 t a下降到 472 12× 10 4 t a .比较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产沙模数显示 ,林地的产沙模数最小 ,为 177 16~ 187 75t (km2 ·a) ,裸地最大 ,为 10 62 6 76~ 112 65 48t (km2 ·a) .由此...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勤科 李锐
区域土壤侵蚀与环境研究,是在比较大的中间尺度和较长的时间尺度上,对土壤侵蚀发生发展过程、土壤侵蚀因子、土壤侵蚀定量评价方法,以及土壤侵蚀治理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的科学与技术体系。该领域的研究,即能直接为国家水土保持宏观决策提供支持,又能揭示土壤侵蚀的宏观规律,并于全球变化研究相联系。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概括四个方面,包括:①区域土壤侵蚀因子研究,是为认识土壤侵蚀环境特征和进行土壤侵蚀定量评价的基础,②区域土壤侵蚀评价研究,包括调查制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等,是该研究服务于水土保持实践的基本途径;③水土保持的环境效应研究,是从另外一个视角对土壤侵蚀环境与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关系的认识。是确切评估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喜山 兰再平 张博 马可 胡海姿
对世界银行贷款"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8个项目省(区)新建经济林和垦复竹林地中设置的11个土壤侵蚀定位观测点,连续5年(2001—2005年)观测得到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各经济林地和竹林地在造林或垦复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在11个观测点中,6个观测点发生了微度土壤侵蚀或轻度土壤侵蚀,位于黄土地貌区的3个观测点土壤侵蚀强度较大,个别年份受高强度侵蚀性降雨的影响,发生了强度土壤侵蚀。梯田类整地方式的经济林地观测点土壤侵蚀量较小,水平带及穴状整地方式观测点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造林后连续间作的经济林每年均发生土壤侵蚀,侵蚀模数随年度无明显变化,对于前4年进行间作,然后停止间作的经济...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郑永春,王世杰,欧阳自远
土壤侵蚀导致土地退化、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下降、水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 ,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 ,而且这个问题随着持续增长的人口压力和农业生产方式深刻变革的影响而日益严重。由于目前广泛使用的高差法、遥感研究法、RUSLE、野外调查法、水土流失监测点法等土壤侵蚀研究方法存在着一些不足 ,因此 ,核素地球化学示踪法、稀土元素示踪法、土壤地球化学指标法等地球化学示踪方法应运而生 ,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发挥其独特作用。在比较了各种传统的土壤侵蚀研究方法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 ,作者认为 :1 137Cs、 2 10 Pb可用于研究 30、 40年左右平均土壤侵蚀速率 ,7Be可用于示踪季节性土壤侵蚀和一次降雨事件的土粒运移 ,并说明这些核素的示踪原理和侵蚀速率的定量依据 ;2人为施放稀土元素 ( REE)示踪法适合定量一次或多次降雨事件的侵蚀速率 ,可用于土壤侵蚀理论的研究 ,尤其适合于室内模拟实验的研究 ;3土壤磁化率法和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法研究土壤侵蚀是一种处于起步阶段的侵蚀研究方法 ,适用于土壤质量退化研究 ,但要用于土壤侵蚀研究特别是侵蚀速率的定量研究还很不成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素红 李森 吴波 严平 魏兴琥
据2005年10月的野外调查及对TM卫星影像解译分析结果,研究了粤北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地区、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137Cs区域分布以及土壤侵蚀速率特征。结果表明:粤北石漠化地区土壤137Cs活度的平均值为(6.54±0.57)Bq·kg-1,土壤中137Cs水平随石漠化程度增加有先降低然后升高的趋势,表明在重度石漠化阶段,过高的基岩裸露率导致其周围土壤对137Cs的集中吸附,137Cs在某些沉积小环境内逐渐富集。研究区137Cs背景值为(1 433.60±131.40)Bq·m-2,低于北半球的平均值,137Cs剖面分布基本符合指数分布,最高值出现在2 4 cm深度范围内。在轻度、中度石漠化地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吕明辉 王红亚 蔡运龙
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问题倍受关注。本文针对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研究现状,从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格局研究、机理研究和生态恢复研究三个方面,综合论述了近几十年来有关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研究成果和进展。对喀斯特地区土壤侵蚀的区划、分类和分级研究进行归纳,将机理研究从自然因素和自然过程、人文因素和人文过程两个角度进行总结,阐述了喀斯特地区受损土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指出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西南地区 喀斯特 土壤侵蚀 石漠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